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wany
2515 0

总部经济:一种理论的星火与燎原 [推广有奖]

贵宾

庸才

学术权威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5
论坛币
2824739 个
通用积分
292.2699
学术水平
446 点
热心指数
583 点
信用等级
317 点
经验
110065 点
帖子
2204
精华
4
在线时间
27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6-6
最后登录
2024-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来源:《新经济导刊》 2008-11


  从某种意义上说,总部经济理论深深契合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某些迫切而特殊的需求

  在中国,“总部经济”作为一种学术理论的提出和传播时间并不长,从总部经济理论的诞生、传播,到发展,至今不过六七年时间。不过,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总部经济正成为一种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一些科研机构竞相谈论和运用的学说。

  追寻该理论走红社会的原因,我们或可发现,恰能契合社会需求,紧跟核心传播渠道,广泛实践运用等,都是总部经济理论成为“显学”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概念的探索者

  总部经济理论的创业者,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尽管这一理论是以其《总部经济》一书的出版为标志,但赵弘对外界称,关于该理论的思考探索,他从1997年就开始了。

  11年前,赵弘到山西南部一家企业进行课题调研,在与一位公司老总谈话中,对方提到的一个问题令赵弘深思。这家公司是一家全国驰名的上市公司,在同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所生产的某知名品牌的日用品在行业中按单个品牌计算产量最高,也是行业中惟一一个没有被外资并购或者与外企合资的知名民族品牌。但这位公司总裁遇到了一个问题:尽管企业发展得非常不错,但企业所在的城市,发展滞后、知名度低、生活条件有限,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遇到人才的约束。企业在北京招聘人才时,应聘者对到公司来工作很感兴趣、但一听说要到一个小城市去生活却很沮丧,最终很难招到企业所希望的一流人才。另一方面,该企业所处的城市却有产品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企业持续发展所不能放弃的。最后,该企业负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公司应该如何解决这种人才资源和生产资源相互矛盾的问题?能否把企业的生产基地留下而把企业总部搬到北京或上海?在经济学理论中有没有一种理论支持这种想法?

  这是一个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课题,当时的赵弘不仅没能正面回答,反而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让我整整思考了6年。”他说。

  此后,作为研究员的赵弘,开始将其研究方向从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拓展到对区域经济发战略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在科技、教育、信息、人才等战略资源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土地资源、水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成本高,在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选择时面临着许多困难。这些现实中的诸多问题,同样使赵弘面临着理论困惑。

  2002年,北京市政府提出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之后,赵弘承担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设立的“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难点及其对策”课题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北京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稀缺、劳动力成本高、环保条件要求高等约束瓶颈,其发展困惑与上述山西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令赵弘突然有了拨云见日的思考突破。

  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赵弘提出“以总部经济理念创新北京制造业的组织模式”——对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制造业将总部留在市区,而将生产制造基地迁移至郊区以及北京周边地区,实现企业总部和生产基地的分离——由此引出“总部经济”概念。

  随后,赵弘撰写了“用总部经济打造北京现代制造业”一文,通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报北京市委、市政府,得到了市委书记刘淇的批示。接着,赵弘主持完成了北京市科委设立的“北京发展总部经济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之后,又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论证,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总部经济理论。2004年,赵弘出版了专著《总部经济》,由此,该理论得以公开的大面积传播。

  “总部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和理论提出之后,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反响。”赵弘说,“我做了一个初步统计,到2007年底,中国期刊网收录的关于总部经济理论和时间的文章有1000多篇。除了国内专家学者,还有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乌克兰等一些国家的学者专家,也先后来跟我进行总部经济理论交流。”

  业界有人笑言,如果赵弘不是一个学术研究人员的话,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

  在认识到总部经济理论的巨大价值之后,同时为了不断充实和完善总部经济理论,专著《总部经济》出版期间,赵弘还着手筹办了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

  这是中国第一家从事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其前身就是以赵弘为主要负责人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总部经济课题组”。作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一个科研部门,采取了独立化运营,主要从事总部经济区域环境评估、中心城市总部经济区域规划、总部经济政策研究、企业总部选址研究、基于总部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研究等。

  理论照进现实

  路分两头,赵弘和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总部经济课题组)一道,一方面不断对理论进行纵深研究,占领理论高地;另一方面,则积极和全国各个城市、地区展开实践合作。

  2002年9月,赵弘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几位研究员组成的课题组参与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大企业入园环境需求调研”课题招标的经济活动。在课题竞标会上,赵弘谈到了北京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提出用总部经济思路实现“总部—加工基地”分离,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吸引制造业总部聚集北京。

  这一观点提出之后,引起了丰台园管委会主任汪洪的极大兴趣。此时,赵弘撰写的关于总部经济的论文在丰台园园区主办的刊物《商务花园》发表,加速了双方的交流合作空间。基于各种分析和调研,证明丰台商务花园可以与总部经济相结合,丰台园2003年4月正式确立了中关村(丰台)总部基地的概念,以原来的道丰科技商务花园为主体,吸引大型企业总不入驻,随后在品牌推广、建设模式和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一些列措施,全力打造总部基地。

  这是总部经济理论提出早期的一个重要运用,与实践实现对接的大门打开了。

  与此同时,在出版《总部经济》专著之后,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决定,每年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化研究并出版一部《中国总部经济蓝皮书》,如2005年蓝皮书的主题是“总部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助推区域统筹发展”,2006年是“总部经济提升现代化服务”。每一部蓝皮书,该中心都采取了联合全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的官员共同研究的形式。同时,蓝皮书还设计出一套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总部经济,推进总部经济在社会的传播,中心建立了中国总部经济网。同时,从2005年开始,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凭借总部经济蓝皮书发布的机会,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该论坛是目前关于总部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高层次的交流活动,为全国一些典型城市和城区搭建总部经济发展与聚集区建设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的平台。到2008年进入“南京站”的时候,它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最初两届论坛在北京举办,竟成功采取了会旗传递形式,即从去年的青岛站,到今年的南京站,再到2009年的武汉站,一路延续下去。

  就这样,赵弘带着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不停奔走,马不停蹄地参与一些地方政府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定,在全国建立了一批总部经济研究实践基地,比如北京市朝阳区、青岛市市南区、南京市鼓楼区、顺义临空经济区、重庆解放碑CBD、成都蓝光·空港总部基地,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总部经济理论深深契合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某些迫切而特殊的需求。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区域版图上,为数众多的中心城市需要它,而欠发达地区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其他地区也可以从这里分得一杯羹。

  及至2008年9月,当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为通州区马驹桥镇交出“‘中关村金桥能源环保产业总部基地’发展定位”的定位报告时候,总部经济已经成为许多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沈阳、青岛等城市都把“发展总部经济”写入城市“十一五计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还专门发布了政府文件,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在中国,渐成“燎原”之态。(记者:杨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总部经济 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城市经济 企业发展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 理论 星火 总部经济 燎原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0 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