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一刹春
11706 27

[微观经济学模型] (zz)睡觉经济学探索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1粉丝

荣誉版主

定逸小师太

大师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8
论坛币
67168663 个
通用积分
13.3957
学术水平
58 点
热心指数
64 点
信用等级
52 点
经验
19122 点
帖子
2346
精华
46
在线时间
4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5-23
最后登录
2024-3-15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不同于网上层出不穷的经济学戏谑文章,这可是一篇有典故的幽默短文。

睡觉经济学探索

云 儿

一、两大昏睡定理

  堪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穆哈默德·A·艾·霍迪尼先生,于1973年完成一篇伟大的经典名作,题名“睡觉经济学”,发表于《搞笑》周刊第250卷第3721页。在这篇名作中,霍迪尼教授以他那老奸巨滑、见微知著、举一反三、以一当十的洞察力,首次发现并阐明了两个关于人类睡眠的基本定理。

  霍迪尼教授雄辩地地指出,每一个具有正常理智的人,都会力求选择和控制自己的上床时间,以便使其效用水平达到极大化。他并且鞭辟入里地证明,一个正常人的效用函数U(x,y)必定具有如下的数学形式:

  U = x2y

其中x是他的每日消费,y是每天花在床上的时间所占比例。

  每天的消费x如何决定呢?霍教授发现,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日消费等于他的日收入,后者又等于他的日工资率w乘以他每天的不在床时间(1-y),即:

  x = w (1 - y)

将此式子代入前面的效用函数,我们得到:

  U = w2 (1 - y)2y

上面这个式子,在y等于多少的时候,就会达到极大值?本坛数学好的网友,比如小学生看好戏,数学教授樊弓,博弈专家姚老师等等,肯定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是 y = 1/3,而且这个最优解与工资率无关。 (数学不大好的网友,比如我自己,可以用笨办法,将0与1之间的实数一个一个代进去验算,可以很方便地确认 y = 1/3 确是最优解。)

  至此,我们证明了霍教授发现的伟大的第一定理:

  昏睡第一定理:古往今来一切正常人,每天上床时间均相同。

  一天有24小时,正常人将其中1/3花在床上,折算成小时就是8小时。霍教授又通过繁复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经验证据,进一步表明,绝大多数人都是将这8小时用来睡觉的。于是又导出第二定理:

  昏睡第二定理:绝大多数正常人,每天均睡眠8小时。

二、寻找活动X

  话说两年以后,一位毅力和好奇心都特强的经济学家伯格斯特罗教授,以极大的耐力,对霍教授枯燥无比的理论推导,进行了一番精疲力竭的彻底过滤,终于发现其中有一个重大原则错误。于是他写了篇“走向更深的睡觉经济学”,发表于现代经济学顶尖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第84卷第2期的“杂碎”栏目中。此文将睡觉经济学推上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虽然伯格斯特罗教授在文章中非常谦虚地表示,他不敢说站在巨人肩上,最多只算踩在霍教授脚指头上。

  伯格斯特罗教授指出一个重要的经济观察:每个人的日收入,除了有工资收入 w(1 - y)以外,还有财产收入R。这样日消费就不是 x = w(1-y),而是:

  x = w(1 - y) + R

将此式代入效用函数,可以得到最优解

  y = (1/3)[1 + (R/w)]

显然,除非 R/w 恒等于零,一个正常理智的人,绝不可能只把 1/3 的时间花在床上。

  经济学家们长期观察发现,国民收入中财产收入R与薪金收入w(1-y)的比例是一个恒定的常量,约等于1/4,也即 R/[w(1-y)] = 1/4。于是:

  R/w = (1/4)(1 - y)

将此代入上述最优解表达式,并解出y,我们得到 y = 5/13。这样,一个正常人每天花在床上的时间就是 (5/13)x24 = 9.231 小时。

  至此我们证明,正常人每天必定花9.231小时在床上,然而昏睡第二定律却说,“大多数人每天睡8小时”,这两者之间存在1.231小时的明显差距,该如何解决?

  伯格斯特罗教授指出,在天文学中,人们发现行星运转轨道偏离纯理论预测值,于是猜测必有另一个未知行星存在,并由此发现了冥王星。经济学也不例外。上述1.231小时的差距,促使我们猜测,它应当人们化在床上的用来进行某种非睡觉活动的时间。我们姑且将此称为活动X。

  伯格斯特罗教授迫切期待,那些有理论穿透力又能不知疲倦地挖掘数据的经济学家,能早日发现活动X究竟是什么。

  这个期待不算完全落空。一年以后,女性主义经济学大师霍夫曼教授,在同一杂志第85卷第3期同一栏目发表了一篇“深化睡觉经济学:走向发现活动X的重要线索”。他第一次将女性主义观点引入效用函数,并且用细致的数学推导证明,进行这个活动X,需要得到夫妻双方一致同意,并且该活动还与婚姻稳定性密切相关。这就将寻找活动X的学术探索,又推进了一步。

  可惜的是,自那以后直到如今,经济学家尚未找到活动X,也未在这方面作出任何新的进展。

附记:关于此文之由来

  这是一篇拿效用函数搞笑的文章,从头到尾就是故意瞎掰扯鬼谈,没一句正经话。象文中所说:“数学不大好的网友,比如我自己,可以用笨办法,将0与1之间的实数一个一个代进去验算,可以很方便地确认 y = 1/3 确是最优解”云云,整个儿就是胡话,因为0与1之间的实数个数有无穷多个,一个一个代进去验算,一辈子也验证不了。

