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ryee
5663 5

[其他] 中国研究与人类智慧——兼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0粉丝

贵宾

睡熊PK小猪

院士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3276384 个
通用积分
49.6344
学术水平
89 点
热心指数
101 点
信用等级
28 点
经验
122786 点
帖子
874
精华
3
在线时间
360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
最后登录
2024-5-22

初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研究与人类智慧——兼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时间:2009年6月11日(下午:18:30-20:30)
主讲人:陆铭教授


张晏:各位同学,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在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还来参加我们今天组织的毕业论文指导报告会。今天这个活动,实际上我们最开始是打算为数理经济方向的大三同学下学期毕业论文做准备,但是后来通过跟各个系的教学副系主任和老师交流,发现这是整个经济学院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对怎样写论文、怎样做研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跟许少强副院长交流后他建议我们作为全院的活动来组织。不仅是本科生,很多研究生对这个问题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训练,下个星期即将是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周,前两个星期是硕士和博士的答辩周,如果有同学来听过这样一些报告的话,可能也会发现其中有大家觉得特别好的文章,也有一些文章大家会觉得自己作为本科生也是可以尝试写出来。

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我们的明星教授陆铭老师,他是我们的老朋友,而且是一直关心我们经济学院,尤其是我们数理班成长的老师。我相信今天来的很多同学都是冲着陆铭老师的名声来的,大家从侧面的支持,对我们的活动表示认同,我也感到非常高兴。刚才我问了一下,今天不仅有经济系的同学、国经的同学、还有法学院的同学、一些进修老师都来参加了。这么大一个参与率,本身也说明了今天所讲的“中国研究与人类智慧”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题目,也非常感谢陆铭老师独具匠心起了这么一个题目。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陆铭老师!



中国研究与人类智慧

——兼谈如何做研究和写论文

陆铭


首先非常感谢张老师和今天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们。张老师跟我讲这个活动的时候,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合适吗”?我觉得在群星璀璨的复旦经济学院,我也不是那么亮,来讲如何做研究的确是有一点点诚惶诚恐。后来张老师说没什么不妥,我想既然要讲,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交心,谈谈自己在做研究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如何写论文有所帮助。


大家可能也都会问这个问题,我干吗要起这个题目?其实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前不久我跟我们学院刚刚引进王城教授私下里有交谈,他提出这样一个看法,他说我们复旦这样一个大的学校,如果从我们学校的职能和责任来讲,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的责任是,我们要为全人类的智慧进步作出我们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本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提出我们的建议。我自己心里在琢磨一件事情,我觉得这两件事情不矛盾。它们完全是可以结合起来做的。所以,今天我就以这样一个题目,具体地结合如何做论文的事情,来谈谈我对这方面的看法,其中也交流一下我自己最近做研究的心得。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一下,我们在写论文当中会出现的几个问题,我挑最主要的讲。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国问题的研究为什么重要?其中我在讲这方面的内容的时候,我既希望结合自己的研究,来谈为什么中国的研究可以为全人类贡献智慧,也想借这些例子,在选题、如何提出一个问题、以及开展具体的研究方面对大家有点启发。第三方面,我们该怎么做,就是对策。我先谈这三个问题。


一、写论文中的几个问题


在谈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提到好几年前,大概在2006年的时候,我曾经也给学生们讲过如何做研究、如何写论文,这篇演讲后来有学生把它整理成文稿,其中我讲的非常仔细,包括参考文献怎么列、引言怎么写、摘要怎么写,这些问题我都讲到,属于这种操作性层面的问题,今天不想重复。我建议大家在我主页上下载这样一篇文章,叫《现实、理论与证据》,你们可以去看一下。在那篇文章里讲过,比如一个摘要的例子,再把我改过的例子往那里一摆,你们就知道什么是好的摘要,什么是不好的摘要,凭大家的聪明才智,看看就明白了。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是大家做研究的时候碰到最主要的问题。1、选题与问题。2、为什么做。3、怎么做。在座的各位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做研究或写一篇论文的经历,大家不要把做研究和写文章看成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你应该把它想成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今天讲论文也是这样,我认为你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任何事情,你觉得都是好玩的事情。这个事情如果你觉得好玩,你就做的好,如果你觉得不好玩,你八成做不好。你如果把做研究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来做,你会碰到什么问题呢?其实你就这么想,首先我的问题是什么;其次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再其次我怎么做,你要是能够给这三个问题找到答案的话,我相信你已经开始一个好研究了。


首先是“问题”。学生在开始一项研究的时候,经常分不清两个词:“选题”和“问题”。在我们学生开题的时候,当我问学生你想做什么,学生会说,我想做金融问题,我想做房地产问题,但这些不是一个问题。你要做一个研究的话,你一定要在你开始做一个研究的时候,问一个问题,你的问题怎么问呢?我认为首先第一重要的,你感兴趣什么?在座各位活这么大,我想你总该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吧。如果有同学说,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我觉得没有办法了,如果你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兴趣,你应该去找神父了。我认为以经济学今天研究的范围来看,所有你感兴趣的问题,哪怕是斗蛐蛐都可以做经济学研究。

前两天在中山大学有一个会,我碰到在香港读书的一位博士,他原来是在国内读的,现在到香港去读,更多接触国际学术界以后,他觉得我们国内的研究者、包括老师,一个最最不跟国际接轨的地方,——在座的各位你们会觉得是我们的研究方法、我们的数学计量研究不规范,我告诉你们都不对,——我们最最跟国际不接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选题太窄。所以我认为,大家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想清楚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再尝试把你有兴趣的问题转化成一个在经济学上有意义的一个问题。
怎么来提出这个问题呢?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对别人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质疑。你要问问这个东西对不对,如果你的答案有可能是不对的,你就找到很好的问题。你接下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这样的?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再转换成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其实就已经开始迈出研究的第一步了。
第二个问题,做研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贡献。很多学生交上来的论文,在技术层面上,我丝毫不怀疑他的数学比我还好。可是,一旦当我们去问,你做的东西,你为什么要做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就不知所云了。你要知道,你把一篇论文写出来以后,看你论文的人,他对这个领域并不是很了解,他第一个问的问题就是,你文章里面哪些是你做的,哪些是你抄来的?我们学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交上来的论文就像一个抄出来的文章一样。我跟同学交流的时候,有时发现他有的工作是有自己的贡献的,我就反问了,既然你做了大量的工作,你为什么不在写文章的时候表达出来呢?你说这个部分是我做的,把这一部分写的最充分,把自己的贡献突出出来,这个问题也是大家非常不重视的。你说有贡献,就有贡献了吗?不行,你要告诉我。这就涉及到文献综述怎么写,我们很多同学写文献综述,就按照时间先后顺序,1981年谁说了什么、1982年谁说了什么,这个不是好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个研究的部分。
文献综述最大的作用是证明自己做的工作是新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张三做了这个,李四做了那个,我今天做的这个东西,在他们的基础上,回答了一个他们没有回答的问题,就说明你的问题是新的。或者我得到了另外一个逻辑,我证明了它,说明你的思想是新的。或者是我用了一个新的数据,比如说中国的数据,他用的美国的数据,说明你研究的对象是新的。不管怎么样,你要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跟已有的研究去做比较,说明你做的工作,是我只有看你的工作才能看得到的。就像我经常和同学开玩笑,你的东西交过来,你告诉我为什么要看你写的文章,你的文章里面写的东西,我认为很多东西都可以在教科书上找到,我为什么要看你的东西?这个问题一定是大家要小心回答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怎么做的问题。讲到这个问题,我要讲讲方法的歧视。我觉得有时候同学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倾向,你们开的课里面比较注重数理方法的训练,再加上你们周围的老师对你们讲数学很重要。但是我觉得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取决于你的问题。有的问题一问出来就应该是理论问题,而有的问题一问出来就是实证问题,有的问题一问出来就是理论也不能做、实证也不能做,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案例。
我认为一篇文章的好与坏,首先取决于你的问题好、重要,而且你有创新、有贡献。第三条只要保证你的方法要科学的、论证是严密的就行了。至于你所使用的方法,本身是计量模型、数学模型,还是模型都就没有,哪怕就是一个案例,我认为不是判断研究好坏的标准。各位在选题和做论文的时候,我认为你们心里面不要对任何的方法有所歧视,比如前两天,我报告最近做的“空间距离对于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当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一定是一个实证问题。对于这个题目,理论有很多已经讲过了,但是在全球范围之内,很少人找到经验上的证据来告诉我们这个影响有多大。在我讲前面问题的时候,已经在回答前面两个问题了。我的问题是“空间距离对于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到底有多大?”完了以后,我的贡献是什么?理论上我可以讲某某人在某某年讲了什么理论,讲完之后,我说“在目前全球范围之内,很少有人在经验证据上证明这件事情是否存在,以及它的效应有多大”,我的贡献讲清楚了。大家做研究,到这一步以后,你就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不要有方法的歧视,关键是你是不是用了科学的方法。

