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hangrila3
1534 3

[学科前沿] 金融危机下我国造船业企业兼并问题探讨 [推广有奖]

  • 0关注
  • 8粉丝

大师

4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9922 个
通用积分
123.2433
学术水平
87 点
热心指数
93 点
信用等级
50 点
经验
342930 点
帖子
24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57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3
最后登录
2024-5-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8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加深,银行信贷紧缩,国际贸易形势发生逆转,全球股市下挫,经济遭遇重创。与此同时,航运市场也陷入低谷,反映航运市场景气度的BDI指数,从2008年5月20日的11793点,下跌到2008年12月5日的663点,跌幅达90%以上。航运货量锐减、运价下跌,使得航运市场持续低迷,造船行业连带受累。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我国造船业应以企业兼并为突破口,提高企业乃至产业的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谋求造船业的产业升级。


  一、金融危机下我国造船业发展现状



  从2003年开始,国际贸易稳定增长,海运市场持续繁荣。日本、韩国和欧美等造船强国逐步转向高附加值的船只建造,国际船舶的大量订单涌向中国。到2007年,中国新接订单量首次超过韩国,成为新的世界造船中心。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2881万载重吨,占世界总量的29.5%,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但是,从2008年开始,国际海运市场行情大幅度逆转,欧美市场金融信贷全面收缩,船东融资难度加大,投资信心锐减。主要以出口为主的我国船舶企业,新获订单急剧下降,而且在“接单难”的同时,船东付不起后续船款,已经在建的船舶又面临“交船难”的困境。据克拉克森公司统计,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全球月新增订单量分别为693万、248万、80万、21万、38.75万、19.3万载重吨;同比分别下降幅度为66.1%、89%、95.6%、99.1%、97.7%、98.4%,世界船市处于下行乃至停滞状态。中国新增订单量也是持续低迷,自2008年9月份连续6个月来,新增订单分别为318、144、30、2、8.75和9.2万载重吨。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底,我国船舶企业手持订单2.1亿载重吨,其中中央造船企业1.1亿载重吨,地方造船企业1亿载重吨。从在手订单的结构上看,64%为散货船,船东撤单、推迟交付和弃船的风险较大。



  1.金融危机的到来,将我国造船业原有的问题放大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产能过剩。从全球造船业的产能来看,世界年造船能力有可能在2011年超过1.4亿载重吨,这比目前世界所有商船队的运力规模还多10%,即使考虑到经济景气后,世界船队运力规模的年增长率为5%-6%,世界造船业产能也明显过剩。我国作为新兴的世界造船业大国,产能接近世界产量的30%,产能过剩在所难免。第二,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我国造船行业长期以来处于产品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状态,到目前为止,5万吨级以上造船设施能力超过6000万吨,手持订单中散货船超过60%,而生产LNG和海工等产品的份额还不足5%。很多造船厂基本上是“组装厂”,自主创新不足,尤其是很多配套设备的生产能力较低,比如,主机、卫星通讯导航系统等配套设施,很多都需要进口。第三,中国船舶行业在造船设施、效率、质量等方面,和世界造船强国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特别明显的是江浙一带,5万吨级以下造船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2.金融危机之下,我国造船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船东新的订单会大幅下降,船厂为抢订单,会不惜低价竞争,造成恶性循环。第二,船厂的生产和交船将面临重重困难。比如,船东因融资困难,无法支付下一步船款或船东由于自身原因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导致船厂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生产;由于船价下跌,导致预期收益率缩水,船东会放弃已付船厂的预付款并且弃船,或者采取一切措施对付船厂,造成船厂无法按期交船形成弃船撤单等。第三,企业现金流状况恶化。造船企业订单量下滑,预付款减少,导致企业现金流下降;银行对造船业信贷收紧,企业在没有现金流入的同时,已接的订单还要继续生产,使得很多船企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第四,企业融资渠道变窄。本来我国造船企业可以通过上市融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基本断绝了这种可能:全球股市的严重下挫已使1PO(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很难筹得数目可观的资金;在目前整个航运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造船厂已经不可能满足“连续三年持续盈利”的IPO上市要求。第五,对新兴造船厂的冲击最大。新兴的民营造船企业由于没有交船记录,将受制于Refund Guarantee(预付款返还保证)的发放,并缴纳高额的保证金。这意味着订单量越多,造船能力越强,就越需要更多的投资。



