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JDWII
3759 5

李荣山: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关系辨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3粉丝

大师

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1670 个
通用积分
4.2899
学术水平
730 点
热心指数
788 点
信用等级
654 点
经验
248010 点
帖子
6936
精华
2
在线时间
1175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19
最后登录
2024-4-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关系辨析
李荣山(山东财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价值理论上完全对立的两个范式,通过其基本内容与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种价值理论即存在区别,又互相渗透。但总体评价应是效用价值论在理论体系的全面性,科学性上并没有达到劳动价值论的水平,更不具备取代劳动价值论的条件,我们应当坚持劳动价值论作为商品价值理论的基础。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论
   【中国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8-2607(2006)06-0007-05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通常被称为经济学价值论的两个“范式”。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劳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理论坚持效用价值论,并把两者作为区分两个阶级理论的基础,由阶级对立导致了价值理论的对立,认为二者之间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撇开姐姐观点对立的因数,客观地分析两种价值理论的关系,应当说它们都是围绕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商品的价值而展开的,既有各自分析的侧重点,又存在着相互的渗透。本文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一般的理论分析。
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发展和内涵
客观看待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关系,首先应当明确二者的发展过程及其内涵。
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个古老的基本命题,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认识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中形成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早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出现的“值”、“真实价格”、“公平价格”,实际上所指即是价值,并把它们与生产商品的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古典政治经济学开拓了近代劳动价值学说,其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了商品的“自然价格”范畴、布阿吉尔贝尔提出了“真正价值”的概念,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和“商品的真实价格”的概念,只是由于没有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价值,使他的价值论在交换价值的形势下论述的。他提出的“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和“生产所需要的劳动”两种劳动的含义,实际阐明了用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来表达“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观点。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劳动价值学说贯穿其全部理论体系,认为交换价值决定于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并且是由必要劳动量来决定,提出了商品交换价值和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等正确观点。以上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虽然包含有丰富的理论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劳动价值论的科学体系,这一任务是由马克思完成的。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1.商品的二因数,明确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通过交换价值的考察,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明确了价值“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是“商品的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中表现出来的共同东西”。任何商品都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数,是二者的对立统一。2.商品的价值量,却分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明确指出了“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含有等量劳动或能在同样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同样的价值量”;科学论述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程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3.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实现生产资料和原料中原有价值向新商品的转移。4.由抽象劳动的确立引导出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指出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交换的需要使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劳动所决定;私人劳动转化为劳动需要的条件,一是商品在质上符合社会需要,二是在量上与社会需要量相一致。5.以交换价值抽象出价值为家畜,论述了价值形式及其发展,解决了商品如何变成货品的问题。6.在商品和货币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即在商品生产上,“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上,“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只是通过劳动产品作为价值量发证作用才确定下来,价值量不以交换着的意志、设想和活动为转移而不断变动着”,“生产这些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位自己开辟道路”。这种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通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之后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至此,标志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在完成。
效用价值论是一种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同劳动价值论一样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在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教会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中已初见端倪,提出了把商品交换的基础归结为物品效用的观点。效用价值论在19世纪60年代前主要是一般效用论,在17~18世纪上半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著作中有了明确的表述和充分的发挥,最早的是英国早期经济学家N*巴本。自后逐步演变为主观效用论或称为主观效用为基础的边际效用论,18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F*加利亚尼是最早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论的人之一。19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理论由直接先驱者之一的英国经济学家W*F*劳埃德首先提出,此后德国经济学家H*H戈森提出了人类满足需求的三个定理,19世纪80~90年代发展成为以奥地利学派为代表的心理学派和以洛桑学派为代表的数理学派。
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一般效用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满足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能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主观效用论的心理学派即边际效用价值论认为:1.价值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价值即不是附属于财货之物,也不是财务应有的属性,更不是它自身可以独立存在的,价值就是经纪人对于财货所具有的意义所下的判断,因而它绝不存在与经纪人的意识之外。2.价值起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得以出现的充分条件。3.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的出现时人的享乐定理即戈森定理,在物品有限的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人的各种欲望被满足的程度相等;三是在原有欲望已被满足的条件下,要取得更多享乐量,只有不断发现享乐或扩充旧享乐。4.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产生资料的价值,是由它们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用(价值),由各生产要素的“生产性贡献”决定价值分配中归属它的份额。主观效用论的数理学派所形成的市场价格理论,用主观价值论和供求关系来说明市场价格的形成与决定,认为物品市价是供求双方对物品主观评价达于均衡的结果,尤其是一般均衡论引入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是一种更合用的分析工具。归纳上述内容,边际效用论关于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共同观点有:认为“效用”是消费者对物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主观评论;物品越稀缺,人们对它的评价越高,即效用越大;物品对人们最后1单位需要的满足能力即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随人们所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是一种把价值决定建立在主观评价基础的边际效用价值论。
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基本观点比较
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来客观的分析两种价值理论的关系,应当说这是两种即各有侧重、又能够实现互补的价值理论。具体可以表现为:
(一)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立足点不同的两个价值命题
     劳动机制伦的基本命题在于价值的“创造”。马克思把商品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二重性有机地联系起来,明确阐述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构成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抽象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可见,劳动价值论的命题在于价值的创造,或说如何创造商品价值的问题。
