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2694 38

请wzwswswz先生看看:有效供给创造需求(连载) [推广有奖]

21
ldjdkj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13 09:54: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hj 发表于 2016-2-13 09:08
没有有效供给意义的一切经济学,都是伪学。

使用道具

22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13 14:08: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认为,可以给“有效供给”提供这样一个定义,即以劳动力来衡量的有效需求向最大规模(或者说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移动的这个点序列上的供给。凡是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市场经济,都没有达到最大的供给边际,从而社会上就客观存在可以提高有效供给水平的条件和动力。在此,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定义下的“有效供给”和“帕累托最优”结合起来,把有效供给,看成是存在可以向“帕累托最优”方向改进的供给,一旦达到“帕累托最优”,则有效供给达到最大化。

使用道具

23
hhj 发表于 2016-2-14 16:03: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价格下降,或者创制新产品,这种有效供给行为能够极大地刺激整个经济实现增长与发展。前面曾说到二次大战后世界经济并没有重新陷于衰退,而是继续增长发展,基本原因就是在大战中创造了许许多多新的应用技术,这些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够带动经济向前发展。比如某地方建造一条高速公路,就是一种有效供给行为,因为高速公路向地方的工商业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通条件。同样,搞好电力、水源、人才资源的供应,这些都是有效供给的行为,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一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具有行业垄断性质的电力就处于短缺状态,到处拉闸限电;电力短缺,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抑制作用。因此当人们指责市场上商品太多而过剩时,我们要区分清楚,如果这些商品的供给是无效供给,那么它肯定是过剩的,比如现在还生产黑白电视机的话肯定是过剩的;相反,如果这些商品是有效供给,那么它不应过剩,此时应该向其供给某些要素,来促进它的市场消化。比如某地方商品难运输出去,过剩了,此时你向它供给一条好的公路或铁路,或者将原先的公路铁路运费下降,则可以减少这种过剩的程度。这是通过有效供给而促进需求的一个办法。因此,将基础设施、法律制度、行政服务、金融信用、社会稳定、传媒文化等等搞好,肯定可以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长。

使用道具

24
hhj 发表于 2016-2-14 16:20: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6-2-13 14:08
我认为,可以给“有效供给”提供这样一个定义,即以劳动力来衡量的有效需求向最大规模(或者说充分就业条件 ...
没有有效供给的劳动力,应该就没就业可言。而有有效需求的劳动者,也不一定选择购买那些没有有效供给的产品,比如,国人就纷纷跑到外国去购买商品,因此,如果没有国界,那么,很难想象国货还有什么销售的空间。
有效供给的定义很简单:既好又廉。你只要做得既好又廉,那么,就是有效供给,就得到需求。

使用道具

25
hhj 发表于 2016-2-15 09:02: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效供给的思路与单纯扩大需求的思路不一样。有效供给的思路是:过剩(需求不足)由过多的供给引起,解决这种过剩的办法不是减弱供给,而是提高供给的水准,提高供给的有效性,提供其它的供给来解决供给上的过剩(比如提供高速公路来解决某个地方因运输原因所造成的过剩)。而单纯扩大需求的思路则是提高对现存产品的购买需求程度,那怕这些产品已经过时陈旧,也要通过扩张贷款、多发货币工资,通过ZF扩大公共投资来汲纳这些产品。这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思路,前个思路着重于从品种品质和成本价格上改变产品结构,并着重于以新的有效供给来解决供给过剩的问题;这是一种勇于改变自己、勇于创造对自身需求的积极方式,不是呆等市场境况好转的消极方式。后个思路实际上假设产品在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上是固定的,这样就需要注入更多的货币来使这些产品获得人们的购买。比如,本来一件商品不太好,人们并太想买,于是只好向人们注入更多的金钱,直到他们购买这件商品为止。这显然是以货币贬值通胀的方式来解决过剩问题,而不是以改变产品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来解决过剩问题。ZF行为,往往更倾向于后者,倾向于向市场不断的注资,直至弄成通货膨胀或者停滞膨胀的局面,ZF本身又陷于财政赤字难以自跋,才会罢手。但是,正象前面所说,如果在需求扩张的时候不能有新的供给“应运而生”,那么这种单纯的需求扩张最终是难以持久的。经济的新发展必定依靠新技术的供给,而不是依靠卖那些陈旧落后的商品。二次大战在使需求极度扩张的同时,如果没有新的实用技术“应运而生”,那么,大战后不久,世界经济也会重新陷于衰退(就象凯因斯所预言那样)。因此,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经济中新的供给因素在起作用。相反,单纯扩大需求的政策有可能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构成负面作用,因为需求被刺激扩大后,在好的产品得到需求的同时,差的产品也同样得到某种程度的需求。这样就不能淘汰那些用陈旧落后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陈旧落后的产品了,于是,当需求最终减弱后,我们终将看到一个陈旧的经济结构在拖着经济发展的后腿。比如,如果中国生产的普通钢铁产品总是供不应求,那么中国钢铁厂又有谁愿意花力气去研制新的钢铁材料,研制那些特殊钢铁产品?只有当前这条路走不下去了,人们才会设想与开创另外一条路。因此,财政货币扩张的做法虽然轰轰烈烈,成效迅速而显著,但它也容易变成过眼烟云,等待人们的很可能又是新一场疲软与衰退。相反,扎扎实实做好有效供给,充满创新机制的力量,这样,经济才会获得长远意义的发展。

