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讯】“中国很多城市都希望自己成为国际城市,在城市定位的时候将近100个城市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城市,当然我们离国际城市距离还非常远,就算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城市,可能外籍人士的比例也不是很高。”4月19日,中国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院长沈迟在2015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如此表示。
中部城市是不是对外开放不足,是否一定要借助沿海地区?对于这一问题,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沈迟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中部地区或者内陆的这些城市,必须要有值得大家来的资源,文化资源也好旅游资源也好。其次要看投资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成本。
对于在欧亚大通道上的节点城市而言,国际化会逐步地提高,但还是要有很好的基础,例如语言人才以及外联机构等等。
所以,各地在体制机制政策方面还是要结合新型城镇化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
4月17日-19日,2015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举行。该论坛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
以下是沈迟发言实录:
胡锡进:确实应该进中国的政治局,谈得非常好。牙买加在中国非常著名,国家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大家都知道牙买加,尤其是通过博尔特知道牙买加,著名的跑步运动员,我们也希望牙买加越来越好,你们的人均GDP跟着中国的人均GDP一起涨。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小城镇建设,和“一带一路”能沾上什么边吗?中国人口很多,很大,像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现在有些地方发展确实还是不错的,比如来上海,外地人感觉到上海很发达,和世界的一流城市在接近。但是中小城市有些还是挺落后的,我最近注意到去一些中部的省会,有的在省会呆一两天,在城市里转悠,居然见不到外国人,我觉得这一点就说明它的对外开放可能还是不够。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对外开放是不是注定就是沿海这一块?中部很难分享直接的对外开放?它的对外开放是否一定要借助沿海地区?他们能否直接地向世界开放?比如中部的一些省会甚至地级市,那里也会有一些比较多的外国人,这种情况会出现吗?
沈迟:这个问题有点超出我的专业范围,我讲一点感受。我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比较多,也知道中国很多城市都希望自己成为国际城市,在城市定位的时候将近100个城市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城市,当然我们离国际城市距离还非常远,就像上海应该算了上国际城市的城市,可能外籍人士的比例也不是很高,中国是人口大国,有600多个城市,真正能够实现比较多的对外开放,让外国人都到中国来也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就像我们国家如果到外国去,主要是去旅游的地方,也是大城市。要到内陆的中小城市可能就很少,确实是有这样的关系。既然是实现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各地在体制机制政策这些方面还是要结合新型城镇化有一个比较大的改善,刚才您说在中部地区甚至省会城市很少看到外国人,这个和他们的宣传有关,如果有很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国际知名的,外国人就来得多一些。还有一些商务上的往来,那要看你的投资条件,除了你共同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外,还有你的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不是很方便,是不是很便捷,交通运输成本是不是很高,如果交通运输成本低,可能国际的商务往来就会多一些,就像我们的沿海城市一样。海运是最便宜的,陆路的运输它的成本毕竟比海运还是要贵一些的,然后你再到中部地区一些中小城市,在国内的交通运输的竞争力方面都比较弱,何况国际。我想我们中部地区或者内陆的这些城市,对外开放对于一般的城市而言,首先是你有没有值得大家来的资源,文化资源也好旅游资源也好,首先是这个。对于在欧亚大通道上的节点城市而言,它的国际化我想会逐步地提高,随着我们“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会逐步提高的。毕竟你对外开放还要有很好的基础,比如说你这个城市要会各种语言的人比较多,这个城市一定是社交程度比较高的人比较多。还有一个就是对外联系的机构可能要比较多,比如说你这个城市如果设了领事馆,这个领事馆所在国的来往也就会比较多了,只能是这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而不是中小城市。我们不是一个小国家,这个国家非常大,大家都想全世界人都来的话,我们也容纳不下,没有办法马上改变现状。当然通过我们的宣传和制度方面的改进,这个情况会有改变。
(嘉宾观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