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0

[公告] 浙江集群发展的突出特征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2粉丝

教授

8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1 个
通用积分
0.1913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10571 点
帖子
8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5
最后登录
2017-12-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从国际上看,集群共同的特点就是形成一个龙头企业为核心,辅助企业做支撑的一个产业链。上下游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通过更短的供应链、更快的反应速度、相同文化的熏陶、基础平台设施的共享大大提高彼此的效率。但是从浙江来看,浙江集群供应链管理的柔性特征非常突出。它充分利用集群的一些特点,在一个村子里或者镇上,通过最简化的供应链,把一个供应链切碎成无数端,让尽可能多的乡亲们都参与进来,实现共同富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最可能的解释是为了分散风险。床板厂的供应链其实是由若干床板厂连接组合而成,每一个床板厂为下一个床板厂提供一个附加的工艺,因此一个具有一两百道工艺的产品生产也就很有可能被解构成一两百道工序、一两百张床板,从这张床板过渡到下一张床板,就完成了一个工艺。由此就可把中国人多、手工劳动者供应充沛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设备购置成本降到最低。此类床板厂给中国集群带来一个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几乎拥有世界上最柔性的供应链,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可拆解、可改变的,任何一道工序都必须是一个利润中心,他们要自己去购物或加工简化的设备,要核算自己的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如果他们用自己的竞争力获取了订单,那么他们自己一定会通过种种办法维系自己获利,这就形成了既竞争又合作的供应链。从全世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集群是如此分散、如此柔性的,当然这和浙商刚开始买不起成套设备有关系,因此浙商只能发挥比较优势,用人海战术,用劳动力去绕过设备这个环节。但就是这样一个拆解工艺的动作,把很多农民组织到产业链条里面来了,不需要复杂的培训和独特的技能,只需要些许的专心和师傅带徒弟的耐心,可以迅速地就使一个刚刚还在干农活的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

    广东在这点上是绝对做不到的,广东只有三来一补大生产下,大机器,大设备下的工业化管理,需要从安徽、四川、湖南等地引进大量的打工仔、打工妹,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工业化训练,使之成为产业工人。当日后这些产业工人走的时候,迅速给企业造成民工荒,企业技术的高低、进退,完全取决于这些打工仔、打工妹的存在。而浙江不一样,它是忙时种田,闲时生产,有缺口就从隔壁村或者从临近省份叫人的一个高度柔性,非常散兵游勇化的供应链,尽管它的状态非常原始,但是这种可拆解的、活的供应链,恰恰是浙江最大的特点。

    在把供应链无限拆解以后,浙江的集群出现了一些非常突出的特点,比如说隔墙供应,上游和下游之间有意识地搬迁到一起,上游生产完产品以后,就直接供应给隔壁,没有漫长的运输距离,所以有人戏称为隔墙供应,当然客观上的确存在一些上游生产完以后隔墙就把产品交给下游的现象,但这只是少数,这种所谓的隔墙供应更多是哲学意义、概念意义上的提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隔墙供应。进行上下游碎片状分工,把工艺技术进行无限拆解,一方面降低了技术难度,降低了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难度和农村家庭一家一户进行工业化转型的难度,当然也客观上降低了他们退出的风险,他们往往只是在原有的家庭场地,利用一般的农具、器械,再加上少量的专业器械进行生产,然后就开始悍然进入到了工业化时代。

    慢慢地,集群生动化了专业化能力形成了,当集群专业化能力形成了以后,很多新的发展技术并由此带出。。比如说上下游之间形成了强大的供应链,同业竞争,但是共享相同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竞争时打得要死,但是在采购产品的时候,销售的时候又充分合作,这都是浙江集群最大的特点。在集群形成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地把浙商初步所形成的能人经济的联合激活了、带高了。一些能者、仁者通过用自己的名望和自己经过市场检验的声誉,成为了产业链的组织者,带领产业链往下走、往大走。因为历史的缘故,周边的人对能者、仁者比较信赖,所以周边的很多人,团结在这些人的周围,愿意围绕着这些人,把产业做深、做大、做透。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这些能者、仁者形成强大的带动力量以后,产业集群就有核心了。过去之所以很多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呈恶性循环,就是因为产业集群当中没有大家服气的组织者,相互之间恶性竞争,相互之间破坏式挖彼此的墙角,但是浙江就摆脱了这么一个迷局。

反观中国其他很多地方,集群很多,但是集群发展到最后,盈利能力都非常差,几乎是一个零和博弈,同时形成的产能又非常大,这是为什么?这里面有两个话题,第一个就中国的超级过剩的产能到底是怎么消化掉的,一般我们认为,是通过一种叫破坏经济的方式消化掉的。所谓破坏经济就是中国很多地方,它规划不完善,不完整,所以拆了修,修了拆,挖了填,填了挖。在这种过程背后,事实上并没有累积社会财富,但是它把很多过剩多余的产能给利用了起来。这种过剩多余的产能的利用,它的转化效率是较低的,它的资源消耗是较大的,但是客观上在同一个时间里面拉动了员工就业,拉动了社会财富的短时间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制造就业,造富的一个过程,虽然长期来看,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但短期形成了一定的造富密度。同时给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所以无论怎么评论破坏经济的利弊,应该要等到我们有更宽广的视野之后,再来看,恐怕更为合理。

