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2 24

[休闲其它] 2016房价走势:买房值还是租房值?30年后见分晓 [推广有奖]

11
ljh_9802 发表于 2016-4-14 17:25:2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有好的投资环境和机会的话,租房好于买房。至于30年后还没一套房,在于你自己的看法,你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或炫耀而活。

使用道具

12
自由的阿蔚 发表于 2016-4-14 19:06: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生能有几个30年。

使用道具

13
why201 发表于 2016-4-14 19:47: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生命周期和家庭财产角度来看, 必然是选择买房。即使现阶段资产是负的(有银行贷款),30年贷款还清后房子的当时估价即为家庭资产。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话,30年后租房者拥有的现金量少于有房者的房屋估价。但是现实中不可能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所以30年后租房者拥有的300万的货币价值是未知的。当然,即使选择买房的话,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也需要考虑在内。

使用道具

14
Marcoszuhao 发表于 2016-4-14 21:47: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

使用道具

15
pgy1951 发表于 2016-4-14 23:3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房子,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中国的房子=房产+居住权+(荣誉感/家族责任+成功指数+婚姻/幸福感)。这,意味着,拥有一套住房,同时拥有“居住权”/租房资源/——以满足日常居住消费需求,以及“房产权”/金融资产/——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甚至是下一代资产需求。因此,“租房”可以是短期“消费”行为,计入CPI消费价格指数。“买房”则必须是长期“投资”行为,计入短期金融资产价格指数。我们当前讨论最多的是,第一房价是不是过高,第二是不是“值得买房”。由于市场是个真实价格汇集的“价格中心”,因此,从经济学意义和市场学意义上看,价格是否过高,是个伪命题。“显然,(普遍价格的)存在即是合理的。人们讨论和争鸣其(北上广)价格波动区间的合理性,说到底还是支付能力的问题,以及是否愿意长期投资,甚至“跨代投资”的问题。个人以为,如果13亿7的中国人都将购买需求集中到北上广,按照”需求导致价格偏离价值“的一般理论,当前北上广的房屋价格可能还不算高。当真的,我自己这几年看到很多外地的60后甚至70后,带着他们和他们父母亲积攒了长达50-60年之多的资金(多为外地房屋卖掉后所得),为家中惟一的第三代,跑到北京及周边打算购买房屋;只能抹抹满头“瀑布汗”,默默转身离开购房大厅。咱这一二十年的家底,真心拼不起啊![lol]

再说,个人家庭的生活方式问题,其实我并不认同。曾经有个安徽籍的硕士同学,一直在抱怨很多大姐大妈大嫂子给介绍对象,一见面就问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赚多少钱买房的计划如何”,干脆就跳过“买不买房”这个讨论前提。安徽技术大神郁闷地否决了N个甚至是十分看好的女孩子,其实他是很早就赚够了几桶金的“有钱银”,只是,“技术狂+A型血+安徽人+教授家庭+有点小个性”,决定了他只愿和朋友合租,分摊生存消费成本,而不愿“投资到房产”上。于是,他念过而立,还是单身汪一枚。记得那还是北京房屋均价2W的时代,这一晃差不多10年了,想来,他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继续省钱,做单身汪。要么,必须买房,进入婚姻围城。当然,他应该也可以直接带着6位数积蓄回家乡父母身边,也是省会,也有现成的房产。只是,我不知道赚惯4位欧元的他,看惯了长安街繁华的他,瞄惯了中关村才女型美女的他,是否还能适应家乡省会公务员那种平静/按部就班、微薄/收入贫穷、安逸/缺乏激情的小国寡民式样的恬静生活。

经济学上其实一般不讲“长期”,“以真实福利为核心”的大家,其实都活在当下。凯大师说过:“就长期而言,我们都是要死的”。毛大人也曰过:“一万年太久,只争夺朝夕。”说来三十年后看值得不值得,可以想象:如果今天不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投资方式做好的规划,30后,的确能够见分晓,因为,是否拥有所谓“固定资产”,只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失败者”的标志。

