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望穿秋裤
1249 3

[生活百科] 弘一法师断食日志 [推广有奖]

院士

1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5040 个
通用积分
14.6892
学术水平
32 点
热心指数
85 点
信用等级
35 点
经验
36566 点
帖子
14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6-23
最后登录
2016-5-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916年弘一法师《断食日志》 记录真实断食体验



2012年10月9日,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70周年,杭州虎跑公园举办了庄重的祭奠仪式(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2年10月9日,弘一法师圆寂70周年,万言《断食日志》影印本首发。
日志中,他不再是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只是被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
走近1916年在虎跑断食的李叔同
李叔同的粉丝们,一定知道在网上很容易找到李叔同《断食日志》的原文,不过,那些文字多源于民国铅印版,粗俗点讲,算是“二手货色”,其间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不少文字曾让学者冥思苦想而不得解。
2012年10月9日,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70周年,杭州虎跑公园举办了庄重的祭奠仪式,同时,“第一手”《断食日志》——影印本终于首发,原先摆在陈列柜里的文物,一字不漏、一字不差地与百姓见了面。
《断食日志》影印本在虎跑李叔同纪念馆售书点可以买到。
六位弘学代表带来特殊“祭品”
为弘一舍利塔添一抔新土
在虎跑公园最高处,再往山上小走几步,就是弘一法师舍利塔。
2012年10月9日,6种不同的泥土被专程送到杭州,李叔同的孙女李莉娟等各地弘学代表们为舍利塔添土。
新土来自对李叔同(弘一法师)一生有重要影响的六个城市。
平湖——大师祖籍,如今“莲绾”绽放的地方;
天津——大师出生地,无忧童年的美好回忆;
上海——城南文社,“天涯五友”,才华初露锋芒;
上虞——晚晴山房,春晖中学,白马湖文化影响深远;
温州——庆福寺,十二春秋,苦心研修;
泉州——抗日救国,圆寂长眠。
1916年李叔同在虎跑写下《断食日志》
日志中,他只是个被各种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
《断食日志》是李叔同1916年在虎跑断食时写的日记手稿。
1916年,早已与佛教结缘的李叔同偶然在一本杂志中看到了断食治病的说法,久被神经衰弱折磨的他对此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李叔同已有心向佛,断食也是修炼身心、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于是他决定一试。
所谓“断食”,并不是全程不吃不喝,而是逐渐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只饮水、不吃东西。在西泠印社社友叶品三的推荐下,1916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正值学校放年假,李叔同来到虎跑,在当时方丈的楼下借了间房子,开始为期三周的断食。
《断食日志》约万余字,内容是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及每日身体的生理变化。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翻阅手稿影印本,脑海里的那个李叔同已不是风流才子,而是一个被各种病痛折磨的中年男人。有时,喝了虎跑的水,“喉痛,或因泉水性太烈,使喉内脱皮之故”;他饱受失眠折磨,常常凌晨三点醒来;还有胸闷心跳、小便疼痛……
《断食日志》影印本与民国铅印本细节有出入
更真实的断食体验得以还原
“你看,对比手稿,可以发现它跟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的内容,还是有些出入的。”原浙江省文艺出版社总编、研究《断食日志》的学者徐正伦说。
断食正期第四日……四时醒,气体极佳,与“日常”无异。起床后精神如常,手足有力。朝日照入,心目豁爽。“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饮水太“多”之故。
比如这段文字摘自民国版本,引号中的文字,都与原稿有出入。比如“日常”,原稿是常日;“小”便,原稿写的是“少”便;尤其最后一句,“饮水太多”,原稿其实写的是“饮水太少”。
“真是南辕北辙的差错啊!”专家摇头感叹,研究弘学,对于文字的程度深浅把握尚且讨论经日,何况是这样的谬误?很多学者想破脑袋,一直在疑惑,为什么李叔同当时认为因为喝水多了,导致尿管疼痛?不符合生理和医学常识啊!
另外,原文中的“入眠”,在铅印本却写成了“安眠”,虽是一字之差,意思大有不同。根据徐正伦的初步研究,铅印本约有30多处错误。
出家前后书法风格转换
从劲健绚烂到藏锋稚拙
影印本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看见李叔同涂抹的许多“乌梅团儿”和他的亲笔书法。
“乌梅团儿”是李叔同在日记上的信笔修改,也正说明他严谨的学习态度。
据书法专家说,虎跑断食时,也正是李叔同书法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段——从劲健绚烂、峥嵘圭角,归于雅逸恬淡、藏锋稚拙、枯寂孤清。李叔同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高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他的字为荣。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然而出家后,诸艺俱疏,唯有书法一事未能让弘一法师割舍,伴他直至圆寂于泉州不二寺——在弘一法师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
书法是心灵的迹化。从在俗时的绚烂李叔同到出世后的平淡弘一,是修心的结果,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


