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ngrila3
4571 1

英、法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大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9921 个
通用积分
123.1233
学术水平
87 点
热心指数
93 点
信用等级
50 点
经验
342070 点
帖子
24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5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3
最后登录
2024-5-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工业化进程也就是城市化的历程,而城市化的进程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前提条件大都是在工业化中孕育成熟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市场体系的健全是城市化的首要条件。英、法作为工业化先行国家,其城市化开始得也比较早,有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英、法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城市化是指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和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即农村劳动力由于城市比较利益优势的诱导或者自身在农村丧失了必要的生存资料而主动或被动地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过程。

  1、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工业革命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启动器”,使英国成为最早进行真正城市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工业革命后,其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5%。英国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520年的80%下降到1801年的50%。而农业生产率却提高了60%-100%。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大农场的建立,使英国能以较少的农业人口养活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从而为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工业革命推动小城镇迅速发展为大城市。英国的棉纺织部门最先采用了机器进行生产,不仅使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还促使城镇范围不断拓展,并迅速发展为大都市。如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小城镇,但到1831年已经是20多万人的大工业都市了。与此同时,工厂迅速发展,从1777年建立的第一个工厂算起,到1835年全国已有棉纺织厂1262家。工厂的广泛建立,不仅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而且有力地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如曼彻斯特的居民从1801年的7.5万增加到1871年的35.1万,成为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

  (3)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推动了城市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前英国以农业为主;工业革命后,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加。据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西斯蒙·库茨涅茨的统计,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1841年则变为22%、34%和44%。越来越多劳动力的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这样城市就逐渐具备了充足的能源、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市场和基础的服务设施等。这些生产要素的集中所产生的聚集效应又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4)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阶段。工业革命带动了以运河、汽船、公路和铁路为主要标志的“运输革命”。在铁路建设方面,英国国会仅1836年就批准建设了25条新铁路,总里程约1600多公里,而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就已达12960公里,内陆铁路运输网逐步形成。在运河的开凿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了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的第一条运河以后,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保尔·芒图评价说:“在几乎不到30年的时间,整个大不列颠的地面上都开出了四通八达的航路”。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英国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5)工业革命促进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首先,工业革命使英国的人口再生产发生根本变革,由于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口迅猛增加,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主体和劳动力。在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间,英国的人口从750万猛增到2100万。人口的增加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其次,工业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村是社会的基础和经济的重心;但在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生活重心向城市进行转移,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向农村渗透。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为加快城市化进程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随着大批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伯明翰的人口从1801年的73000人增加到1844年的20万人,到1848年,伦敦一地人口就达250万。

  从全国范围来看,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城市化已经基本实现,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率就为51%。1861年英国的城市化率为62.3%。此后在1921年英国的城市化率已为77.2%,在1998年就激增到89%,而此时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仅为46%。

  2、法国的城市化进程

  法国在大革命后,拿破仑政府推行了扶植国内工商业的政策,并于1804年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它为法国工业的兴起创造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在18世纪初,法国的农村人口还占总人口的90%,落后而分散的家庭手工业与小生产者占着绝对的优势。法国的农业革命到18世纪中叶才开始出现,各种比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才逐渐得到运用。农业生产率的高低成为城市化进程最有力的“促发剂”或“钳制器”。

  法国长期盛行“家庭加工”的办法,制造商或承包商把原材料委托给地方,分配到户进行加工。这样在很长一段时期,法国的城市并没有英国那样大的吸引力。法国由于地理和气候条件,除粮食作物外,果木园艺业和养蚕业作为传统生产部门,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类农业要求精耕细作,需要劳动力较多,又特别需要稳定的有一技之长的专业队伍。另外,小农经济在法国农业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对农民的维系力较强。所以,农业将其人口向外转移的“推力”不足,使农民与土地的分离经历了一个相当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1812年,法国里昂的丝织业已发展到具有1万家工厂、8万工人的规模。1825年,英国解除了机器输出禁令后,法国得以从英国输入了大量的机器设备,有力地推动了法国工业的发展。到1848年,法国农村中的手纺织工业已基本上被大机器纺织工业所消灭。此外,金属工业、化学工业、银行业也都相继发展起来。由于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推广,煤、铁生产业也迅速增长。1831年法国建造了第一条长度为39公里的铁路,到1848年时,修建了从巴黎到各地区铁路,铁路总长度为1931公里,在铁路沿线的一些地区也逐渐发展起来,大大加快了法国城市化的进程。