接下来讲如何写文章。其实大家不要对写文章这件事情抱有恐惧心里。写文章很简单,你写一篇文章,把我刚才讲的三条讲清楚就行了。讲到你的读者认为你讲的是对的,不管是您文献综述部分的论证,还是核心理论模型、实证模型、案例研究的论证,论证的逻辑让别人觉得没有漏洞。你一开始上来引言部分说你要回答什么问题,以及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你就告诉我你做这个研究跟别人的研究有什么不同,你的创新在什么地方。第三部分你怎么做。第四个部分结论。这就是文章的基本结构。


二、中国问题的研究为什么重要?


我建议大家,特别是在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我建议你们把你们的研究跟中国问题结合起来。这里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如果做中国问题研究的话,我们做的研究是不是就是二流的?只有去关心那些跟具体的国家没有关系的问题学问才是一流的?我认为不是的。我认为中国问题的研究就是给全人类贡献智慧,为什么?我也是要论证的,实际上我今天讲话就是在写一篇文章,我相当于现在要做论证部分。为什么中国问题是如此重要?我列举如下理由,这里面的理由有的跟理论有关系、有的跟实证有关系。



2.1
中国是个大国,数据的时空差异大

第一个要讲的理由,中国是大国,中国大、变化快是一件好事情。对于研究者来讲,大和变化快,你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时空差异非常大。我们在做实证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原理。当我们去看X、Y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样本当中变异性和差异比较大时候,X和Y之间的关系就会比较容易显著的看出来。当X和Y两者都不动的时候,这两者的关系就看不出来。中国的数据由于时空差异比较大,大家比较容易看出来一些现象和规律,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国际上很多人都愿意用中国的数据来做研究的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家如果学过一些计量经济学的话,都知道,在计量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难处理的问题,所谓“遗漏变量问题”。当我看到X和Y相关的时候,到底是因为X和Y相关,还是因为他们两者都受到第三个因素的影响,这件事情很难说。这个事情,在实证研究里面是非常难处理的问题,很多研究者用跨国的数据来做,把国家的数据放到一起来做,这个时候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呢?就是国家和国家之间差异太大了,当你看到在国家样本里面的Y和X之间的关系,其实这种关系可能只不过是因为这些国家你没有看到的因素在影响着X和Y之间的关系,但是你不知道。来自中国大国的数据好处在哪里呢?我们国家内部省和省之间或者城市和城市之间,至少都是在共同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都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之下,我们都使用同一种货币叫人民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没有观察到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这也是国际上为什么越来越重视用大国内部的数据来做研究的一个原因。

这里举两个例子。我举的例子都是我们经济学院的老师做的研究、包括我做的研究。第一个我讲的就是“地理和城市体系之间的关系”。我想证明一个城市到一个大港口的距离——大港口包括香港、上海、天津——如何影响到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发现当一个城市离大港口近的时候,越近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但是远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坏事反而变成好事情了。在我们城市体系发展演化过程当中,形成了以大港口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同时距离大港口远到一定的程度时候,还有一个所谓“次中心”。这种主中心和次中心的城市体系,在经济理论上是可以被数学刻化的,但在实证上没有找到很好的证据。在最近的研究里,我们用中国的数据验证了这样一个城市体系的存在,这个研究其实跟中国大有关系。为什么呢?当我们看到次中心的时候,其实已经相当于中国在西安、重庆、成都这个位置了。这就需要这个国家的幅员辽阔,能够在这个国家内部从大港口一直走到中国的西部,看到次中心的存在。你想,全世界能够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城市体系的国家,可能除了中国以外,真的很难想还有另外一个这么大空间的差异。你们可能讲美国也很大,但是大家注意,美国的东边和西边都是港口,按照我刚刚讲的到港口的距离,你只能算美国国土的一半。


这种研究充分地利用了中国是一个大国的好处。跟这个类似的,罗长远老师最近做的研究,讨论了外向型的经济跟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这一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也是用省一级的面板数据来做的。这个研究实际上也利用了中国数据样本之间差异比较大的特性,得到非常好的结论。



2.2
中国的自然实验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机会

第二方面中国研究的价值,我要提到所谓“自然实验”。在经济学实证研究里面,当看到X、Y关系的时候,我们都说会面临内生性的问题。内生性的问题通常是两种,有的时候当你看到X、Y之间的关系,不是因为X影响Y、而是因为Y影响X、或者是因为X和Y都受了第三个因素Z的影响,所以你看到它们俩相关的时候,不能说X和Y之间有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冯皓做的毕业论文,最近我们在合作的这篇文章。我们要讨论“房价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问题,即所谓“教育的资本化”,是指由于上什么样的学校跟你住在哪里有关系,于是教育的质量会在房价中有所体现。孩子上学要按片上学,你住在那个地方就能上好学校,不住在好学校附近,就没有机会把孩子送进去。现在政府为了教育公平,严格禁止择校。如果你想把你的孩子送到好学校,你怎么做?你就在好学校附近买房子。教育资源的配置是按照房地产市场来进行的,就会观察到房价里面有一部分价格反映了教育的质量。这个时候当你严格禁止择校的时候,反而有可能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等。你如果允许大家择校,一个低收入者,如果不住在好学校附近,虽然买不起那里的房子,但是可能还能够付得起学费,他还是有机会的。现在你说禁止择校,实际上这部分人上好学校的机会都给切断了,连带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都到好学校附近买房子。在允许择校的时候,这个钱还可以交给学校,政府通过对这个学校的收费进行税收,把这个钱拿来补贴比较差的学校。当你禁止择校以后,大家把这个钱交到房地产商那里去了。或者你搞腐败,把钱交给那个学校的校长。在禁止择校的情况下很可能教育不公平是被加剧了,而不是被减弱了。这样的话,就使得教育和房价之间的关系,成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中间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对于中国的研究里,没有人用可信服的数据验证过的确房价是反映教育的。我刚刚讲这段话的时候,又把我们这个研究要研究什么,以及它为什么重要讲了一遍。

我们接下来谈怎么做的。我们就利用了在中国的自然实验。自然实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们看X和Y关系的时候,X变动是由外生的冲击或者是制度变化所导致的,当这个制度变化发生的时候Y跟着动了,当你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认为是X影响了Y。在我们的研究当中,我们用了两个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事情。一个是在我们收集的样本里面,有两所学校发生过搬迁,搬进搬出,就影响我们数据当中五个区的样本,引起学校增加或者减少,这件事情是一个自然实验。还有一个故事,我们有重点中学,后来国家说不能叫重点中学,这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后来上海市政府把重点中学的名字去掉之后,换成另外一个名字叫“实验性示范性中学”,这类学校有两批命名。其中第一批命名是传统的市重点中学,是比较好的,第二批命名尽管也很好,但是比第一批要差。我们看命名会对当地房价有什么影响?我们刚刚讲的学校搬迁也好,还是命名也好,都对房价有显著的影响,这个证据就可以证明房价对于教育的质量的确是有所反映的,这是我要举的第二个例子。中国有很多这样的政策变化是外生,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非常好的机会。



