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 0

[生活百科] 拓扑心理学原理_拓扑心理学创始人_拓扑心理学研究 [推广有奖]

企业贵宾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624047 个
通用积分
147.7393
学术水平
918 点
热心指数
987 点
信用等级
841 点
经验
398782 点
帖子
9795
精华
48
在线时间
173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8-19
最后登录
2022-1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拓扑心理学原理_拓扑心理学创始人_拓扑心理学研究


拓扑心理学原理


     从婴儿期到成人期生活空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勒温能够被描述为一个分化过程。但是,我们还发现,周围区域的一些变化,不能认为这种变化是分化和综合,整体的组分区域数目仍然相同,虽然相对位置上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下,称之为“重建”。区域的结构变化通常具有不同于位移的属性,然而,这两个过程紧密联系。在拓扑学上,个体P从区域A到区域B的位移,总是意味着全域的重建,位移的结果是相当于个体P的区域成为一个不同的区域组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情境越是流动,则这种情境中产生一定变化所需要的力就越小。这种流动性对于紧张系统的解除以及拓扑心理学的组织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情境的流动性随不同的影响而不同;所以对于移动的反抗,可看作流动性的特殊的一种。所以,一个情境的流动性的程度在一切程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种基本的动力特征。环境的流动性和人之状态有密切关系,疲劳似乎已足够可以使人及其心理环境产生不稳定性。弹性的定义为,通过弹性,我们理解一个变化过的区域返回其初始状态的趋势。


      显然,弹性程度在同样流动性的区域有时会是不同的。弹性和流动性都与“可塑性”有关。通过可塑性,人们应该理解一个区域的结构能够产生相对持续和稳定的变化之容易度。太低或太高程度的弹性,有时也会不利于它的可塑性。个体拓扑学把个体描述为生活空间的一个联通的、未分化的区域或点,实际上,个体不是完全同质的统一体,而是高度分化的物体。心理学必须在描述个体的区域内区分组分,指出两个事实就能在数学上证明这点。我们知道,行为依赖于环境状态和个体状态:B=f(PE)。在这个等式中,P和E不是独立的变量。环境的结构和环境内的力丛随着愿望和需要,或一般来说,随个体的状态而变化。根据某一历史上最具影响力需要的状态(例如,需要得到充分满足的程度),有可能详细确定环de境内某些事实的从属(例如,域力的减小、化合价的变化)。



       因此,某一需要的变化,例如这种需要的充分满足,显然不会在同样程度和同样的方向上,改变所有的需要。这就必须在个体之内区分众多不同的区域,它们的状态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从动力的观点来说,若人的整体可以移动于其内,或者可以接近或避开的一切区域都可看作是环境。描述心理个体所用的数学概念同描述环境所用的数学概念是一样的。然而,确定个体结构和确定环境结构,二者的性质不同。因为从心理学上看,一般不能把个体自身考虑为介体,而在这个介体内,物体从一个组分区域到另一个组分区域进行位移。为了确定各体内组分区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动力从属程度”。人的内部组织的陈述,因为以动的关系为依据,所以用相当于最高程度的动的统一性区域作为推论的元素。这些区域的部分密切相关,每一部分的变化都可以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


拓扑心理学创始人


  KurtLewin,1890~1947,德国心理学家,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者,移居美国。以研究人类动机和集体动力学而著名。他从格式塔心理学出发,提出动机的“拓扑理论”。其中心概念是“生活空间”,即在某一时间影响个体的所有人物、事件、观念、需求等等。根据对一个人生活空间的知识,可以解释和预测他的行为,勒温把这个理论扩展到集体行为,称为“集体动力学”。他试图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这个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拓扑心理学研究


  勒温否定了刺激-反应的公式,而认为行为可表示为人和环境的函数,行为是随人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这个环境不是纯客观的环境,也不是科夫卡所说的行为环境,因为行为环境实际上是意识中的环境。勒温的所谓环境叫做心理环境,是仅仅对行为有所影响的环境,他称之为准环境。


