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umingxu
555 1

[休闲其它] 【独家发布】【朝花夕拾-强身健心】-运动心电图解读 [推广有奖]

泰斗

51%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管朝花夕拾万花筒

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

威望
6
论坛币
199541 个
通用积分
38671.8346
学术水平
2511 点
热心指数
2986 点
信用等级
2477 点
经验
43909 点
帖子
20952
精华
11
在线时间
62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26
最后登录
2024-6-11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运动心电图解读

  前言

  20 世纪 30 年代,心电图应用于运动负荷试验,称为运动心电图。20 世纪 60 年代,运动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运动心电图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根据 2013 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用于试验和训练的运动标准,更新运动心电图的解读。

   20 世纪 20 年代末,Master首先发表了运动中脉搏和血压改变用于评定心脏功能的论文,由此开创了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试验)。运动试验中所观察的指标,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最初所能观察的指标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的指标,主要有心率和血压两项。 20 世纪 30 年代,Master将心电图记录作为运动试验的重要观察指标,用于评定心肌缺血。此后,心电学指标成为运动试验主要的参数,称为运动心电图。在运动心电图中,可观察的参数包括:心率、QRS 波、ST 段、T 波和心律失常。其中,运动中的 ST 段改变具有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目前它是运动试验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参数。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心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运动试验开始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1997 年 美 国 心 脏 病 协 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运动试验的指南,2002 年更新了指南;2001 年 AHA发布了用于试验和训练的运动标准,2013 年更新了这一标准,对运动心电图有了新的观点,包括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和有关运动心电图解读的更新。

临床应用

   以往经典的运动试验临床应用包括:① 诊断冠心病;② 已确诊冠心病患者的危险性及预后评定;③ 心肌梗死后危险性及预后评定和心脏康复治疗;④ 对特殊人群,如女性、无症状者、血管再通术前后、心脏瓣膜病患者和检出心律失常者; ⑤ 儿童运动试验。
   更新标准中新增的运动试验临床应用包括:① 诊断冠心病;② 评定已确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③ 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④ 评定运动能力和耐量;⑤ 评定运动相关的症状;⑥ 评估心率变时性功能、心律失常和对植入性器械治疗的反应;⑦评估对医学介入治疗的反应。

运动心电图

导联系统

   运动试验中心电图的记录导联,同样也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最初的心电图记录仅能记录单导联,20世纪60 年代起,对于心电图记录导联的选择,最常用的是 V5导联或 CM5 导联。单导联中,胸前 V5导联的价值胜过下壁导联,12 导联中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是Ⅰ、-aVR、V4~V6 导联。单导联中,特异性为 95% 时的敏感性,V5 导联最高。无心肌梗死病史和静息心电图正常者,胸前导联是冠心病可靠的指标,下壁导联只能提供很少的附加诊断信息;静息心电图正常者,运动诱发下壁导联 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很小。随着心电技术的发展,12 导联心电图记录用于运动试验中。 1966 年,Mason 和 Likar提出了改良12导联系统,将安放在肢体的电极改良为安放在躯体,称为躯体 12 导联系统(图 1)。

   它随着运动试验的普及而被广泛用于临床。尽管有研究认为躯体 12 导联是良好的改良导联,由电极位置改变而产生的心电图图形误差是在被允许的范围之内,但也有不少研究者比较了躯体 12 导联系统与常规 12 导联系统,结果显示二者所记录的心电图存在差异性。因此,躯体 12导联并不是常规 12 导联,在记录躯体 12 导联心电图前,应先记录常规 12 导联。 2013 年发布的标准中,躯体 12 导联被认为是标准的运动试验导联系统。
   2013 年发布的标准中,再次指出双极 CM5 导联是有价值的双极胸前导联,对于检出运动诱发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最高,是最常用的单导联;其原理是电极方向与左室腔自心底部致心尖部的长轴一致。敏感性其次的是 -aVR 导联,aVR 导联的反向导联,其额面上位于 Ⅰ 和Ⅱ导联之间,电极方向与左心室的长轴一致, -aVR 导联 ST 段压低对应 aVR 导联 ST 段抬高,与心内膜下心肌缺血有关,有助于发现左主干或左前降支近段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许多年来,aVR 导联无论在静息心电图还是在运动心电图中,都是被忽略的。通常导联越多,敏感性越高;多导联系统中,侧壁胸前导联可以发现 90% 的 ST 段压低。 2013 年更新的标准中再次强调,运动诱发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 ST段压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 ST 段抬高不同,不能定位受累的心肌区域。

计算机辅助处理心电图

   为了解决运动干扰问题,数字化心电图通常采用心动周期的叠加图,以计算机算法自动测量 ST段移位。 ST 段移位自动测量能增加精确性,但是需要有可依据的点来确定基线,如 QRS 起点和终点常用于计算机算法中。当心率增加时,P 波埋入 T 波中,使得 TP 基线消失,因此计算机算法中常采用PR 段作为等电位线。计算机自动测量可能发生的误差:① 运动中 PR 段缩短,判断 PR 段终点可能发生错误,造成 ST 段移位测量误差;② 不能自动判断QRS 终点。因此,再次强调计算机算法只能辅助诊断,不能替代人对心电图的解读。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运动心电图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是 ST 段改变,但新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 ST 段以外的改变。

