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2702 38

请wzwswswz先生看看:有效供给创造需求(连载) [推广有奖]

11
hhj 发表于 2016-2-4 07:36: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发达国家的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比如打印机有EPSON、CANON、HP等品牌,其中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这些独特技术可以供不同要求的用户采用。这样就把市场需求分割定位好,每个品牌的产品都有自己的市场空间,从而避免雷同过度而形成恶性竞争的局面。对比来看,中国的各个家用电器品牌,其技术指标雷同居多,因此造成剧烈的市场竞争,各个厂商大打价格战,甚至将彩电论斤出售。可见,有效供给原理对中国厂商来说尤其有“警示”意义,它告诉人们,必须形成自己技术与经营上独特之处,才是市场商海中的致胜之道。但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大缺陷是缺乏自己的核心制造技术,只有劳动力与其它资源成本低廉上的优势。这样,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技术上的独立性与独特性,所不同的只是产品外围附件与外壳包装。这从品种品质上就难以做到有效供给。

使用道具

12
hhj 发表于 2016-2-4 07:37: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16-02-04_073702.jpg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13
hhj 发表于 2016-2-7 17:01: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效供给原理的两个方面---品种品质与价格,也具有内在的过渡关系。我们假设一种产品的品种品质已经固定,只有价格灵活变化。当这种产品刚刚创制出来时,价格肯定是最高的。高价格伴随着高利润,高利润吸引众多资本竞相投资生产这种产品。结果这种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渐渐剧化,价格渐渐降低,到价格降到其成本线以下时,迫使许多资本退出这种产品的投资。于是,这些剩余资本将寻找新的出路。出路何在?无非是重复刚才的过程,即投资更新创制出来的另一种新产品,因为新产品总是伴随着高利润。
这样,有效供给原理就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可称为“产品循环”:
产品创制---产品价格下降并得到普及---产品价格下降到底---产品被资本抛弃---新产品创制…
这个产品循环的过程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电视机行业,开始时各个厂家生产的是黑白电视机,当黑白电视机产品因市场竞争加剧而没有什么利润后,投资者们将资本转向彩色电视机,在彩色电视机领域,电视机由小到大,功能由粗到细、由弱到强;最后,竞争也使传统彩电产品没有什么利润了。于是新的产品如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数字电视、液晶电视等等,这些产品会应运而生,同时它们也必然要走黑白电视机“生老病死”的老路。

使用道具

14
hhj 发表于 2016-2-7 17:01: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
可见,有效供给原理将任何一个产品,从接生、培养、成人、衰老,到死亡淘汰,再到新产品的同样过程的循环,都已经决定好了。就象任何一个有机体存在着控制其生老病死一样,人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着这种控制力量,使新产品不断产生,旧产品不断被淘汰。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自由市场在起主导作用,那么肯定存在这个循环过程,这正是自由市场积极意义之处。当然在这循环过程中,同样出现令人欢喜与悲哀的事情。欢喜的是,新产品的创制使人能够领受其新用途,创造新生活;悲哀的是,当任何一种产品被淘汰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的资本与就业工人,将会亏损、下岗失业,从而被迫痛苦转形(转制)。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任何产品都必然走“贵族到平民”之路。最典型的是移动通迅工具,从所谓“大哥大”到“手机”的称号,说明这条路的存在。同样,任何产品都首先是富人才用得起的奢侈品,然后就不可避免地变成大众所用的必需品。“奢侈品---必需品”使人类生活水平得到进步;原先价格太高而受用不起的物品,现在因其价格下降(收入提高)而受用得起了。比如,坐飞机在过去是一种奢侈享受,现在则已成为许多人旅行的必要工具。今天,太空飞行绝对是一种奢侈旅行,但过了1000年,可能这种奢侈旅行就会变成每个人旅行时的必要方式。
这,就是有效供给原理的伟大作用。

使用道具

15
hhj 发表于 2016-2-12 09:23: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效供给”虽然也不时被经济学家们提到,比如中国的吴敬琏[1]、魏杰[2]及前面提到的胡培兆教授等经济学家就经常用有效供给观点来应对财政货币扩张观点的经济行为;但它的影响力仍然比凯因斯式的“需求理论”弱些。而当财政货币扩张导致太高财政赤字与通胀危机时,人们就会想到有效供给观点。比如当以财政扩张为基本主张的凯因斯主义导致“滞胀”时,以减税为基本主张的供给学派就乘机兴起了。减税之所以具有有效供给功能,是因为它可以在产品价格更低时获得一定利润,如果没有减税,那么一方面市场疲软使价格压低到成本线,另一方面又需要你缴纳固定不变的税量。这样,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生意将会导致厂商倒闭,工人失业。所以在市场疲软、经济衰退时就需要减税,以扶持各个厂商,使其生产经营活动维持下去。



