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450 0

[休闲其它] 商业模式可以复制,激情和热爱却不能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623 个
通用积分
7719.8617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20554 点
帖子
32152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每天,你都把自己大把的时间消耗在办公室那小小的格子间内,社交圈则更像是同事圈,工作和生活都形同一成不变的牢笼——每个星期一都像如临大敌,下班之后去大吃一顿,就已经算是放飞自我了。

    但是想象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装修很酷炫的办公空间、24小时不间断的啤酒和茶水、开放使用的厨房、随便你用的高端办公设备,要开会不用预约房间随便打开一扇门就可以马上开始,还有多样的社交、教育活动,可以帮助你拓展人脉,找到创业伙伴……这听起来简直像是办公空间里的乌托邦!

    但其实这个乌托邦已经成为了现实,并且正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它的存在,让人由衷地感叹“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一”,这非常符合 WeWork 的自我定位:一个让人永远不想下班的地方,翻译过来,就是一个让你心甘情愿被剥削的工作天堂。




    ▲ 开放并充满活力的空间

    WeWork 最重要的联合创始人是亚当•诺伊曼 ( Adam Neumann ),他对 WeWork 的描述更加形象:实体社交网络。当每个人都希望往线上发展的时候,他反其道而行之,希望加强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联系。

    这并不是突发奇想,而是亚当一直在做的事情。

    911 之后,亚当前往美国与姐姐一同生活,他们住在一栋 15 层楼的公寓里面。亚当在那儿住得很不习惯,因为每次他乘电梯的时候都觉得很尴尬,没人愿意跟他打招呼——亚当小时候住在叙利亚的吉布兹集体农庄,在农庄里,大家共享财务,一同拓荒耕种,一起学习,一起共享一日三餐——你可以想象一个热情的小伙子想要跟别人打招呼却贴上冷屁股的感受吗?





▲ WeWork 联合创始人亚当•诺伊曼



    这让亚当很费解:这儿的人都怎么了?难道美国人不喜欢交朋友吗?后来,亚当的姐姐告诉他:在美国,冒昧打招呼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在电梯上应该保持安静。这简直难以置信!在叙利亚的时候,所有人想讲话就能讲话,没人会觉得被冒犯。

    于是,亚当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在每一层找到一个愿意请他喝咖啡的住户。然后,他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月里,他向公寓里遇到的每个人都做自我介绍,看最后结果会如何。一个月以后,整栋楼的氛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所有住户都愿意互相交流了;有新人入住的时候,大家会为他开派对庆祝,而有人离开时,他们也会举办告别会。

    亚当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这是一个社会团体,而且我认为,这个群体应该是全球化的,哪怕是冷漠的美国人,也需要这样的群体。这些经历启发我开创了 WeWork 。

    对于亚当•诺伊曼来说,成为群体中的一部分具有非凡的意义。正是这种对团体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让 WeWork 在众多创业公司中显得与众不同:它看重的不是桌椅空间和 Wi-Fi,而是一种所有人都努力工作的环境氛围。

    加入 WeWork 的会员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以极大的热情做自己的工作,这正是亚当本人想要的效果。因为他觉得自己当时在创业的时候,获得的最好的建议不是怎么拉投资,也不是一个热门的创业方向,而是他妻子给他打的一针鸡血。




    ▲ WeWork 提倡为了生活而工作,而不是为了生存

    亚当在创立 WeWork 之前,还做过很多奇奇怪怪的项目,比如平底和高跟二合一的鞋子,一直到 8 年前,他还在处理他的第 3 个创业项目。

    那时的他一文不值,一天要抽两包烟,比现在消瘦得多,完全看不到事业成功的希望。

    正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他刚交往一星期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妻子对他说:你永远在说大话,但永远都无所作为。你还不如放弃现在所做的一切,去寻找一份能让你感觉满怀热情的行当,一份能给世界带去积极改变的行当!




