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nan
1384 0

[宏观经济指标] [转帖]十五城市居民收入对比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硕士生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80319 个
通用积分
0.120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012 点
帖子
171
精华
0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7
最后登录
2023-10-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富饶的区域之一,具有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的优势,是上海、江苏、浙江的共同腹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一个以上海为龙头,以江浙为两翼,特别是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格局已经形成,并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200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十五城市在党的“十六”精神指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积极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富民工程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据长三角十五城市经济调查报告资料显示,2003年,长三角地区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1628元,在上年高位上继续增长12.3%,发展态势良好,但地区差距依然凸现。现将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收入、地区差距、发展速度等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差距依然明显
  
    1、收入同步增长,各市位次微变
  
    2003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收入呈现同步增加的喜人局面,平均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628元,其中上海市达到14867元,保持独领风骚的龙头地位,依次为宁波市14277元、绍兴市13535元、杭州市12898元、湖州市12607元,苏州市12362元。无锡市2003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647元,位居长三角十五城市第九位,其位次与上年度一致。其他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与位次详见附表。
  
    从各市居民收入排序与上年比较,上海市、宁波市、绍兴市、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无锡市、常州市、南京市、南通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这十三个城市排位没有变化,仅是苏州市从上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六位,前移了2位,而浙江舟山市从上年的第六位退至第八位。浙江六市依然在前八位,收入明显高于江苏其他城市。
  
    2、地区收入差距明显,浙江高出江苏27%
  
    调查资料显示:2003年度浙江六市居民收入均超过1.2万元,平均达到12964元,江苏省八城市居民收入平均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222元,但比浙江省六市的平均水平相差2742元,差距为26.8%,差距比上年缩小了2.6个百分点。江苏八市与上海市收入差距较大,相差4645元,差距为45.4%。差距比上年缩小了1.5个百分点。
  
    从十五城市居民收入看,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泰州市的1.75倍;泰州市比浙江六市平均水平相差4447元,差距为52.2%;,比江苏省最高的苏州市相差3845元,差距为45.1%,泰州市比江苏省八城市平均水平相差1705元,差距为20.0%。
  
    2003年无锡市居民收入水平比浙江六市平均水平相差1317元,差距为11.3%,差距比上年缩小了0.4个百分点,比上海市相差3220元,差距为27.6%,差距比上年缩小5.1个百分点。
  
    3、发展态势良好,增速明显提升
  
    从2003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收入增幅看,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平均增长达到12.2%。其中浙江省六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11.2%,江苏省八城市居民收入平均增长达到13.1%,比浙江省高出了1.9个百分点,展现了奋力追赶的良好势头。其中无锡市居民收入增幅达到16.6%,位居十五城市之首。2003年,无锡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富民工程,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列为无锡实现“两个率先”最重要的指标,先后出台了《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富民工程的实施意见》,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等多项增资措施,在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前2至6位依次为:苏州市(16.4%)、镇江市(15.2%)、嘉兴市(13.9%)、常州市(13.8%)、上海市(12.2%)。(其他各市居民收入增幅见附表)
  
    二、地区居民收入成因与分析
  
    1、工薪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
  
    目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渠道仍是工薪收入,即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劳动报酬(工资、奖金、补贴等)。2003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平均工薪收入为8312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的66.0%,从而成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绝对值和比例看,上海市人均工薪收入为11526元,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为70.4%,高出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江苏八市人均工薪收入为6728元,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为61.3%,低于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浙江地区人均工薪收入为9888元,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为70.1%,高出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浙江绝对值和比例分别低于上海市1638元和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江苏地区3160元和8.8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分析,浙江六市居民就业充分,职工在单位获取的人均工薪收入比江苏高,这成为江苏地区居民收入低于浙江的主要原因。
  
    2、经营净收入浙江高于江苏地区
  
    经营净收入主要是指居民从事私营、个体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和税金后的净收入。2003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64元,占家庭总收入的4.5%,其中上海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77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3%,低于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江苏省八城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52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4.7%,绝对额低于平均水平43元;比例高于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浙江六市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653元,高于平均水平89元,占家庭总收入的4.6%,高于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浙江人均经营性净收入高于江苏132元。
  
    从以上情况分析,浙江地区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较好,从业人员多,同样收入和占家庭总收入比例高,而上海市私个经济发展相对比江苏、浙江地区差。从而可以表明,大力发展私个经济,鼓励城市居民充分就业也是提高地区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3、地区间财产性收入有较大差距
  
    财产性收入是指居民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股票、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汽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股息、红利、保险收益、房屋出租收益、专利收入等。2003年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居民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平均为223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8%,其中上海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30元,低于平均水平93元,占家庭总收入的0.8%,低于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江苏八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71元,低于平均水平52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6%,低于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浙江六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高达308元,高于平均水平85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2%,高于上海、江苏地区178元和137元,比例分别高于上海和江苏1.4和0.6个百分点。从而显示出浙江六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和上海、江苏地区有较大差距,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又一原因。
  
    4、转移性收入上海、江苏高于浙江
  
    转移性收入是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间的收入转移。主要包括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金,单位对个人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及居民个人之间赠送和赡养费等。
  
    2003年,长三角十五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中的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488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例为27.7%。其中上海市人均转移性收入为4347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例为26.5%;江苏八市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558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例为32.4%;浙江六市人均转移性收入为3252元,占居民家庭总收入比例为23.1%;从而反映出浙江省人均转移性收入分别低于上海市、江苏八市1095元和306元,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分别低于上海、江苏八市3.4和9.3个百分点。以此表明浙江省的离退休人员比例比上海、江苏要小,同时上海市退休人员工资可能比其他地区高。
  
    剖析江苏八市居民收入低于浙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工薪收入、家庭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从2003年长江三角洲十五个城市居民收入资料显示,江苏省(市)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城市居民收入同步稳定增长,但地区间居民收入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要继续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积极实施富民工程,在着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瞄准周边先进地区,奋力赶超,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城市居民 居民收入 经济一体化进程 最低工资标准 中国经济发展 收入 居民

You never know how a cow can catch a rabbi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