楼主: ldx
2593 1

[经济学增长周期理论] [转帖]中国经济周期的试分析 [推广有奖]

  • 1关注
  • 6粉丝

教师

讲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722 个
通用积分
199.0568
学术水平
6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8784 点
帖子
2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8-12
最后登录
2023-11-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是从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还有一定意义。在今天通货紧缩山雨欲来之时,将此文未加改动转贴于此,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

中国经济周期的试分析

张国忠

仅对中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即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的经济周期状况进行试分析。

作为尝试性分析,许多说法有待实证检验。

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状态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把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改革的进行,经济运行状态逐渐呈现出市场经济的特点。

市场经济是需求约束型经济。市场经济有两个特点,⑴按要素分配,或按贡献分配,贡献大小由市场来直接或间接地做出评价;⑵个人面向包含不确定性因素的市场,对自己的经济行为及后果负责。这两个特点是双刃剑,一方面,它们提供了市场经济特有的在生产和供给上的动力、压力和效率;另一方面,它们导致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决定了人们进行风险收益权衡以及自我保障的心态和行为,而收入差距、趋避风险和个人自我保障正是导致消费和投资低迷,储蓄增长过快,流动性(货币)滞存,总需求不足的原因。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就是由市场经济本身的体制特点决定的。

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较之其他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差距更大(这可从各国基尼系数的对比上看出来),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更强(因为体制在变革,游戏规则不完善、不健全且多变),这样,消费和投资低迷不振、储蓄“一枝独秀”的情况更明显、更严重。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解决收入分配和不确定性问题。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治本的方法。具体地说,在中国,需要:⑴、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人们的经济安全感;⑵、健全法律体系,明确产权、交易和竞争规则,严格执法,加大经济生活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⑶、在经济活动中,坚决反对垄断、行政腐败和暗箱操作,努力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以充分发挥各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创新来启动和发展经济;⑷、健全风险投资机制,建立投资保险制度;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多方面、多角度扶助弱势群体,解决其学习、就业和生活上的困难,增强其挣得收入的能力,并使这些措施长期化、制度化;⑹、运用财政税收手段改善收入分配,使之既无损于效率又不至于妨碍社会消费的增长;⑺、完善市场体系,活化市场主体,强化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改善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健全游戏规则,扶助弱势群体,增强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心,改善其预期,为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提供一个制度和心理基础。或如刘福垣先生所说,政府要做的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自然也有治标的方法。那就是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见效,但不宜长期使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要“适可而止”。

二、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周期状态

如上所述,在流动性滞存、总需求不足作为基本经济状态的情况下,政府最好采用治本的方法,辅之以治标的方法。在治本的方法上要多用心,在治标的方法上,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993-1995年,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在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过快过猛。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在30%以上。各地纷纷批地建园建区,上项目,大搞楼堂馆所建设,带动民间投资跟进,并“倒逼”银行增发货币,那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投资过热。投资过热引发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形成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那次投资高潮不仅在当时引发了通货膨胀,而且在几年内形成了新增生产能力,在1998年出现了“过剩经济”,导致了长达数年的通货紧缩。

今天,我们又面临类似的情况。为对抗通货紧缩,扩张总需求,政府实施以增加投资为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以稳健的货币政策相配合。现在看来,这一政策实施的时间有些过长,规模、范围有些过大。目前,地方政府也跟了上来,纷纷批地建园建区,上项目,搞“开发”、要“振兴”,民间投资也有跟进的趋势。这种投资增加并没有消费的相应增加作基础。今年前9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达30%以上,而同期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增长8.6%,对比之下,如此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就成了问题。目前,钢材、水泥、橡胶、电解铝等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已开始上涨,受减产因素影响,农产品价格也开始上涨。引发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因素正在积聚。如果政府调控及时有力,这场通货膨胀也许不会发生或较轻微,但由这次投资扩张形成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在几年内将会凸显,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

这似乎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周期状态:通货紧缩——政府主导型投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通货紧缩┈┈┈

