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有撞衫的,有撞脸的
你有没有想过,发表论文,也可能会撞名?中国人如何在英文期刊上署名一直是个热议的话题,有论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因为东西方的姓名表记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还有一个更麻烦的问题就是重名。中国人的重名,喵姐自己就深有体会,说多了都是泪啊...
署名问题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因为姓名在不同文献发表中的歧义、或者署名在职业生涯中的变化,使得正确确认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变得十分困难。影响因子、H指数等等这类期刊或研究人员的影响力衡量指标要正常运作,前提也是要正确辨认作者身份。
喵姐就想咧,
这是好大一个问题啊,
会有人想到去填这个窟窿的吧?
恩,没错!学者身份证ORCID就应运而生啦!
ORCID,全称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直译是“研究者与贡献者开放身份识别”。喵姐觉得还是翻译成“学者身份证”更简单、直观。就像身份证一样,ORCID是一串由16个数字组成的识别码,是8888-8888-8888-8888这样的格式。一人一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
ORCID能够将作者与其姓名的所有版本关联起来,解决姓名混淆问题。此外,一个研究人员可能有很多种科研贡献,比如专利、同行评审等,ORCID可以在作者的各种科研贡献之间建立关联;它更能嵌入到其科学和学术研究系统中,包括基金申请、协会会员资格和会议摘要提交等。这样就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一个研究人员的贡献。
讲讲ORCID的背景吧。2009年12月,汤森路透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等单位共同发起了ORCID项目。现在ORCID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这个ORCID到底别人认不认啊,如果一些出版社认,一些不认,那不还是没用嘛。这就不用大家担心了,ORCID目前在出版社界是普遍认可的,除了上述说到的汤森和自然,它的创始伙伴还有Elsevier和 APS美国物理学等鼎鼎大名的出版社。现在几乎所有著名的期刊(出版社)、基金都是它的会员,直接将ORCID嵌入投稿系统。ORCID也被纳入到Scopus和 Web of Science 的统计数据中。而且现在很多中文出版机构也在使用ORCID啦。
说了这么多,怎么得到自己的ORCID呢。其实ORCID申请是免费哒!免费哒!免费哒![重要事情说3遍]
打开http://orcid.org/ 注册[黄色框出的部分],填写基本信息就可以获得自己的ORCID。
如果之前注册过ORCID或者有类似的名字,系统会提示如下。如果这上头都不是你,就选择None of these are me。
注册完成后,你可以添加自己的详细信息,以及ReseacherID、LinkedIn等信息。再然后你会看到自己的主页,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你的ID 显示在名字下方。
[附网址链接:http://support.orcid.org/knowled ... f-your-orcid-record]
大功告成!在投稿、申请基金的时候注意看是否要填写ORCID,一般来说投稿到国际期刊不需要填写ORCID信息,而是通过一个链接,经由出版社和ORCID的合作,由你授权出版社获取相关信息。一旦论文被接受发表,ORCID也会自动添加到你的作品列表中。
最后来句大俗话:愿ORCID助力你的科研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学术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