2.3
中国的特殊性为经济理论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第三,尽管我们经济学有很多理论,实际上用这个理论来看我们中国实践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其实有的时候中国不太一样。在实践上,这等同于说“不要照搬教科书理论”。在学术上,就有可能当我们发现中国跟既有理论不太一样的时候,给理论创新带来机会。我举一个人口政策例子,最近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应该放松独生子女政策,因为中国人口在老龄化,劳动供给就可能会下降。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当中,大家就会把自己的储蓄花费掉,这个时候中国的储蓄也会下降。所以,劳动供给下降了、储蓄也下降了,就会使得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失去动力,社会保障体系也可能出现支付危机,所以应该放松人口政策。可是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中国有个非常特殊的背景,就是储蓄行为也好、消费行为也好,都跟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系。
在这个经济学理论里面,对于孩子生育和教育一直有个所谓叫“数量和质量的权衡”这样一个关系。低收入家庭倾向于多生孩子、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少生孩子,根据你们学过的经济学理论这很好解释,因为高收入家庭生孩子和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高收入家庭孩子少了以后,他就增加教育的投资。低收入家庭生孩子生多以后,用中国的古话讲,孩子多了以后在锅里加瓢水就可以了,他的人力资本投资比较少。你这样想,当我们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时候,你是主要限制那些低收入家庭生孩子的行为,高收入家庭本来就想生一个,当你把低收入家庭生育数量限制的时候,他相应起了一个反应,就是要加大这个孩子的教育投资,于是这个孩子的教育就提高了。在这样的状况下,如果放松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果是什么?那些本来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家庭,他可能会生两个或者三个,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他会减少平均每个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个时候实际上中国的人口质量就会下降。放松独生子女政策的结果就是虽然增加了人口的数量,但是降低了人口的质量,总的来讲这件事情可能对经济增长不利的。

再比如说张晏老师做的研究,他们讨论“中国的分权体制如何影响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通常在经济理论里面,如果把一个地方的税收权和支出权很大程度上交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有激励去提供公共服务的。因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它在提高公共服务的过程当中,就提高了当地的生活质量,于是大家都往那边去了,然后经济发展起来了,这个地方税收就会增长,就给地方政府提供了一个提供公共服务的激励。但在中国不是这样简单。因为在中国经济和财政分权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地方政府官员是有一个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考核的,而上级政府是考核这个地方的经济增长率,逼着我们地方政府都把财政支出用来追求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这件事情能不能带来经济增长?至少在短期里面带来不了。张老师的文章面想说,在中国财政支出体制下面,有可能分权将会导致地方政府把它的支出大量投入基础建设和投资,而忽视公共服务,他们的文章验证了这样的推断。这篇文章我经常引用,我认为是理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时非常重要的实证依据。


第三个例子是一篇理论的文章。大家都学过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告诉你们什么叫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是二元经济变成一元经济。原来有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和现代的工业,发展就是落后的农业逐渐变成现代的工业部门。中国由于有户籍的限制,我们农民工进了城市以后,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歧视。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还有一个在传统理论里没有解释的问题,就是社会分割如何走向社会融合?如果社会分割走向社会融合这个过程不重视的话,我们就会出现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人的户籍差异,就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于是就会导致社会不安定,社会不安定转会化为整个社会的资本消耗,比如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导致社会的动荡等等,它实际上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在理论上我们有必要讨论社会分割走向社会融合的过程当中,经济发展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第四个例子是跟社会资本有关系的研究。社会资本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社会关系网络。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里面,有人区分这个社会关系网络,把它分为强关系、弱关系。根据国外的观察和经验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的早期强关系很重要,比如你的亲戚很重要,但是到了经济发展比较高的阶段的时候,亲戚的作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你的朋友变得很重要了。因为当经济发展到比较高阶段的时候,社会关系网络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是提供市场的信息,这个时候朋友比亲戚会更有用。但是我们学校的桂勇老师不认为这样,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他没有发现弱关系会变得重要,相反强关系仍然是比较重要。
通过我刚刚举的这些例子,我要说的是,大家不要学了很多东西以后,就把这些东西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东西,有的时候你学一个理论或者看一篇文章的时候,这个故事有没有可能在中国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哪一天真觉得不是这样的话,这就是你非常好的选题了,你有可能发现了理论创新的机会。

2.4
中国有很多重要的实践问题有待回答


中国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研究。有些问题重要到什么程度?可能做理论也做不了、做实证、做计量经济学也做不了,那么哪怕是做案例也可以。比如说这里举的一个例子,我曾经跟陈钊老师、张爽(现在在康奈尔读博士)研究中国的腐败。大家都知道,前几年郎咸平曾经讲过中国企业在转制的过程当中,有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我们想看看国有资产流失到底严重不严重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流失?于是我们走访了一些案例分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好做的。理论就告诉你,因为这个企业不是你自己的,把它卖出去的时候,你能弄点钱就弄点钱,理论就讲这个故事。实证上也不好做。你要收集哪怕50家企业腐败有多严重,这个怎么调查来啊。这个研究就属于理论也做不成、实证也不做了,但是可以解剖几个典型案例。我们当时就研究了9家企业,其中有几家企业还不是我们自己调查的,我们是从别人的案例里面拿过来了,只不过是我们赋予了经济学的逻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说你们做毕业论文的时候,选择一个企业做案例研究,来剖析企业转制带来了的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内在机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我在发言提纲里写了个词,叫“软技能”(soft skill)。为什么把这个词单独拿出来讲?现在大量硕士论文、博士论文都去做金融、股票。我跟你们说,你们真的太短视了。有很多同学说,我为什么做金融?因为我想找一个金融的工作。我跟你们这样讲吧,我有时给MBA的学员讲课,我给中国的MBA讲课、也给外国MBA讲课。我给外国讲MBA课的时候,有的是20几岁的MBA、有的是60几岁的MBA。我告诉你们,我上的这些课里面,学员的年龄越大,班级的规模越小,付给我钱越多,我讲的东西越跟证券、经济形势这些东西没关系。我曾经跟一个办此类教育的商学院的负责人谈过,他们请我去讲收入差距问题、贫困问题,我问他们,我对你们的课程设计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个问题跟MBA没直接关系,他们给我的回答是“我们对于学员的训练是想培养他们的软技能”。越做到最顶尖的企业管理者,会计、审计这些技能性的知识越是可以交给专业的员工去做,而你真正应该懂的是当地的制度、文化、社会,那些看上去跟经济没有关系,但是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题目。你们在复旦做学生,今天你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做研究和选题,不要老觉得好像我要以后做金融我就研究股票。不是的。你就应该现在去研究那些跟金融、股票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没有关系?不是的,金融跟收入分配、跟贫困都有关系的。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2.5
中国问题对于全世界来说也越来越重要


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中国经济研究的话题,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问题。我自己本人最近也在做世界银行和亚州开发银行的项目,我自己有亲身的感受。现在别人对中国的经济到底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都非常感兴趣。林毅夫老师曾经有一句话我非常赞同,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上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经济的研究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然,我在这里讲的中国研究,不是说要预测明年经济增长率那种,而是以科学方法发现规律的那种。




2.6
好的研究选题离大家并不远


我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本科生论文的选题。第一个是我今年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的题目。我问她,你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她说她来自农村,对农业问题感兴趣,对土地题目感兴趣。我说,你可以做做农村土地私有化意愿的的调查嘛。前两天来听过我跟文贯中老师对话的同学,应该知道土地问题很重要。文老师主张土地产权要进行彻底的改革。那么,农民怎么想的呢?什么样的农民希望土地私有化、什么样的农民不喜欢私有化?这是一个问题。这个同学回到自己的老家,在一个村子里面收了几百份问卷,做了个非常简单的统计分析,告诉你什么样的农户倾向于把土地私有化,什么样的农户不想把土地私有化。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但是有点遗憾,到大四以后,因为时间很短,她也要实习。结果是,题目选得很好,但是做得不够好。这个题目你们都可以做,关键看你们有没有想到。

