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xghp
1259 4

[教学资源] 【教育新闻】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 [推广有奖]

贵宾

院士

4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238953 个
通用积分
68.0260
学术水平
92 点
热心指数
128 点
信用等级
83 点
经验
4566 点
帖子
2414
精华
0
在线时间
5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2-14
最后登录
2023-1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2014-09-30 07:58:27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家长为孩子上补习班或请家教花钱是一回事,但中国浙江省的家长又往前走了一步。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9月27日报道,浙江省浦江县的家长可以通过献血为自己孩子中考加分。献血4升可以给孩子加1分,6升加2分,8升加3分。一名男子在微博上写道,他已超过了4升的标准,算是献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一份礼物。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他的话说,对将来的儿子说句话:放心中考吧,爸已经帮你拿到加分了!这项政策在今年7月公布,但允许家长把过去献的血算进去。这名28岁的男子18岁就开始献血。
用4升血换取一场可能得到580分的考试中的1分不算少了。人体循环系统只有4.5升到5.5升血,普通成年人按一年献血两次每次献血0.5升算,要花4年时间才能为孩子加1分。
但在竞争激烈得惊人的学术环境中,每一分都很重要——尤其是在学生父母是残疾军人最多可加30分或学生本人是少数民族的情况下。有些加分则来自体育比赛中的好表现。
有人希望这个计划有助于增加血液供应。在中国,人们很少献血。
为了鼓励献血,中国在1998年实施了献血法——提倡18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不过,世界卫生组织说,2011年,中国人口中献血者的比例不足1%,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维持充足的血液供应,一国必须有1%到3%的人献血。
浦江县的考试加分计划只是地方上鼓励献血的许多措施之一,其他还包括逼迫当地人献血以换取驾照、毕业证或结婚证。不过,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利用刺激措施鼓励献血能吸引投机献血者却会削弱人们献血的利他动机——从长远看会减少血液供应。
据香港《新报》9月27日报道,近日,浙江省浦江县推出政策鼓励民众“献血”,指出无偿献血在4升至8升者,其直系子女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即“中考”)时,可获得1至3分的加分。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报道称,内地今年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其中一条就是减少额外加分项目。就是因为有了加分的来由,一旦疏于监管,就会成为达官显贵钻营的“漏洞”。想要满足加分要求,对于普通人或许并不容易,但对于“某些人”却很容易“运作”。
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除了考虑如何解决现实问题,还应思考政策本身的科学性与正当性。浦江当地官员回应,推出“献血加分”政策,是因为当地用血紧张,民众无偿献血热情不高。无独有偶,前不久,陕西宝鸡竟要求学生毕业前、夫妻办理结婚证前都要进行“无偿献血”,而在事件曝光后,宝鸡方面澄清此举并非强制要求,原因也是当地无人献血。但是,如果罔顾法律、公益,忽视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常识,只图如何顺利解决,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说到底,想要解决无偿献血无人问津这一现实难题,关键在于如何破解“免费献血、高价用血”这一令民众反感的痼疾。血液保管、使用的确耗费资金,但这笔资金是否应当转嫁民众?相关花费能否公开透明?解决了这些问题,献血才会有人响应。

献血资料图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 参考消息网 无偿献血 参考消息 公共政策 新华社 参考消息 南华早报 浙江省 成年人

沙发
sxghp 发表于 2014-10-7 13:29: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2)
2014-09-30 07:58:27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延伸阅读】数数那些奇葩的“捆绑式管理”:献血加分、献血领证


新华网北京9月27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段续陈昌奇)父母无偿献血子女中考可以加分、申领驾照结婚证前应无偿献血一次、生育二胎要签订结扎承诺书、申领证件需到指定地方照相……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被一些行政部门强行捆绑在一起,不少群众深感无奈:如此“捆绑式管理”真的有用吗?到底是方便还是添堵?

令人无奈的“捆绑式管理”有多少?

【“倡议式”捆绑】陕西省宝鸡市今年10月1日起将实施新修订的《无偿献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宝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拴林表示,这是根据地方实际,细化了国家献血法等法规,操作性更强。宝鸡市卫生局官方微博“健康宝鸡”回应网友质疑称:仅是倡导,不是强制。

【“奖励性”捆绑】浙江浦江县政府今年7月在政府网站发布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该县出台的无偿献血优惠政策实施意见,规定荣获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8

000毫升)、银奖(6000毫升)、铜奖(4000毫升)的无偿献血者可获得直系子女中考加分等优惠政策。不少网友笑称,如今上学都要“拼血”了。

【“强制性”捆绑】今年4月,广东不少地区单独夫妻反映,在开放单独二孩准生申请之后,准备好材料申请时却被要求写生育后选择结扎避孕的承诺书。对此,广东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应称,根据有关规定,已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育龄夫妇,一方首选结扎措施,并不是强制,会进一步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

