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jljjgl
2174 0

[原创]张五常先生是真的不知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21 点
帖子
8
精华
0
在线时间
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
最后登录
2021-9-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张五常先生是真的不知吗?

      -- 美国的金融制度为什么会发展得复杂如斯

 

 

    读过不少张五常先生的文章,受益良多。但是看了张老最近的一篇标题是《向格老致意》的文章,实在大惑不解。面对起自美国的全球金融灾难,一贯认为对世事看得明白的张先生,忽然不懂得“美国的金融制度为什么会发展得复杂如斯”。

    无论如何,我得当一次皇帝新装中的小孩。

    前不久我写过一篇短文,标题是:<蓬莱岛上的故事与美国次贷危机> (http://www.jjxj.com.cn/article/14330)。故事虽然简略,但道理却在其中。站在全球的视角,一个国家也是一个企业,大国是大企业,小国是小企业。掌握了铸币权的美国就是垄断企业。在经济领域,垄断是万恶之源。因为它剥夺了其他人平等竞争的权力。华尔街正是由于垄断了全球的铸币权,所以风光了许多年。

    在我看来,权与钱不过是一枚金币的两面。在权钱可以自由交换并且忽略交易费用的条件下,权与钱是等价的。你有一元钱,你就有取得一块面包的权力;你没有这一元钱,你就失去这个权力。官商之所以勾结,目的就是权钱交换。有些人认为,钱是经济层面的东西,权是政治层面的东西。这显然是个僵化的看法。列宁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真是至理名言。

    回到正题:“美国的金融制度为什么会发展得复杂如斯”。因为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多发美元,华尔街便可以多得利益,但条件是这美元得有人要。华尔街的印刷机不会有问题,美元要多少可以印多少。问题是印出来以后谁会要呢?这就是华尔街朝思暮想的问题。

    货币其实也是一种商品,马克思就说过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华尔街的美元要推销,就必须包装。一般商人都深谙此道,华尔街的老板们岂有不懂之理?问题是要通过包装使得垃圾看起来象美味佳肴,自然要“复杂”一番。  

    张老算过一笔帐:一间市值一百万的房子,按揭出去借七十万,借贷与资产的比率是零点七。房价下跌至八十万,安全;房价跌至六十万,借者断供,贷者收回房子,亏十万,可以继续追讨,无大碍。

但是,张老应该知道:美国的所谓创新金融产品层层相叠、环环相扣,就象杂技表演中的叠椅子、顶玻璃杯,层层加码,环环相依,只要其中一层出问题,多米诺骨牌的坍塌就必不可免。仅仅所谓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就是在按揭借款的基础上,采用几十倍的杠杆操作。只要亏损5%就会赔光全部投资(反之赚得盘满钵满)。更不用说还有规模更大的什么利率掉期、银行储蓄保险等等,由于环环相扣的杠杆效应,如果没有数学家的头脑,你要弄清其中的风险度,难于上青天!

这类衍生金融制度的设计,实际上就是在营造一个全球大赌场。这赌场的老板是华尔街的金融寡头。地球人都知道,那怕赌客输得跳楼,赌场的老板照赚不误。这倒也无可非议,谁让你嗜赌!问题是这赌场老板设下许多陷阱,使得深陷其中的人不明底细,既不知此为赌局,亦不知风险多高,迷茫之中被华尔街设网捕猎,就实属伤天害理了。

比如,美国政府容许CDS的推销冠以“保险公司”的名义,其实就是一种欺骗。真的能“保险”吗?有足够的自有资金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华尔街既要让滚滚如潮的美元销往全世界,又要避免美元的回流冲击实体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汹涌的美元潮水,锁进虚拟经济的堰塞湖。为此,就必须将衍生产品搞得连专家学者都要头晕目眩。唯有“复杂如斯”,才可迷惑人。所以“复杂”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复杂”就是暗道机关。唯有合约的纵横交织“复杂如斯”,才会有更多的国家上当;唯有杠杆指数(借贷总额与抵押资产的比率)如此之高,才会勾起众多赌客的贪欲;唯有层层加码,才可容纳更多的美元,以此维持华尔街印钞机的不停运转。张五常先生是真的不知吗?