第二个题目是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学生做的题目。我觉得很好,她怎么做呢?她说她的父母有做老师的。她观察到一个什么现象呢?她家长讲,他们学校里有很多住校的学生,住校的学生其实是家里面蛮有有钱的,平常不管这些孩子,于是他们只好住在学校里面。他想看住校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于是她也做了个小小的问卷,收集了一、两百学生的样本,结果从统计分析上,的确看出来在其他都一样的情况下,家里面如果没有老人照顾,同时他父母又属于工作特别忙、收入比较高的人,这个小孩就更倾向于成为住校生。这个研究的选题我认为不错,如果做的好,再配一个题目,你告诉我住校的学生跟不住校的学生有什么差别?是不是会存在这样的现象,由于住校的学生平常不跟父母住在一起,受到的管束比较少,这些学生更加地缺少家长的照顾,在心理上、学习成绩上跟别人就不一样。
这两个故事拼到一起,说明家长有可能是理性决策,但这个理性决策可能是一个短视的选择,我今天要多照顾点我的孩子,我就要放弃我的时间和钱。这件事情对我来讲成本太大了,但是孩子给我回报是未来的,是十几年、二十年以后的,我对未来的事情不太关心,而更在意眼前。实际上,这个结果没有最大化家长的效用、也没有最大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收入。这件事情在政策上、在学术研究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题目也可以再做一遍,因为他做得不够好。你们就可以讲,由于有一个人做了这个题目,但没有回答住校生和非住校生之间在心理和学习成绩上的差别,这就是很好的题目。

第三个举方翔的题目,方翔是数理经济班大二的学生。他们的计量经济学要求要做一篇文章,他就来找我了,他说我曾经讲过一个题目,他非常感兴趣。于是,他发了一批问卷,我们想看“在寝室里面打游戏是不是存在着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你们可能会问,就算存在,这有意义吗?这里面涉及到经济学研究当中很前沿的话题就是“同群效应”,同群效应是否存在、有多大?这是在社会经济学里面非常基石性的一个问题。但是,到实证上你很难证明同群效应是存在的。比如说在平常情况下,当你看到你的朋友打游戏的时间多,你也会相应的受影响打游戏的时间就会增多,你不能严格说,这是因为你受到了你朋友的影响,这很可能只是因为你们两有共同的偏好,所以你们成了朋友。在我们现在在做的研究中,如果我能在统计上面看到这件事情,为什么就能够说一个人打游戏的时间是受到了朋友的影响呢?因为复旦学院在分寝室的时候是随机的,你跟谁是同室的室友,你在进去之前你不知道。我们就利用了复旦分寝室的随机实验,我们可以去看你们同寝室的同学,比如在高中的时候是不是就打游戏了,这会不会影响到原来打游戏少的同学的行为。这件事情我看到的话,我就可以说它的确是一个同群效应,而不是他们由于一个共同的偏好走到一起。


我举了三个例子告诉大家,其实你们身边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做成经济学研究的,只是你们平常觉得这东西没有意思。说的不客气一点,是因为你不懂。打游戏的故事是挺没意思的,但是你如果把它联系到文献的进展、实证研究进展的时候,你就知道它有意思了。这个题目也很有政策含义,中国现在正在鼓励游戏产业的发展,你们同时也知道很多家长对这件事情很反对的,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就由于打网络游戏,沉溺于那个东西,结果学习成绩很差。包括我做导师的班级里面,也有同学打游戏打得学习成绩很差,以至于毕业的时候要延期。很多家长都反对游戏产业,但是他们有证据吗?他们能够证明打游戏这件事情,对人力资本积累有影响吗?我怎么知道你那个孩子打游戏学习成绩差了?我也可以说他不打,学习成绩也这么差。在我们的例子里面,我能看到,这个孩子原来不打游戏的,就因为住在同寝室的同学打游戏,他也打了,然后他的学习成绩变差了,这个就是证据。中国今天很少出现在法庭上辩论的时候,引用学者研究的事情,但是我告诉你这个时代马上就要到来,因为这是成为发达国家的标志。在美国,很多时候经济学家的实证研究都会成为法庭上的证词的。比如说未来,如果为游戏的事真要打一个官司的话,我们如果把这个研究做出来,法庭就可以说复旦有个学者做了这个研究,证明了这个事情。


三、对策

接下来讲讲对策,该怎么做?我认为该怎么做,其实就四句话“多听、多看、多写、多想”。
什么叫“多听”?“多听”的第一个含义是,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养成开放、并且谦虚倾听的习惯。我觉得这几年在复旦里面,我们的学生牛人太多,而且越来越多,今天看不起这个、明天看不起那个,可能连我们这些老师也看不起。有同学在论文答辩的时候说,你们问的问题教科书里都有,好像我们这些老师这本书没看懂。我这么跟你们说吧,我认为复旦之所以成为复旦,我们之所以是一个全国一流,甚至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好大学的原因,是因为复旦人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是能够谦虚倾听的气质。复旦这个地方水很深,你不要觉得周围的老师不说话就是不懂,你也不要觉得你周围的同学平常比较沉默就是不懂。你要“多听”,多听你就能知道越来越多的东西。而且,特别是当你的研究存在问题的时候,你虚心的听别人的批评,你才能把自己的研究做的更好。如果你们今天养不成这样的习惯,如果“你很牛”周围的人都感觉到的时候,人家都不跟你说了,吃亏的是你自己。最后牛不牛是由谁说了算?不是你自己认为牛就牛了,很有可能最后牛的人,是他一直谦虚、在进步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牛人。所以第一点,大家在心态和态度上要养成谦虚的倾听的习惯。
态度端正了,第二个怎么做呢?就是“多看”,多看书。我这里讲的“多看书”是多读文献的意思。经济学跟别的学科有很大的不同,书对我们这样一个学科来讲是不太重要的。因为经济学跟哲学、跟史学、跟政治学一个很大的差别在哪里?在哲学、史学、政治学、法学这种学科里面,一千年前的巨著今天还是巨著,你今天还要读。但是在经济学里面,十年的著作如果今天还能说巨著就已经很少了,经济学真正的前沿在论文里面。所以,我讲读书指的是多读论文。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多看”的意思是“多看世界、多做调研、多从现实问题出发”。做研究有两种基本的路径,一种路径是从文献到文献,还有一种是从现实到文献。我自己是比较主张从现实到文献的,研究现实问题也是做学术研究,关键是你怎么做,如果你要研究现实问题,你回答了一个在学术研究当中大家不知道的问题,它就是一个学术研究。为什么从文献到文献这种研究方式我认为不好呢?因为你尽管在逻辑上能够说,X和Y原来是正相关的,现在我改了一个参数,或者用了另一个逻辑,然后得到负相关的,没问题,你在数学上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我永远不知道你这个东西重要不重要,而且,你实际上永远是在基于过去而研究。从现实到文献好处在哪里呢?当我去看一个现实的时候,首先知道现实问题的确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基于现在而研究,它是不是对既有的研究有了发展,这是你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你怎么做。我觉得从现实到研究的方式,大家要去学。

第三个问题是大家要“多想”,一个好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第一标志,我认为就是“批判性的思考”(critical thinking)。所谓批判性的思考,结合我刚才讲的第二点,你要经常去想,你看的论文对不对、重要不重要,或者你去观察一个现实的时候,你要去想这个现实当中的问题,我学过的知识有没有解释过、有没有人发现过这样的一个规律。如果你的回答是,既有的理论是不对的、或者是不重要的,或者说你看到的现象没有人提到过,这就是好的研究的选题和论题。


第四个是“多写”。我说的“多写”不是说你们要写20篇文章,不是这个意思,我宁愿你们写一篇文章写20遍,我的意思是经济学里面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干中学”。我非常反对这样一种说法,你要做好所有的准备,才能开始做研究。什么叫“所有的准备”?是不是等到我们把所有的准备做好了,我已经80岁了,我再开始着手做研究啊。人掌握知识的能力相对于人类的知识存量来说,永远是一丁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你在任何时间上开始做研究都不能认为自己做好了所有的准备,相反,研究本身仍然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研究不是展示你已经学了很多的过程,而是不断证明自己原来所知甚少的过程。我的观点是,当你基础打到一定程度,你的数学好到一定程度、你的英语好到一定程度、你的微观、宏观、计量经济学这些课好到一定程度,同时你对某一门专业课研究到一定程度,并且有兴趣的时候,我觉得你可以开始研究。在这个研究当中,你做做、想想、改改、写写,我相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当你改到第20遍的时候,你再回头来看看自己第一遍写的东西,你会相信我讲的话,多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再接下来讨论。



