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uxiao93
2582 1

复合信用货币机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3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8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99 点
帖子
39
精华
0
在线时间
7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3-13
最后登录
2023-9-1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复合信用货币机制  

  

相对世界统一货币来说,复合信用货币机制是一个新鲜词,读者初读时一定比较陌生,下面笔者分别从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工作原理、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作用和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价值货币单位及其价格的确定问题探讨这三个方面对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作一番详尽的阐述,以期读者能够领悟它。最后,在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新的世界统一货币理论。 

  

1、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工作原理 

由于货币具备流量和存量两种状态,流量货币承担的是结算和计量职能,存量货币承担的是储藏职能;流量货币通过不断的在市场中流转,使得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得以正常的进行,存量货币是从市场中暂时退出流通的那部分货币,通常以储蓄的形式存在。 

单一的信用货币无法同时满足流量货币和存量货币的货币职能,这就是现有货币发行机制存在的货币悖论。那么如何解决单一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所带来的缺陷呢?唯一合理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现有的单一信用货币制度,实现复合信用货币发行机制。 

复合信用货币发行机制是基于这样的操作,即发行两套信用货币,一套主要以流量货币的形式存在,承担的是计量和流通结算的货币职能;另外一套以存量货币的形式存在,该货币不再进入市场流通,它承担的是货币的储藏职能。政府以信用保障第一套货币能够在市场自由流通,保障第二套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第一套货币能够直接在市场上流通,它不但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而且还可以依照即时价格兑换成第二套货币;第二套货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不能直接购买任何商品,包括黄金在内,它唯一能发生关系的只能是第一套货币,也就是说第二套货币必须兑换成第一套货币以后才能进入市场流通,才能购买商品。为研究方便,本书把第一套货币称为流通货币,把第二套货币称为价值货币。 

其实人类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阶段曾经出现过萌芽状态的复合货币制度,但大都以失败告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但又与金本位完全不同,布雷顿森林体明确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以固定汇率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明确了美元是流通货币,黄金是存量货币,美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承担了计量和流通结算的货币职能,美元又与黄金挂钩,即美元可以按照一固定的价格兑换成黄金,这样一来美元就退出流通领域,它转变成以黄金的形式存在的存量货币。作为存量货币形式的黄金以其天然价值信用担保币值的稳定性,它的确承担了货币的储藏职能。但是问题就在于黄金不是信用货币,不能够实现无限供给以满足它作为存量货币的需求,结果当世界许多国家的把越来越多的美元兑换成黄金,或者说当越来越多流通货币需要转换成价值货币时,黄金的供应量肯定是跟不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在情理之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之处就在于错误的用了金属作为价值货币,金属不是信用货币,它早就应该被淘汰出货币领域。 

如果我们用信用货币而不是用黄金作为价值货币的话,布雷顿森林体系就不会崩溃。假设当初美国不把美元和黄金挂钩,取而代之的是以政府信用担保发行一种价值货币,美元作为流通货币与这种价值货币挂钩(按照即时变动的价格而非固定的价格挂钩),政府明确表示该价值货币具有稳定的价值或者说有不变的购买力。这种价值货币承担的货币职能和黄金是相同的,只不过它是以政府信用来代替黄金的天然价值信用。那么政府应该如何担保价值货币的不变购买力呢?为简单起见,我们暂时把价值货币与黄金挂钩,即假设该价值货币的货币单位和黄金一样,都是盎司,规定1盎司的价值货币等同于1盎司的黄金。但是要注意的是价值货币作为存量货币是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通的,即价值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这里黄金只是作为市场上一种普通商品),我们不能用1盎司的价值货币去直接兑换1盎司的黄金,那样的话,价值货币就取代了流通货币的地位,这样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那么如何用价值货币去买包括黄金在内的任何商品呢?这就要求把价值货币兑换成相应的流通货币,然后再用流通货币去购买包括黄金在内的任何商品。既然政府用信用担保价值货币与黄金挂钩,这就意味着当1盎司黄金能换多少数量的流通货币时1盎司的价值货币就能换到同等数量的流通货币,当美元发行量增加1倍,黄金价格上涨1倍,原有数量的价值货币能兑换到的美元也就会自动增加一倍,因此,价值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价值货币是信用货币,可以无限发放,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把流通货币换成存量货币时,美国只需要发行价值货币就可,而不用动用国库中的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不会崩溃了。 