[1]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的观点如下:“所谓供给方面,就是企业方面。政府要做的事情是想办法发挥供给方面的潜力,提高供给方面的活力。否则的话,一出现衰退政府就扩大需求,这样企业将越来越安于这个环境,使得它不思进取,不提高自己的效率,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样经济运行状况会越来越恶化,直至出现滞胀的情况。美国就是这样,以至于到1970年代,汽车业,电子工业的霸权都落到了日本手里。经过197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美国共和党的里根和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都采取了供给学派的政策。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都是所谓自由派,反对政府干预,都采取了供给方面的政策,发挥供给方面的活力,结果英国和美国的经济很快复苏了,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里根的供给学派政策,主要有三项:第一、减税。减轻企业的负担;第二、解除管制。比如,解除民航管制、电讯业管制,强化竞争;第三、大力扶植小企业。小企业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加强整个社会的竞争度。”(摘自《科学时报·新经济周刊》2001年06月09日)在此,吴敬琏将扩大需求的措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财政、货币扩张型的扩大需求,它很可能导致“企业将越来越安于这个环境,使得它不思进取,不提高自己的效率,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的恶果;另一类是以“发挥供给方面的活力”的有效供给促进需求。显然,吴敬琏倾向于选择后者,对前者抱扬弃态度。


[2]中国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先生以下一段真是真知灼见!他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一篇大文章,必须充实扩大内需政策的内容,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2002年的扩大内需要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这标志着我国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已逐渐从需求调控为主向需求调控与供给调控并重的方向发展。所谓供给调控,就是从供给方面进行的宏观调控。用供给调控来扩大内需,就是要创造出成本低、质量高、有新的效用的有效供给,这种有效供给本身就是需求,有利于扩大内需。比如,政府降低住房建设的各种税费,就会使住房成本减少、价格下降,原来买不起房子的消费者也能买房,住房消费需求就会增加... ...要创造出这样的有效供给,一靠经济结构调整;二靠技术创新;三靠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税制改革、企业改革、政府职能改革等。”(魏杰:《供给调控崭露头角》,载《人民日报》2002年1月7日)



使用道具

16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12 11:33:2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效需求”是一个经济学中的真概念,“有效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伪概念或内涵和外延不清晰的词组。

使用道具

17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12 22:26: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hj 发表于 2016-2-1 07:40
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发达国家的每个产品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性。比如打印机有EPSON、CANON、HP等品牌,其中每个 ...
差别化是避免同质恶性竞争的的一种方式;同样,利用产品或服务的关联性差别也是中小企业相互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

使用道具

18
hhj 发表于 2016-2-13 09:04: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ldjdkj 发表于 2016-2-12 22:26
差别化是避免同质恶性竞争的的一种方式;同样,利用产品或服务的关联性差别也是中小企业相互合作参与市场 ...
不错。有效供给理论就包含着这些方面的意义。所以,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一直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核心主题。这个尤其对中国经济具有核心意义。

使用道具

19
hhj 发表于 2016-2-13 09:08: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6-2-12 11:33
“有效需求”是一个经济学中的真概念,“有效供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伪概念或内涵和外延不清晰的词组。
没有有效供给意义的一切经济学,都是伪学。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ldjdkj + 100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 + 10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20
hhj 发表于 2016-2-13 09:12: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效供给原理并非空想的结果,它同样有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做基础。比如最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即供求关系理论,即“在相同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则越大。有效供给原理之所以强调有效供给能够促进需求,一个方面(即价格方面)就是依这个供求关系而确立的。因为价格因素是有效供给的一个基本方面;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即是有效供给的基本体现。如果价格下降不能促进需求,那么这种价格下降就不算是有效供给的结果。“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它必须要导致需求的产生和扩大,否则就不能称为有效供给。人们在学习经济学理论后懂得这个“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的需求定律,但现实经济中却偏偏存在“卖涨不卖跌”的反常现象。价格越下跌,购买者就越持观望态度,相反,价格越上涨,购买者就越抢购。价格波动得越快,人们的这种反常现象就越明显。这从表面上看是违反需求定律的(虽然实质上它并不违反需求定律)。这样,从表面上看,价格下降就不算是有效供给的体现了,因为价格下降反而滞销,怎算是“有效供给创造需求”呢?所谓“有效供给”必须能够导致需求增大。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