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Samuelson) (作者), 威廉·诺德豪斯 (William D.Nordhaus) (作者), 于健 (注译)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1月1日)
- 外文书名: Economics
- 丛书名: 高等学校教材
- 精装: 729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英语
- 开本: 16
- ISBN: 9787115328717
- 条形码: 9787115328717
- 商品尺寸: 26.4 x 21.8 x 4.4 cm
- 商品重量: 1.7 Kg
- 品牌: 新曲线
- ASIN: B00G20IW20
- 用户评分: 平均4.4 星 浏览全部评论(25 条商品评论)
- 亚马逊热销商品排名: 图书商品里排第36,648名 (查看图书商品销售排行榜)
第72位
- 图书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理论与读物 > 经济学基础理论
编辑推荐
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纽约时报》
现代经济学之父
——著名经济史学家Randall E. Parker
一部横贯萨缪尔森19部跨越60余年战后人类发展历程,历经18年磨砺而就的中国人注疏西方经典的开山之作。其注疏考据究至原点,纵至当下,横至与19版同步走来的中国与世界。所译文字信达典雅,用中国人的语言思维逻辑准确的表达出了萨缪尔森经济哲学的深邃。诵曰“萨翁十九部,骇世谓空前;健子八连注,奇书再伸延;横穿四万远,纵贯五千绵;字字含金玉,篇篇论乾坤。
——王一江(著名美籍华人经济学家,长江商学院副院长)
媒体推荐
在对提升经济理论科学分析水平的贡献上,萨缪尔森超过了当代任何一位经济学家。
——瑞典皇家科学院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辞
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中最后一位通才,对贸易理论、宏观经济学、公共金融以及消费行为等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学人》杂志
作者简介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的创始人。他的许多著作使他在年轻时就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于 1970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美国第一个获得此项大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教授曾长期为美国 《新闻周刊》的经济学栏目撰稿,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萨缪尔森常出席国会听证,并为联邦储备、财政部、许多私人机构和非营利机构担任咨询专家。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工作和经常打网球之外,萨缪尔森教授还是纽约大学的客座教授。他的6个孩子(包括一次三胞胎)为萨缪尔森家族衍续了 15 个子孙。
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美国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布开克。本科就读于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现任耶鲁大学斯特林经济学教授,考尔斯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研究员。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宽,包括环境、能源、技术变革和经济增长,以及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此外,对经济政策研究非常感兴趣。1977~1979 年是卡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曾多次出席ZF顾问委员会的会议,不时为《纽约图书评论》和其他报刊撰文。在耶鲁大学他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诺德豪斯教授与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教学写作之余,他喜欢音乐、旅游、滑雪,和家人在一起。
于 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内重点高校教学中率先同步使用萨缪尔森各版次经典的经济学教材,18 年如一日,用中西哲学的不同思维研究萨缪尔森经济学、采用中英双语教育的学者。于健教授先后求学和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西晋中学院等,曾应邀出任了欧盟EuroSinoEducational Network 项目的中方首席主持人、国家级火炬计划《中小学数字化图书馆》和《全国中小学通用校园网》等项目主持人。代表性著作有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 版注疏本)、《中国教育的出路问题》和《中国英语教育改革探思录》等。
目录
一位中道老者的宣言
前 言
经济学与互联网
第一编 基本概念
第1章 经济学的主要概念
第1章附录 如何看图
第2章 现代混合经济
第3章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二编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
第4章 供给和需求:弹性和应用
第5章 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第5章附录 消费均衡的几何分析
第6章 生产和企业组织
第7章 成本分析
第7章附录 生产、成本理论和企业决策
第8章 完全竞争市场分析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垄断
第10章 几个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第11章 不确定性经济学
第三编 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
第12章 市场如何决定收入
第13章 劳动市场
第14章 土地、自然资源和环境
第15章 资本、利息和利润
第四编 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第16章 ZF税收和支出
第17章 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第18章 国际贸易
第五编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19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19章附录 美国宏观经济数据
第20章 经济活动的测量
第21章 消费与投资
第22章 商业周期与总需求
第23章 货币与金融体系
第24章 货币政策与经济
第六编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
第25章 经济增长
第26章 经济发展的挑战
第27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第28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第七编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第29章 失业与总供给的基础
第30章 通货膨胀
第31章 宏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专业术语表
索 引
后 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Let's take the example of comput-ers. The first computers were expensive and usedintensively. Four decades ago, scientists would ekeevery last hour of time from an expensive mainframecomputer that had less power than today's personalcomputer. By 2009, the nation's stock of computershad millions of times more computational and stor-age capacity. Therefor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computer power-the value of the last calculationor the last byte of storage-had diminished greadyas computer inputs increased relative to labor, land,and other capital. More generally, as capital accu-mulates, diminishing returns set in and the rate ofreturn on the investments tends to fall.
Surprisingly, the rate of retum on capital has notfallen markedly over the course of the last two centuries,even though our capital stocks have grown manyfold.Rates of return have remained high becaus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have created profitablenew opportunities as rapidly as past investment hasannihilated them. Even though computers are thou-sands of times more powerful than they were a fewyears ago, new applications in every corner of societyfrom medical diagnostics to Interact commerce con-tinue to make investments in computers profitable.
链接:http://pan.baidu.com/s/1nuhxDV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