张晏:非常感谢陆铭教授的演讲,大家听了之后都有很多感触。实际上陆老师总结的时候,讲的很多东西跟方汉明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借用方老师的几句话,先来给陆老师今天的讲座做一个小的总结,然后我们再进入提问的环节。
我觉得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大家要学会怎么样去提出一个问题。提问题要不断训练和培养,包括我们等会儿讨论的时候,大家一要敢于提问题,二要学习怎么提问题。
第二点内容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对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尤其是对我们马上要写毕业论文的同学来讲,你们一定要谦虚和认真。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05级的数理班,我们推荐出去的学生大家都认为非常好,但是今天是交论文的截至日期,不同的同学到今天的进度是不一样的,可能最聪明的学生、成绩最好的学生到目前为止不是论文做的最好的学生。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早开始的、认真的、谦虚的、开放的一些同学,最后至少在交本科阶段学术方面的最高成果时是做的非常好的。下个星期二数理班的同学会整体答辩,同学们愿意的话,可以去听听我们的优秀论文,我们打算选出五篇来重点奖励。

我想强调的第三点,也是方老师提到的,要leaning by doing。方老师讲,中国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出国,比如武大很早就已经开始办跟国际接轨的模式,但是后来大家(包括邹老师)发现这些学生出去以后,到了三年级从课程到研究转型的阶段,就非常困难,不会提问题、不会写文章。其中,有一些同学,五年、六年读下来以后,他的论文不足以让他找一个好的工作,香港也找不到好工作。至少在当年同时出国的同学当中,他的起点是最高的,全球来看起点可能也是最高的,可是最后他不一定是最好的。
这中间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学生没有提出经济学问题的习惯,还有一点就是他们没有很好的论文起点,没有早开始做研究。方老师的建议是,第一篇文章千万不要以为或期望要写出什么惊世大作,第一篇文章你就把它看成你是在训练方法、是在培养自己写论文的能力。到了第二篇文章的时候你再去想我这个文章是不是比第一篇文章更好,我这篇文章做出来以后要到什么程度。

今天陆老师讲的很全面,我认为以上三点现阶段来说是大家最需要克服、努力改进的。接下来,我们来做第一个环节的事情,你们要提问题。在这种场合提不出问题的同学,不敢提问题的同学,你们要利用机会慢慢培养。大家可以问一下陆老师你现在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毕业论文的选题他看得上吗?他认为重要吗?

提问:首先感谢您精彩的讲座,听了很受启发。您介绍的学生论文里面,有一篇讲到关于住校学生的研究,我听了以后感觉这一篇社会学的内容似乎多于经济学的内容。现在还有一种说法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我想问您,关于经济学的范围有没有一种定义?如果说我要做那篇关于住校生研究的话,怎么样能够体现出更多的经济学因素?
陆铭:我认为把社会科学分成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本身就是个错误。你回过头来看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来慢慢分成了物理学、化学之类的,这个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局限越来越有问题。甚至有人说自然科学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要走向统一。社会科学里面,经济学最年轻,原来社会科学就是社会学,社会学把经济学独立出来以后,把政治学的东西独立出去以后,再剩下来的是社会学。社会学成了别的科学不断往外分之后剩余的东西。
所谓讲到经济学帝国主义,我在研究生课里面讲到经济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概念叫“对于社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这是你刚才讲的,经济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里面出现的现象,把个人主义、理性主义的分析方法,拓展到比如到犯罪、婚姻这些问题的研究当中,这些问题的研究传统都是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后来贝克尔做了很大的贡献,拓展了经济研究学的范围。但是最近十多年里面,经济学里面比较重视“对于人类行为的社会经济分析”,就是把原来传统的经济分析放到一个社会的结构里面,去讨论人类行为的规律。在这个学科新兴了以后,人们认为这深化了经济学研究的程度。原来我们认为经济学都是个人主义的理性决策,但是我们经济学不太讨论社会的互动,而现在的经济学越来越多把人和人之间的互动,纳入到经济学的正统的分析来。这个时候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边界正在被打破。比如说刚刚讲到的住校生的问题,你说它是社会学吗?站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不是,它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身心健康都是人力资本。讲到人力资本的形成你还认为它社会学吗?就不是了吧。而现在的经济学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就是“家庭内部的社会互动或者社会资本对于人力资本积累是非常重要的。”我刚刚讲到住校生的案例,实际上从一个案例入手来看家庭内部的社会互动如何影响到了孩子人力资本的问题,这样你不认为它是社会学了吧?谢谢!

提问:陆老师、张老师你们好!我非常欣赏您做论文的逻辑,这也肯定是您自己多年研究学习经验的分享。我是这样想的,您说选题、有一些思考,都需要有一些比较好的,独特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作为学生角度来说,经常会有思维的火花,会想到独特的一些问题,可能碰到最大的研究问题,就是相对缺少一些数据,或者说我们不知道我自己选择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比较有做下去的价值,或者说我想做下去应该用什么样一些途径去获得更好的一些数据,这是我们碰到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说我最近想做自己的毕业论文,我想做“关于留学,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以及行业间的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我现在碰到一些困难,怎么样去更好的获得一些数据,能够来验证我这样想法的一些问题。您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怎么样获得数据筛选,怎么样获得相应的数据?谢谢!
陆铭:你这个问题就把我刚才讲的做研究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都问了,“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怎么做的问题”全都问了。至于你这个问题具体到你想做这个题目,我不太清楚你想做的是什么故事,我提的建议不是特别直接。

首先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你们做的研究的时候,不要去多想你要做一个惊天动地的工作,你不要这样去多想。我告诉你,你今天上了复旦,你应该想你有可能做大师,但这话你不要说。真正做大师的人物,第一要紧的气质就是他只做他觉得重要的事,别人认为他重要不重要不管,如果你一天到晚去想别人觉得这个东西重要不重要,这个人肯定成不了大师的。但是你的兴趣告诉你重要完了以后,当你还在年轻的时候,当你还没有做出成绩的时候,你还是要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你要做一番论证。


再接下来是数据的问题。我觉得是这样,中国有很多数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一旦当你到操作环节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倒过来想,特别是对实证研究来讲,需要你有什么数据做什么题目,你的想法再好,好想法很多人都有,但是做不成研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不是故事会,经济学一定要把它证明出来,而实证研究的证明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数据怎么来?你们现在作为学生来讲,有什么样的数据呢?比如公开的统计数据,中国有很多种年鉴,各种各样的年鉴,至少年鉴上的数据你们都可以用的。再比如我们学院也买了很多数据。实在不行,你们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调研,你们不要把调研想的那么可怕、那么复杂。我刚才举了三个本科学位论文的例子都是自己搜集数据,包括我刚刚讲的游戏的例子、在农村里关于私有化意愿的调查、住校生的例子,都是自己去搜集的。你们做的题目如果是一个可以利用学生的样本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同学里面搜集一百个、两百个样本去做这样的研究。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样本量越大越好。第二个办法你可以利用自己的家长。自己周围家长和亲戚朋友,他们手上有某种数据你就可以用。打个比方讲,他是医院的医生,病人的病历就是数据库。如果你的家长是一个小学的老师,这个小学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数据库。大家的思路要打开,其实有很多很好玩的题目,大家都可以做的。


我总结一句话,你们做研究的心态放轻松一点,做点好玩的东西,研究做出让别人眼睛一亮的东西,我觉得比较重要。我不知道是不是回答了你的问题,仅供你参考。关于你具体的题目,如果你需要提供点建议,你可以找机会,等会可以再把你的故事讲讲,我会给你具体的建议。谢谢!