曾几何时,在我国,由于政府机构监管不力,同一套房产在甲乙丙丁不同银行抵押贷款,同一家上市公司为甲乙丙丁不同企业做担保,其抵押和担保的金额是资产的数倍,最后的结局是房主或老板携款潜逃出国,不知有多少潜逃在外的大款至今尚未引渡归案。这类现象与华尔街金融寡头所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异的是,华尔街老板的胃口更大而且不须潜逃。

现今中国人都知道传销的伎俩,传销主要靠不断的发展"下线",来保持其正常的运转,在整个传销网络中,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处在传销“金字塔”顶端的极少数人。而现今的西方金融体制与传销很有类似之处。传销是以空间为依托,象池塘的水波,一层层横向扩散,达到池塘的边缘,波纹受阻坍塌。而西方金融体制则是以时间为依托,一层层纵向扩散,达到一定的历史时期,陷入边缘,波纹受阻坍塌。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显现周期性。更深一层分析原因,传销的产品再垃圾,其价格始终不变,所以必须一圈圈扩大,才可保证大家都有收益。但范围总是有限,一旦波纹受阻坍塌,越是外层,受害越大。西方金融,受经济景气度的影响,也受利率等经济政策影响,所以会以时间为依托,由过去、今天到明天,纵向扩散,可是景气度不会永远向好,利率的调整总是有限度,波纹扩散一旦受阻坍塌,越是最近陷入的人受害越大。中国政府对于传销的认识是明晰的,对于西方金融体制的认识决不要陷入误区。

 一个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合约组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也是庞大的合约组织。二者不同的是,企业的合约有一个高高在上的政府来监管,因为政府要保障起码的公平和安全。国家的合约却没有一个更高的组织来监督,因为越是不公平,越是不安全,垄断者可以赚得越多。我们热切期望并呼唤保障金融公平和安全的国际组织出现,热切期望并呼唤重构全球未来的金融监管秩序。

 再谈谈美国的金融制度“复杂如斯”与我国的关系。

 由于我国付出了劳动力价值低廉、资源价值低廉和严重环境污染的三大代价,换来了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华尔街好比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这块肉,早就馋涎欲滴。他们借口贸易逆差,认为人民币低估,逼迫人民币升值。其实,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循环的最低端,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大部分原材料来自美国。有人算过一笔帐,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其价值80%是来自于美国本身的原材料。也就是说,即使人民币升值,对于解决美国贸易赤字的影响微不足道。人民币升值10%,对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只有2%,对美国赤字来说,显然无足轻重。可见,华尔街“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目的就是逼迫中国政府将外汇储备投资华尔街。因为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中国必定寻求外汇储备的出路。他们引诱中国政府开放汇管,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目的就是控制人民币汇率,伺机推波助澜,从而更方便掠夺中国的财富。这些道理并不深奥,况且有日本、泰国等诸多前车之鉴,张五常先生是真的不知吗?

我不以为金融风暴证明了自由市场的彻底失败,但也不信奉自由市场的万能。所谓自由市场,必不可离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问题恰恰就出在华尔街的金融制度,基本没有什么公平可言。他们好比狩猎者,躲在暗处,你在明处,你只有成为猎物的自由,即使运气好,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这与中国股市的内幕交易和老鼠仓的性质类似,他们资金实力雄厚,年年月月,伺机张网捕猎,你逃得了今年逃不过明年。如果中国在金融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也搞什么指数期货、融资融券,必将百倍放大内幕交易,千倍放大老鼠仓。面对指数期货、融资融券的呼声连连,希望我国政府三思而行。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这不可改变。但政府必须营造公平的环境,制度必须保证公平。这是正在追求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政府必须考虑的大事。资本雄厚的金融机构为了获利,很可能成为攻击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运行的帮凶。如97年,香港的一些金融机构就是攻击港币的帮凶。为了阻止国际资本的恶意攻击,需要国家做好金融防御,也需要国际组织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连连受挫,应该引起政府的警惕。

面对这次金融灾难,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质询时,承认自己曾经作出错误的判断。1997年他曾在听证会上表示,金融衍生品不需要政府规范。2002年他曾向参议院写信表示不相信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监管或者政府干预。这次金融灾难说明,金融界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不能保证金融的稳定,就象自由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不能保证市场的稳定。格林斯潘现在认识到,处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而形成的博弈一旦失效,将损害金融稳定。但是依我看,格林斯潘的认识非常有限,他只是看到美国的金融制度本身要大幅修改,并没有看到美国垄断铸币权的实质;更没有看到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中,国家其实也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以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组织。在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中,很有可能带来全世界的灾难,包括其本国的人民,也不能幸免。

此外,张五常先生表示“任何涉及政治的事皆避之则吉”,我想,这不是一个经济学家的良好习惯。因为经济离不开政治,政治也离不开经济,政治中有经济,经济中也有政治,这就是一枚金币的两面。要把握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就必须关注金币的两面。面对美国金融制度带来的灾难,张五常先生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合约的串连出错。但是对于为什么出错?张老认为这是难题。我以为,张老不能解释这个难题,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究其原因,恰恰就在于“任何涉及政治的事皆避之则吉”。

  ( 请参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的

《经济概论》一书   ――作者:颉家乐   xjljjgl@163.com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张五常 Default Article 信用违约掉期 Credit 五常 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3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