2、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作用 

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可以圆满解决“特里芬难题”。早在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就在《黄金和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不利于美元价值的稳定;如果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美元的供给就将减少,难以满足国际需求。这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陷入两难境地。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特里芬难题”的著名悖论。这是人类共同的难题,是第一张全球纸币的必然难题。“特里芬难题”实际上集中反映了笔者提出的流量货币和存量货币悖论问题,美元作为流量货币,必须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效的流通,世界需要相当数量的美元才能满足世界各国对流量美元货币的需求,然而,大量的美元在世界发行必须要求美国出现相应的逆差,美元的价值也无法保持稳定。美元作为单一的信用货币无法同时保证其流通职能和储藏职能,这就是“特里芬难题”的焦点所在。但是如果采取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上述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下,假设美国政府除了发行美元作为流通货币以外,还发行价值货币作为存量货币。美国政府可以根据世界需要发行大量的流通货币美元,满足国际需求,同时美元可以随时兑换成价值货币,由于价值货币的购买力是不变的,因此在在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下能有效解决流量货币和存量货币悖论问题,能有效解决“特里芬难题”。 

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可以有效平衡储蓄和消费问题。单一的美元制度是美国过度消费乃至造成世界消费和储蓄不平衡的真正原凶,美国人固然有超前消费的文化,然而正是美元上升为世界货币以后,美国人借钱变得非常容易,对美国来说只要印印钞票,世界储蓄就能源源不断的流入美国。这就好比一个穷酒鬼,本来他因没有钱而准备控制饮酒量,但是突然有一天搬来了一个阔气而慷慨的大财主,那个酒鬼借钱变得非常容易,于是酒鬼变本加厉的酗酒,最后把命都给丢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必然会引起相对应的贸易逆差,为换取相应的贸易逆差,美国必须加印相应数量的美元,而且美国政府又可以通过滥发美元的行为冲抵其部分负债,结果美国政府容易抱着赖账的侥幸心理继续印钞消费,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美国过度消费、世界过度储蓄的不平衡格局。在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下,尽管美元可能存在着滥发的情况,但是一旦用于流通的美元出现过剩,多余的美元在通货膨胀预期的条件下必然被兑换成价值货币。价值货币具有不变的购买力,美国政府是无法靠滥发美元将其冲抵的,相反美国政府越是滥发美元,相对应的价值货币就越多。价值货币意味着美国对世界的负债,美国人将来必须要用劳动来偿还的,爷爷还不起,父亲还,父亲还不起,儿子还,再就是孙子接着还,以此类推,美国想赖都赖不掉,一旦价值货币过多,势必会对美国整个国家的前途造成重大威胁,美国政府作为民选的政府是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的,最终博弈的结果是美国将尽可能的克制消费,以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着想。这样世界储蓄和消费的不平衡问题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世界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以及病态的世界经济增长机制问题也可以逐步得到化解,世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今后将有望不再发生。 

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可以形成良性的货币循环机制,发挥物价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如果不考虑流通货币暂时转化为储蓄的那部分(以储蓄存在的货币形式主要是价值货币,同时也包括少量的在一定时期暂时退出流通的流通货币),或者说假设以储蓄形式存在的货币只有价值货币,那么势必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即尽管美元滥发或少发,但是在世界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用于流通领域的美元数量仍然会保持不变,多余的美元因被兑换成一定数量的价值货币而重新流入美国政府(通货膨胀预期),少发的美元也会因价值货币兑换的需要使得政府补发相应数量的货币(通货紧缩预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货币循环,即美国政府美元发行——美元过多(美元过少)——多余美元兑换成价值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价值货币自动兑换成美元流入流通领域)——政府收回多余的美元(政府需要补发一定数量的美元)——价值货币增加(价值货币减少)。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流通货币和价值货币组成了一个自动稳定的货币机制,这个自动稳定的货币机制使得物价保持稳定。当流通货币过多时,物价会上升,流通货币相对价值货币而言就会贬值,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一部分流通货币就会因兑换成价值货币而自动退出流通领域,结果物价就会下降,理论上会回复到当期的平衡;当流通货币过少时,物价会下降,流通货币相对价值货币而言就会升值,在通货紧缩的预期下一部分价值货币就会因兑换成流通货币而自动进入流通领域,结果物价就会上升,理论上同样会回复到当期的平衡。 