提问:陆老师您好,谢谢您的演讲。我也是有关于数据的问题,你觉得当前中国可信的数据有多少?你觉得价值到底有没有,因为我跟一些教授讲起过,他们觉得很大制约研究中国问题的因素,就是他们觉得数据实在是太烂了,主要是政府要开这个故事会,我们要不要听这个故事会?
陆铭:我们只要讲邹至庄教授的回答就行了,他是当今最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这样你们就知道他的分量了。你们在学计量经济学中的“CHOW TEST”是他发明的,他的研究是可以进教科书的。他曾经讲过,他也用中国的数据做很多研究,他也面临很多的质问,他的回答是,为什么我研究出来的结果如此符合经济学的理论?我的意思是说,不否认中国的数据有这样的水分那样的水分、这样的不准那样的不准,甚至有的时候我们政府在有意地隐瞒一些数据、扭曲一些数据。但是有这样的问题,作为研究者的功能是什么?研究者的功能就是在一大堆看上去乱七八糟的数据里面,你还能看出东西来。如果那个数据都是天衣无缝的、准的不得了,还要你干吗啊?第一,如果不是绝对必要的话,你应该清楚哪些数据是有严重不准的问题,你尽量避免去用这些数据。第二,如果这些数据对你来讲是有用的,而且需要的话,您尽量避免度量不准对你研究的影响。第三,你应该相信通过经济学家的工作和对数据一些可以接受的处理之后,得到的结论如果仍然符合理论,说明我们的数据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给的,它里面有信息,关键是你怎样把这个信息挖掘出来。

提问:陆老师、张老师您好,我非常赞同您刚刚说从问题出发。我在选题或者做一些研究过程当中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选了一个从现实出发的问题,但是当我去查找文献的时候,却发现确实有人做过,发现他比我做的还好,这些让我感觉不安,我已经花了这个经历去思考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想做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就不可避免的从文献出发,您是不是给我们一个建议,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个问题?
陆铭:我讲从现实出发,跟你刚刚讲不可避免要去看文献不矛盾的。我说从现实出发,我的意思不是说你文献不要看,你就从现实出发,完了之后写一个模型出来,不是这个意思。你从现实出发是一个起点,你做的时候,还是要看文献,看文献做到什么地步了,想想自己想的东西跟它有没有不一样,在它的基础上再做一点工作。比如说它的假设不是很合理,我修改了一下,我提供一个证据说他的假设是不合理的,我这个假设是更合理的;或者说它这个数据有问题了,度量不够准,我找的一个度量更准;或者它的模型是线性的不对,理论上比如说非线性的。当你这样做了以后,如果你发现还是没有贡献,对不起,你只好换题了,你只好认为自己真的很倒霉。这种事情有没有?有。包括我的学生突然之间想到这个东西,一看文献做过了。昨天下午有一个博士生,在我的办公室里面,他说想出一个很好的想法,我一听,我说有人做过了。我觉得我们博士生想到一个想法,他有跟国际顶尖杂志上一样的想法这不是很了不起嘛。你这样想,总有一天,天道酬勤,会给你找到一道好题目。
张晏:你刚刚提的问题有可能是普遍的问题。大家不明白做研究的过程和阶段到底是什么样的。提问题的时候,要有兴趣,自己要有一种推动力去做研究,但当真正去研究这个东西的时候,不看文献是绝对不行的。而且,陆老师讲了很长时间,这个文章为什么要那样写,其实是要说服别人你的文章是好的、是对的。怎样去说服别人?第一,逻辑非常清晰;第二,要有证据,文献就是你的证据。比如今天下午的学生答辩,老师问为什么用税收竞争这个指标看FDI在各个省之间的分布?他回答不上来,他其实可以这样说,这个指标是张晏的文章用过的,数据也是张晏给我的。这就是非常好的回答。你们自己在做研究的时候,每一个变量一定要告诉别人出处是哪里。是别人的我们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者说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果是你的,你就非常明确的告诉别人是我想出来的。如果这个问题是上个星期四讲座的Robert Barro教授想出来的,只要说是他想出来的基本上问题就不大了;如果是你想出来的,因为你还没有成名,你要非常清楚地说服别人你为什么有道理。在你讲为什么有道理的时候,你还是要有文献,因为这一段话讲出来还是要有文献支持的。上周五的《当代中国经济》课上我们讨论如何写论文,第一个小组报告时挑了陆铭和陈钊老师的一篇文章的前言做例子,一段话不超过十行字,但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有文献支持。当然我们也挑出毛病来了,我们背后也说陆老师的坏话的。
陆铭:你们可以告诉我,这样我也可以进步了。我觉得还是研究心态的问题,一个人真的热爱知识,你真的不要把发表、成名看太重。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你想一个题目,就像你刚刚讲的,你看了别人的东西,发现别人做过了就很灰心,我觉得没有什么好灰心的,你去想这个题目,当你发现别人做过的过程当中,你知道了多少东西。我觉得一个真正热爱知识的人,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的进步对你来讲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这辈子真的运气不好,老是重复别人知道的事情,也不要紧,因为你已经变得越来越智慧了。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态。

提问:想问一下,关于引用文献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写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在写之前我们会看十篇或者几十篇其他的论文,在写的过程中,就很有这种倾向、这种冲动去堆积这种引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张晏:第一你要知道文献看到什么程度,你得停下来。对于文献你要有一个把握,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要有判断。今天我们来之前,寇老师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当中,基本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就是前面陆老师说的“太牛了”,谁都看不上。第二种倾向就是谁都看得上。这两个倾向都是不对的。前几天去参加财大同等学历学生的论文答辩,我告诉他们,同等学历全国有很多,作为上海财大的学生,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在全国财经类高校里面是最优秀的,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视野。而他们引用的文献有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家要知道,现在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是还有一些问题,但是通常而言,好的文章发到相对好的杂志上去,正相关的关系肯定是存在的。
要有一篇论文答辩不通过,后来他们要求申诉,并且书面保证无任何引用不当或抄袭行为。现在有一个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很流行,检测之后发现这篇论文有80%的抄袭,其中最关键、核心理论的部分95%的抄袭。

第一,千万不要看太多不好的文章,这是我想一定要让各位同学注意的。05开题报告的时候有同学的成绩不理想,背后的原因就是他看了太多不入流的文章,导致自己很不入流,这一点是我想提醒大家的。


第二,看了文章之后要总结。本科生阶段对你们来说这个要求是有点高了,但是要记住,看文献要有归纳总结的阶段,你要能看出来这个文献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文献有的要精读,有的可以略读,真正需要你要完全读的文章,三到五篇足够了,有时候看太多了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陆铭:我补充一句话,引用文献就是你引用跟你文章有关系的文章。
张晏: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很多同学通常会堆砌一些文献,但讲不清楚文献之间的关系,讲不清文献和自己的文章之间的关系。文章里的每句话要说到点子上去,我经常跟同学讲,文章前一句话跟后一句话是什么关系自己要分清楚,是前面提问后面回答,还是前面陈述后面总结候,不要说废话。虽然我们有一万字的要求,只要你文章写得好,哪怕只有5000字,该给优还给优。

提问:我最近写了一篇论文是关于“产业结构和教育结构”相关问题,我是做了计量的实证之后,我发现了一个违背理论的结果,就是GDP的增长和大学生入学率是成反比的,这个显然就是跟经济理论相违背的。我得出这个计量结果之后,我在想的一件事情是我到底是否要继续挖掘这个事情,但是这个结果可能跟我本身原来论文的预想并不是一致的。这有可能因为数据有误差或者有水分,可能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出来这样一个误差的结果,这是我最近遇到的烦恼,应该怎么解决?
陆铭:大家在起步阶段,会经常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也碰到过。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第一个要做的事情,是保证你所做的过程每一步都是对的,或者说经得起推敲的。你得到了一个看起来有点奇怪的结果,你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或者是数据处理的时候有什么不小心,比如说变量选错了。怎么来改进呢?你看理论,理论是告诉你这个模型应该怎么做的。第二,你看别的相关文献怎么做的。别的经典文献里面放了什么变量,是放线性的还是放交叉项的,你要看清楚。步骤也对了、理论也对了,如果你仍然得到跟自己预期的结果不一样,你要想为什么?如果你做的是对的,本来预期的结果没得到,得到了一个相反的结果,并且在理论上可以解释的,这对你反而是一件好事,这要恭喜你了。你很可能发现了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被别人忽略了,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确做的是对的,而且你得到的结论是可以解释的。

听你讲这个故事,我有很多疑问,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你怎么度量?比如说以这个例子为例。

提问:我对于大学生,只用了一个大学生的入学率,只是说教育结构层面是大学生的入学率。
陆铭:比如说上海大学生入学率你怎么度量?
提问:它有一个数据就是大学生入学率。
陆铭:我问你,上海的事情还好办,你说青海的入学率跟青海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提问:我做的是时间序列。
陆铭:你做时间序列就更有问题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首先,类似与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研究,现在没有人用时间序列做,你至少要用面板数据、截面数据去做。你刚才得到的结论,在方法和数据有问题。数据上,你想一个国家的入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入学率最起码也要影响四年以后的经济增长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你不能讲我一上大学经济增长就上去了,你要假设大学毕业以后经济增长才上去吧。