转李叔同《断食日志》全文
本来这个早就要放上来的,但一直没找到完整版,今日如愿~近来再读李叔同传记早期版本,别的话不想再说,像这样的人格魅力,生命魅力,怕是再也遇不到了……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国五年)
断食换心,是一种科学的,也是哲学的试验。
告诉闻玉,断食中,不会任何亲友,不拆任何函件,不问任何事务。家中有束,由闻玉答复,处理完毕,待断食期满,告诉我。
断食中尽量谢绝一切谈话。
整天定课是练字,作印、静坐,三个段落。
食量:早餐一碗粥,中餐一碗半饭,一碗菜;晚餐,一碗饭及小菜,这是平日三分之二的食量。
晚间,准备笔、墨、纸,明天开始习字。
闻玉是一个虔诚的护法。
   
丙辰十一月三十日:
清早六时起床,静坐片刻,盥洗,
六点半以后,习字一点钟。
早餐,粥大半碗。饭后,静坐。九时起,习字一点钟。
午餐,饭菜各一碗,十二点后,午眠。下午二时起,静坐。
三点钟起,习字。
饥肠辘辘。
晚餐,饭菜各一碗。
饭后,静坐片刻。
就寝。
   
丙辰十二月一日:
六时起身,静坐。
习字功课如昨。
早餐,粥半碗,较昨日为稀。
中餐,饭菜各一碗。
午后小眠,习字如昨。
傍晚,腹中如火焚。
晚餐,饭半碗。
逐日减少活动,以静,定、安,虑作生活中心。
——闻玉示我,雪子有笺。
闻玉待我,周切备至,此情永不能忘。

丙辰十二月二日:
清晨,习字,静坐如常。
早餐,稀粥半碗。
中餐,改吃粥及菜合一碗。
傍晚,空腹时,腹中熊熊然。
坚定信念,习字、静坐。
精神稍感减衰,镜中看人,略见瘦削。
晚餐,稀粥半小碗。
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三日:
晨起,精神渐渐轻快。
早餐,稀粥半碗。
中餐,稀粥一碗,菜少许,晚餐谢绝。但饮虎跑冷泉一杯。(虎跑泉,著名于杭州。)
我如一老僧坐禅,闻玉赫然韦陀!
精神翕然,腹内干燥减少。
静坐。习字如昔。
晚六时入睡,无梦。

丙辰十二月四日:
晨起,泉水一大杯,绝稀粥。
静坐以待寂灭,习字以观性灵。
中餐,稀粥半碗,菜少许。
傍晚,泉水一杯。
习字,静坐如常。
闻玉示我,雪子笺至。“情” 可畏也。
——年前曾与雪子妥商,假期来虎跑断食。
晚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五日:
晨起,饮泉水一杯,清凉可口。
习字,静坐。
精神稳定,腹中舒泰。
中餐,稀粥半小碗,无菜。
晚,泉水一杯。
六时入眠,安静,无梦,轻快。

丙辰十二月六日:
今天,整日饮甘泉。
断绝人间烟火。
习字,静坐。
思丝,虑缕,脉脉可见。
文思渐起,不能自已。
晚间日落时入眠。


丙辰十二月七日、丙辰十二月八日、丙辰十二月九日:
静坐,习字,饮甘泉水。
无梦,无挂,无虑,心清,意净,体轻。
饮食,生理上之习惯而已!静坐时,耳根灵明,大地间无不是众生嗷嗷不息之声。

丙辰十二月十日、丙辰十二月十一日:
精神界一片灵明,思潮澎湃不已。
法喜无垠。
   
丙辰十二月十二日:
作印一方:“不食人间烟火”
空空洞洞,既悲而欣。

丙辰十二月十三日:
依法:中餐恢复稀粥半小碗。
静坐,习字如昔。

丙辰十二月十四日:
饮食逐次增进。
治印:“一息尚存”。
心胃开阔,饭食奇香。

丙辰十二月十五日:
丐尊当不知我来此间实行断食也。
一切如旧。
中餐用菜。
署别名:李婴,老子云:“能婴儿乎?”