  不过国内有些搞人文学的人,还真有拿这类搞笑文章当真的。

  本来,霍迪尼、伯格斯特罗以及后来的霍夫曼,当初写这些文章,从一开始打明招牌是搞笑,经济学家们读了只是会心一笑,没一个当真的。当然有些人并不喜欢这类搞笑,比如布劳格那本在国内卖得很火的《经济学方法论》,就提了一句伯格斯特罗的文章,称其为拙劣的幽默。

  然而国内一些文科生,可能是顺藤摸瓜查到了这些搞笑文字,却当了真,如获至宝。比如《读书》1998年第11期发表一篇林楠的《科学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外》,一本正经地说:“……伯格斯特隆的例子显示,不少内容空洞的经济学论文,只要符合特定的科学主义措辞,仍然可为经济学专业社群接受,甚至把玩笑也当成科学知识。”

  不错,这些文章是发表在顶尖的经济学期刊《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然而却都发表在幽默搞笑栏目中。这份期刊由美国芝加哥大学主办。芝大经济系自斯蒂格勒以下,相信“幽默中有真理”,都喜欢用经济学开玩笑,写些游戏文章。他们办《政治经济学杂志》,也有一个挺好玩的传统,就是除了发表正规论文之外,还专门设有一个“杂碎(Miscellany)”栏目,时不时发表一些用经济学术语包装的搞笑幽默文章。当年中国文革当道时,张五常搞笑地写了一篇题为《费沙与红卫兵》的短文,本来是供芝大同事一乐,杂志主编蒙代尔看到该短文后,就拿去发表“杂碎”栏目上。

  呵呵,如果说,有谁“把玩笑也当成科学知识”,那绝对不可能林楠口中的“经济学专业社群”,而是这些写文章批判科学主义的文科傻妞们。

  无独有偶,“世纪中国”上许宝强的《措辞与翻译--自由经济意识形态在香港的传播》,也一字不漏第重复了林楠的错误。我看到这些误解,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算是介绍一下经济学的搞笑和幽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 经济学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杂志 经济学 探索 睡觉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kangxi_ku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沙发
一刹春 发表于 2004-5-27 08: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文中提到的三篇幽默经典俺只找到两篇,霍迪尼的开山之作是死活也找不到了,鉴于他老先生还健在,俺曾经给他发电子邮件向他索要,可惜如石沉大海,想必是睡觉睡到没时间上网了吧。

22.rar (349.61 KB) 本附件包括:
  • Toward a Deeper Economics of Sleeping(JPE1976).pdf
  • The Deeper Economics of Sleeping_Important Clues toward the Discovery of Activity X(JPE1977).pdf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使用道具

藤椅
一刹春 发表于 2004-5-27 09: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关于睡眠的正统经济学分析也是有的,当然就没有太多的意思,不值得贴在这里了,简单介绍一下就足够。

这里介绍JPE1990年第5期上Biddle and Hamermesh的文章“睡眠与时间配置(Sleep and the Allocation of Time)”。

一般经济学研究认为睡眠需求是外生的,或由人的生物特性决定的,因此在建模是就把睡眠时间剔除在外,而认为一个人每日工作和闲暇的总时间是一定的。这篇文章认为,睡眠消费和其他闲暇消费的性质是一样的,时间价值和睡眠的相对效用,即一个人的工作-闲暇选择会影响到他的睡眠时间的配置。这个假说当然是符合经济学直觉的。

文章通过经验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睡眠时间中总有一部分可以看作一种睡眠储备(类似银行的准备金),用来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统计上看,一生的睡眠时间可能有多达1个小时的上下浮动,其变化规律是:每日睡眠时间和在劳动市场上的时间成反比,和工资水平也成反比。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使用道具

板凳
VII 发表于 2004-6-4 09: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要知道自己的王国有多大,

虽然已经很大,

但不是整个宇宙,

虽然支配宇宙运动的规律也支配人类行为进而支配经济学。

a man, a plan, a canal: Panama.

使用道具

报纸
一刹春 发表于 2004-6-4 10: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兄台这话有些道理,但也有焚琴煮鹤之憾

而且,知识是演化的,永远无法确知边界,不如说要谨慎前行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使用道具

地板
appleboy 发表于 2004-6-8 20: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宇宙存在边界但是不可达到,经济学是否有真理,演化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就是休谟开始的不可知论。谨慎言之

喧哗与躁动

使用道具

7
whaonvger 发表于 2004-8-31 20: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太逗了 哈哈哈哈 多谢师太
Politics is for the present, but an equation is of eternity.

使用道具

8
jett 发表于 2004-9-9 22: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第一个,我就不明白:

一个正常人的效用函数U(x,y)必定具有如下的数学形式: U = x2y 其中x是他的每日消费,y是每天花在床上的时间所占比例。

1,为什么是每日消费,而不是每日所食,每日所学呢?而且我更偏好每日所学,对每日消费无所谓。我的算式没有每日消费者一项,也没有每日的工资,因为我是学生。W=0, X=0。效用也一直是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每日工资,就没有效用~~~~~

2,为什么是平方呢?如果不是平方,答案就不是1/3。

3,在我的生活里,每天不是睡8个而是10个小时效用最大,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9 22:28:04编辑过]

使用道具

9
一刹春 发表于 2004-9-10 08:1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zz)睡觉经济学探索

这是一则幽默,莫较真啦。

不过消费进入效用函数,是千百年来的古训,不要争议啦,除非你绝食示威。

1/3-8小时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可以善意地看作是效用函数对现实的拟合。

与其平淡地活着,不如用死亡搏一次无法遗忘的传说。

使用道具

10
leexiong73 发表于 2005-1-20 13: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这就算作咱们"身边的经济学"一例吧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