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ccumulation
9618 37

[学科前沿] 【有奖讨论】东亚奇迹、全要素增长率、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新结构经济学 [推广有奖]

回帖奖励 15 个论坛币 回复本帖可获得 5 个论坛币奖励! 每人限 1 次
11
云云1993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5-22 23:03: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血雨中楼上听风 发表于 2015-5-4 12:24
我认为经济增长是分阶段的,在每一个阶段的主导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所为的技术进步是对谁而言的?对经济 ...
我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还有一个社会环境因素,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制度建设滞后,即使你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济也是发展不起来的,也就是说制度建设和技术进步应该相协同,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使用道具

12
houyunhuang 发表于 2015-5-23 13:49: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云云1993 发表于 2015-5-22 22:57
你的观点可不可以归结为“ZF干预说”呢?
不等同,ZF干预是一种政策导向,而ZF管理创新则是ZF与经济发展态势联动,然后通过管理创新,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适应的政策环境

使用道具

13
SMACKDOWN 发表于 2015-5-30 18:51: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使用道具

14
IsaacVictor 发表于 2015-6-3 16:53: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使用道具

15
傾樓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6-12 17:02: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使用道具

16
yesir11 发表于 2016-2-4 21:35: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回复:东亚国家,尤其是我国目前我们所知的推出的供给侧改革举措,包括结构性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以及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等等,我觉得都在于力求实现全要素增长,这也是原来东亚奇迹的动力之源。从长远看,这些改革显然有利于改善微观经济效率,最终会提高未来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但问题是,东亚奇迹能否延续,能否在较短时期内继续创造出新的社会总需求来,真正能够促进全要素增长? 因此我觉得,必须从中国当前的现实出发,以新经济结构理论为指导,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来回答这个问题。具体而言,就是要对准存在明显供给抑制政策,从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领域,着力破除供给抑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促进增长。改革开放30多年,这样的领域虽然越来越少,但显然还是有的,只是这些领域的改革普遍面临着顽固的体制性障碍。

   比如,中国工业化进程非常快,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到9%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是,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55%左右,按户籍人口计算则只有35%左右,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大滞后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个巨大的落差意味着中国有两块庞大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一是近3亿城市务工农民及其家属在就业所在地安家立业的需求,二是大中城市的部分中高收入家庭向城郊和农村地区迁移的需求。这些“入城”和“出城”的需求,体量都非常庞大,一旦被激活,不但会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而且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可实质性启动,缩小城乡差距将真正进入落实阶段,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力绝不亚于力求比较优势的改革。
  再比如,1978至2014年间,中国人口规模增长超过1.4倍、人均寿命从68岁提高到75岁、人均实际GDP增长超过19倍、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现金支出增长超过100倍,而同期中国执业医生数量仅增长3.3倍、床位总量仅增长3.2倍、全体卫生人员数量仅增长1.3倍。医疗卫生是中国服务业供给滞后于消费需求的一个写照,根据Maddison数据,2011 年中国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1947 年、英国1960年和日本1969 年的水平。而在同样发展水平上,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53%和51%,中国仅为43%。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比如,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资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率分别都是5%,如果没有生产率的进步,正常情况下产出或GDP增长也应该是5%。如果显示出的产出或GDP增长大于5%,譬如说是8%,这多出来的3个百分点,在统计学意义上表现为一个“残差”,在经济学意义上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或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一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在生产要素投入之外,通过技术进步、体制优化、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讲,企业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开拓了新市场,开发了新产品,改善了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人的积极性,都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宏观层面上讲,通过资源重新配置,比如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就可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结构经济学》一书的作者林毅夫先生认为,目前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没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收入的增加,却以消费拉动经济。这对个人以及国家而言,都会造成债务危机,而现在出现问题的国家普遍都是过度消费造成的。他认为,投资在当前是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只要是有效的投资,就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出的增加,又可以拉动消费,继续基础投资,这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第二个误区是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拉动。林毅夫称,创新有自主研发和引进两种方式,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投资。第三个误区是把ZF和市场对立。林毅夫先生表示,我们要有效的市场,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一个有为的ZF。如果认为应该把ZF“抛掉”,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这无异于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因而,越是在更高的经济发展阶段上,越是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如何,既可以解释可持续经济增长与经济停滞的反差,也被证明是许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时期,准确认识、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重中之重是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这一方面,这个增长新动力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衡量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第三个方面就是把握新经济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因为处在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由于存在技术和生产率的差距,经济增长具有后发优势,可以主要依靠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实现;而对处在更高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国家来说,经济增长靠后发优势已不可取,必须在生产率提高基础上的比较优势获得。

使用道具

17
yzy0718 发表于 2021-3-12 16:18: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使用道具

18
tx_han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3-14 09:21: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仅有投资没有生产率提高,要素边际报酬递减的存在必定使得经济增长降到零。20甚至30多年经济仍然增长,哪怕是递减的增长,没有生产率的提高是不可能的。

使用道具

19
tx_han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21-3-14 09:21: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新结构经济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ZF行为理论。

使用道具

20
乐易湖岸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21-3-18 14:19: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回帖奖励 +5 个论坛币

闻风过来学习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