丙辰十二月十六日:
中餐改用饭菜。
习字,静坐,作室内散步。
   
丙辰十二月十七日、丙辰十二月十八日:
七天不食人间烟火。精神,笔力,思考奇利。

丙辰十二月十九日:
整理各式书法一百余幅,印数方。
回校。


《断食日志》影印本与民国铅印本细节有出入更真实的断食体验得以还原





钱江晚报






  “你看,对比手稿,可以发现它跟民国版铅印《断食日志》的内容,还是有些出入的。”原浙江省文艺出版社总编、研究《断食日志》的学者徐正伦说。

  断食正期第四日……四时醒,气体极佳,与“日常”无异。起床后精神如常,手足有力。朝日照入,心目豁爽。“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饮水太“多”之故。

  比如这段文字摘自民国版本,引号中的文字,都与原稿有出入。比如“日常”,原稿是常日;“小”便,原稿写的是“少”便;尤其最后一句,“饮水太多”,原稿其实写的是“饮水太少”。

  “真是南辕北辙的差错啊!”专家摇头感叹,研究弘学,对于文字的程度深浅把握尚且讨论经日,何况是这样的谬误?很多学者想破脑袋,一直在疑惑,为什么李叔同当时认为因为喝水多了,导致尿管疼痛?不符合生理和医学常识啊!

  另外,原文中的“入眠”,在铅印本却写成了“安眠”,虽是一字之差,意思大有不同。根据徐正伦的初步研究,铅印本约有30多处错误。



2010-11-20 00:36:22 来源: 青年时报(杭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今年是李叔同诞辰130周年。昨天上午,离开虎跑长达95年之久的李叔同《断食日志》手稿回到“娘家”。作为李叔同唯一的日记体书法作品,万余字的《断食日志》详细地记录了他出家前在杭州虎跑寺断食期间的生活,表达了他苦行求佛的决心。
李叔同的独特经历,曾被一些素食主义者奉为圭臬。营养专家说,李叔同是个文化巨人,但他断食治疗神经衰弱的做法却并不科学,希望大家不要模仿。
往事
有关《断食日志》的故事
1916年,早已与佛教结缘的李叔同偶然在一本日本杂志中看到了断食治病的说法,久被神经衰弱折磨的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李叔同已有心向佛,断食也是修炼身心、磨练意志的一种方式,于是他断然决定一试。
所谓“断食”,并不是全程不吃不喝,而是逐渐减少食物摄入量,最终只饮水、不吃东西。
在西泠印社社友叶品三的推荐下,1916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正值学校放年假,李叔同来到虎跑,在当时方丈的楼下借了间房子,开始为期三周的断食。
《断食日志》约万余字,内容是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及每日身体的生理变化。从中可知,期间李叔同以静坐、习字打发时间。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断食日志》捐赠人朱德天介绍。
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法号弘一。虎跑即成他跨出世俗门槛的转折之地。
李叔同将《断食日志》交给朋友保管,之后辗转多人之手。1965年,在上海医史馆工作的朱孔阳发现了《断食日志》,视为珍宝。当时月工资九十多元的他用几个月的收入买下。
朱孔阳去世前,发愿要将《断食日志》归还给虎跑。昨天,朱孔阳之子、上海人朱德天终于完成父亲遗愿。
日志另类解读
营养专家说断食不科学
据《断食日志》中记载,初节食时,李叔同曾出现便秘、腿疼、手脚麻木、气闷口干等问题。但20天的断食期结束之后,他反而觉得自己脱胎换骨、宛如新生。那么,断食是否科学?真的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吗?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一般在断食的前两三天,都会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浙江省营养学会秘书长华金中解释,断食后感受到的不适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如果不注意摄入营养,不适最终就会变成症状。
“凡事都讲究‘度’的把握。短期断食可以清理肠道、有益于排毒。但断食肯定是不能治病的。”华金中说。
因此,总体看,“断食”并不科学。营养种类摄入过少或过于单一,身体反而会起不良反应。历史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比如著名的海灯法师就因为长期食素和辟谷修炼,而死于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


当然,《断食日志》中记录的李叔同养生秘诀,也有可取之处。
在断食过程中,李叔同一直坚持日光浴,且服用梨汁、橘汁。浙江大学食品营养系主任应铁进说,水果中含有维生素和能量,果汁可为身体补充养分。紫外线也能促进能量的补充和血液循环。
另外,据《断食日志》中记述,李叔同每日坐息非常规律,白天坚持练字、颂经修养心性。应铁进认为,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平衡因营养摄入不足所带来的伤害。
而且,适量节食对身体有一定好处。“断食后脂肪减少、体重下降,所以李叔同才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吧!”朱加进笑着说,“当然,也可能是信仰支撑了他的身体。” (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弘一法师断食日志 弘一法师 手机看新闻 脱胎换骨 断食体验 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断食日志 断食 断食体验

沙发
卡卡卡不大 发表于 2015-7-13 08:44: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一份退让,讨一份便宜。增一份亨用,减一份福泽。《弘一法师名贤集:格言》。

使用道具

藤椅
瘦不鸟啦 发表于 2015-7-13 08:46: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刚参加瑜伽净食,收益匪浅!和断食一样的原理。

使用道具

内容是断食期间的生活细节,比如活动、饮食、睡眠及每日身体的生理变化。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还根据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改名李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