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可以杜绝政府滥发货币的魔鬼冲动,遏制通货膨胀,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单一信用货币机制下,政府滥发货币的魔鬼冲动在于可以逐步蚕食居民的储蓄,逐步赖掉政府的债务。但是在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上述靠滥发货币蚕食居民储蓄和赖掉政府债务的利益动机实际上将完全消失,因为滥发流通货币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流通货币会转化为价值货币,居民反而借此能够顺利将政府原来滥发的流通货币重新返还给政府。也就是说政府滥发货币的结果必然是价值货币相应增加,而流通领域中的流通货币并没有增加,滥发的流通货币仍然会被居民以兑换价值货币的形式重新返还给政府。政府滥发货币的最终结果是居民储蓄丝毫不受影响而政府负债继续增加。当然,从理论上说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在复合信用货币制度下,政府滥发货币对当期的财富分配有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假设工人一个月领一次工资,在一个月内,如果政府滥发货币,而且如果复合信用货币自动稳定器失效,物价会因此而上涨,那么工人所领到的工资将会大幅度缩水,但是一旦工人把其货币工资兑换成价值货币以后,他就能够躲过下一期政府滥发货币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一种可能,现实中只要政府遵守其流通货币和价值货币的信用,即便是当期,政府也不会因滥发货币得到任何的利益,一旦政府不守信用,那么这将无异于政府对国民的赤裸裸的抢劫,至少民选的政府是不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可以杜绝政府滥发货币的魔鬼冲动,在货币机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下,货币供应将趋于稳定,因此通货膨胀也会得到有效遏制。如果政府过多的发行价值货币,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由于价值货币只能与流通货币发生交换关系,因此价值货币数量实际上与流通货币数量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一旦政府价值货币发行过多,流通货币就会相应变少,就会产生经济紧缩效应,该国的货币汇率也会升值。因此如果政府以发行价值货币作为宏观调控调控的手段,那么对经济将会产生明显的紧缩效应,它实际上是遏制通货膨胀的一张王牌,无论是对何种性质的通货膨胀都有效,尤其是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实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更为有效,当股票市场、各种商品的期货市场出现过热迹象时,为防止其泡沫过于膨胀,如果政府加大对市场价值货币的投放力度,会对投机者产生重大的心理效应,也会对虚拟市场构成重大利空,有效抑制虚拟经济投机行为所引起的过度膨胀。此外,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对实体经济因过度投机行为产生的泡沫也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复合信用货币制度还是平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引导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因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而造成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合信用货币制度是遏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一张王牌。当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时,复合信用货币制度的巨大优势就直接体现出来了。在静态研究眼光中,在政府不任意增发货币的条件下,流通货币数量和价值货币数量是彼此消长的关系,即流通货币数量越多,价值货币数量就越少;流通货币数量越少,价值货币数量就越多,流通货币和价值货币在平时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整个货币机制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物价维持系统。我们现在以动态的眼光来研究一下复合信用货币制度。在现实当中,货币是不断流动的,无论是流通货币还是存量货币,流通货币主要表现为不断的在市场上流动,以支持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价值货币的流动主要表现在它与流通货币的相互作用上,流通货币不断的兑换成价值货币,这样新的价值货币得以形成并作为储蓄沉淀下来,老的价值货币又不断兑换成流通货币进入市场流通,这样老的价值货币暂时消失了。在经济规模稳定的条件下,市场上所需要的流通货币数量是稳定的,但是以储蓄形式存在的价值货币没有这个限制,它的数量取决于国家愿意承担的债务。在一般情况下,为确保物价稳定,央行和价值货币发行部门保持的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动态平衡的关系,当出现通货膨胀时,价值货币的市场需求增加,价值货币部门便增发相应的价值货币,回收相应的流通货币,此时回收的流通货币是价值货币部门对央行的资产(也可以说是央行对价值货币发行部门的负债);当出现通货紧缩时,流通货币的市场需求增加,央行便增发相应的流通货币,回收相应的价值货币,此时回收的价值货币是央行对价值货币发行部门的资产(也可以说是价值货币部门对央行的负债),在一段时期内,在经济稳定的条件下,总体来说央行和价值货币发行部门的资产和负债会相互抵消,两个部门之间是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样道理,如果央行发行的货币数量大于流通领域所需要的实际货币数量,那么多余的流通货币就会兑换成为价值货币(由价值货币部门补发),这部分多余的流通货币最终流到价值货币部门手中,形成价值部门对央行的资产;如果央行发行的货币数量小于流通领域所需要的实际货币数量,那么就会有一定数量的价值货币兑换成为流通货币(由央行补发),这部分价值货币最终流到央行手中,形成价值部门对央行的负债。上述表明的是在正常情况下,为保持物价稳定,央行和价值货币发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现在如果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为拯救经济,央行和价值货币发行部门会一反常态的从相互制衡状态变成了共同联手状态。以美国为例,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威胁到了整个世界,然而美国苦于政府没有足够的储蓄,只能靠印钞来筹资拯救经济,然而这样又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无奈之下只得发行国债回收部分美元,尽管如此,大量的美元充斥着世界,更大级别的通货膨胀早晚会发生,大级别的美元汇率波动从而再次引发世界经济动荡也是不可避免的,这只是时间的问题。但是如果美国建立了复合信用货币机制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为筹集足够的资金,美联储可以先印钞(救市资金),引起通货膨胀预期,结果多余的美元会被市场以兑换价值货币的形式流入价值货币发行部门,此时的价值货币发行部门已经和美联储联手了,即它会把多余的美元再次返回给美联储,美联储再次让多余的美元流入市场形成救市资金,如此循环下去,可以使得美联储在短期内迅速筹集累计几万亿、十几万亿乃至几十万亿美元的救市资金,而不用担心通货膨胀的发生,也不用担心美元汇率的波动导致世界经济的动荡发生。当然以此相对应的是美国政府的价值货币会越来越多,这相当于美国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多,但是在经济危机面前别无选择,等经济复苏以后,美国再用税收或出口顺差的形式赎回以前发行的价值货币以减轻国民的负担。 