  准环境被区分为三种,即准实在的环境、准社会的环境和准概念的环境。仅举一例说明准实在的环境,其他两种环境的意义就可以类推而知。他说:“比如一个儿童知道他的母亲在家或不在家,他在花园中的游戏的行为便可随之而不同,可是我们不能假定这个母亲是否在家的事实存在于儿童的意识之内。”这就说明勒温的心理环境有别于科夫卡的行为环境。


  勒温将人和环境描绘为生活空间。这个生活空间不包括人生的一切事实,而仅包括指定的人及其行为在某一时间内的有关事实。


  必须指出,勒温的研究超出了格式塔心理学原有的知觉研究范围。他要致力于人的行为动力、动机或需要和人格的研究,为格式塔心理学开辟了新的园地。他以为环境的事物对于人不是无关痛痒的。有些事物吸引人,具有引值(正的原子值),是人所愿意接近和取得的,有些事物排拒人,具有拒值(负的原子值),是人所不愿意接受或拒绝的。这个一引一拒是与人的需要有关的。


  勒温把需要区分为基本需要和准需要。饥思食、渴思饮,这种生理需要属于前者;写好了信要投邮筒,毕业临近要写论文,这种需要属于后者,是勒温研究需要时的主要对象。


  根据勒温的学说,一个人有所需要,便产生了一种心理的紧张系统,心思不定,坐立不安,必待达到目的,占有目的物,满足了需要,然后紧张系统才可解除,心理的均衡才可恢复。


  为了证明这种紧张系统的存在,勒温的弟子蔡戈尼克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来比较对已完成的工作和不许完成的工作的回忆。预测完成了的工作,由于其相应的紧张系统已经解除,就不易回忆起来了;反之,不许完成的工作,由于其紧张系统未曾解除,必定是念念不忘的。实验结果证明其预测的正确,所谓蔡戈尼克效应就是指这个结果。


  奥夫西安克娜进一步研究代替满足。她也采用阻止实验,命令儿童做某一工作,中途予以阻止,然后叫他做另一工作,完成以后,儿童是否还想试做前一工作呢?实验证明,凡是性质相似,难易相等的工作,完成其一以后,就不再试做被阻止的其他工作了。


  关于代替满足的研究还有助于了解正常儿和低能儿的人格差异。正常儿对两种类似工作所引起的两种紧张系统,可以互相沟通,因此有可以互相代替的满足。8、9岁的低能儿在同样的条件之下,很难有代替满足。


  据克普克的实验,代替的工作和原被阻止的工作几乎完全相同,也仍不能产生代替满足,还想试作的百分比为86~100。但同时,低能儿又往往容易得到代替满足。他若觉得自己不能踢球到远距离去,便满足于作踢远球的姿势。


  勒温根据这种研究提出了人格的动力说,低能儿的人格系统比同年龄的正常儿较欠分化,但其僵化的程度较高。譬如就正常儿而言,a和b两个系统虽有界线,但可相通;但就同年龄的低能儿而言,这两个系统或可很为一体,代替满足为100%,或可互相隔离,代替满足为零。


  儿童和成人的人格差异因此也可有新的解释了。勒温说:“儿童和成人有一最重要的动力的差异,就是儿童的人格较欠分化,同时,成人的人格却较为僵化。”譬如新生儿的身体的某一部分若受刺激,可能全体发生了反应。成人则因局部刺激而有局部反应。另一方面,成人的兴趣和欲望是多方面的,其分化的程度远非儿童所可及。



  勒温的心理紧张系统说使他的拓扑心理学有必要包括向量心理学和动力场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心理学 创始人 格式塔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一个人生活 拓扑心理学原理 拓扑心理学创始人 拓扑心理学研究 拓扑心理学


https://www.cda.cn/?seo-luntan
高薪就业·数据科学人才·16年教育品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6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