【“消费式”捆绑】在不少新婚夫妇的印象中,领取结婚证本应是的喜事,却伴随着不大不小的烦心事。曾有媒体报道,在湖北某县,领取结婚证时需要缴纳额度不等的照相费、相框费、DV拍摄费等,虽然指示牌上标明了是自愿,但实际上却是“不交不行”。

一方面是办事不易,一方面是绑定颇多,如此“捆绑式管理”让人不胜其烦。不少网友表示,这样“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办事模式虽算不上“伤天害理”,但正是这样的“小磕小绊”损害了公信力,危害不小。

纷繁复杂的“捆绑式管理”由何而来?

针对被媒体报道的各类政府机构的“捆绑式管理”案例,不同机构似乎有不同的理由。总结起来,不强制、不知道、不明白成了“万能答复”,似乎给人这样一种姿态:没人注意时必须“我说了算”,媒体聚焦时推得一干二净。

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由,为何被绑在一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好心办“坏”事】梳理类似带有附加条件的办事条例,原本初衷可能是好的,却因为“捆绑”让人觉得怪怪的。“以最近被媒体关注的陕西献血新规为例,原本是自愿的倡议行为,在一纸行政规定下变成了‘隐形’强制。”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倡导就是倡导,政府应该着力解决难题,而不是用行政命令将难题转嫁。”

【无心办“傻”事】何谓无心?无实事求是调查、解决问题之心。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小李因工作需要办理户口,却被告知要同时提供加盖档案保管单位或原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公章的证明。“学校说从未开过类似证明,我一直在外地上学,老家的计生部门咋证明我是否生育过?”类似令人很难理解的“捆绑”不胜枚举。

专家指出,政策出台者缺乏有效调研,“拍脑门、想当然”的规定虽属“无心之失”,但给群众带来不小的困扰。

【存心办“刁难”事】如果说以上两种行为还情有可原,那一些部门利用行政手段强行绑定项目的做法,更是直接损害群众利益。殡葬行业的强制消费、证件办理时的强制消费、异地就学时需出示各类证明……这些“土规定”让人多花钱、跑断腿,究其原因,或因利益纠葛、或因体制制约,似有心似无心的“刁难”,令人心烦。

给人添堵的“捆绑式管理”怎么破?

“正常的程序履行、材料提供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项被强制捆绑,必须用严格的审查和问责机制予以纠正。”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强说。

王郅强认为,捆绑项目频出的重要原因在于少数部门之间形成利益合作,通过草率的决策形成规定,给群众办事带来困扰。“解决的关键在于加强决策前调研和办理过程中的利益隔绝,用为民服务理念替换利益至上、不关我事的官僚作风。”

“捆绑式”式规定中最常出现的“应当、禁止、必须”等词语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含义,即便是“应当”也会让人误读。西北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李洋认为,政府之手伸得过长,容易混淆自身职能,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建立在强制施加额外义务的基础上。

李洋表示,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民意和履行听证程序,对一些不合理的绑定政策,要通过问责和监督进行修正。“可以发动网友,通过网络晒一晒身边的不合理绑定规定和部门,让他们知道‘抬头三尺有监督’。”

使用道具

藤椅
sxghp 发表于 2014-10-7 13:30: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3)
2014-09-30 07:58:27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延伸阅读】辽宁高考加分造假内幕起底:量身定制足球比赛

  辽宁省处置体优生高考加分问题联合调查组日前已经确认,本溪高中等存在国家二级运动员造假情况。

  一名高中生要通过体育特长获得加分,要经过比赛、办证、审核、测试四关。那么,这些学生是如何连闯四道关口获得10分加分的呢?随着调查的深入,这样一起具有“标本”意义事件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比赛

  “量身定制”漏洞百出

  记者调阅辽宁省1072名体优生资料时发现,本溪高中、鞍山一中等学校的198个二级运动员资格都是通过一项名为2013全国足球学校杯的赛事获得的。

  按照规则,12支队伍参赛,前八名队伍的队员能够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书。记者查阅当时的比赛成绩,尽管本溪高中被浙江绿城打了11:2,但本溪高中全队最终还是顺利获得了二级运动员资格。

  熟悉这类比赛性质的人士说,这样的比赛就是为二级运动员而办的,参加比赛的高中生都有加10分的诉求。

  一位多年从事篮球教育的老师说,除了量身定制的比赛外,集体项目的替补搭车过关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篮球队12人,但上场打球的往往只有五六个人,很多替补一分钟也没上,但只要报名了就能办理二级运动员证,这是规则漏洞。