复合信用货币机制是最终建立世界统一货币的必经之路。按照货币存在的形式分类有流通货币和存量货币,首先能够实现世界货币单位统一的是存量货币,即在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价值货币单位可以预先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当价值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时,它便拥有世界统一单位——盎司;当价值货币与一揽子特定数量的商品挂钩时,它同样拥有世界统一单位——价值因子。实现货币单位在世界范围内的统一的价值货币就是未来世界统一货币的雏形。其次随着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融合程度加深,不同名义形式的流通货币会实现逐步的统一,例如欧元的形成,未来人民币、日元和韩元可能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亚元。再次当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实现统一协调时,或者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财政、税收、货币等政策都交由唯一的机构实施时,世界上所有的不同形式的流通货币将统一为共同的世界元,最后当未来世界进入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阶段(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被淘汰,那个时候拥有单独产权形式的企业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相互衔接的生产车间链条,人们只要在电脑中输入事先计算好的最佳技术参数,再直接按一下执行按钮,所有的最终产品就会自动生产出来,这些产品也会按照事先确定好的分配方案直接分配给不同的社会群体,国家的税收、财政、货币政策功能消失),由于分配计划可以事先确定,流通货币此时变得多余,因此作为世界统一形式的流通货币世界元将会消失,价值货币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统一货币。 

  

3、复合信用货币机制下价值货币单位及其价格的确定问题探讨 

  价值货币的单位取决于其直接挂钩的商品的实物单位,因此价值货币的单位一定是商品的实物单位。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黄金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黄金的单位一样,都是盎司;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石油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石油的单位一样,都是桶;如果价值货币直接与粮食挂钩,那么价值货币的单位就和粮食的单位一样,都是吨。价值货币价格即单位价值货币能兑换到的流通货币的数量和与它直接挂钩的商品的价格是等同的,1盎司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盎司黄金的价格,1桶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桶石油的价格,1吨价值货币价格始终等同于1吨粮食的价格。 

  当价值货币只与一种商品直接挂钩时,其单位非常好确定,即就是该挂钩商品的实物单位,价值货币价格也很好确定,即就是该挂钩商品的实物单位价格。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价值货币与一揽子不同种类的商品直接挂钩,其单位及其价格如何确定?例如价值货币同时实现与黄金、石油和粮食挂钩,其单位及其价格该如何确定?当价值货币同时实现与黄金、石油和粮食挂钩时,我们可以重新创建一个新的名义单位,这没有什么难度,难度就在于单位价值货币价格的确定。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只要确定了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权重关系,或者说只要确定了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数量比例关系,单位价值货币价格就可以确定了。 

