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投资组合管理者通过风险平价(Risk Parity)的概念来配置投资组合。虽然有一些投资组合管理者不赞成这个做法,但是很少有人写文章来阐述原因。
风险平价策略的核心投资哲学:配置风险,而非资产。传统的投资策略强调资产的市值配置比例,而不关注组合风险,一旦单一类别资产大幅下跌,就会出现较大的收益损失。
风险平价投资策略是,投资者在一个投资组合内的不同资产种类上平均分配风险。他们的观念是,如果能够在股票、债券、商品和其它投资标的上平均分配风险,那么投资者就可以令投资组合多元化,也因此能够降低风险,取得更高收益。风险平价策略通过平衡分配不同资产类别在组合风险中的贡献度,实现了投资组合的风险结构优化。通过风险平价配置,投资组合不会暴露在单一资产类别的风险敞口中,因而可以在风险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投资收益。尽管关于风险平价策略的研究很有说服力,以及一些著名基金采用这种策略也取得了成功,但是做资产配置的时候仍然应该谨慎使用这种策略。
古根海姆投资公司(Guggenheim Investment Advisors)的首席投资官Charles Stucke认为,风险平价策略有两个重要的缺陷:
首先,风险平价策略将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当做衡量风险的手段。如果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呈正态分布、或者类似正态分布,那么波动性可以作为衡量风险的手段。比如,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应该符合波动性的正态分布。但是,从历史上看,这是不正确的。大多数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远远超过了正态分布的规律,因此价格的波动性不能够完全衡量一项资产的风险。换言之,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常在金融市场上发生,也就是这一模型的基本假设在金融市场中是无法完全满足条件的。
其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和风险平价策略对风险的基础假设存在缺陷,导致投资组合管理者错误的衡量投资组合,这反过来会促使投资者以一定的价格过度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投资者认为,以该价格投资固定收益资产能够使其在投资组合资产种类上平均分配风险。
另外,风险平价模型并没有准确的反映投资者的心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观察到,不管投资者的财富规模大小,他们对遭受1美元损失的厌恶程度是获利1美元欢乐程度的两倍。投资者对遭受损失的负面感受远远强于获利的正面感受,这是显而易见的。在风险平价策略中,资产价格上涨与价格下跌有均等的风险。但是,投资者不把价格上涨的风险与价格下跌的风险等同看待。风险平价策略并不能够反映投资者对其资产组合的真正看法。
从根本上讲,风险平价策略歪曲了资产的真实风险,也不能反映投资者的真实想法。投资组合管理者应该帮助客户找到一种方式准确的反映市场风险和投资机会。风险平价策略不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然而,Stucke建议投资者关注资产的基础价值,并兼顾流动性和投资期限。他鼓励投资者超配被低估的资产,低配被高估的资产。
更多文章请登录atrader社区查看 http://www.atrader.com.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