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ujingjun
2531 1

赖建诚的博客 日本在1860年代开国后的贸易利得 [推广有奖]

  • 7关注
  • 66粉丝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288 个
通用积分
4076.2961
学术水平
299 点
热心指数
390 点
信用等级
264 点
经验
710200 点
帖子
23129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5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
最后登录
2024-5-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日本的NHK电视台在2008年初,推出轰动的连续剧《笃姬》,製作费据说超过30亿日元。这50集的收视率,最低的是第1集〈天命之子〉(20.3%),最高的是第48集〈无血开城〉(29.2%)。2009年在台湾开播后也引起一阵热潮,播完一轮后立刻重播,我每星期有五天守著电视不敢遗漏。这部历史剧拍得实在好,演员阵容庞大坚强,听说酬劳并不高,主要的资金投在服装(真是漂亮高贵的和服)、建筑、器物这类的历史考证上。
从中日文的维基百科内,可以看到详细的演员名单与角色说明,也能看到例如「花道指导」、「扇子製作指导」、「香道指导」、「萨摩语指导」,这类的专业技术人员。老牌演员如松坂庆子(饰女侍从几岛)、高桥英树(饰萨摩藩主),年轻新秀如宫崎葵(饰笃姬)的表现,也都可圈可点。我觉得NHK的《笃姬》,和英国BBC播映的《都铎王朝》(The Tudors,3季共28集)一样精采。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日本天皇是虚位元首,政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天皇和幕府都主张锁国攘夷,但在九州鹿儿岛的萨摩藩,以及在本州南端的长州藩,这几个「外样大名」主张开国通商。他们希望改革或甚至推翻幕府,主张「大政奉还」,由天皇主政。萨摩藩的第11代藩主岛津齐彬(1851-58在任),把养女笃姬嫁给德川家族的第13代将军家定(1853-8在任)。家定逝后,由家茂继任第14代将军(1858-66在任)。
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为什麽。笃姬于1856年11月成为第13代将军的正室(御台所)后,就担任大奥(内宫)的主导者。家定的生母(天寿院)在媳妇进门后,就退居侧院。1861年12月,仁孝天皇的第8皇女和宫(静宽院),下嫁第14代将军德川家茂。笃姬(天璋院)在媳妇进门后,并未和她婆婆天寿院一样退居侧院,仍然主导大奥,直到1868年3月「无血开城」离开江户城为止。
前面说过,王室和幕府主张锁国攘夷,但有实力的外样大名(如萨摩藩),却主张开国贸易。如果时光能倒流,双方能请教经济学者,客观分析锁国或开国的利弊得失,说不定可以避免「安政大狱」(1858)和「樱田门外之变」(1860)这类的党争株连杀戮惨事。
日本的锁国政策始于1639年,禁止与外国有任何接触。唯一的例外,是在长崎港维持和荷兰、中国之间的小额贸易。但愈来愈紧缩,到18世纪末时几乎已无重要性。在锁国的末期(1850年代),日本平均每个国民的进口额约0.6美分。相对地,1840年鸦片战争被迫开港通商时,平均每个中国国民的进口额约有9美分,是日本15倍。锁国时期的日本,透过琉球也有一些小额贸易;琉球虽然臣属中国,但真正控制琉球的,是鹿儿岛的萨摩藩。
让日本有开国之议的是,美国淮将贝里(Commodore Matthew Perry,1794-1858),1853年率船队抵达江户附近的港口。1854年贝里再度来访,带来2倍规模的船队,积极要求开港通商。开国派与攘夷派的意见相持不下,经过激烈讨论才在1859年7月签约,指定3个港口(后来增为5个)通商贸易,收取低额的进出口关税。1860年开放贸易后,日本的进出口额在25年内急剧增加:若以25年的趋势图来看,进出口线条大约成40度角的走向。1873年时,日本平均国民的进口额79美分,约是同时期中国的3倍。
用现代的经济语言来说,日本在开国时期的贸易约有4项特色。(1)在1860年刚开国时,以当时出口品的价格来看,国内各行各业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2)但在国际贸易上,日本是国际行情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国际行情的订价者(price maker)。(3)政府对出口贸易并不奖励也无补助,反而课出口税。(4)开国后的20-30年间,并未因贸易而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
下面的表格显示,1868-75年间的进出口结构,以农产品和简易的工业製品(小农作物、丝)输出为主。型态上是以「比较利益」作为贸易的基础:工资低、成本低、售价低。这是典型开发中国家的早期贸易型态,台湾在1950-70年代也走过类似的路。进口品中有1/3是农产品(米、糖),2/3是英国的棉花与羊毛产品,以及军火武器和机械製品。
11868-75年間日本的貿易結構

