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630 2

[休闲其它] 【独家发布】《中国经济如是说》序言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480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2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475 点
帖子
32240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白永秀:《中国经济如是说》序

我并不认识学者苗实,但同意为他的新书作序。我深知外界对他的研究工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为此抱着十分认真的态度来作序。为了作序,我才了解他,约见他,与他探讨我们共同所关心的问题。
我之所以作这个序是出于以下一些原因:首先,出于对年轻人追求真理精神的赞赏。无论在陕西师范大学任职还是在西北大学任职,只要年轻人求我办的事,我都会放在第一位;只要是为了学习经济学,我都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在我帮助过的人中,确实也有一些走上经济学研究的路子,并且很有成就。更何况学者苗实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试图有一番作为的青年学者。其次,由于我与苗实都出身于农村,有一些相同的经历与共同的东西,从本质上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节。我比别人更加知道苗实走到今天的不易,这里既有他自己的艰辛,还有他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无私帮助,因此我觉得更应该给予他支持。第三,为苗实献身于经济研究的精神所感染,我还特别把他介绍给我身边的学生,并把他的故事讲给没有机会与他交流的学生。第四,认真读了苗实的《中国经济如是说》一书的书稿,也不乏对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与观点有一定的共鸣。
说到苗实精神,我可以把他概括为四个方面:首先,自由精神。作为2001年的大学本科生,他自愿放弃到中学当一个“公家人”、“吃皇粮”的机会,选择自由职业者来研究经济问题。这是需要有相当勇气的,不要说在本世纪初,就是现在也很难找到这样的人。可以说,苗实在职业方面自由的“无职无业”,在经济方面自由的“一无所有”,他唯有的就是经济学研究。仅这种精神就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学习。其次,独立精神。他既不属于某个学术研究机构,也不属于某个学派,更不属于某个党派;他不拿任何人的工资,不歉任何人的人情,他是独立的,始终保持着“自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六保持”,即“与权力保持距离,与资本保持距离,与媒体保持距离,与群众保持距离,与权威保持距离,以及与我见保持距离”。第三,说真话的精神。苗实既没有教授头衔,也没有博士学位,更没有在如何公众组织中担任职务;他既没有直接的经济学同学,也没有直接指导老师。他不需要对任何组织、任何个人负责,可以无所顾忌地说真话,甚至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实话,这一点令我羡慕。第四,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他历经12年,始终不懈地坚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他的研究既没有得到所谓的“学术界”的认可,也没有得到任何经济实体的认可与支持。但苗实并没有失去研究的信心,仍然每天在努力学习与研究,以微不足道的力量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呐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顺便说一句,我对苗实的研究前景抱有很大的信心,因为他有坚实的基层生活的经历,有对中国农村实际的深刻了解,有运用网络技术研究的现代方法,有向全世界经济学家学习的精神与胸怀。
我把《中国经济如是说》及其苗实经济研究的特点概括如下:一是草根性。苗实出身于农村,在农村长大,至今还在他的家乡眉县农村搞研究,无职业无职务,他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研究经济问题。因此,他所研究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甚至他研究的一些问题很具体,如有的问题具体到猕猴桃与农民致富的关系,有的问题具体到农民退休金与年龄的关系、农民变居民的补贴等问题。二是务实性。以问题为导向,力图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大小经济学解析》、《新旧痛苦指数》、《与林毅夫教授商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浅见》、《加息难产,究竟为何》等文章与专题研究。这些研究不一定规范与完善,但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尤其苗实与林毅夫教授的商榷文章,对一些权威人士来说可能不屑一顾,但这是亲身经历苦难的中国农村发展的、最基层研究者的一种看法。三是综合性。苗实既研究制度问题,也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三农”问题,同时涉及社会方面的、政治方面的一些现实问题,涉猎面广,具有全面性。同时,作为生活在基层的一位独立经济学家,既谈他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又谈一些生活体会,甚至谈一些自己学习经济学与研究经济问题的体会。四是广泛性。苗实研究经济问题借助于网络,把新媒体的基层性与公众性融为一体,拓宽了接触面,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中国经济如是说》最出彩的地方:一是关于经济学家的分析;二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分析。在经济学家分析方面,苗实概括了经济学家的五个共同点,分析了五类经济学家,提出了经济学家经历的四个阶段、经济学家需要德术双修以及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学家的建议,谈了中国经济学家如何挺起脊梁的看法。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值得一读。在“三农”问题方面,用比较法分析了“猕猴桃成为农民摇钱树”的原因;提出并论证了60岁以上的农民应该有退休金的观点;描述了艰苦而贫穷的农村景象;用自己的调研案例说明了“产业升级就是牛”;从制度上分析了“穷人为什么这么穷”的原因。这些研究既反映了“三农”问题的真实状况,又提出了苗实自己的看法,读后给人以启发。
写序既不意味着我完全同意苗实的观点,也不是意味着我主张所有的年轻人都像苗实一样放弃就业机会去搞经济研究。说实话,对苗实的一些观点、一些看法,甚至一些做法我并不完全同意。在这里,我只是想说明不同人有不同的性格与追求,因此有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发展道路。我认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同样经济研究与经济学研究也具有多样性,不应该用一种模式去衡量与要求。就个人发展的多样性来说,每个人首先应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其次既然选择了自己的独特道路,就应该像苗实一样坚持走自己选定的道路,并走好自己的道路。对于社会来说,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尽量去理解别人的选择,尽可能去支持别人、成全别人。
苗实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与中国经济学界的众多学者一样,即使清楚地知道了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可能对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作用,但仍然执迷于这一研究。这既是学者的一种良心,更是学者的一种社会责任。
本序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苗实推荐给更多的读者与学者,尤其是我指导的已毕业与未毕业的博硕士生们,希望他们关注苗实,学习苗实的专注精神,共同探讨中国经济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最后,我最善意地对苗实父母及其家人多年来对苗实研究工作的支持表示钦佩与崇高的敬意!也祝苗实在艰难探索中走出一条独特的经济学研究道路来,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李骥:坚守信念 成就自我