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在于价值的“决定”。一般效用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来自于它们的效用,效用决定着商品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边际效用论认为效用是消费者对物品满足自己欲望能力的主观评价,根据效用决定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决定”是既存在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范畴:创造在于解决商品价值的来源问题,说明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表示价值来源的单一性;决定在于商品价值由那些因素来确定,即包含价值的创造,价值创造的多少决定价值量的大小,又包含价值的实现,而价值的最终实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商品的社会供求关系及其变化、消费者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生产者(厂商)对自己生产的商品的评价及市场营销状况的预测、追求盈利最大化的企望等,都会影响商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决定着“价值”的变化。它标志着价值的最终决定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显示着价值决定的多样性。
既然二者不是以同一个基点引出的两个命题,不是按照同一前提条件和涉及范围形成的两种价值理论,不是同一基点上的两种价值理论的对立,那么就没有必要采取非此即彼或以此否彼的态度,而是应当将价值的创造与决定结合起来,以便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商品的价值问题。
(二)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商品价值形成的不同阶段、不同过程上各有侧重的命题。
商品价值的形成即可以把单个过程分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两个阶段,又可以区分为单个过程连续不断的过程两种形式。劳动价值论侧重于单个过程的价值创造阶段与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涉及的是商品价值归根结底是如何形成的,肯定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具体劳动实现生产资料和原料中原有价值向新商品的转移(物化劳动的转移),抽象劳动(活劳动)创造新的价值,商品价值的形成由物化劳动的转移和活劳动的凝结两部分构成。由于物化劳动表现的生产资料和原料是前一或前几个生产过程、其他部门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因而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效用价值论则侧重于商品价值的实现阶段与单个生产过程的分析,涉及的是商品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如何衡量的问题,认为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的生产性贡献都具有决定价值的能力,并且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用(价值)。如果从单个生产过程来看,特别是在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物品已经作为商品发生易手的情况下,购买者的主观动机是为了以物谋利而购买,通过购买并发挥作用而获得地租、利润,是价值生产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下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土地、资本在一次商品生产过程中表现为物的要素,劳动表现为人的要素,土地要获得地租、劳动获得工资、资本要获得利润,这既表现为价值的分配,又共同决定商品的市场价格,从而价格又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从形式上看,土地、资本用于购买物的要素部分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者的劳动表现为用资本购买的劳动力,似乎共同作用决定商品的价值,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相悖。
上述分歧实际上存在着把商品价值的形成是从单个生产过程还是连续不断的生产过程来划分的区别,从单个生产过程看,土地、资本参与商品价值的生产(劳动价值论同样把它看作是劳动者创造价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与劳动创造的价值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在价值分配上表现为收回生产资料的成本、根据投入生产资料的数量与质量获得相应的利润、劳动者的工资共同构成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可以说更贴近于经济生活的现实,使效用价值论收到很多人的推崇。但把商品价值的形成看做连续不断的社会生产过程,劳动价值论所坚持的生产资料和原料作为物化劳动的转移形成价值的一部分,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V+M)构成商品价值的另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并作为市场价格的基础,同样可以说明商品价值的形成问题。两者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价值的形成,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用效用价值论说明的价值决定问题,用劳动价值论同样能够阐释清楚。
(三)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对商品价值的质、量分析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的命题
劳动价值论在商品价值的分析上侧重于其质及其规律性,阐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手段,只有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财形成商品的价值,并且生产商品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随着私人劳动或局部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并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呈反比关系。效用论在对商品价值的分析上侧重于其量及其规律性,阐明了商品的效用(即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商品价值量随着效用的不断满足而呈递减性规律,并运用无差异曲线模型具有论证了这一规律,使其数量分析臻于完善。客观地看,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包含质、量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质,后者侧重于量,作为分析方法都无可非议,但结合现实,必须实现两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
实际上两种价值理论在内容上存在着密切的相互渗透关系。劳动价值论在侧重于质的分析的同时,在量的分析上也包含有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个别劳动时间能否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着商品价值量的实现程度,并且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反而变化,从而使商品价值量发生相应的的变化;在交换时商品的价值量会因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变化,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的波动,因价格的波动使价值的实现程度与商品本身的价值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另一方面价值的充分实现,一是要求个别劳动时间至少要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二是在资源配置上使生产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这说明劳动价值论在商品价值量的分析上属于一般规律性的分析,从总体上揭示了基本要求,而没有具体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效用价值论对价值量的分析,公正地说应该包括一个暗含的前提,即通过生产商品的劳动把价值创造出来后,如何根据效用在数量上加以衡量,在衡量方法上具体展开阐述了根据效用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揭示了根据满足程度的不断提高而使效用递减即价值量递减的规律性,并从消费者行为选择的角度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了商品不同组合与消费者获得享乐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方法把价值规律所表现的价值与价格的不一致进一步形象化、具体化,更易于被人们所把握,更方便于对具体经济行为的分析,相比之抽象的规律性揭示更乐于为人们所接受。但这并不能弥补其忽略价值形成而仅仅研究如何对商品价值量进行衡量的缺陷,没有价值形成的前提无所谓价值量衡量的结果。因此,两种价值理论只有有机结合,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价值问题,单纯从认识上肯定某一理论而否定另一理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四)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侧重于对商品价值进行客观分析与主观评价的两个命题。
     劳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的分析是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从物质第一性出发,客观地阐述了商品价值的创造、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价值规律中关于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使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把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纳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这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的分析,是撇开了影响商品价值实现的主观因素的纯客观分析方法。而效用价值论尤其是影响最大的边际效用论则从主观的角度阐述了价值纯粹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认为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出现的充分条件,以人们主观心理上的效用比较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把边际效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并随着人们消费的物品数量的增加而边际效用递减。
     客观地看,商品价值的决定既包括客观因素也包括主观因素。在商品生产之前,人们首先必须从主观上明确要生产的商品能满足人们的什么需要(有什么效用),这是商品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从马克思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条件同样是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价值大小既有人们根据满足需要的程度在主观上作出判断并决定交换的比例,也有客观条件如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供求关系的状况以及变化等限制。效用价值论仅仅从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论述,充分说明了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社会劳动,首先在于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能否符合社会需要,这种社会需要有消费者主观上的判断(这与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并不相悖),而且有客观上的因素,即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质量和数量要求(效用价值论没有涉及这一问题),从而决定商品价值的实现程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劳动价值 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山东财政 关键词 价值论 分类号 中国