三、改善办法

能否改变这种状况呢?应该说,办法还是有的。办法就是:第一,采用前述治本的方法,从根本上来增加消费和民间投资,实现总需求以自然的方式增长,以消费为动力,实现总需求的合理的内部结构。第二、为增加总需求而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要适度,二要依据消费规模和生产规模的实际情况,按使二者相互协调的原则,合理确定消费和投资的增加比例。财政政策既可以扩张投资,又可以扩张消费,不要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仅与投资等同起来。第三,强化财政的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职能。

20031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周期 中国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 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经济 周期

沙发
ldx 发表于 2005-7-10 07: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转帖]世界担忧中国经济“发动机”降温

世界担忧中国经济发动机降温

2005-7-8 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的下行态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亚太经济的“发动机”,中国经济的降温引起了世界的担忧。   

中国进口降低使得数个亚太国家的出口都在放缓。经济学家们说,今年下半年亚太国家GDP增长率的下滑幅度可能比预期更大。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引起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经济降温。中国通过进口日本机械、东南亚电子元件和澳大利亚原材料,维持了该地区的复苏,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降温,中国的进口增长已开始放缓,相应地使得这些亚太国家出口乏力,经济下滑。   

敏感的投资银行已经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时间做出了预测。雷曼兄弟最新研究报告预测,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仍与上一季度相当,维持在9.4%左右,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也在一篇文章里发问,“假如不可能的事情终于发生——中国经济真的慢下来,那会如何?”一直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浓厚兴趣的他警告:中国经济列车可能减速。   

引起海外投行人士判断中国经济趋冷的是近来一系列统计数字:中国5月份宏观统计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仅为1.8%,与低物价水平的4月份持平;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2%,已是连续两个月下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只是微幅上涨引起了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的注意。她认为,在未来612个月,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如何阻止通货紧缩的降临。“到那时,如果中国宏观经济向下回落,世界经济也开始向下,减少了中国的外部需求,那么通缩可能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雷曼兄弟则认为,中国因产能过剩使得通货膨胀放缓。“中国强劲的成长掩饰了供过于求的经济问题,多年来的过度投资导致多个上游产业产能过剩,尤其是工业材料及用来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机械设备。当这些产品最大的需求市场——房地产市场冷却时,问题即开始浮现。”   

罗奇认为他找到了中国经济的病灶所在。他在名为《假如中国变冷》的文章中写道,过度地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缺陷,而此次的问题正在于这两个板块可能同时面临压力。目前出口占中国GDP36%,固定资产投资占GDP44%,而房地产开发则占固定资产投资总值的20%。“由于缺乏来自私人消费的支持,别说两个板块同时陷入困境,只要其中一块有所不足,中国经济便已无力招架。”罗奇说。个人消费占中国GDP的比例仅仅是42%,内需难以支撑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再平衡将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罗奇相信,由于面临外部的贸易摩擦,中国的出口动力在今年下半年将明显放缓,而房地产业“降温”措施的出台,可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在下半年出现实质性的放慢,最终影响GDP的增加。   

雷曼兄弟也举出了中国的出口数字:1月到5月的贸易顺差达到300亿美元,几乎赶上2004年全年的32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的进口增长,则从去年同期的41%减缓至14%。雷曼兄弟对中国经济的中期前景表示悲观。理由是中国采用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并同时削价的方式来解决供过于求,而不是通过减少生产的方式。基于国外需求疲乏及贸易保护声浪渐高,将有可能限制中国产品外销,并迫使中国减少生产。据此,雷曼兄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未来将会下降,但同时表示目前很难准确预测何时会发生。   

ING(荷兰国际集团)也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面临诸多变数。ING银行亚洲研究部主管康迪天表示,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之后,中国经济看来还是比较脆弱的。他认为,并非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问题会影响中国的持续增长,而是经济周期所带来的挑战,主要来自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通货膨胀。   

罗奇估计,如果中国经济变冷,亚洲的供应链将受到严重的冲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出口增长已经放缓”,全球GDP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可能进一步受压。   

中国经济的增长故事到底能否继续?“在过去8年,打赌中国经济增长不继者均铩羽而归。”罗琦说。他说,经过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全球同步大衰退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一次又一次,中国的坚韧性令看淡者大跌眼镜。可是,目前中国面对的是全新的同时更为艰巨的挑战。“这一次,中国要避免实质性的减速将比以前更为困难。”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