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osurrender
25594 92

被黄有光赏识的江西财大博士陈军昌 的期刊论文 [推广有奖]

  • 7关注
  • 22粉丝

教授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554 个
通用积分
15.5757
学术水平
50 点
热心指数
68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3223 点
帖子
1095
精华
0
在线时间
71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4-1-7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被黄有光赏识的江西财大博士陈军昌 的期刊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期刊论文 江西财大 陈军昌 黄有光 期刊 财大 黄有光 江西 陈军昌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candles will give off light until it melts away
!!!!!!!!!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使用道具

藤椅
Nosurrender 发表于 2009-9-16 08:04: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
证券化的东西很难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candles will give off light until it melts away

使用道具

板凳
Biny1220 发表于 2009-9-16 11:00: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因为什么被赏识呢,说来听听

使用道具

报纸
Nosurrender 发表于 2009-9-16 11:50: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黄有光:“这篇博士论文拿到任何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哈佛、普林斯顿,都是最优秀的论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是杨小凯的。”



陈军昌,男,江西财大09年毕业博士。

很早就注意这个人了,当时写有关分工度量的文章,看到他一篇,很有功力的。

最近有新消息,是从他的两个好友博客上得知的,非常令人振奋,贴在这里给大家看。有新消息的同学及时补充。






一次可能具有历史意义的博士论文答辩会
阅读() 评论() 发表时间:2009年06月14日 19:12
本文地址:

本文标签: 黄有光 陈军昌 博士答辩 经济学家


时间是2009年6月8日14:00,地点是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议室。这是一次江西财经大学2009届的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对对面坐着的答辩者说道:“这篇博士论文拿到任何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哈佛、普林斯顿,都是最优秀的论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是杨小凯的。”,答辩会取消了以往30分钟的答辩者对评委提问的准备环节,评委与答辩者即问即答。所以整个答辩会已然成为了学术讨论会。黄有光教授数次爽朗大笑,而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新兴古典学派的另一青年学者庞春教授则更是频频起立辩驳。一切只因为一个江西财经大学闭门自学了7年博士学位的学生——陈军昌和他的博士论文。 答辩过程有个细节,整个答辩会庞春一直言辞激烈,批语极端(或许因为陈军昌一直没有同意在题目中加入新兴古典经济学这样的字眼,并坚持认为论文中所用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所独立创立的非线性产业的演化分析方法,甚至在论文中宣称创立了经济学另一分支,而感到不满吧),一旁的何维达教授居然有些尴尬和沉默(也许是因为作为陈德导师,多年在京,没能悉心指导学生,而略感惭愧吧),而黄有光教授则对陈军昌赞赏有加,不吝溢美之辞,相信答辩者会一生感谢黄教授这个伯乐吧(黄教授在数月前收到了陈军昌发来的论文,当即打印出来,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拍案而起,并决定来江西这个他从未到过的地方见见这个年轻人)。
这篇博士论文总计字数80万字(附录也有近10万字),目测有近千页(当时的震撼只在看到王廷慧的微观规制机制设计的专著中所列的近100页国外参考文献中有过)。从答辩会陈军昌的陈述和答问中大致可以得知:作者试图遵循杨小凯的研究轨迹,利用超边际分析整合整个经济学框架。文中批判了75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证明并拓展了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假设和定理;讨论了“政务专业化”的分工形式化的超边际分析;利用演化博弈论解释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改革开放30年的产业发展;运用Mathematics软件计算机模拟了企业的起源,并以南昌等企业作为案例,佐证了模型。毫无疑问,从分工与专业化问题,再到李约瑟之谜,企业起源问题这几乎都是国内外长久以来争论不休、难以解决的问题,足见作者之野心。而从作者对杨小凯、黄有光到布罗代尔、青木昌彦等的近400部专著的研读和对超边际分析、演化博弈论,计算机仿真实验的运用(印象中国际上擅长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的经济学家有Gintins&Bowels,以及Axelrod的著名"Tit for Tat"实验;而国内只知叶航做过)这些经济学界最艰深和前沿的工具、方法,以及陈在答辩中偶然说到自己曾用田野调查法这个只在社会学中常见的方法去观察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可见作者深厚的数理功底和近10年来下的苦工(其研究领域之广以及对数理工具运用的出色都令我想起了汪丁丁,想起了他一直以来都试图整合整个社会科学框架的尝试。但差距是丁丁的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只能另我们仰视)。
还记得有次吃饭,陈军昌也在座,有人问:“还没写完论文?”“呵呵,没有。”憨憨地答道。“哈,怎么?都7年了,在做精品?”一句讽刺毫无忌惮地抛出。陈军昌只有苦笑。当然,这是在陈军昌还默默无闻时。
方宝璋老师在答辩行将结束时,送给陈军昌一句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共勉!