沙发
YJDWII 发表于 2014-11-5 14:07: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客观地说,在如何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上劳动价值论比效用价值论的观点更全面、更科学。同事,效用价值论关于随物品数量的增加而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性分析,完全可以用劳动价值论关于供求关系的理论加以说明,只是劳动价值论对此没有展开进行数量分析而已,对此,两种价值理论存在的只是提出规律性的基本内容与对基本内容充分展开数量分析的非实质性区别,构不成以效用价值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充分条件。
   三、结论
     根据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基本观点的比较可以看出,两种价值理论从形式上看是相互冲突的,但是围绕商品价值应当包括的基本内容来看又存在着相互渗透,是商品价值理论中各有侧重的两个命题。如果进行客观的总体评价,应当说效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劳动价值论中暗含的或论述的基础理论作出解释,但反过来劳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分析中的许多内容利用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却很难作出全面性的、另人信服的解释,尤其是把商品生产当作联系不断进行的客观历史过程来看更是如此。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撇开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即使承认劳动价值论存在的不足,单纯从理论体系的内容本身来看效用价值论在理论体系的全面性、上也没有达到劳动价值论的水平,更没有达到超出劳动价值论而取代劳动价值论成为商品价值理论的基础和先导的条件。因此,我们在商品价值理论上仍然应当坚持劳动价值论,通过吸收效用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充实劳动价值论,使之更加科学与完善,才是应有的实事求是态度。
     
   注释:①②③④⑤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1、52~53、53~54、52~53、92.
       ⑥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786~787.ІІІІІ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第1\2\3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高琼)

使用道具

藤椅
fjrong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1-5 15:34: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YJDWII + 40 + 4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石开石 发表于 2019-12-2 09:27: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效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一般效用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一切满足能满足人类天生的肉体和精神欲望,才能成为有用的东西,从而才有价值。
+++++++++++++++++++++
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效用;物品效用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意义其实是:
一切物品的价值都来自它们的使用价值(有用性);物品使用价值(有用性)在于满足人的欲望和需求。

使用道具

报纸
qi509 发表于 2019-12-2 14:41:2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价值论的指向是剩余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的指向是需求。

两个理论风马牛不相及。

使用道具

地板
叶风尘 发表于 2019-12-2 14:48: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价值论烫个头,其实就是效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脱下裤子,其实就是劳动价值论。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