——《中国经济如是说》序

答应苗实先生给他的大作《中国经济如是说》作序已经三个月有余,直到今日才开始提笔着实非常惭愧。说实话,在过去的三个月中,我几乎是在飞机上、火车上和地铁里读完了苗实先生的《中国经济如是说》,每每读起她时,都会让我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忘掉了周围熙熙攘攘的一切、忘掉了红绿相间的K线图,更为重要的是她勾引起我对当年做学术研究时候的回忆。

时隔多年,我已经忘记具体和苗实先生认识的时间,大约应该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结识在人大经济论坛。但真正和苗实先生熟识起来是在2011年年初,记得苗实先生邀请我对他的三大理论发表看法,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和苗实先生逐渐熟悉起来。通过它的文字,我逐渐了解了苗实先生的理论见解,也同时了解了苗实先生的成长历程,在感慨苗实先生成长不易的同时,也十分钦佩他对学术的执着。

非经济学科班出身、出生成长并常年扎根在农村、不任职于任何学术及政府机构、没有名师指点等等,按照“常理”来讲,同时拥有这些标签的人不可能有任何的经济学建树、不可能持之以恒的做经济学学术研究,但是,苗实先生做到了。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苗实先生的经历打破了所谓的“常理”,甚至在某些论坛上有人用恶劣的言语来攻击他,是因为我们常常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对经济学的研究和对经济学的执着,本没有先后之分、本没有科班与非科班之分、本没有名校与非名校之分、更没有工人和农民之分,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虔诚的心,任何人都拥有朝拜经济学殿堂的权利,包括苗实先生。

《中国经济如是说》是苗实先生的处女之作,其中的观点有些我已经非常熟悉,包括苗实先生的三大理论:“新痛苦指数”、“大小经济学”和“新三元悖论”,对于我对这三大理论的见解苗实先生也收录到了本书中,本人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对于这三大理论的评论我在这里也不过多的论述,因为一来书中已经有我的看法,我无需多言;二来我认为苗实先生书中其他的观点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留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苗实先生书中对三农问题的论述。首先,作为长期扎根农村的苗实先生来说,他对三农问题有着非常大的发言权,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最为重要的是,他的真实数据为研究三农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与我们那些所谓的名校毕业生只会在电脑前夸夸其谈、脱离实际的研究相比有着更切合实际的意义,用现在流行的词语就是“更接地气”。其次,苗实现在这这些专题中更多的站在农民自身的角度来对经济学理论去做解释,尽管他目前发出的呼声还不能被政策的决策者听见,但其意义远比经济学理论重要。因为,政策的制定者往往听从的是那些社会知名的“经济学家”的建言,而几乎无法听到农民的看法,更无法听到有着深厚农村底蕴的经济学研究者的建言。从这个角度而言,苗实先生的这些专题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中国经济如是说》一书中也收录了某些论坛上对苗实先生的一些负面评论,其中不乏恶语相加,但我们的苗实先生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我着实欣慰。我为苗实先生作序,也不一定代表我完全赞同苗实先生书中的所有理论见解,甚至包括对苗实先生的三大理论创见我也提出过我自己的观点,但是当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不断挣扎来换取我们在学术界发言的权利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感到悲哀吗?每每这时,伏尔泰那句经典的“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便回荡在我耳边。某些人对于苗实先生的偏见,无非是他并非科班出生、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经济学教育、并没有名师指点等等这些吗?论坛中的一些人,不是将炮弹击中到苗实先生的理论上,而更多的是击中的他这个人。不过,近日欣闻白永秀老教授给予了苗实先生较高的评价,也对苗实之前的工作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这些着实让我替老朋友感到高兴。

经济学之路漫漫且修远,苗实先生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了几十年,在未来的时间中他仍将一如既往的去追求他所想要的真理,对于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尽管我从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远离了经济学理论的阵地,但我的心仍旧牵挂着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并且也在实践中检验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在这一过程中,我遇到了众多的经济学追随者,在感叹后生可畏的同时,也为新时代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感到担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各种无底线的事情频频发生,十年浩劫让我们绝大部分人失去了信仰,在这种情况下,苗实先生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自己的信仰实属不易、令人钦佩。