  除了集体项目依靠替补漏洞获得二级运动员外,记者从熟悉业余羽毛球比赛的人士处了解到,多数假体优生参加的都是双打项目。高手带着你打,你只要不添乱就能顺利过关。

  □办证 不需视频“有成绩就办”

  在比赛中拿到了二级运动员成绩这把尚方宝剑后,接下来的程序就容易得多了。本溪市体育局竞体处处长付旭说,学生拿到具有资质的相关比赛成绩后,需要提供比赛秩序册和成绩册,我们就可以为他申报二级运动员。

  付旭说:“国家体育总局的办证要求中,不需要比赛视频。”

  辽宁省众多家长质疑,全国各类体育比赛多如牛毛,办理二级运动员证不提供比赛视频,为冒名顶替、弄虚作假提供了巨大操作空间。

  □审核 招生办称没理由质疑真实性

  每年三月,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应届高考生都可以通过市级招生办,向辽宁省招生办申请体优生加10分。

  本溪市招考办主任朱铁军说,申请加分的学生需提供“两证两册”即二级运动员证书、比赛成绩证书以及比赛的秩序册、成绩册,只要材料齐全,就会报到省招生办。今年本溪有7个考生因为在外地办证出了问题,没有通过审核。其他没通过审核的都是放弃复试的学生。

  辽宁省招生办负责人表示,比赛是体育部门搞的,二级运动员证是体育部门发的,没有理由质疑这些证件的真实性。

  □复试 测试降标准“等巡考救命”

  辽宁省招生办每年四月组织的二级运动员测试,是判定是否给高考生加分的重要环节。业内人士表示,正是这个环节的大面积失守让众多假体优生获得了10分加分。

  据介绍,体优生测试是由辽宁省招生办组织的,测试地点是辽宁省最专业的体育院校——沈阳体育学院,而测试裁判是从辽宁省各高校抽调的。

  测试标准低是大家首先质疑的。记者查阅了辽宁省招生办颁发的2014年体优生测试标准,其中,女子跳高达标成绩是1米45。专业田径教练介绍,这个成绩只要稍加训练,根本不难达到。另外,男子篮球一分钟自投自抢的达标成绩是8个。而一名曾经的女子篮球二级运动员说,即使是女子的标准也应该是11个到13个。

  对于降低标准,辽宁省招生办解释说,因为这些体优生虽然之前已经拿到了二级运动员证书,但因为高中学业繁重,所以测试时适当降低了标准。

  在要求匿名的前提下,一名了解体优生测试的裁判向记者介绍,即使标准降低,依然有很多假体优生过不了关。这时有关部门的巡考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在游泳、羽毛球测试场地,一些学生根本不热身。巡考来时,会留下“第几组第几道过”的话。而那些秉公执法的裁判则根本都被剥夺了裁判资格。

(2014-07-23 08:38:46)

使用道具

板凳
sxghp 发表于 2014-10-7 13:31: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4)
2014-09-30 07:58:27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延伸阅读】高考加分造假追踪:辽宁河南两地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体优生居然“批量制造” 高考加分瘦身难阻造假

  大规模的高考加分造假,将辽宁与河南推向风口浪尖。随着调查深入,辽宁省1072名获得2014年高考体育特长生加分的学生中,已有270人主动放弃加分资格,其中本溪市高级中学有66人;河南省有53人主动放弃资格,其中漯河高级中学有4人。而据媒体最新报道,河南今年获高考加分的738名考生中,有445名由同一场比赛——河南省2013年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批量生产”。这场800人参加的武术比赛,竟有564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最终445人获批。

  根据有关规定,从1986年开始,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可降低20分投档,体优生资格成为“香饽饽”。在辽宁与河南加分丑闻之前,四川、海南、湖南、浙江等多地均曾曝出造假丑闻,涉及武术、射击、游泳、三模三电等项目。

  由于丑闻频发,近年来高考加分实际上一直在瘦身。6月30日,教育部再次发文强调,要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对发现有弄虚作假、骗取相关加分资格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参加高考报名、考试或录取资格。对有关案件会一查到底,对涉案人员一个不漏、零容忍。同时,将进一步清理高考加分政策。据统计,今年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其中各地体育特长生加分运动项目由往年的70项减到17项,减幅为76%。

  析

  公示审核故意放水藏猫腻 系统性造假导致弊案丛生

  在今年高考加分“瘦身”大背景下,接连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体优生加分造假,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据清华大学招生负责人分析,这是因为“瘦身”后,其他加分项目少了,体优生等把关不够严的加分项目得以凸显,成为重灾区。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报考清华的学生虽然按加分后的成绩投档,但在“排专业”时,必须按裸分来。

