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路径
  

    本研究的主旨是要回答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是什么和为什么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即,我们不仅要回答各被评价城市当前的金融生态环境在某一期间内居于何种状态,更要通过一个因果分析的过程来回答各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状态。毫无疑问,后者是我们的分析重点,这就是说,本项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改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提供比较可靠的政策依据。

    为充分体现这一主旨,本项研究设计了如下递进的三层分析架构。

    1、第一层次: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等级测度

    这一层次分析的要旨是:从经济产出角度设计一套表现指标,主要利用现有金融体系的数据,形成测评(显示性)指标体系。所谓测评指标,指的是各区域业已形成的金融资产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银行部门的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以及表外业务的质量)。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处理,我们得到测度各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综合状况的分值。很显然,这套指标最直接反映了各城市信用风险差异的历史和现状,可以视为反映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现实状况的指标体系。利用这套测评指标体系,我们即可对各城市的金融资产质量(或者说是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作出评价并相应排出顺序。这个评价及其排序自身就有很强的分析意义。其一,它们综合且直观地显示了各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状况及其表现形式、以及在被评价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其二,它也构成了银行部门地区信用评级的一个基础;其三,作为本项目研究的产出方,它构成我们进一步分析我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一。

    不过,在使用这套评价指标时必须注意如下两点:

    第一,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好坏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正如本研究自始至终所强调的那样,其中既有金融部门自身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即所谓金融生态主体的因素,也有金融生态环境的问题,即所谓体制性因素,如政府、法律、中介、诚信文化、地区经济基础的差异等等。在分析的意义上,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指标只能反映、但却不能解释那些导致不良资产形成的金融生态环境因素。而正如本报告所指出的,金融生态环境因素可能是影响我国金融资产质量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金融资产质量指标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各个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现实状况。但是,同样由于这种质量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而在年度间它们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造成各城市年度金融资产质量排名呈现较大波动性,即带有明显的偶发性事件特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1)该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经济周期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举例来说,在经济景气周期上升阶段,很多潜在的风险性因素可能被暂时掩盖;而当经济景气周期发生变化,这些潜在风险因素就可能立即显现,并立即改变各城市金融资产质量。这意味着,单一时期的金融资产质量并不能完全、及时、准确地反映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2)该指标易受偶发性因素的冲击。诸如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的波动等国际因素的冲击,都会显著改变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资产质量;而国家各种差别性政策的出台,也会大大改变受政策影响的各城市的金融资产状况。在这种偶然且比较剧烈的波动中,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这种稳定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被掩盖。

    总之,对于本报告而言,城市金融资产质量评价只是评价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第一个步骤,它全面地告诉了我们一些果,但却短于分析其中的因。为了全面揭示影响城市金融资产质量的金融生态环境因素,我们的分析还须进一步深入。这就有了本项研究的第二个层次的分析。

    2、第二层次: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解释性指标

    在这个层次的研究中,我们主要是从要素投入角度设计了一套解释性指标,从而形成了评价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分析(解释性)指标体系。分析(解释性)指标体现反映的是构成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第二层次的研究事实上是对第一层次形成之果进行因的解析的过程。

    经过反复试错和筛选,我们最终确定了九大类因素(维度),分别从经济基础、法制环境、地方政府诚信、社会诚信文化、社会中介服务、社会保障、企业诚信、地方金融发展、金融部门独立性等角度刻画了这些影响金融资产质量的金融生态环境之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九大类因素的每一类都是由一系列基层指标生成的,而每一基层指标又都是从一个具体的侧面来刻画同一类因素。由于此类基层指标甚多且关系杂乱,我们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它们进行了处理。我们首先采用主成分法来提取共同因子,然后以共同因子构造新的综合变量。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意义不明确的一些特定因素在主成分分析中被有效剔除了。

    建立这一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对各地区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各类因素作出评价和分析。这套指标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既构成了我们对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也为未来对市政债券发行等地区融资活动作进一步信用评级提供了基础。

    3、第三个层次:评价指标的合成

    在第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合成了反映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数。具体而言,我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以金融资产质量状况(测评指标)为产出,以城市金融生态的九个构成维度(分析性指标)为投入,构建了一个刻画金融生态环境边界的超曲面,得出反映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综合指标。同时,我们还分析了金融生态环境构成的各类子要素对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

    由此形成了本研究所采用的生态评价技术路线。

    四、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的贡献弹性
  

    本项研究的出发点,是为改善我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线索。为更充分体现这一政策目的,在提供了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构成的九项要素评价指标以及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分析了各要素对总体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这就是各要素的贡献弹性。

    所谓要素贡献弹性,是指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各要素对金融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影响程度。它反映的是一个边际的概念,即一个要素的单位增加可能导致城市金融生态环境改善的程度。换言之,贡献弹性系数反映了各要素的变化对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之影响力的大小。这意味着,分析贡献弹性,对于确定改善城市金融生态的对策或政策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50个大中城市样本所形成的包络曲面的要素贡献弹性,可以看到,我们确定的九大类构成要素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力(要素贡献弹性)从大到小的排序是:法治环境(贡献弹性0.194961);地区经济基础(贡献弹性0.176118);地方金融发展(贡献弹性0.135523);金融部门独立性(贡献弹性0.121773);诚信文化(贡献弹性0.121435);社会中介服务(贡献弹性0.087197);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贡献弹性0.071088);企业诚信(贡献弹性0.060456);社会保障程度(贡献弹性0.031447)。

    以上数据显示:城市法治环境、地区经济基础、地方金融发展、金融部门独立性和诚信文化等五项因素的贡献弹性总和达到75%左右,足见它们是决定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优劣的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