提问:在我学习当中,我一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毕业论文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一直会有这个困惑?
陆铭:首先,一个人不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当然我也不反对有些男生对什么都感兴趣。如果你真对什么东西都感兴趣,你就看哪个老师谁最漂亮,就做她的方向就可以了。开个玩笑。我觉得其实初学者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个问题,什么都想做。你一开始别担心自己走错路了,你就找一个题目,你最先想到哪个题目,就先做哪一个。你不要觉得走到劳动经济学这条路上,再不能回头了,做任何的经济学研究都是相通的。你做到最后会发现,比如说像我刚才讲的“教育和房价”这个题目,我可以说它是房地产研究、教育经济学研究、城市经济学研究、公共经济学研究,你要把这个题目做好,我刚刚提到这些领域的东西你都得懂。我觉得你不要太在意,你闯到哪一扇门就是哪一扇门,最后都是相通的。相对定位在某个领域,是学习和研究了一段时间之后很自然的事。
张晏:他们做了一个挑战杯的研究,是我们经济学院最近几年来参加挑战杯能够在学校走到最后一轮决赛的。主题是讲地方保护主义,有理论、有实证,你给大家说一下吧。
提问:我就说吧,这个题目原来是为挑战杯准备的,我们三个同学聚在一起,一起写的一篇文章。当初第一稿的时候就是做理论,被老师骂了一顿,张晏说那个东西很没意思,后来去修改。我记得是在第二稿还是第三稿的时候,我觉得这篇文章亮点就是比较好的识别出哪些政府实行了地区市场分割的政策。在先前的研究中,度量各个地区之间的商品价格是否符合一价定律,或者看各个省之间的产业结构是否相似,如果相似是市场分割的。我们的方法是直接去看各个省的政府文件,所遇到最大问题就是你怎么能够说政府就真的实行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具体到我们这个课题,我们确实可以发现,政府发文件说要优先购买本地产品,但是很可能那些真正实行政府保护主义的政府,那些不发有保护主义色彩文件的政府,不能说他是不保护的政府。一个策略就是,省一级的政府真的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当省政府要发一个优先采购省内产品的文件的时候,……。
陆铭:我替他解释一下,最近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有很多省发红头文件,说本省企业应优先购买本省产品。
提问:一些地级市稍微改了一下,说要优先采购本市产品。就是说本来省希望各个市优先购买本省产品,把它缩小到了该市,同时这个省其他的市没有直接做,之后就是转发或者没有发类似的文件。我们就这样想,如果一些政府实行地方保护政策,但是不在政府文件里说,很有可能它是面临比较大的政治压力。如果高一级政府发了这样的文件,我是它下属的政府,我再发的话,我的政治压力就会小一些。所以我们说,如果当你的上级发了文件之后,我想保护我就会发,如果上面的文件已经说要大家购买本省产品,你没有什么动作,有可能你就是一个不想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政府。我们用这个办法识别出来,在市一级层面哪些政府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哪些政府不会地方保护主义,我们重点是在这个方面做工作。至于后来哪些政府会实行地方保护主义,我觉得贡献不如前面那个大。
陆铭:像这个同学这样,做过这个题目,做过理论、也做过实证。过程完成一遍以后,你再回过头来再看一看,你就知道什么叫有贡献。不是说你写了个数学模型就叫有贡献?NO,你写了一堆东西再复杂,如果没有贡献就没有意思的。但是后面做的东西好像很简单,上网查查红头文件,谁保护了、谁没保护,好像看看就是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但是这个就是有贡献。
张晏:他们这个论文我全程指导,我觉得要表扬他们几句。第一,抗压能力非常强。学校通常在两三天之前告诉他们,三天后你要下一轮答辩,三天后就得拿出一个新的稿子来,他们三个人国内也好、国外也好连轴转的改文章。首先,这一点精神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第二点,我觉得他们收获很大。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已经体会到了怎样写文章。实际上这篇文章最开始他们是从理论入手的。他们对地方保护主义感兴趣,他们看了文献,发现很多实证的文章讨论地方保护的后果,比如清华的很著名的海归教授白重恩老师的文章发现地方保护可能导致产业同构。他们第一个想法是产业同构的地方更有激励去保护本地产业,这从理论上不大好解释,他们对私利政府很感兴趣,写了很长,但没有什么理论价值,后来被第三者骂一下也就好了。当指导老师告诉你某个地方有缺陷时,你会觉得是重要,但是可能还不是那么重要。当你问到第二个人,第二个人也说你这个地方不好的时候,你就需要反省一下,这个地方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陆铭:兴趣很重要,是支持你走下去最重要的原则。
张晏:我接着举他们的例子。另一个组员从这一次做挑战杯项目当中,深刻地体会到了做经济学研究的乐趣。清华夏令营我们推荐了他。现在推荐是要排名的,你比别人早动手,你让推荐人看到你的研究潜力,你的推荐信信息量会多很多。其他同学也有潜力,但我只能从上课回答问题这一点看出来。他们的第二稿丰富了实证的内容,第三稿增加了政策分析,到了后面的时候发现这是一个自然实验,这是很有贡献的。学校团委的老师来调查时我说这个文章做好了是可以发到国际上的杂志上的,但遗憾的是他们好像决赛没有胜出。
陆铭:我真觉得无所谓,你做一个东西,你认为自己做好就行了,虽然我认为大家要谦虚、要倾听,但当你完成一项研究之后,就是你觉得好就行了,其他不要管。挑战杯这个东西,他们有时候还是喜欢花花的、大大的题目,对科学性有时重视得不够。

提问:两位老师,晚上好!如果我做了一个研究,但是发现人人都做过了,我该怎么办?我想问的是,如果我做一个实证,我也证明这个实证是合理的,但是理论上从来没有人做过,应该怎么办?我只能用归纳的方法证明,但是无法用演绎的方法来证明。从数据上、实证上可以支持我的结论,怎么在毕业论文中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陆铭:我反过来问你一个问题,你说你现在实证得到了一个结论,理论从来没做过,当你得到这个实证结论的时候你要解释吗?你要说一个逻辑,对吧?
提问:嗯。
陆铭:这不就是一个理论嘛,别人没有说X和Y是正相关的,但是你说X和Y是正相关的,你要有一个逻辑,如果这个逻辑听起来是蛮对的,是一个正确的逻辑,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就在做理论了。
提问:这个逻辑哪怕来自于常识,不是理论研究都可以?
陆铭:什么叫常识啊?常识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是存在的。比如我刚刚讲的打游戏,你觉得你的同学打游戏,你就会打游戏这件事情是常识吗?你说是,我反过来问,你怎么知道啊?
提问:我也不知道。
陆铭:你发现你的同学打游戏、你也打游戏,我用实证来证明的话,你觉得我非要用一个数学模型去证明,为什么你同学打游戏、你就打游戏吗?不一定的。如果大家觉得你同学打游戏、你就打游戏这件事情,其实不一定的,当你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不一定的是真的。我就要用实证研究来证明这件事情,你主要是用了一个实证方法验证了这个东西,但是在你的文章里面没有一个数学表述的理论。
张晏:你在讲一些文献、讲故事的时候,你已经在证明了。
陆铭:打个比方讲,有的东西在数学逻辑上,X、Y是正相关不是清楚的,而且机制很模糊,你需要借助于数学模型把这个问题讲清楚,而且是别人没做过,那就值得做一个数学模型。如果已经有这样的理论,你就可以可以直接搬过来。从你刚刚提的问题里面,我想到,大家容易有这样的误解,就是什么叫“理论”?数学模型表述的逻辑也是理论,实证研究表述的逻辑也是理论。理解我的意思吗?它都是理论,理论本质就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问:其他学科的理论也可以来支持?
陆铭:我已经说过没有学科界限。如果你来证明大脑的某一个分区分泌一种物质,可以让你变得更快乐,我认为这就是经济学。现在恰恰有很多经济学家就在用脑科学这种方式,来验证经济学的一些原理,或者假设。你觉得这是医学吗?我觉得这不是医学,它就是经济学,因为它给经济学的假设找到了基础。在这种研究中,它不需要数学的模型来告诉你,大脑的某个分区分泌了一个什么物质你就会变得更快乐。
张晏:我现在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同学当中,老师说的话有时候会被打折扣,但如果是身边的同学,师哥师姐告诉你们的,你们就更相信。
陆铭:张老师讲的这句话本身就可以写一篇论文,而且不需要数学模型,你找一个对象,关于找工作经验的看法,你可以用一个实证研究证明大家听师哥师姐的,而不听老师的。
张晏:你做研究的过程,一直到你写文章的过程,就是推销你文章的过程,你怎样把它包装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觉得理论第一,不要小看你后面的工作。

