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ranzhang
23319 51

[学术治理与讨论] 热烈庆祝华南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法学博士点被撤销 [推广有奖]

按楼主思维,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点估计也被撤销了。

使用道具

22
黑目shadow 发表于 2016-4-4 09:1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一个工科学校,居然搞法学博士点”。随着学科的横向拓展,学科间交流与融合是一种趋势。工科学校的科研成果要产品化产业化,知识产权问题是避不开的,这为理工类学校发展法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与材料。如果法学故步自封,缺乏与其他学科交流融合,这样的法学能有多大效力?建议你去回顾快播庭审公诉人和法官的表现。你这观点背后的逻辑,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2、“三无的学校居然利用985的优势,胡乱增加法学博士点”。这三项指标是你判断法学博士点能否设立的必要条件?你以为“博士”强调的是博?错了!强调的是专、深。“胡乱”二字你又想表达什么?你是觉得博士点是你想设立就能设立的么?那还不得经过教育部的考核。人家能设立博士点,至少说明在当时是获得主管部门肯定的,何来“胡乱”之有?如果你真要说胡乱,那也不是这俩难兄难弟胡乱呀。不知道这俩学校怎么招你惹你了,说话如此情绪化。

使用道具

23
wobushita 发表于 2016-4-4 09:2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要再撒盐了

使用道具

24
huangxdzq 发表于 2016-4-4 09:40: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同楼上“撤不是因为是不是理工学校,是看教学质量的!”这句话

使用道具

热烈支持高校硕博点淘汰机制,最好211跟985也搞动态淘汰机制。

使用道具

26
football_fun 发表于 2016-4-4 10:35:1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孙悟空奥巴马 发表于 2016-4-4 10:28
热烈支持高校硕博点淘汰机制,最好211跟985也搞动态淘汰机制。
那学生可怎么办啊?没毕业呢全都动态调整……

使用道具

27
200410158 发表于 2016-4-4 10:38: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哈,有些人想混个博士头衔但是没那个实力和时间,但是有钱或者有权;有些学校有资源,但不是前者需要的那个专业的资源,于是就扭曲资源配置乱搞一些博士点赚钱,呵呵呵。活该!!!教育部终于干了点人事!!!

使用道具

28
niuqin8604 发表于 2016-4-4 10:43: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phinx_xzw 发表于 2016-4-3 14:22
MIT 的经济系全球顶尖,人家是理工学院。
是的呀 斯隆管理学院  也牛掰得不行

使用道具

29
sageboy33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4-4 10:4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作者:Cisyphus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825703/answer/932841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位点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014】17号文,评估内容是
检查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备性,包括师资队伍(队伍结构、导师水平)、人才培养(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学位授予)和质量保证(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学风教育)等。具体评估指标与内容,由学科评议组和教指委结合人才培养特点分别制订。


好,那首先看看同济的师资分布:
很明显可以看出,强项在于知产和民商,经济法和国际法也不错。

法律史、环境法、军事法直接就没有,法理和宪法行政法、刑事与诉讼的教师也不多。所以从师资上大概能看出同济法学的二级学科实力概况。

好的,那么一个法学一级学科需要哪些呢?答案是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
以这教育部颁布的法学一级学科下所有的十个二级学科的标准来衡量,同济法学院现有的规模以及办学特色无疑是存在严重不足的,要想补上整个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
事实上,同济法学院的思路是重点发展知识产权与法学相结合,这也正逐步得到学界的认可。
同时,依托同济与德国的历史渊源,法学院教师德国背景浓厚。

在中德、中欧合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两次中欧创新合作对话中,同济法学院教授都受邀参加,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科技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多年来,同济大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课题合作更是红红火火,硕果累累。

那么人才培养呢?同济法学院博士点2012年开始招生,评估的时间是2015年,第一届博士生似乎还没有毕业?教书育人的质量这一重要环节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此外,从所谓权威期刊法学论文、传统奖项等方面看的话,同济法学院呼应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知识产权特色学科在评估中也完全不能得到体现,因此被评为不合格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也还有很多学者认为,此举是教育部计划经济思想的残留,在此直接贴上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生的一篇文章:

