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15962085626
17921 56

[其他] 大学教师的QQ群能折射出大学老师的现状 [推广有奖]

41
caoxizhong 发表于 2015-7-22 12:40: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体制导致的!当年轻老师都有为住房\金钱等等而无法安心工作的压力时,当科研\教学不是论水平而是按资历\行政级别来时,大学已然不能再叫大学!

使用道具

42
guowy67 发表于 2015-7-22 13:01: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老师就不能谈生活                        

使用道具

43
1993108 发表于 2015-7-22 13:35: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993108 发表于 2015-7-22 10:36
解决上述有关问题,解决上述的低级问题,中国的学术才容易发达,学术风气才容易浓厚。

否则,人 ...
转帖、摘抄:


一墙之隔:MIT的秘密

作者:董金鹏


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Heisenberg)曾经写道:“科学,深深地植根于对话之中”。在他看来,极少有科学家能独善其身,他们总是彼此交谈,话题涉及新的思想、发现、技术和疑难问题等。学者之间的对话,有的短短几十分钟或数小时,有的则要坚持数十年之久。他们之间的对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前程,关乎一门学科的发展,有的则会影响到社会习俗和规范。



罗伯特.索洛现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荣誉教授,1950年他以助理教授的身份加盟麻省理工学院。当时,他的办公室安排在经济系所在的14号楼,他对门便是当时声名大噪的萨缪尔森教授。“搬进13号楼的办公室后,我每天都会跟保罗讨论经济学等方面的问题。”罗伯特.索洛说道,“因此,我们的友谊是从1950年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保罗离开人间。”

没过多久,这些讨论就对索洛产生了影响,他逐渐放弃纯粹的统计学而转入宏观经济学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发表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重量级论文,为他在经济学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他也因此在后来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事实上,它改变了我的一生,”索洛说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如果说我初登讲台时有一点点长远计划的话,那大概就是做些跟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概率模型相关的工作。当我遇上保罗并跟他保持定期的谈话之后,我发现保罗总是富有新颖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从某种程度上说,办公室的位置和彼此的欣赏对我后来改变研究方向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索洛和萨缪尔森办公室的门总是敞开着的,索洛解释说:“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时间,门一直开着,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欢迎他们随时到访!”


萨缪尔森的开放,使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的学生受益良多。“我时常觉得,在我的知识系统中,除了理解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以及与萨缪尔森教授无数次讨论所获取的知识外,其他的都无足轻重。”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首位经济学博士克莱因(Lawrence Klein)在1944年博士毕业论文的前言中写道。另一位彻底折服于萨缪尔森个人魅力的博士生则是罗伯特•默顿(Robert C.Merton),他在今年早些时候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我当时就跟住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样。”莫顿的学位论文给当时的金融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克莱因和莫顿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索洛指导过的三位学生也都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66届博士生乔治.阿科洛夫(George Akerlof)、63届博士生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和66届博士生约瑟夫.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彼得•戴蒙德对索洛的评价。



但乔姆斯基非常喜欢他周围的环境。“20号楼是一个有着梦幻般感觉的环境,”他说,“它看上去就像要马上要散架。除了水管,你看不到其他任何设备,窗户看上去也要掉下来。整个建筑是交互式的, 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电子研究实验室里人员混杂,有些人来自于生物学专业,有些人则来自于计算机科学,这些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人经常在一起非正式地交流。你步行在走廊里的时候,要是遇到人,就可以跟他讨论问题。”



1928年,在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Carl-Gustav Rossby)的领导下,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气象学专业。罗斯贝是善于交际的瑞典人,他发明了一种研究天气动力学的数学方法,并确定了环绕地球的高空风,工作帮助大气科学家们得以将整个大气系统模型化。在罗斯贝的影响下,科学讨论从课堂扩展到了咖啡馆和餐馆。1939年,在他离开麻省理工学院之后,这一传统依然被传承了下来。

“合弃办公室到其他休闲场所展开科研讨论在当时真是不同寻常的举动,”菲利普斯(Phillips)回忆说,“但学生和教职员工都对此习以为常。气象学系是个非常活跃的组织,大家共同创造了如此良好的工作氛围,反过来这种自由精神又引导着气象学系不断前进。”



即使今天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一些思想交流的形式仍然依赖于实体空间的近距离接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艾伦说的“沟通的灵感(communication for inspiration)”,“一种创造性思考的交流模式,思想的火花在人们深入对话的时候才迸发出来。”他说,“这种创意什么时候出现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样闲聊的两个人是否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但你能够创造出一个让这种创意更易于形成的环境和空间。”



例如建筑的前厅(Atriums)就能鼓励同事间产生富有创意的互动,因为它是每个人每天的必经之地。“简单的视线接触,对他人的感知,也会增加你与他人产生互动的可能性,”阿伦说,“换句话说,眼不见,心也就不会想。”诸如此类的建筑设计皆有相似的效应,又例如:阿伦认为麻省理工学院人流最集中的“无尽长廊(Infinite Corridor)”就是个能够产生“际遇”的好场所。

“我当校长的时候,所有参与学校项目建设的建筑师都曾为了连通到无尽长廊或设计出类似的结构而绞尽脑汁。”查尔斯•维斯特(Charles M.Vest)说,他于1990年到2004年期间担任乡长主政麻省理工学院。



卓有成效的合作一定会带来研究上的突破,但是从现在算起的半个世纪中,到底谁会因为这些突破而被人们铭记于心,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力图攻克重大难题且志趣相投的学者们将在恰当的时候汇集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法提前预计的事。

“大家得有共同的兴趣和相似的个性,”索洛总结说,“地利人和这事儿,有时候可能还得靠运气。”

使用道具

44
土八路 发表于 2015-7-22 14:33: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要生活?

使用道具

45
xinchuzu 发表于 2015-7-22 14:46: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46
niliu_happy 发表于 2015-7-22 16:51: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个不奇怪吧

使用道具

47
Luove 发表于 2015-7-22 18:05:1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群中的老师样本并不能代表老师这个全体吧

使用道具

48
lancerthz 发表于 2015-7-22 18:35: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还是转的?

使用道具

49
foozhencheng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7-22 19:24:5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教授们的学术交流完全可以由交流会和报告覆盖,QQ群里聊家常就挺好~至于提问,我听的报告的提问都还挺尖锐的~

使用道具

50
晏几道 发表于 2015-7-22 20:29: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完全废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