  二、我国造船业进行企业兼并的现实原因



  1.调整产能过剩问题的需要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国内各地造船企业均大幅度扩张产能,5万吨级以下造船设施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甚至有不少修船厂将船坞船台用作造船。在当前全球船舶订单大幅度萎缩,造船业受到严峻考验的情况下,大量民营中小造船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如果有实力的大型造船企业能够对这些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这将不仅实现大型企业的低成本扩张和竞争力提高,而且也将整合中小造船企业成为兼并企业的中间产品制造中心,释放产业的过剩产能。



  2.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的需要



  金融危机之下,我国造船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情况下,部分大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兼并,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高自身实力,从而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以及核心技术的开发。



  3.财务危机之下,造船企业的理性选择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新兴造船国家,金融机构对大部分中小造船企业的Refund Guarantee的发放十分严格,这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其次,公开上市的困难与银行信贷的紧缩,中小造船企业的融资渠道被大大压缩。但是,我国的大型国有造船企业如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CSIC)、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等,它们可以通过旗下的财务公司及上市公司等融资平台,保证充裕的流动资金。



  在当前金融危机之下,流动资金的注入是拯救中小造船企业的关键,大型企业的兼并不仅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现金的流入,而且这些中小企业还可以选择专业化经营造船的部分领域,减少自己的现金流出。



  三、我国造船业进行企业兼并的政策契机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提出以下几项振兴措施:第一,要通过信贷和财政支持,稳定船舶企业生产;第二,要通过限制产能扩充和淘汰旧船,扩大船舶市场需求;第三,要调整删自工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修船业务;第四,将积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升级;第五,将新增中央投资专项配套资金,加强技改与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船舶工业具有独特的拉动作用。三十年的发展经验证明,船舶工业是典型的军民结合产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船舶工业对其中的97个产业有直接消耗,关联面达84%,其中尤以机械、冶金、电子等行业最为密切。据统计,每建造1万载重吨船舶可以解决船舶及其上游产业3000个就业岗位,如果今年全国可以完工超过5000万载重吨船舶,就可以拉动1500万人的就业岗位。因此振兴船舶产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当前应对危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的较为理想的选择。还应看到,这次国务院出台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既是船舶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举措,又是船舶业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对加快建设造船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造船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表现在低端造船上,而高技术品种则不足,所以规划提出支持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和产业升级。因此,我国造船企业要充分把握这次政策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以企业兼并为手段的低成本扩张,做大做强主业,积极推进新工艺、新技术,做到造修结合、造船与海洋工程结合、造船与非造船产业结合。



  总之,我国造船企业的兼并和重组,虽然会产生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以及企业的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但企业兼并对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促进造船业的技术进步,形成大型造船企业负责开拓市场,获取订单,设计新产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中小型企业通过兼并之后的专业化,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等配套产品的合理产业布局有巨大的作用。我国造船业只有在技术进步的引领下,才能实现生产要素的目的性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企业兼并 金融危机 造船业 Guarantee 劳动密集型产业 次贷危机 国际贸易 造船业 突破口 美国

沙发
phomana 发表于 2012-3-2 14:41: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结构调整

使用道具

藤椅
358340177 发表于 2012-3-6 13:41: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每年的人大都在说结构调整,可终究怎么个调整法也没定论,我认为是制度问题,国家体系的不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能在政治上来说是成功的,但经济上并没有什么太好的引导作用吧,既然走向市场经济了,却还是放不开手脚

使用道具

板凳
baishaowei 发表于 2012-10-15 09:42: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什么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