  法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19世纪时与英国同为世界强国,由于法国的经济发达,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法国的城市化进展也较快。据统计,1994年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96%,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4%。非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95.7%,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4.3%。由此可见法国的城市化率已达95%以上。尽管法国工业发达,城市化率很高,但法国的农业并未萎缩,反而很发达。1993年,法国耕地面积为1825.5万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33.2%,人均占有耕地0.316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0.246公顷)。法国农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虽然仅占3%,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世界农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国甜菜产量居世界第1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2位,牛奶产量居世界第3位,肉类产量居世界第4位,小麦、玉米产量居世界第5位。

  以上情况说明了两点:其一,在法国,城市化即人口向城市集中,生产方式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生活方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已基本完成;其二,城市化的终极目标,不是消灭农村、取消农业,而是在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英、法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的借鉴

  英、法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各具特色,而且在城市化的具体实现机制上也有所差别,但是从对上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四点有益经验,对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1、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的启动器

  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是城市化的基础前提,最初产生的城市往往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和前提条件。主要表现在农业为城市化的推进提供充足的商品粮和工业原料。为城市人口提供必要的粮食,为城市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生产原料。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本身变成了城市销售其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从而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注入活力。而且,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为城市的巩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而且通过农产品的出口,换取外汇,推动城市化进程。可见,农业是城市化进程的启动器,只有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化进程才能启动。

  2、工业是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器

  在工业化过程中,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吸引人口、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从而使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逐渐增加。可以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驱动器”,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引力器”。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生产要素比较利益差别的驱动下,大量的劳动力、资金等要素都涌入了比较利益高的地区,逐渐形成了工业企业聚集区,构成了城市化的开端;二是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存在空间匹配关系,工业发展的工业化和专业化,导致企业资源、要素的空间聚集,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构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性内容;三是工业化通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协调的产业链,推动了城市扩张,强化了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总之,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必要条件和驱动因素。也可以说,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本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

  3、第三产业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职能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大,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减弱,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企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生产配套性行业,如运输、金融、广告、科技、咨询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消费性服务增加,住房、购物、文化教育、体育娱乐、旅游度假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城市的就业机会;第三产业的大量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城市的现代科教中心、文艺中心、政治中心的地位,使现代居民的现代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源动力。城市化就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第二、第三产业生产区位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其相伴形成的消费区位的形成和聚集过程,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二、第三产业的成长。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以及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使第二、第三产业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促进各种资源聚集和城市发展,从而对城市化进程起到加速作用。

  4、制度变迁是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现实的人在由现实的制度所赋予的制度约束中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有了制度时才得以发挥其功能。制度变迁主要通过降低交易费用、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激励机制、为有效的合作提供条件和保证,对经济发展施加影响。有效的制度安排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而无效的制度安排则抑制甚至阻碍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城市化作为伴随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迁而产生的社会现象,同样与制度安排及制度变迁密切相关。如果缺乏有效率的制度或是提供不利于生产要素聚集的制度安排,就会阻碍要素的流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的有效发挥,就会妨碍城市吸引和扩散效应的实现,从而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正常进行。

  制度变迁对城市化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安排有效的农业发展制度,可以促进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业在维持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为非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二是通过安排有效的非农业发展制度,可以促进经济的非农化,从而为吸收农业剩余创造条件;三是通过安排有效的要素流动制度,使农业要素的流出和非农业要素的流入能够有效衔接;四是通过安排有效的城市发展制度,使城市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非农业和人口聚集的现实需要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五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要素和经济活动在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由城市向其腹地,中心城市向非中心城市扩散,以此推进整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可见,在英国、法国城市化的进程中渗透着经济结构的变迁、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和制度变迁的推动。城市化的进程就是以第一产业农业的发达为前提,以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为牵引和以第二产业工业的兴起为动力的社会综合变迁过程。我们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既要借鉴英、法等先进国家城市化的有益经验,也必须要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按照城市化的本来规律推动其发展,既不超前也不能滞后,而要使我国城市化走上一条快速、稳健、生态、和谐和安全的道路。


鬼魅魍魉  金钱 +30  魅力 +10  经验 +10  好文章 2008-11-24 19:12: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城市化 国内生产总值 新制度经济学 国民生产总值 农业劳动力 特点 借鉴 进程 城市化

沙发
guojinxing 发表于 2008-12-14 12: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说明城市化率是如何计算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4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