  2010年,教育部等5部委曾联合下文,明确规范了加分项目和程序:所有拟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均须经过本人申报、有关部门审核、省地校三级公示后方能予以认可。

  有明文规定,为何就管不住?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分析,保证高考加分真实公平要靠审核和公示。审核方面,个别地方把关不严,故意“放水”;公示方面,公示信息不全、力度不够的现象并不少见。“一般而言,问题不暴露,就不会主动去追查和评估。”王烽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倪则认为,社会诚信体系的不健全,让造假者心安理得,而惩戒制度的缺位,进一步纵容了高考加分的乱象。

  本溪高中被质疑后,学校第一时间回应:证书是体育部门发的,与学校无关。“体育部门称只负责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的认定,不管加分,教育部门称是在体育部门认定的基础上按政策给予加分,貌似两者都没责任。”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责任其实很清楚,体育部门不能违规认定二级运动员资格,教育部门在执行加分政策时必须复查。为什么互相推诿?这就是行政部门自查的结果——以踢皮球的方式拖延时间、转移视线,最好让问题不了了之,蒙混过关。”

  有专家表示,只有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提升评估的专业化和规范性,才不会让加分的审核与评估环节形同虚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加分与否不应由行政部门决定,这应该是一个专业的决策过程、专业的测试过程,应该给高校一定的自主权。”

  “高考加分舞弊现象不只存在于被曝光的这些地区。”吴倪认为,目前已形成由相关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系统性造假”。这张错综复杂的利益网,正是加分弊案频生的温床。

  解

  从严追责必须无死角 加分前先得管住权力

  高考加分政策出台的原意,是兼顾公平和效率,给不同特长的考生提供多种上升渠道。但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舞弊案,给高考加分涂抹上难堪的灰色。

  关于高考加分造假,追责必须无死角,已是许多专家的共识。

  国家督学罗崇敏认为,高考加分造假必须从严惩罚,责任主体多元,就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事实情节,分别追究涉案人员的责任。储朝晖则直言,在造假事件中,未成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应按照相关部门负责人、学校、家长、中间人、学生这样的责任主体“顺位”处理,只追究学生,还远远不够。公众也普遍质疑,考生主动放弃加分就能参加高考录取,这种规定是否与教育部有关通知精神背道而驰?

  在王烽看来,对于这种群体舞弊行为,仅靠教育部门在系统内处理,能力不足、力度不够是必然的。只有在国家层面出台有关法律、法规,才能使招生舞弊问题处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更多人认为,除了少数民族子女和烈士子女外,所有的高考加分政策都应取消。对于这种“废之而后快”的观点,吴倪认为,通过加分政策选拔专门人才的初衷是好的,关键在于完善制度设计并严格执行。

  王烽表示认同,他认为,规范治理的同时也要畅通各类特殊人才升入大学的通道。因此,要把加分治理同整个高考改革相结合,根本措施就是加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学生的特长信息应交给高校自己去判断和决定,这样能形成高校之间为优秀生源进行良性竞争的局面。”王烽同时强调,在审核加分资格的过程中,高校要建立监督和制约机制,保证公平。

  在确保实现公平、有效监督权力之前,不应进行高考加分,是储朝晖的观点。“加分应在‘阳光’后。如果权力没有在阳光下运行,就不要考虑加分问题。”储朝晖认为,“只有在确立明晰的规则和程序,有多方参与,保障与加分有关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的前提下,才可以考虑加分。”

  熊丙奇呼吁,如果高考加分继续由行政部门主导,权力寻租、问责乏力的现象将长期存在,严重破坏高考公平。仅仅减少加分项目,而不改革机制,加分腐败将无法消除。

(2014-07-15 07:56:43)

使用道具

报纸
sxghp 发表于 2014-10-7 13:32: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境外媒体:靠“加分”促献血不是好办法(5)
2014-09-30 07:58:27来源:参考消息网作者:问题与建议责任编辑:陶然

核心提示:该政策迅速引发社会热议,官媒新华社公开批评此事,但当地官员却表示,不会因为外界批评就废止这一举措。

【延伸阅读】 辽宁本溪高中体优生高考加分涉案人员被立案调查
辽宁省委宣传部7月7日宣布,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已会同本溪市纪委监察局组成专案组对本溪高中2014年体优生高考加分问题开展立案调查。经初步调查,本溪高中存在采取虚假手段为部分考生获取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等问题。目前,涉案人员已被立案调查,部分涉案人员已被采取措施,相关调查工作正在深入进行之中。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将根据调查结果依纪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调查处理。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