   假设黄金、石油和粮食三种商品的权重关系被事先确定为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假设当前上述三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800美元、1200美元和1000美元,总价格为3000美元,也就是说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总价格为3000美元。现在我们赋予价值货币单位的名称为资源因子,指定与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直接挂钩的价值货币的名义单位数为3000资源因子数(起初价值货币的名义单位数可以随意指定,但是一经确定,今后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影响以后的价值货币价格的计量),此时单位价值货币价格为1美元即1资源因子数的价格是1美元。当我们持有1资源因子的价值货币时,就意味着持有了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也就是说3000资源因子数的价值货币直接与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挂钩,无论黄金、石油和粮食的物价如何变动,单位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即能够购买到的上述一定数量组合的黄金、石油和粮食的数量仍然不变。假设发生通货膨胀,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三种商品的价格假设分别上涨为1600美元、2400美元和2000美元,总价格为6000美元,也就是说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的总价格为6000美元。由于1资源因子实现了与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挂钩,因此此时1资源因子的价值货币价格也上涨为2美元。再假设由于技术原因、市场投机原因、国家财政税收货币等原因使得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三种商品的价格假设分别为1000美元、1000美元和1000美元,上述三种商品有的上涨,有的下跌,有的保持不变,但是由于1资源因子实现了与三千分之一的1盎司黄金:2000桶石油:3吨粮食的商品集合直接挂钩,因此,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税收货币政策,也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和技术因素,单位价值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仍然不会改变。 

   现在我们把价值货币挂钩的对象扩展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家庭甚至个人的最终消费品集合。所谓最终消费品集合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一个国家、地区、家庭甚至个人消费的最终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集合。以家庭为例,一年内一个家庭需要消费的产品种类包括吃、穿、住、用、行和娱乐等等,其中涉及到几十种乃至成百上千种的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又包括低值易耗品和耐用品,对于耐用品而言,我们可以用它的实际价格除以其预期使用年限来计算出一年的实际产品价格,对于使用年限不满一年的低值易耗品而言,我们可以其一年的实际消耗量来计算其实际产品价格。当一个家庭的消费集合确定以后,各种商品的种类和数量的对比关系也就确定了,接下来就可以实现它和价值货币的直接挂钩了,就如同上述实现价值货币同黄金、石油和粮食直接挂钩一样。与之相对应的价值货币单位我们称为劳动因子,劳动因子的名义价格的确定过程同上述资源因子的名义价格确定过程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同样道理,无论国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税收货币政策,也无论什么样的市场和技术因素,劳动因子的实际购买力仍然不会改变。此时市场上任何一种商品都同时可以用流通货币和价值货币进行计量,前者表现为货币价格,后者表现为我们熟知的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是劳动因子)。当商品用流通货币计量时,其价格随着诸如国家财政、税收、货币以及其他影响分配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但是当商品用劳动因子来衡量时,其价值量将不受任何的国家财政、税收、货币以及其他影响分配的因素影响,它所代表的实际购买力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 

   为什么价值货币最终选择和家庭消费集合挂钩而不直接和少数资源性产品挂钩呢?原因有三:首先,市场上少数资源性产品容易被少数资金操纵,由于和价值货币直接挂钩,一旦它们被操纵以后,就相当于数量庞大的价值货币被少数资金操纵,后果不堪设想;其次,价值货币相对应的是人们的储蓄,人们的储蓄早晚会转变成为消费,也就是说人们早晚要用价值货币获取相应的最终消费品而不是资源性产品;最后,按照本书后面提出的商品的劳动还原理论,一切资源性产品都只是构成最终产品的原材料,所有商品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把价值货币同最终消费品集合挂钩比同少数资源性产品挂钩要合理得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 22:31: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信用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发行机制 通货膨胀预期 美国经济学家 机制 复合 信用货币

沙发
曹国奇 发表于 2009-4-3 01: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看完。

发现的问题:存量和流量的关系不是阁下说的这样,其中“存量”偏离其本来意义太远。既然打算借用已经有明确含义的概念最好不改变这些概念的本来意思。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