使用道具

16
pgy1951 发表于 2016-4-14 23: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房子,在中国,有其特殊性。中国的房子=房产+居住权+(荣誉感/家族责任+成功指数+婚姻/幸福感)。这,意味着,拥有一套住房,同时拥有“居住权”/租房资源/——以满足日常居住消费需求,以及“房产权”/金融资产/——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甚至是下一代资产需求。因此,“租房”可以是短期“消费”行为,计入CPI消费价格指数。“买房”则必须是长期“投资”行为,计入短期金融资产价格指数。我们当前讨论最多的是,第一房价是不是过高,第二是不是“值得买房”。由于市场是个真实价格汇集的“价格中心”,因此,从经济学意义和市场学意义上看,价格是否过高,是个伪命题。“显然,(普遍价格的)存在即是合理的。人们讨论和争鸣其(北上广)价格波动区间的合理性,说到底还是支付能力的问题,以及是否愿意长期投资,甚至“跨代投资”的问题。个人以为,如果13亿7的中国人都将购买需求集中到北上广,按照”需求导致价格偏离价值“的一般理论,当前北上广的房屋价格可能还不算高。当真的,我自己这几年看到很多外地的60后甚至70后,带着他们和他们父母亲积攒了长达50-60年之多的资金(多为外地房屋卖掉后所得),为家中惟一的第三代,跑到北京及周边打算购买房屋;只能抹抹满头“瀑布汗”,默默转身离开购房大厅。咱这一二十年的家底,真心拼不起啊![lol]

再说,个人家庭的生活方式问题,其实我并不认同。曾经有个安徽籍的硕士同学,一直在抱怨很多大姐大妈大嫂子给介绍对象,一见面就问你:“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赚多少钱买房的计划如何”,干脆就跳过“买不买房”这个讨论前提。安徽技术大神郁闷地否决了N个甚至是十分看好的女孩子,其实他是很早就赚够了几桶金的“有钱银”,只是,“技术狂+A型血+安徽人+教授家庭+有点小个性”,决定了他只愿和朋友合租,分摊生存消费成本,而不愿“投资到房产”上。于是,他念过而立,还是单身汪一枚。记得那还是北京房屋均价2W的时代,这一晃差不多10年了,想来,他必须作出选择:要么继续省钱,做单身汪。要么,必须买房,进入婚姻围城。当然,他应该也可以直接带着6位数积蓄回家乡父母身边,也是省会,也有现成的房产。只是,我不知道赚惯4位欧元的他,看惯了长安街繁华的他,瞄惯了中关村才女型美女的他,是否还能适应家乡省会公务员那种平静/按部就班、微薄/收入贫穷、安逸/缺乏激情的小国寡民式样的恬静生活。

经济学上其实一般不讲“长期”,“以真实福利为核心”的大家,其实都活在当下。凯大师说过:“就长期而言,我们都是要死的”。毛大人也曰过:“一万年太久,只争夺朝夕。”说来三十年后看值得不值得,可以想象:如果今天不对未来的生活方式、投资方式做好的规划,30后,是否拥有所谓“固定资产”,只能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失败者”的标志。

使用道具

17
名侦探飞 发表于 2016-4-15 10:21:1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评论,因为人们的固有思维,大陆人还是选择买房的比较多,所以除非人口总量变化,否则房价上涨势在必行

使用道具

18
albertwishedu 发表于 2016-4-15 19:58: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有考虑人民币贬值因素。。。

使用道具

19
funny每一天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4-18 10:57: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0年后,购买力贬值,人民币贬值,资产负值,价格减值之类的,还有什么买房是炫耀或固有传统思想束缚这类的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人生有多少个30年,30年后,你老了,跑不动了,房子就是生命最强大的根基啊,买房是根基,租房是漂流啊,哪个老人经得起漂流呢???

使用道具

20
点滴记录life 在职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6-4-18 11:21: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老了之后,就想好好地安定下来,房子是最根本的保证。。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