    第二个就中国这么多集群的出现,它背后事实上既有其正确性,又有其不合理性,这又是为什么?不合理性就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掌握了装备制造能力以后,利用其强大的装备控制能力,把装备卖给中国企业,利用装备里面内部锁闭的专利、技术和窍门,使得中国模仿其装备,达不到他的技术水准和产能水准,使得中国企业必须通过多次购买他的装备来获取竞争优势。而当A企业采用这种做法,给B企业形成压力以后,B企业相对也会立即用钱能来买的,我也用钱来解决,所以B企业也会立即扩产能,由此导致产能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使得所有的竞争参与者都必须用更大的产能,更快的产量,更大的投入去应对这场没有底限的竞争,最终发达国家拥有母机控制能力的企业,通过对装备的这种小步快跑式的产业升级,局部优化,一遍又一遍地推动更先进的产能,但这个先进产能其实和上一代差距并不大,用这种微小优势的逐步密集梯次的输出,给中国厂商之间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然后一直手上掌握了若干代产品,密集地向同一个集群的若干竞争厂商之间输出,从而挑动他们之间恶战。产能拥有者,装备拥有者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而集群只是出于竞争的单一考量,拥有了过剩的产能。这和拥有母机的厂商之间,厂商的恶意产业操控是有绝对的关系的。无论怎么样,破坏经济和母机拥有者对产业的操控使得中国的大部分集群是劣质的,是零和的,到最后形成庞大的产能,无人买单,但是在浙江,这个现象不能说没有,但是稍微好一点,因为最后浙江的能人经济,使得能者能跳出来、一些在当地比较讲胃口的仁义之人能够跳出来,成为整个集群的一个大家长,就好象一个宗族的族长一样,产业链里面也就出现了大家公认的事实上的领袖,他们作为链主存在,大家都买他们三分面子,所以这个链主的存在,是有其非常大的价值的。然后其余当地的中小厂商,按照自己和链主产业之间的关系,星罗棋布地、层层分布在链主周边,形成一个众星拱月之势,在这个过程中,民间金融也趁机跟进,激活拉宽了这条产业链。在这时候,大厂商要承担产业升级,带动本乡本镇的集群发展,持续保持优势,打败周边其他乡镇类似集群的战略任务,而散布在它周边的中小厂商进行依附式发展,如果大厂商前进了、颠覆了,那么中小厂商享有,如果大厂商没颠覆、没跟进,那么中小厂商甚至有可能也给周边其他的类似集群的大厂商做配套。所以大厂商承担大的责任和义务,小厂商承担小的责任和义务,相互之间互相协同,相互带动。

    地区浙商集群的出现,如果深入地看一定是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资源。浙江的几乎每一个镇,都有一个或突出,或隐约的集群,或几个集群,而这些集群往往不是简单的想做什么,而是对当地资源的一个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所有可以接触到的技术资源的利用,本乡本镇出去的,在外地,在国企,在研究院校,在ZF工作人所能接触到人脉的利用。这种对资源的应用,已经广泛到了一个很深的高度,如果说国际上还把犹太商帮的人脉式运作当一个很高的标杆的话,那么浙江的这种人脉运作、对关系的尊重的意识日后往往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种意识就是即使没有事干,只要听说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也去,哪怕再忙,也要去赶这个饭局的意识。至于在当地,本来就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军工企业,这些国有、军工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能,拥有若干的技术人员,但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很快会被蚕食式地被周边的乡镇企业挖走,随后一项技术逐步流散、扩散到整个集群,同时这些企业里的设备也会逐步地被这些周边的乡镇企业或集群仿制,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会逐步地被乡镇企业以更便宜的价格生产出来。这就是充分的对资源的利用,在整个浙江发展的过程当中,正是由于当地没有大的国企、骨干的龙头企业,只有一些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企业,给了浙江企业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当然这也使浙江企业一开始都没有可以进行学习和技术转移的重工核心技术企业,这为日后的发展也制造了一定的隐患,但是一开始仅做简单制造业,轻工产业,这何尝不是一种空间呢?纵观全国,国有经济重工产业非常发达的地方,企业集群的发展都不发达,因此不得不说,这依然是一个有没有空间的问题。当然北方因为有极强大的工业基础,很多孩子们从小就是生活在厂矿区,听爸爸妈妈下班就讨论工厂的事,长期下来,对工厂、管理、秩序,拥有一个正式工作等概念深信不疑,故职业经理人的文化基础浓厚,而浙江没有这么浓厚的基础,它是既有很重的教化,又本身并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国有企业基础,所以这为它日后培养众多的私营经济奠定了一个基础。而在浙江看来,不管当官还是出去做专家,要照顾老乡,要照顾老乡利益的这样一个民间认知,在极大程度上,使得浙江虽然只有极少的政治资源,但是依然能够把这个政治资源利用得非常好。

有人比较过全盛时期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国民党蒋介石身边的核心团队成员,几乎都是奉化周边的或者是离奉化相对比较近,这和共产党海纳百川的风格相距甚远,但是也许在政治上这么做是幼稚的,但是至少在浙商商帮这个角度来看,这么做还是体现出他一定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 供应链管理 相互之间 产业工人 产业集群 浙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