  ST 段移位 在运动试验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ST 段值是诊断心肌缺血的经典标准。ST 段值是相对于 PR 段终点的值,测量同一导联中J点后 60~80 ms,3 个或更多的心动,由人工或计算机测定。
① ST 段 压 低:有 上 斜 型、水 平 型 和 下 斜 型(图 2)。诊断标准:J 点后 60 ~80 ms,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 (0.1 mV);运动前有 ST 段压低者,测量 ST 段压低的增加量,运动前有 ST 段抬高者,测量基线下 ST 段压低值。冠脉狭窄程度严重,敏感性增强;ST 段压低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导联数,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关。

②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后 ST 段抬高,运动诱发梗死部位 ST 段抬高 >1mm,视为异常。 ST 段抬高可能是原梗死部位缺血或室壁运动障碍或室壁无运动。 30%的前壁心肌梗死和 15% 的下壁心肌梗死,可能诱发 Q波导联的 ST 段抬高,其他导联引起对应性 ST 段压低。ST 段抬高合并 ST 段压低,提示多支冠脉病变。原无心肌梗死,运动诱发 ST 段抬高,提示心内膜下和心膜下全层的严重心肌缺血,是近段冠脉几乎完全闭塞 的结果;冠脉痉挛和轻度病变者很少发生。

③ ST 段正常化:冠心病,静息心电图有复极异常,包括 T 波倒置和 ST 段压低,运动中可正常化,发生机制是多部位心肌缺血,相对向量相互抵消。多支病变者可出现假阴性;年轻的早期复极者,运动也可使抬高ST 段正常化。

④ 心率调整的 ST 段压低:运动诱发心肌缺血,ST 段压低的程度不仅与冠脉病变有关,而且与心率增加所致的需氧量增加有关。运动中 ST 段压低更多与需氧量增加有关。特异性不变,心率调整的 ST段压低可以提高运动试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对上斜型 ST 段压低或诊断不明确者。心率调整的 ST 段压低常用的有两项参数:ST /HR 斜率和 ST /HR 指数。恢复期 ST /HR 曲线和 ST /HR 滞后是新的由计算机整体运算的恢复期 ST /HR 分析方法。

ST/HR 斜率:从运动开始到运动终点,测定各导联 ST 段压低,计算微电压与心率的线性相关性,一般取最大 ST/HR 斜率(图 3)。 ST /HR 斜率 >2.4 μV /(次·min -1 )为异常; >6μV /(次·min -1 )提示广泛病变,包括 3 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新标准认为它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blob.png

ST/HR 指数:在运动过程中 ST 段随心率改变的平均值,是计算 ST /HR 斜率的简化方法。 ST /HR指数 >1 .6 μV /(次·min -1)为异常。恢复期 ST/HR 曲线和滞后,是测量恢复期 ST 段恢复曲线。滞后是指两种相关指标之间的不相称,即ST 段与心率变化不相称。心肌缺血,恢复期 1 min 内ST 段压低值大于运动中相同心率时 ST 段压低值。ST 段以外 体表心电图是心脏各处动作电位的综合,心肌缺血不仅仅影响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和静息电位。因此,运动心电图延伸至 ST 段以外的方面,包括 P 波异常、R 波振幅改变、QRS 波时间、高频 QRS波成分、QRS 波评分、T 波改变、U 波改变、QT 间期和QT 滞后、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等。

① P 波改变:冠心病,运动中 P 波时间和 V1 导联 P 波终末振幅增大。它的发生机制是心肌缺血增加了左心房的压力负荷。

② QRS 波改变:包括 R 波振幅、QRS 波时间、QRS 波高频成分和 QRS 波评分。正常人亚极量运动中 R 波振幅增加,极量运动中 R 波振幅降低。心肌缺血时,运动极点(最大运动量)时 R 波振幅增加,可能与心肌缺血引起左心室扩张有关。由计算机同步测量各导联 QRS 波时间,可获得“总体 QRS波时间”,心肌缺血时,运动极点 QRS 波时间缩短消失。心肌缺血可使高频 QRS 波中的高频带减少。运动诱发的 Q 波、R 波和 S 波振幅改变,可改变QRS 波 Athens 评分。

③ T 波、U 波和 QT 间期:T 波形态受体位、呼吸、过度呼吸、药物和心肌缺血/坏死的影响。对于冠心病低危人群,运动使倒置的 T 波正常化,无诊断价值;非 Q 波梗死,T 波正常化有诊断价值。静息心电图正常,运动诱发 U 波倒置为异常。心肌缺血,运动极点 QT 间期缩短消失,即 QT 滞后。

④ 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运动诱发冲动形成异常,可见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运动诱发冲动传导异常,可见于束支阻滞和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诱发心室预激,或使心室预激消失。

运动心电图的诊断价值

   运动心电图诊断检出冠心病的平均敏感性为68% (范围:23% ~100% ),特异性为 77% (范围:17% ~100% )。对于评定冠脉的解剖学改变和功能而言,运动诱发的 ST 段压低并不能提示特定的冠脉病变;运动诱发的非 Q 波导联 ST 段抬高,则提示全层心肌缺血,能定位冠脉病变。 V2 ~V4导联提示左前降支病变;侧壁导联提示左回旋支病变;Ⅱ、Ⅲ和 aVF 导联提示右冠脉病变。对于判断冠心病预后,单独用 ST 段分析,不足以判断预后,必须结合非 ST 段的指标。

转自: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61795-1021626.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朝花夕拾 心电图 Science 急性心肌梗死 Aster 计算机技术 朝花夕拾 运动负荷 心肌缺血 心电图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fumingxu 发表于 2016-12-19 14:23: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482081677663027.png 1482081775917489.png 1482081865576697.png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