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ackie_qq
2117 6

[宏观经济指标] [原创]从紧是否到了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7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4 点
帖子
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
最后登录
2011-10-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早在2008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就曾说过,对于中国经济而言,2008年将会是非常困难的一年。接下来的几个月印证了总理的远见,撇去非人力可为的雪灾与汶川大地震不说,中国经济似乎进入了一个拐点:宏观层面上,GDP10%的增长显示中国经济放缓的趋势,石油价格扶摇直上曾冲破$140大关,CPI与PPI一路绿灯警示着中国经济正在经历通胀之苦,来无影的热钱搅乱了中国宏观调整的步伐,股市和房市一路下挫要求救市的声音越来越大;微观层面上,曾被引以为傲的江浙民间企业纷纷倒闭……整个企业界一片哀鸿之声。

原因何在?

通胀之痛。此次通货膨胀不仅出现在中国境内,更是整个国际共同面临之事。与2003年初每桶原油28美元相比,国际油价短短5年间上涨了近4倍,铁矿石价格飙升96.5%,煤炭价格上行压力增加——这些生产性原材料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了上游产业成本攀升,并将传导下游产品价格升高,削减利润。PPI连续几个月惊现8%强,虽然CPI在政府大力调控下稳定在4%—5%,但PPI的传导效应终会另CPI再度大幅上升,使消费者福利降低。以汽车工业为例,身为制造业的龙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颇大。各品牌纷纷出招应对:有些品牌上调汽车价格,有些品牌减少让利,还有的品牌自岿然不动以低价应战。价格上升的品牌自然降低了其应有的竞争力,但不加价的厂家是以何种方式分摊如此高涨的成本呢?减少汽车零配件,后期服务水平降低,甚至在汽车钢板厚度上动起了脑筋——这种变相降低成本的行为更让消费者心惊胆寒,总归是消费者利益受损。

其次,央行意图控制通胀从紧的政策也在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最明显的便是信贷规模控制,直接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变相的促进了地下钱庄的繁荣,而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黑市交易,洗钱走私,毒品泛滥及犯罪猖獗,将危害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个原因便是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除了原材料价格问题,首当其冲的是2007年7月份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这场由精明过了头的金融精英们引发的危机不仅搞的美国市场黯淡无光,顺带连累了大洋彼岸的中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衰退紧缩了其国内市场,导致购买力大幅下降,中国出口因此沉重受挫。成本上升,需求下降,两头一齐施压,压倒了一片江浙企业,剩下的也只惨淡经营,境况堪忧。

最后,《劳动合同法》出台,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标准的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再度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企业以利益为生存之本,当前利润微薄,成本增加的处境使得企业界纷纷要求政府和央行减压放弃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界作为一种利益集团,要求政府施行有利于己的政策当属必然。然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政府和央行作为统筹全局的中央机构必须着眼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政府现行的从紧货币政策当是解决中国通胀问题。若是为了企业眼前利益,使得政府放弃了从紧政策,通胀再度高涨,最终企业亦少不了利益受损:放松了货币政策,企业有了宽松的融资和信贷环境,成本降低会引起企业增产。然而,当通胀吞噬了社会长期积累财富后,消费者购买力必然下降,供求不平衡导致库存增加,库存费也相应上升,成本再次增加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市场惨淡。

因此,虽然CPI涨幅回落,抑制通胀稍见成效,但是PPI向CPI传导压力依然巨大(此番,PPI向CPI传导受阻,一是因为从紧的货币政策限制了投资,下游消费品涨幅不大;二是因为消费者还不接受成品价格大幅上攀,导致库存积压,供求关系并不平衡。)

至于对中国经济衰退的担心也不必过重,GDP依旧保持10%的发展速度。

根据经济学原理,通胀与失业率本就是一种反向关系,而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就业决定着国民生产总值。因此,抑制通胀必然会增加失业率,从而减缓经济前进的脚步。目前2008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4%,而CPI环比增长呈下降趋势,正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结合。因此宏观层面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胀和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调配收效已见。但是未来原材料价格将持续增长,PPI对CPI的压力不减,决定了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仍不可放松。

而在微观层面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压力既是危机,也是契机,是可使中国“世界工厂”转型的一个最佳契机。

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标准再度提高,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反馈,也就是说,寄希望于再次压低劳动力价格或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老路已经无法回头。现在低成本制造业正在流向劳动力价格更加低廉的越南、印度以及泰国——一如上世纪80年代,低成本制造业由亚洲四小虎流向了中国大陆一般。中国企业若是继续固步自封,得意于低成本制造积累起来的利益将注定被世界经济抛弃。

同样面临原油价格上涨,环保力度加大,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日本在30年前就有过转型成功的案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飙升300%,而本土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几乎99%都要依靠进口。当时依靠低廉劳动力价格的日本厂商积极转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新型技术,最终摆脱了仰人鼻息的尴尬经济处境,实现了自主创新。同时,日本企业亦从当时的经济危机中吸取了教训,之后在全球能源公司入股从而影响进口能源价格,并间接打击其竞争对手。

因此,中国企业现在所做的不应是要求政府放弃从紧政策而救市,而是要求政府共同出手帮助中国制造业完成漂亮转型。

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一个负责任,高效的政府与央行应当以大局为重,远见灼识,做出真正利于国家和人民福利长远发展的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上升 上半年GDP 国民生产总值 从紧货币政策 劳动力价格 从紧 原创

沙发
xsn 发表于 2008-8-9 23:0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说是微调,呵呵

使用道具

藤椅
jackie_qq 发表于 2008-8-10 00: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政府官员总归不是经济学家,除了经济,他们还要考虑政治社会民众反应

另外企业利益集团对决策的压力也不容忽视。

使用道具

板凳
sumukang 发表于 2008-8-10 08:0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货币政策适度放松,多采用些财政政策吧

使用道具

报纸
jackie_qq 发表于 2008-8-10 15: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企业生存的大环境不好,除了国内因素,还有国外因素。通胀依旧是中国发展的障碍。在这个前提下,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策有效。

使用道具

地板
hero926 发表于 2008-8-11 15: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应当注意到本轮粮食、石油通胀不是消费旺盛、商品短缺造成的,是国际游资短期炒作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实际国内老百姓消费并不旺。所以不能沿用教条:凡是通胀就要紧缩。相反,由于紧缩带来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工业品短缺反而加剧通胀。这样逻辑能够构成事实吗?

使用道具

7
jackie_qq 发表于 2008-8-12 02: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ero926在2008-8-11 15:11:00的发言:

    应当注意到本轮粮食、石油通胀不是消费旺盛、商品短缺造成的,是国际游资短期炒作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实际国内老百姓消费并不旺。所以不能沿用教条:凡是通胀就要紧缩。相反,由于紧缩带来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工业品短缺反而加剧通胀。这样逻辑能够构成事实吗?

上游生产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确实是国际因素造成的。但是,现在下游企业的工业制成品不是说短缺,也不会因为目前的从紧政策就导致中国的产品生产短缺,更何况,中国的投资仍然很热。至于说“工业品短缺反而加剧通胀”更不成立。

另外,中小型企业倒闭有很多是依靠低廉劳动力,低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的。中国要想继续发展不能只依靠低产值的劳动力产业,而应该积极转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