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Rolly
19537 46

[其他] 【你好,学霸】土博士挤进上财金融学院,32岁晋升“长江学者”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1粉丝

编辑管理员

院士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26606 个
通用积分
9215.5076
学术水平
957 点
热心指数
1132 点
信用等级
955 点
经验
81505 点
帖子
912
精华
17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5-15
最后登录
2023-1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爱问微信好号“jgasker”好文共享与推荐,实时答疑服务,欢迎关注!




二零一五年底,杨金强教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这一年,他刚满32岁,为最年轻的青年长江学者之一。杨金强从学士至博士均在湖南大学攻读,可谓“土生土长”。

2011年博士毕业后,杨金强加入了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开启了一年上一个台阶的火箭速度:201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博导,2014年又破格晋升为正教授(时为上海财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直至2015年底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目前,他共发表16篇匿名评审学术期刊论文,其中SSCI收录8篇,包括2篇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篇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等。此外,论文连续多年入选国际三大金融学年会(AFA、WFA、EFA)。

在杨金强的指导下,硕博连读生孙莎已经在《经济研究》等国内重点期刊及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硕博连读生刘洋和母从明,在博士一年级就已经分别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Economic Modelling等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来源:微信公众号“上财人事人才”,SufeRcb


立志探索金融学奥秘

与分别攻读物理化学学士、国际关系及亚太研究硕士、金融学博士学位的导师王能教授类似,杨金强在从进入大学开始也经历了彻底的“转型”。

2006年,23岁的杨金强从湖南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面临着就业和继续深造的选择。“我从小就喜欢发现问题,思考的方式也往往与别的同学有些不一样,我也非常喜欢研究。”杨金强说,因此,他毅然选择了免试保送湖南大学的硕博连读项目,专攻金融学方向。

在硕博连读阶段,杨金强对复杂环境下的金融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往的研究,大多基于静态模型,然而其假设条件过多过强,但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因此,我们选择用动态模型的角度,充分考虑到环境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这样就可以让理论和实际有更好的结合。”“这些研究不仅有趣,而且更有用。”杨金强微笑道。博士阶段,杨金强申请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项目,随后遇到了动态公司金融领域的国际顶尖学者王能教授。“遇到王能老师真的是我的幸运!”杨金强感叹道。在导师的引领下,他主要致力于动态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

杨金强立志探索金融学的奥秘,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目前,杨金强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各1项。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度上海市“晨光计划”。共发表16篇匿名评审学术期刊论文,其中SSCI收录8篇,包括2篇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FE, 5年影响因子5.719,金融类排名第2),1篇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RFS,5年影响因子6.257,金融类排名第3) 等;中文期刊包括2篇《经济研究》,1篇《管理科学学报》,2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篇《中国管理科学》;荣获2011年度全美华人金融协会(TCFA)最佳论文奖,2013年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年中国金融博物馆第三届青年金融学者奖,第十二届中国金融学年会一等奖,第三届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奖,上海财经大学第19、20、21届中振科研基金优秀论文奖等。论文连续多年入选国际三大金融学年会(AFA、WFA、EFA)。

2012年8月杨金强JFE的刊首论文,首次提出了非完全市场下的托宾q理论,并利用该理论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解决了创业企业家的最优动态投资、融资、消费、定价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而且,该理论还很好地解释了创业企业中的投资不足、保守融资和消费不足等行为现象。

2013年,其与美国顶尖金融咨询公司Cornerstone Research研究专家的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JFE上,首次研究了对冲基金管理者的最优动态杠杆选取及相应的管理费和激励费的估值,解决了传统静态模型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的缺陷,显著提高了基金收益率并降低了破产概率。该研究可为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与定价提供直接的理论依据。

2014年发表在RFS的论文提出了原创性的PE定价理论,建立了一套评价PE绩效的新标准,体现了PE投资中的特质风险和流动性约束对PE估值的重要影响,解决了私幕股权投资机构普遍面临的估值困境。相关成果被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电视、报纸等媒体及互联网转载、报道和热议。

杨金强的这些研究成果,来源于他的理想志向和聪明才智。但是他总是说,“那是合作的结果”。令人生敬。


集众长至大成

“其实,我的很多成果,都是与导师、合作者共同智慧的结晶。”杨金强说,金融学的研究,非常需要合作的精神。

杨金强介绍,首先,在国际权威金融学期刊发表文章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创意、观点新,还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研究的是真正的前沿问题。其次,总体来说,人文社科是主观性比较强的学科,除了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要经得起推敲之外,哪怕是文字的表达也需要精雕细琢,才能抓住编辑和读者的眼球。再次,从实际来说,国际期刊的编辑对中国的研究者还是或多或少会有些偏见,从实际情况来讲,中国的金融体系、资本市场建立的历史短,不成熟,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中国学者想要站在全球的角度发表金融学国际高水平论文,有着相当的难度。最后,客观来说,如果有该领域权威学者的肯定或推荐,发论文也会容易不少。

“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合作,可以极大提高研究和论文发表的效率。”杨金强说。杨金强介绍,有一群强大的合作者在支持着自己:除了王能教授,他还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Patrick Bolton(2015AFA主席)、Suresh Sundaresan及Morten Sorensen等一直保持紧密的学术合作,共同致力于动态公司金融领域中国际前沿学术问题的研究。

