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kuankejie
1170 0

[讨论交流] 出击型高频交易商获利模式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8粉丝

硕士生

2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2 个
通用积分
1.1486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4 点
经验
1241 点
帖子
84
精华
0
在线时间
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8-4
最后登录
2016-3-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美国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一项研究指出, 在迷你标普500期货(E-mini S&P 500 futures )市场, 不论是「造市型」还是「出击型」的高频交易商,都确实能够稳定地赚取盈利。

「造市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因是高频交易数据,逆势多于顺势,所以对造市者有利。但一般的造市商由于速度较慢,常被高频交易的造市商「截糊」,盈利就被高频交易的造市商垄断了。但研究还进一步指出,「出击型」的高频交易商的获利,比「造市型」的高出四倍,本文将深入探讨「出击型」的具体盈利模式。

吃掉「呆滞价格」

模式之一是第一时间吃掉一些过时的买/卖盘。市场上并非所有价格都能反映当时所有消息,有些价格可能是交易者很久之前已经落下的盘,在当时可能是非常价外的盘,但长久无理会就造就了「呆滞价格」(Stale Price)的出现,这种价格是非常没效率的。当新消息出现,令资产价格突然超越「呆滞价格」时,高频交易者会第一时间侦测到,并吃下那张单来立刻获利。其实任何非计算机操控的盘,在形势剧变时,都有机会成为「呆滞盘」。无怪乎研究指出︰散户是高频交易商的最隹点心。

大手买卖有迹可寻

模式之二是高频交易者可以利用其低延时(low latency)的优势,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消息从而分析及部署买卖;而且他们亦能够较快侦察到大户手影从而部署买卖方向。除了监察最接近的买盘(bid price)和卖盘(ask price)外,任何深度(depth)的买卖盘都在监察之列,他们洞悉大户大手买卖的动向后便抢先买入(或卖出),再以稍佳价格卖给大户(或向大户买入),稳赚价差的微利。大户虽有信息导航之利,但仍要向他们交上「买路钱」,盈利被摊簿。

以假动作引发趋势

模式之三是高频交易者可利用其速度优势引发趋势(MomentumIgnition),透过放置大量限价盘于市场内,吸引其它algo-trader从而引发价格急速上升/下降的趋势,并在趋势中高价卖出(低价买入)从而获利(市场俗称为「搭棚」)。要做这些假动作的先决条件是转身速度一定要够快,假动作中所落的盘要迅速地回收,不然会被挟仓。

模式之四是高频交易商可以利用其「低延时」的优势在期指和期权间套利(arbitrage)。当两个市场的价格出现明显分歧,拥有较快速度的高频交易商会第一时间得悉并进行套利。

股市才是最大宝藏

不过,高频交易者真正庞大的利润并非来自期货/期权市场,而是来自股票市场。基于香港有印花税的制度,所以高频交易者很难在香港股票市场生存(warrant、ETF市埸除外)。不过在美国,股票市场简直就是高频交易者的天堂。美国的股票买卖操作,比香港复杂得多。香港只有一个交易所,但在美国不计黑池(Dark Pool),交易所数目已有十多间。高频交易商可以把「低延时」的优势应用在「报价时差」上,例如:某股票于A交易所的买入价是$1,而刚巧有人在交易所B以0.99美元卖出,这个价差,可能只于瞬间出现,但他们可以闪电地在B交易所以0.99美元买入,然后到B交易所以1美元卖出。这一种策略每天都在发生,而且每年为高频交易商带来巨额的收入。排除计算机一些非系统性计算错误,这种低延时策略基本上令高频交易商能够稳赢的。

「最佳买卖价」帮倒忙

此外,美国证监会的《股市管理规章》(Reg NMS)其实不自觉地帮了高频交易者一把。跟据条例,券商要为投资者找寻「最佳买卖价」,不过这会拖长下单讯息在市场的暴露时间,为高频交易商造就了「黄金机会」。假如你想买1000股股票,而「最佳买卖价」在A交易所出现,但只可成交100股,那么你的买盘便要先送去A交易所,剩下的900股便要在其余10多间交易所找寻「最佳价」,当中所费的时间(哪怕只是数个微秒)正正就是高频交易者的商机。高频交易者藏身于交易所中,当讯号经这些交易所时,他们就会第一时间得知,然后先你一步插队往其它交易所把最佳价格吃掉,再以更高价格售予给交易者,所以余下的900股,就有很大机会被「占便宜」了。

交易所可给经纪回佣

更令人诧异的是︰美国的交易所可以给经纪回佣。以往交易所只收一个固定的收费,但高频交易的兴起却改变了他们的模式。他们各自有一套不同的造价——提价模型(Maker-Taker
Model)来收取费用。正常来说会向提价者收费,但有些却向造价者受费,反而向提价者回馈。这其实是一种诱饵,吸引一般投资者及券商下单于此,给予在此埋伏的「造价者」(高频交易商)「插队」的机会。另外,交易所亦会把投资者的买卖数据卖予高频交易商作分析,收取高额回报。(文章来源:宽客界微信公众号quantview)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高频交易 交易商 Arbitrage Momentum futures 高频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