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提到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而且总结出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特点,那就是所谓的“未富先老”。然而,钱皮认为,老龄化不过是对长寿的妖魔化解读。由于长寿是人人所盼,因此,吵闹老龄化背后多是别有用心。在人口寿命不断提升的时候,要想保持年龄分布的非老龄化,惟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生育,这个大量不是用二胎繁衍就能解决的,需要四胎甚至五胎以上的生育率而且是持续几代人的狂放生育,方才能达到不超过联合国人口署当下定义的老龄化界限。这只需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得知。
二胎生育率下的老龄化推演:
三胎生育率下的老龄化推演:
四胎生育率下的老龄化推演:
以上推演可知,即便是普遍四胎生育,依然无法避免所谓的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而且需要在人口扩大几十倍之后。显然,提高生育率,提前生育年龄,都有利于总人口的基数膨胀,从而使得老龄化率指标有所缓解。但是,老龄化率更多的是一个被人为定义出来的指标。
基本上,一个社会的老龄化率是寿命/老龄化年龄-1,例如寿命75岁,老龄化年龄定在60岁,则老龄化率基本上就是75/60-1=0.25,即25%的水平。
据此,要想减小老龄化率,办法只有两个,一是早死,二是提高老龄化的年龄,即把老人当小孩儿就行了。比如寿命降低到70,老龄化年龄定在65岁,则社会的老龄化率基本上就是70/65-1=0.077,即7.7%,就不算是老龄化社会了。
降低人口寿命当然不行,没有一个ZF有胆量会出此损招儿。但提高老龄化年龄的界定线却已经被推行了,就是大家都在讨论的“延退”。这个办法很有效——在大家都不想折寿的情况下,我只要在你寿终之前不说你是老人,不就没有老龄化问题了嘛。
说回中国式的老龄化。其实只要人们改变以下思路,就会发现以往思维方式的问题所在。首先,为何说中国人是未富呢?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了,为何还说未富?当然这里就是“人均”的问题了,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多,所以庞大了国力平均到庞大的人口头上,也就排在世界各国的尾巴上了。但是借此攻击计划生育政策的人提出的办法,恰恰是增加人口,以增加人口的办法解决因为人多产生的问题,真可谓以毒攻毒啊,如果计生真的放开,惟一祈求的就是收入增长的速度快过人口增长的速度了。但是,粗放的生产出来的人口有能力比以往人口更快更多地获取收入,从而避免未富先老吗?
其次,如果承认未富先老是一个事实存在,那么这个事实其实告诉了世人一个好消息,也就是说,长寿是可以期待的,而且不需要有富有的物质生活,清贫一生一样可以达到寿比南山。如果要让人们在寿命和财富之间做一个取舍的话,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长寿而不是财富,感叹“有钱没时间花”“花钱保命”等等说得就是这个理。现在,事实摆在面前,说明富有不是长寿的必要条件,国人不需要富有,就已经能够实现长寿。
大家可以想想印度的情况。印度人均寿命比中国短十岁,大概是65岁。如果联合国把老龄年龄定在65岁,印度这个国家无论再穷或者富足起来,都永远不存在老龄化现象。印度人会因此而沾沾自喜或者自豪吗?恐怕不会。所以说,“老”是好事,是长寿,是人人所盼。先老就是提前达到了长寿。如果长寿可以不依赖于财富的多寡,那就更应该看作是好事了。
那么,在已经实现了世世代代的长命梦想之后,为何还要感叹“未富”?说穿了,不过是人的贪婪本性所致,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想把世间的一切美好都占为己有。吵闹未富先老的人不妨去长寿村看一看,有几个长寿老人是贪婪无度的人?长寿之乡基本上都是远离都市的乡村,而不是收入较高比较富裕的城镇。没有听说有“长寿城”的。
人生就是有所得失,很难十全十美。在“富”和“老”之间,你究竟要如何取舍得失呢?
未富先老不是问题,是好事。未富先夭才是一个问题呢。多少人死在追逐财富的途中,这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