產品

進口(%

出口(%

(1)非食物性農產品
  
  蠶卵
  其他(棉花、植物臘)
(2)食物性農產品
  
  
  
  其他食物
(3)其他原料
  燃料(煤與木炭)
  其他
(4)紡織品
  棉紗
  棉布
  羊毛
  其他紡織品
(5)其他製造品
  武器與軍火
  機器與工具
  各式製造品

2.2

10.8

9.9

4.2

3.1

15.1

18.4

19.2

1.8

2.7

1.4

11.2

35.9

15.7

2.7

28.2

8.2

1.9

2.9

0.2

4.3



开国贸易20年后(1880),日本才开始用西方的技术生产,进入早期工业化的阶段。为什麽在1860-80年间,日本不积极运用关税来保护本国产业,生产原本需要进口的产品呢(经济学者称这种方法为「进口替代」)?主要的因素是地狭人稠,耕地不足加上气候条件的限制。例如占进口大宗的蔗糖(9.9%),就很难在国内耕作。另一项大宗进口品是羊毛(19.2%),当时日本没有可以生产羊毛的羊隻,只好完全仰靠进口。在劳动力供给丰富(甚至过剩)的情况下,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模式为主,只有棉纱与纺织业採用西方的机器生产。
Bernhofen与Brown这两位作者,接著问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日本在贝里初次带船抵达日本时(1852-3),就积极开放国际贸易,而不是拖到1860年才勉强开国,国内生产毛额(GDP)大概会增加多少?透过各种假设与複杂的计算,他们认为贸易的利得可能会让GDP提高8%到9%,这是相当高的数字。如果用「黄金两」(日本币)来表示,他们估算在1868年时贸易所产生的利得,全国平均每人约有0.05两。翌年增为0.13两,1870年时大增为0.3两,1873年0.34两,1875年0.32两。这些都是很显著的所得增加,因为1840年平均每人的所得约只有2.3两,1870年时快速增至4.76两,国际贸易必然是重要的因素。
现代的经济学常说「贸易是成长的引擎」,鼓吹透过贸易互通有无,让各国的「天赋资源」和「比较优势」,透过贸易让各国快速成长。闭关自守的结果,会造成内部过度竞争,稀少性资源价格过高,技术进步趋缓。萨摩藩很早就和琉球有贸易往来,知道西洋的科技与军事优势,所以强烈主张开国通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岛津齐彬处心积虑,把笃姬嫁入主张锁国攘夷的德川幕府,自己成为第13代将军德川家定的岳父。可惜幕府和天皇的立场一致,都反对开国通商。笃姬并没有完成齐彬託付的任务,心急的萨摩藩就和实力强大的长州藩联手,出兵攻打江户的德川幕府。
幕府把「大政奉还」天皇后(1867年11月),日本进入明治维新(1868年10月)的新境界。接下来,1894年甲午战争打败中国,1931年占领东北,1937年入侵华北,打遍东南亚。日本帝国主义在这50年间的急速发展,开国与贸易政策是重要的关键。2008年的历史连续剧《笃姬》,又赚走台湾不少外汇。历史真的没有用吗?

参考书目
Bernhofen, Daniel and John Brown (2004): “A direct test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 case of Jap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2(1):48-67.
Bernhofen, Daniel and John Brown (2005):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gains from trade: evidence from Japa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5(1):208-25.
童门冬二:(2009 刘子倩译):《笃姬:挽救德川、统领大奥的女将军》,台北:商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赖建诚 Comparative Assessment advantage Assessmen 日本 博客 贸易 利得 赖建诚

沙发
sun123sea 发表于 2010-1-20 11:40: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aha,关注中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