回到国内以后,杨金强先后承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以及教育部和上海市的课题,也分别在《经济研究》、《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这同样也需要同事间紧密合作。”杨金强回国后致力于将理论与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了“接地气”,这是一名海归学者应该做的,他确实做到了。

例如,发表在2013年《经济研究》中的“资本管制能够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吗?” 就包含了刘莉亚、程天笑、关益众、杨金强等老师的共同合作的成果。“在这篇文章中,我也只是辅助设计模型,刘老师、程老师、关老师等对金融市场实务的理解和贡献,让这篇文章最终成形并得以发表。”

目前,杨金强作为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和金融学院“动态公司金融的理论研究”团队的负责人,与金融学院其他五位青年海归教师,基于相近的研究领域,逐渐聚合并有机形成了一个有效的研究团队。该团队中,所有成员都具有博士学位,而且八成以上都是海归博士,其中教授3 位、助教授3位,所有成员都是年龄不超过45岁的青年教师。团队成员具有相近的研究领域和稳定统一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研究基本都集中于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的理论研究。目前,团队已经在论文和国家级课题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成果。

此外,学校也带给杨金强非常积极的鼓励,目前他是上海财经大学“动态公司金融的理论研究”科研团队负责人、金融学科带头人、系主任;而且,学院层面也从学术梯队配备、学术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其研究给予大力支持。


传道授业继承师恩

近年来,杨金强在金融学院连续开设了《连续时间金融》、《金融工程与资本市场研究》、《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等多门金融学专业课程。他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同时,更为注重培养学生对金融实践活动与现象的分析能力,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兼顾知识的传授与智慧的培养,其教学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杨金强说,深受王能老师影响,在指导自己的学生时,杨金强身上也有了“王能老师”的“影子”。杨金强说,在跟随王能老师之时,老师往往不会给他明确的对错的判断,而更多的是讨论。


“一般来说,我也不会给我的学生明确的要求,博士生做学术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我们做导师的,应该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去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杨金强说,自己并不喜欢给学生固定的判断和答案,金融学有意思的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可能会不一致,甚至冲突,而正是在这些冲突中,学生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精神。


此外,杨金强还注重教育改革创新和教学以及科研的有机结合:开设与国际最新学术进展接轨的新课程,引进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教材,介绍国际上最先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国际上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掌握规范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研读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例如,《连续时间金融》采用了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一样的教材,授课模式、训练方法和考核方式也保持高度一致。在他的指导下,硕博连读生孙莎已经在《经济研究》等国内重点期刊及国际知名期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硕博连读生刘洋和母从明,在博士一年级就已经分别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Economic Modelling等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同时,他还在金融学院组建了学术“讨论班”,借鉴国外大学研究课题组和定期研讨会的形式,组织师生讨论研究前沿或热点问题、文献等。


王能老师总是推崇“勤奋”,这也是杨金强最想传递给学生的精神。“做学术必须要静下心来,必须要耐心,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杨金强说。以发论文为例,国际上发论文的流程其实很长,一旦有一个原创性的想法和研究,可能在文章发表前就有很多事情要做。 “例如,要参加重大的国际学术论坛,将自己的研究和想法与圈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讨论,不断改进论文,这也是一种‘推销’。在投稿之后,论文甚至还可能修改2-4轮,编辑会有不同的质疑和反馈,预留下1-3年的时间不断改进。在这些过程中,在与大家的讨论中,论文才能够不断优化,最后得以定稿和发表。”杨金强说,在国际顶级金融学期刊的论文写作和发表周期,往往都是3-7年不等,很多人在做博士论文之时,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做起了发论文的雏形。因此,“勤奋摸索和自我提升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保持学术头脑的清醒,才能一如既往地钻研学术问题,才能不被浮躁的外部环境所影响。”



总结


“学生们在不断进步,而我也希望得到不断的进步。”杨金强说,当前国内学术界不断追赶全球一流学术水平,而国内金融学研究较为缺乏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因此,未来他将立足中国,尝试探索用金融学中国际前沿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问题。我们期待他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走得更宽更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为上海财经大学、为中国甚至世界带来更多的喜讯。


转自: 南审研究生会

微信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Tc4Ng==&mid=402728682&idx=1&sn=6aeb4c2d0b4656976b002d7912e0083c&scene=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上财金融学 长江学者 金融学院 金融学 土博士 长江 博士 学院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20 精彩帖子
remlus + 10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Crsky7 发表于 2016-2-24 22:13: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直以为只有统计学院的朱利平教授能够上演如此奇迹

使用道具

藤椅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2-24 22:16:4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使用道具

板凳
graylens 发表于 2016-2-24 22:41:1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道具

报纸
梦的断痕 发表于 2016-2-24 22:50:1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厉害

使用道具

地板
BEST—WEI 发表于 2016-2-24 23:04:1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fujo11 发表于 2016-2-24 22:1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有能者出头,这样挺好的。

使用道具

7
BEST—WEI 发表于 2016-2-24 23:05:2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Rolly 发表于 2016-2-24 22:05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爱问微信好号“jgasker”好文共享与推荐,实 ...
你好,学霸!

使用道具

8
novasun 发表于 2016-2-25 03:44: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人家的学术!!!

使用道具

9
remlus 发表于 2016-2-25 05:28: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定要去听听他的课,把自己的时间错开就行了。

使用道具

10
shelll 发表于 2016-2-25 09:05: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加油加油加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7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