最后,我对长期以来支持苗实先生学术研究的家人表示由衷的钦佩!也祝福苗实先生未来在白永秀老教授的点拨之下能够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经济学研究道路,并最终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冯剑峰:希望有更多的独立经济学家不断涌现

——《中国经济如是说》序

接到写序邀请,我有点犯难。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平时也涉足一些经济方面的思考,我想也许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看经济学的世界,可能是好的尝试。
        苗实先生是位独立的经济学家,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不可想象的,这正是改革开放后社会进步的一个具体实例。他的独立,特别是经济上的独立,在喜欢和努力研究经济的过程中,养活自己,这点是特别值得学人钦佩的。
       本书内容较为繁杂,政策评论较多,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分析推理。可见苗实先生涉猎广泛,十几年潜心研究各类经济理论,从国外的萨缪尔森、科斯、马克思、哈耶克,到中国的厉以宁、吴敬琏、张维迎和林毅夫等,思考的问题也很广泛,并提出了自己的新旧三元悖论、大小经济学、新痛苦指数等经济学新见解。作者在新痛苦指数中加入基尼系数,对现实的中国有特别的意义。
        和推出新痛苦指数密切关联的,是苗实先生对林毅夫先生所提倡“新结构经济学”的批评,这些批评是非常有价值,也非常有勇气。林毅夫先生的学说,本质上是给“中国发展模式”披上合理化的经济理论。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能够完全解释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的情况下,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经济理论是很难站住脚的。值得警惕的是,有不少经济研究者参考林毅夫先生的思路,围绕“良好的强政府和良好的强市场”的理想结合,搞出来一些看上去完美的经济理论,其实是政治和历史基本知识缺乏的表现。
        苗实先生对农村经济的描述和研究,提供了真实的西北农村数据,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这方面应当大有可为。当年费孝通先生写的《江村经济》以一个村的样本分析,看到了当代这个正在变化着的乡村经济的动力和问题。现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活动在城市,只关注城市,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并不在城市,只有实现中国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才算完整。在现有的户籍制和土地制下,农民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结果是城市越光鲜,农村就越衰败,城乡的贫富差距正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应当是中国改革绕不过的大问题。
        当然,对于苗实先生的一些观点,我并非完全认同。比如,苗实先生认为“在《经济学季刊》中,把一些直觉可以得到的结论或很简单的分析就可以得到结论,非要长篇大论很卖力地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需要商榷,直觉会因人而异,常识也会因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变化。比如18亿亩耕地红线是否成立?比如政府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是否合理?其实都是需要长篇大论分析的。这方面,既是我们目前经济研究的弱项,也是固有思维在作祟。
        还有,关于3000万光棍的出路问题,苗实先生认为“一夫一妻制的初衷是为了保障底层民众的生育权”,还设定了“经济学家是否需要讲道德”的投票。这个可能对法律制定的原则理解,以及法与道德之间的灰色区域的理解有误区。
        经济学的研究,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一种。经济学就是研究经济如何发展,实现社会财富增长的一门科学,通过社会财富的增长,增进人们的幸福感。通常说的GDP数字增长多少百分比,并不能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同比增长,换言之,GDP的增长也可能是社会财富的减少,比如大量规划不当导致的新建筑拆除,修造了昂贵高速公路却很少车辆通行,重化工业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社会财富增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社会整体财富增长,二是社会个体财富的增长,二者的同步增长才会导致一个良性的社会。林毅夫经济学往往忽视了后半句,社会财富增长的成果没有被多数人分享,后果就是导致了严重的社会贫富分化,沿海地区掉进中等收入陷阱,无法完成顺利转型,并且潜伏着社会动荡风险。现在内需严重不足,根源就在于此。
        国人常常为沿海大城市无数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漫长的高铁、庞大的飞机场感到自豪,让国外的来访者也是赞叹不已。从经济学的眼里看,这是因为强政府集中了社会的资源和财富,简单的逻辑,如果修大楼造高铁盖机场能够让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世界上就不需要经济学家了。区别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人民是否富有,有个很简单的识别方法,是去看那个国家经济最落后的地区是什么样子,最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情况怎么样。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是个大有可为的年代,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巨型经济体,这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能看到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隐患;同时,这也是一个鱼龙混杂的时代,各种经济理论满天飞,从官员到大众,普遍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从GDP增长论到凯恩斯理论,包括专家在内,都有相当多的认识误区。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需要利用全世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需要借鉴其它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更需要中国的经济学家根植于中国大地务实进取。
       衷心祝愿苗实先生的研究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有更多的独立经济学家不断涌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国经济 如是说 经济改革与发展 3000万光棍 中国经济改革 中国经济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沙发
顺其自然first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12-7 12:5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加油吧

使用道具

藤椅
mingjingfeitai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6-12-7 13:01:2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顺其自然first 发表于 2016-12-7 12:55
加油吧
谢谢!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