提问:第一个问题问陆老师,第二个问题问两位老师。我看到最近有一位学者,他在博客上说到,他把中国的研究分成两类,一类是做实证,他是推举了陆老师为其中的代表,另一类是做模型,可能是一些模型的推导。他说中国现在大量的研究,包括中国的期刊都是以实证派占据了。我想问一下陆老师,你对这种说法有什么看法?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我自己,金融危机爆发了,我们学校媒体就请哲学系的老师来谈金融危机,他从资本论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老师说哲学系老师讲经济什么都不懂,但是哲学系老师会说经济学的老师关注价值,但是他会忘记最价值的东西。您认为经济学是不是会引入价值的东西?但我觉得经济学和哲学之间,是不是也该打破学科界限,可能不仅仅是经济伦理学这种意义上的打破。
陆铭:我觉得前面的这种分法,我绝对不同意。我也不太愿意别人把我归为做实证的那一堆。你们看了我做过的研究,你就知道我也做了一点点理论,而且博士论文做的就是理论。我的意思是说,不要把经济学按照理论和实证这种方式去归类。我还是要强调,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取决于你的问题。

我之前是做理论起家的,后面做实证。现在做理论相对来说做的比较少,是因为两点。第一,我思考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实证意义的问题,所以这就导致了我越来越多用实证的方法,这并不排斥我思考的有些问题是理论问题,我还是会做理论。第二,更重要的是,以我对于中国经济学目前所处的阶段来看,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对整个人类智慧的贡献,更多的应该是实证层面的贡献。道理很简单,现在经济学的发展,已经有那么多理论了。尽管我讲到中国经济跟既有的理论不太一样,因为中国有些地方还很特殊,但是既有的经济学理论,已经可以非常充分、非常足够地解释中国的经济问题。你要是承认这一条,我反过来问你,我们在中国做经济学,还能做什么?当然,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理论的创新,我认为你真的应该做理论,但是,今天从中国经济学发展来讲,应该有更多人做实证的工作,因为很多的理论到中国来到底是否成立、是否可用,很多在国外所看到的经验和规律,在中国是否也一样?在国外看到的系数是10,在中国是不是5、甚至是0,这些问题都需要用实证的方法去解决。


中国的理论创新有没有机会呢?有的。我们发现中国有些现象,有可能真的在既有理论里面解释不了,我需要有一个新的理论来构建、来解释。这个问题既有特色,又在一般理论上有贡献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问题,我认为中国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告诉人们中国到底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事实是怎样的,这是最重要的。对于解释事实,是否需要再做数学模型,这取决于既有的理论是不是可以用来解释解释中国,如果不行,我们再构建新的理论。有的同学一上来也不管事实了,先构造一个足够复杂的数学模型再说,但你还要回到经验研究上来,否则理论就没有了基石。

张晏: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误解,跟平时看的教科书,我们上课讲的知识有关。大家不知道,比如说美国,他们经济学的发展在国际上是非常前沿的,但他们在讨论这些理论文章的背后,通常是某一个时期里面有大量现实问题推动他们去做这个研究的。这个故事大家不知道,包括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但是看多了,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问题是有背景的。像我们中国现在终于在多年争论之后,允许地方政府发债了,为什么会允许呢?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隐性债务负担已经非常大了,另一方面可能是有些地方财政压力太大了,政府可能有这种想法,让穷的地方发发债,可以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这是我们的直觉,我们认为发债对穷的地方会有好处。再进一步想,如果穷的地方发了债但是还不起,债务的危机是不是就要被富的地方来承担呢,比如说上海是不是要受损呢?然而,经济学研究不完全是这样的故事,拉美债务危机的时候,包括印度的危机,都发现有一些富的州把债务转嫁给了穷的州。比如说印度,地方债发的多了,中央政府不援助的话,地方可能要造反、要独立,而地方规模和势力又比较大,中央政府不得不来援助,这就变成了穷地方援助富地方。这是跟我们发债的初衷相违背的。这是我指导的05的同学毕业论文发现的东西,她的综述文章做到后来很好。

陆铭:写文献综述也要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写这个文献综述,一样的道理。

张晏:最开始特征事实她没弄清楚。我们有一位老师写中国增长的文章现在在很好的国外杂志审稿过程,他能够写出来,可能与他做了海归回国对中国有更多的灵感有关。理论和实际本身根本就不矛盾。做研究关键是第一要有开放的心态,第二要对自己有信心。前面讲的同学就是很好的例子。
陆铭:我觉得经济学已经在与哲学整合了,首先我非常不同意经济危机哲学家就不能谈,我非常反对这个。哪一个搞经济学的人,他这样认为,我觉得他是不对的。昨天晚上我接到华东师范大学的邀请,在9月下旬会开一个会,就是研究经济危机。这里面有经济学的、哲学的和社会学,大家一起跨学科的来讨论,我有机会一定要去参加。

经济学家要有开放的心态,其次你不要觉得价值的东西不能进入经济学分析的。比如心里学讨论的认知,已经很好的进入经济学的分析了。价值也有人分析,在实证层面上有一个很好的调研,就是“世界价值观调查”,这里面有很多问题问到,比如说你对政府的信任,这些问题都在纳入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框架。我认为跨学科的研究太少了,应该进一步推进才对。


张晏:我简单总结两句。我觉得对我们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写好一篇毕业论文非常重要。陆老师还写过一篇小的文章叫《写给不想做学术研究的学生》,推荐给大家。

大家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要觉得写一个好的毕业论文跟工作没有关系。如果想往高端走,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写一篇研究论文的过程,其实和工作以后写一份公司报告的过程有相通之处。比如你到一个销售部门,老板问你这个月为什么销售指标下降了。公司可能会做很多问卷,可能问卷拿回来之后别人不会做分析,但是你会,我想这可能是你在上计量课时培养了一些技能。但至少我目前看到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习阶段的问题,计量课上的论文不是特别好,大家一般是找几个数据试一下各种回归和检验方法。而写毕业论文的过程,能教会你什么是一个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你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而这个科学的结论有助于你升职、有助于你得到快乐。我想这一点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态度。这个态度本身也是你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陆铭:今天经过这样一个活动,尽管我们在谈如何写论文、如何做研究,我最后想跟大家讲的话是,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你得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有点色彩。如果说我最想对大学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在复旦大学走几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养自己的气质。

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看在任何行当、任何职业里面,做出成绩来的有些人,你一眼看过去,他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气质,真的,那个气质我觉得就是人顶天立地、眼睛里面发光。我们很多同学把自己过得头一垂、讲话也讲不清楚。大家以后要想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读书、做运动、调研,你为什么不让自己活的有点活力?你到最后把这个气质养成了,你就算不做学问,你都能获得成功和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们所讲的做文献、做研究、包括写毕业论文,你就把它当成你在认认真真做的事情,来当成你最后养成的气质的过程就行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


张晏:今天我们在座的同学有高年级的、也有低年级的,有的同学可能在过去曾经荒废了很多时间。但大学阶段就是不断发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的阶段,今天发现不算晚,不管过去怎么样,从今天开始,你的未来一定会更精彩!谢谢陆老师,谢谢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研究 做研究 写论文 CHOW TEST Thinking 研究 论文 智慧 人类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np84 + 100 + 100 补偿
笑笑文子 + 1 值得学习!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100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tryee 发表于 2009-6-22 16:28: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

使用道具

藤椅
zs3644 发表于 2009-7-10 10:03: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长见识,仔细看过再发表心得

使用道具

板凳
shuyy 发表于 2009-7-10 11:0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哇,先收藏下来仔细看

使用道具

报纸
rqz2005 发表于 2009-8-10 14:12:4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收藏了

使用道具

地板
noricerice 发表于 2009-11-4 08:46: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支持,后收藏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