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伊顿的标准:Bright
每年,有高达2,500名中国学生申请伊顿公学。但最终通过考试和面试的却寥寥几人。
“我想,英国王储的两个儿子都在那儿(伊顿公学)上学,一定是顶级的贵族学校。”孟超妈妈回忆着当时为儿子选学校时的场景,“既然要去留学,自然要上最好的。”
孟超是一个幸运儿。2003年,他在妈妈的陪同下前往伊顿,参加入学考试。2004年的春天,他顺利拿到了伊顿的录取通知书(Unconditional Offer)。
在伊顿,90%的学生都是英国人。初入伊顿,孟超面临了人生的第一个挑战。没有父母的陪同,这个年仅16岁的小男孩独自走进了这个陌生而神秘的新环境。
这时,远在广州的妈妈也正在为他担心,按她的说法,孟超刚去的几个月,自己也没有闲着。“我最怕他语言不过关,所以每个月我都与他们的舍监(House Master)邮件联系,希望他严格对待孟超,多给些资料(Paper)和提供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让他更快更好融入到学校里。”妈妈迫切地希望,孟超可以早点融入学校的寄宿生活中,和同学打成一片。
孤独并未伴随他很久。据孟超回忆,足球是自己迈入这个新环境的第一步。他说:“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看足球,聊足球,很容易就和他们打成一片。”每天下课,他都会兴致勃勃地到球场报到,“一天不踢一场不过瘾。”
和外国同龄人比身材略显单薄的他,训练得有板有眼,凭借速度和灵活在校队中担任前锋的位置,也曾经因踢球受过伤。但他笑着表示,才管不了那么多,只要能跑一样天天踢。用他的话说:“除了冰雹下雪,其余的天气都在奔跑踢球。”英国是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这里的草地被多雨的天气喂足了养料,踩起来很肥沃柔软,用来踢球再合适不过了。
但一旦下雨,草坪又会变得泥泞,踢球摔跤也像是家常便饭。球场上,一群泥娃娃们在追逐,在奔跑,他们展现了绅士范儿之外的另一个模样。
“学校会鼓励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而不仅仅是学习。”据孟超回忆,伤愈后,他作为校队的替补队员参加了与切特豪斯公学(Charter house School)校队的客场比赛。下半场才有机会上场的他,凭借一个禁区角球,帮助落后的校队把比分扳平至1:1。“最让我骄傲的是,对方的教练也夸我这一球很精彩。”
学校坐落在一个叫作伊顿的小镇上,泰晤士河畔,温莎城堡的对面。两层红砖楼房,围成一个正方形院落,最帖切地还原了书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在公元1440年,亨利六世国王创建了伊顿公学,原名为“温莎旁伊顿的圣母国王学院”。走进这所饱有575年历史的校园,如同置身一座古老的城堡。学校中央竖立着亨利六世的青铜塑像,久经风雨。
伊顿是一所以培养精英而着名的贵族私立男校。这里诞生了20位首相,包括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说这里是英国王室与政界经济界精英的摇篮一点也不过分。
除了我们熟知的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剑桥公爵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外,那个“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也毕业于此。
创立之初,伊顿作为进入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的预备学校而存在。如今,每年250名毕业生中,有70%最后进入了世界名校。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