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ackspace110
678 2

[学术哲学] 驳“自然与人-9.5 太阳的年龄应该是多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3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106 点
帖子
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2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8-20
最后登录
2022-1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驳李开乐在该文中“元素的蜕变速率随温度不同而异”。

         当使用放射性衰变来测定岩石的年龄时,我们必须应用均一性的经典原理,即假定母体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在地球历史中保持恒定。因此,重要的是总结一些证据来说明该假设是恰当的。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取决于核常数。Shlyakhter1976)认为,一个核素的中子捕获界面非常灵敏地依赖核常数。因为,中子吸收剂在18亿年老的Oklo天然反应堆中、在产物同位素中产生了预期的丰度增加。因此,这也或多或少地限定了核常数在最近20亿年内保持恒定。

         物理条件(压力和温度)影响放射性核素衰变常数的可能性也必须考虑。由于放射性衰变是核的性质,它不受外部轨道电子的影响,物理条件要影响α和β衰变是极不可能的,但是电子捕获衰变可能受到影响。Hensley等(1973)证明7Be7Li的电子捕获衰变,当BeO置于(270±10)×10^8Pa压力的金刚石砧中时,衰变增加0.59%。这便引发了40K40Ar的电子捕获衰变是否影响K-Ar定年的问题。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在地球深部的高压-高温下,K-Ar系统化学上是开放的,并根本就不能定年。而在地壳深度,λ对压力的依赖性与实验误差相比是可以忽略的。

         对于岩石(其化学系统保持封闭)一致性的K-ArRb-SrU-Pb定年的成功证明了衰变常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因为如果衰变常数发生变化,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应有不同的相应。对于衰变常数的不变性的最后一个证据来自于放射性定年与其他时间变质(沉积作用与演化速率、海底扩张磁异常、放射性碳定年与树轮年龄的对应性、铀系定年与珊瑚增长带的对应性)相吻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太阳的年龄 自然与人 是多少 最后一个 放射性 元素

沙发
李开乐 发表于 2015-12-18 21:20: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Backspace110先生:你驳斥我的依据是“假定母体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在地球历史中保持恒定”。可是,我书稿中的地球是诞生于太阳,其最初温度必定比现在的太阳还高,你在现在的地球上又如何去通过实验证明在那么高的温度下“衰变常数”依然保持恒定呢?既然如此,“假定”怎么可以用作为证据呀?至于其它的说理就更是毫无说服力了!

使用道具

藤椅
Backspace110 发表于 2015-12-18 22:53: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上文中所说明的是“母体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常数在地球历史中保持恒定”,其证据如文中所示,各种证据也充分说明了地质年代学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依据此,所测得地球上前寒武陆壳基底年龄三十亿年者比比皆是,月球岩石也多见33~40亿年者。且不论太阳以什么作为诞生的标志,也不谈太阳系起源的各种假说,按照您“自然与人-9.5 太阳的年龄应该是多少”一文中所言的地球源于太阳,我大胆地推测,到了形成地球之后,地球发生壳幔分异而能够形成岩石的时候,太阳应该算是已经形成很久了吧,如果非常保守地估计地球的年龄是大于30亿年的,那么太阳的年龄至少也该大于30亿年。何来太阳仅仅只有10亿年的年龄呢?按照地质年代表,10亿年前,地球上已经到了中元古代。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