使用道具

26
hhj 发表于 2016-2-16 10:34: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此特别指出的是:一个国家在真正融入WTO后,它的财政货币扩张的作用与效果会减弱,而有效供给的作用会增强。因为,如果这个国家商品的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的优势不如进口商品,那么它的ZF所实施的财政货币扩张,只会有拉动外来的进口商品的需求的作用,而不能带动国内商品的需求。对于这一点,ZF决策者应该有充分的远见。对于今天的中国,它的产品在成本价格上有优势而品种品质上无优势,因此财政货币扩张能够在一个方面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如果中国产品失去这种成本价格上的优势,但又没有及时提升其品种品质的水平,那么,中国ZF的财政货币扩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将丧失。

使用道具

27
hhj 发表于 2016-2-20 10:59: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种情况显而易见,但容易被ZF与社会所忽视。当ZF在为了扩大内需而大举项目投资时,有可能发现,本国商品并未因此而得到相应的需求扩大,却看到进口商品的需求随着ZF的这种扩张政策而迅速持续的扩大。原因很简单,加入WTO后,原先品种品质优良但价格昂贵的进口商品,价格必然下降。这样,如果国内商品没有在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优势上加倍努力,项目投资者们在选购投资商品时,必定更倾向于国外进口商品。在人们的生活消费品上情况也是如此,人们会更倾向于选购消费进口商品而对国产商品不屑一顾。而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相对于这些商品来说)就等于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再加上ZF“扩大内需”政策使人们收入增加(比如涨工资就是“扩大内需”最简单的手段),使人们获得了“双重收入”。这样,人们就更有条件、更有可能,倾向于购买更好的进口商品。在进口商品价格有所下降但仍比国产商品高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已经发生了,不必等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到与国产商品持平时才会发生。我们知道,每当一个人钱多,消费能力强时,他在消费上就必然更倾向于选择品种品质更好但价格较贵的商品。比如当人们手中钱多时,他们会考虑购买进口轿车,相反,当人们手中钱少时,他们反而会考虑购买国产轿车。这种供求现象与经济学历史上著名的“嘉芬反论”具有相同的原理,即:当人们手中购买力提高后,人们消费的档次会提高,那些低档次的商品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反而变得滞销了。

使用道具

28
hhj 发表于 2016-2-20 11:03: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每当一个人钱多,消费能力强时,他在消费上就必然更倾向于选择品种品质更好但价格较贵的商品。因此,敬告当局:不要动不动就采取扩张政策而没有在有效供给上面下最大工夫,否则,你的扩张政策非但不会使国产商品更加好销,反而会更加滞销。当然,条件是:中国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更高。
这是卓越的有效供给理论的卓越之处。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29
hhj 发表于 2016-2-22 09:09: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此,财政货币扩张,使人们购买力增强的结果,有可能不仅不会使国产商品更加旺销,反而会使这些商品变得滞销,如果这些商品在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上没有进一步的优势的话。所以,一个国家在真正融入WTO后,它的财政货币扩张的作用与效果会减弱,而有效供给的作用会增强。这应该是WTO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所造成的深刻影响之一,是必须受到决策当局高度重视的。政策的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提高产品的有效供给,如何使产品的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更具优势,而不过分依赖于财政货币扩张政策,否则,政策的效果最终只会为别人“作嫁衣裳”。

使用道具

30
hhj 发表于 2016-2-24 09:36: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过分依赖于财政货币扩张政策会使整体经济产生一种依赖性,即各个经济实体总是依赖于ZF为它们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才能生存下去,它们自己则被动地等待着市场外部来适应自己的现状。这与有效供给所要求的每个经济实体主动适应外部市场,努力向市场提供品种品质与成本价格更有优势的产品,是背道而驰的。进一步地说,如果每个经济实体在市场上无所作为,则ZF以财政货币手段担当“扩大内需”的责任就越重。比如说,本来市场景气程度为5时,各个经济实体就已经可以在市场中自由生存了,但由于这些经济实体缺乏自生能力,因此必须将市场景气程度提升到8,才能使它们生存下来。这样,为了将市场景气程度提升,ZF就艰难地实施“扩大内需”的财政货币政策,使ZF财政赤字累累,筋疲力尽。可见,如果各个经济实体能够在更宽广的市场条件下获得自我生存的能力,能够具有向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的能力,那么这将大大减小ZF的负担,社会经济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整个上层建筑,就会运行得更加健全有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