    ▲ 做你热爱的事,是 WeWork 的口号

    亚当醍醐灌顶,直到多年以后还感慨说:当你产生了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世界的意愿时,当你的工作有着实实在在的意义,并且你发自内心地热爱它时,成功和金钱都将随之而来,而幸福也在其中。——翻译成冯叔说的话,就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被妻子一句话打醒之后,亚当•诺伊曼又邂逅了有同样目标的麦克维,并在 2008 年的 5 月份合作创立了一家名为 Green Desk 的公司,也就是 WeWork 的前身,是一个主打环保主题的共享办公空间。

    有意思的是,那时候整个世界都处在经济危机的崩溃之中。他们那时候也没有钱,当时的合作投资人对他们说:这个项目大概做不了了,你们也知道的,现在整个房地产业都正在直线下滑。

    但是亚当并不认为他们的商业关乎到房地产业,因为他们更看重群居这一理念。他们认为,面临房地产业的低迷时期与经济危机,人们也许更期望与其他人共处,尤其与那些志趣相投的人,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痛苦或成功。

    但是没钱打广告,他们只能在一个免费的网站上(Craigslist)登了 5 份广告——没想到,果然如他们所料,生意好到爆棚,而且经济形势越糟糕,我们的进账就越多。赚进第一笔之后,他们又在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开了6家办公场所。

    这两个创始人还很有品牌意识,他们卖了 Green Desk 的股份,在 2010 年开了首家WeWork 。有之前的经验和积累,这家公司在成立仅仅一个月后,便首次实现盈利,然后就再也没有亏过。

    到2014年时,WeWork已经拥有 200 名员工、150 万平方英尺办公空间和 1 万名会员。它的毛利率约有 60%,这让地产开发商也开始坐不住了。截止 2015 年底,WeWork 的估值已达到 160 亿美金,全球出租面积已超过帝国大厦的总面积,达到约 33 万平方米。

    比起全球共享经济的另外两个巨头——Uber 和 Airbnb,WeWork 的商业模式显然最简单,看上去也最容易复制:向房东租赁房产,将其改造成共享办公空间,并以较高的价格按月租给公司和个人。

    这种二房东模式看起来并不高深,以至于它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模仿者。很多房产开发商和个人初创团队都立志于要做中国的 WeWork ,但目前的情况却很不理想。上礼拜北京刚有一家联合办公空间宣布倒闭,如果刨除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等因素,其他还在做的也都长期亏损。大部分经营者都是通过整批零卖的方式获得租金收益,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将互联网和房地产相结合,在创业服务、社区运营上投入的精力也远远不够。




    ▲ 模仿看上去很简单,但中国的 WeWork还不知路在何方

    画皮难画骨,WeWork 最厉害的地方,其实是在于通过提供空间把创业者聚在一起办公,继而从线下到线上,建立起一个创业者社区。随着办公空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地不断扩展,线上平台创业者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构建出规模更大、更加丰富和活跃的社区,这才是 WeWork 在同业中最大的竞争壁垒。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72000 名 WeWork 会员活跃在社区里,他们分享资源,实现了跨国界的资源共享。今年 7 月 1 日,中国的第一家 WeWork 在上海开业,据说已经实现了 100% 入驻。

    在上海的 WeWork 会员,可以享受 WeWork 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提供的会员服务,比如他们可以去纽约、香港、伦敦的办公室,你的办公地点遍及全球,同时让你的业务触角也伸得更远。这句话听起来像一句广告语,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事实呢? WeWork 声称,70% 的会员彼此成为了生意伙伴。

    除此之外,当你真的在这个空间中工作时,还能感受到很多温暖的小细节:当某个WeWork 会员发帖说需要一个 iPhone 充电器时,马上会有 15 个人回应。你可以感受到会员之间的激情和热爱。这种感觉是不能复制的。亚当觉得,正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将 WeWork 与简单粗暴的房地产业区别开来。

    商业模式或许可以学习,但这种背后的动机和理念却无法复制,因为最让人有深切感受的、愿意为这种商业模式买单的,正是这些理念带来的创新。

    人们需要从原来卖房子的销售思维,转变到围绕房地产提供商业、物业运营的服务思维。亚当•诺伊曼希望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工作方式,同时还有生活方式。所以他并不满足于重塑现代办公空间,还想改变人们对家的概念。

    他们今年在纽约开业的住宅空间 WeLive,将办公空间和微型公寓结合在一起,让工作与生活离得更近了一些——谁知道以后会不会有 WeCity 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可以复制 商业模式 Craigslist neumann iphone 创业伙伴 办公设备 乌托邦 办公室 社交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