3月23日德国现任总统高克来同济访问,并在演讲中,盛赞同济是中德学术交流的一个重镇。在同济期间,他还特地到德文图书馆与包括法学院在内的师生进行了座谈。
  高克的这次访问,让同济这所1907年由德国医生宝隆建立,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倡导下即已国立的“德意志”风格的学校,在中国百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所作的不可替代的贡献,尤其是与德国科学文化界悠久的交往历史,在国人乃至世界面前为更多的人所知。
  可仅隔一天,3月25日,教育部即发布通知,以同济等校的研究生学位点“不合格”为由撤销了若干学校的博士点及硕士点,且明令“不合格”的博士点单位,五年内不能申请重设博士点,而这其中就有同济法学院的博士点。
  先不说高克总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何感想,作为一个同济任教的老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个明显的“打脸”举动,只是“打”的这个“脸”,我觉得,既非高克总统的,也非同济的,而是教育部自己抽了自己的“脸”。
  教育部此举,从一个侧面表明它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其所作所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现实对大学的要求。
  本来由教育部来决定每个大学是否能设立博士点以及设置多少博士点为宜就是不合适的,如今又以“不合格”为理由来撤销某个学校的博士点,其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教育部现在依然在执行的模仿前苏联的所谓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标准?还是与此相关的师资力量或学生质量的欠缺?
  以同济法学院现有的15个教授及17名副教授的师资力量来说,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应无问题。但若要以教育部颁布的法学一级学科下所有的十个二级学科的标准来衡量,显然,同济法学院现有的规模以及办学特色是无法满足的。
  但问题不在这里,教育部近年来这种要求学科博士点以一级学科为标准设置的政策已经走向了误区。因为这使得全国的大学在办学上,不得不弱化自己的传统和特色, 追求学科上大而全,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还导致各个学校的学科千人一面,人才的培养也均质化,最终则沦为平庸化的结果。所以,我认为教育部需要调整自 己的这套僵化的评价标准,而不应让大学削足适履,否则就会走向反面,变成希腊神话里的普洛克儒斯忒之床,对中国高等教育造成直接的戕害。
  尽 管事实上已经如此。昨天,当我和我的朋友陈季冰先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时,他的反应则更为直接。他认为这就像一个工厂有权利选择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考验 其质量是否过关以及是否适销对路,应该让市场而非主管部门来决定。虽然大学培养人才与工厂生产产品还是有一定区别,但我对其意见深以为然。
  同 济因为与德国交往所形成的特殊的传统,法学院的师资力量也多有德国背景,其人才培养也有强烈的德国特色,如1998年即与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合作成立了经 济法系等。并且,同济法学院又以知识产权法为重点,而文化产业的核心即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样,振兴文化产业也是最新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然而,作为目前国 内有德国法律特色及知识产权法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的重镇,不仅没有得到教育部的支持大幅度发展,反而却因教育部的一纸禁令而突然死亡,不能不让人对教育部 的做法感到不解。
  1915 年建于上海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史和国际法学界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最大特色,即主要进行英美法而非当时在国内流行的大陆法的教学。如果以 现在教育部的考评标准,因其专业教育所具有的单一性特点,恐怕整个学校都会被关掉。但就是这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却在1946年东京远东军事法庭审判日本 战犯时为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当时的审判恰恰是以英美法为程序,所以中国派出的法律人员中,有一大半都是东吴的。遗憾的是,这所学校因1952年院系 调整而消失。
  钱学森先生生前曾因高端科技人才的匮乏而发出“钱学森之问”,殊不知人文社科人才更为匮乏,不要说“高端”的了,就是“低端”的也乏善可陈。我想,教育部除了对自身进行反思外,也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反思。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

作者:Cisyphus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41825703/answer/932841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使用道具

30
pzh_hzp 发表于 2016-4-4 11:1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错也不是学校的错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