网址:






[精] 远离浮躁、八年铸剑的传奇
2009-07-06 11:25:30
6月9日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对我的博士班同学陈军昌来说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期。经过整整八年的苦读,军昌君终于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答辩,由博士候选人变为了正式的经济学博士,可喜可贺。

其实,在博士学位开始到处泛滥成灾的当今中国,获得一个普通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本该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但对军昌君可不一样。不是因为八年苦读终成正果,而是他取得的耀人的学术成就。参加他的博士论文答辩并担任答辩主席的是世界上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绝对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当之无愧的获得者)的恩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蒙纳什(Monash)大学的黄有光教授。作为知名的经济学家,黄教授自愿来到中国一所不怎么有名的大学、为一个十分普通的博士候选人担任答辩主席,已经说明了军昌君的论文之优秀了。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黄教授高度评价了军昌君的博士论文,认为:军昌君的论文拿到全世界任何一所一流大学,都是一篇一流论文。最高的评价还不是这个,而是黄教授认为的“这是我几十年来读过的许多中外博士论文中最好的两篇之一。另外一篇是杨小凯在普灵斯顿大学的开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博士论文。”评价之高,已经令国内许多的所谓知名经济学家们汗颜了。说实在的,国内的博士论文包括正式的研究论文迄今为止又有多少能够拿得出国门的呢?遑论一些所谓的经济学知名人士,其实根本就连经济学的常识还需要补课的。单纯在博士论文评价上的溢美之词还属偏爱。最近,黄教授正积极活动,推荐军昌君到澳大利亚进行研究工作,并自愿从他自己的研究基金中拿出资助经费,并在推荐信中说“对陈的研究能力充满信心”。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为什么会人才辈出了。

2001年秋天,我与陈军昌一同考入江西财经大学攻读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作为曾经同甘共苦、一起苦读的同学和朋友,深为他今天取得的学术成就而高兴。我们在学校的宿舍相邻,偏处学校西北角一隅,当初的环境还是非常糟糕。由于靠近昌九公路,已经被超载车碾压得破旧不堪的公路几乎整天尘土飞扬,所以学校宿舍也深为“受益”,宿舍外是不缺尘土“关照”的。即使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军昌君独处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进行着他的研究。军昌君是脱离开工作岗位进行学习研究的,这与许多人集工作学习于一身进行的业余攻读是不同的,其实陈军昌的工作单位在现在很多人眼里还是非常不错的,这也多亏了他单位领导的开明和包容。军昌君选择的课题在经济学来说还是属于尖端研究,他的论文题目最终定为《内含政务专业化的分工形式化研究――暨非线性产业或经济系统的演化(创新)分析》。对这个选题,对制度经济学造诣颇深的李建德教授给予了很高评价:“产业或经济系统的演化是最为基础性的研究了,而凡基础性研究对文献的把握,不论就量而言还是就文献的深度而言都是最为困难的,而对基本原理更深入的理解是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基础,其研究的价值也是最高的。而该候选人的研究技术路径又选择了非线性分析方法,并且还要完成政务的内生化,其技术难度是无可怀疑的。这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自我挑战。对此完全应该给予最高的评价”。

我对军昌君的佩服,还不仅仅在于他的学术成就,而是在于他的执着和认真。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更为实际的路径:早一些毕业,起码在就业选择和职位争取上更为主动。想想看,偏居一室进行研究那该是多么寂寞无聊的经历啊!怪不得军昌君读到后来,连一些老师和研究生们都难以理解了,关门读书研究的他甚至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传说――有传说说他的导师建议学校将他的宿舍由4楼调换到1楼,以防止自杀;还有硕士生们专门去拜访他,看看脱产攻读博士居然达8年之久的是什么样的人……等等。如果没有很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毅力,要在当今极其喧哗浮躁的世界里做到专心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抵住外面斑斓多彩的诱惑需要信念,面对枯燥无味的文献进行钻探需要毅力,在自己设定的假设世界中遨游还要悟性。只有集信念、毅力、悟性于一身,才可能取得学术上的突破。而正是这些成就了他的学术传奇。

我对军昌君的赞赏,还有另外一个深层次的意义,就是我们的社会中这样的人太少了,难道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仅仅是一知半解、到处忽悠的所谓专家,而不需要专心于基础研究的人才么?不是有专家就公开声称自己不读书么?这简直是对我们这个社会的侮辱啊!号称专家的人都居然不读书、不学习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

在军昌君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当天下午,和我曾经同属一个导师攻读硕士、现在仍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师妹给我发来短消息说:没有想到大师就在身边,做学术取得这样的成就,太令人佩服了。看来,对军昌君肯定的人还是不少。祝他一路顺利,早日成为卓有成效的大师。正如黄有光教授对他期望的“如果有一个较好的研究环境,继续钻研的结果,陈军昌很可能会成为一只大狐狸
4# Biny1220
candles will give off light until it melts away

使用道具

地板
wangcht 发表于 2009-9-20 21:19: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佩服,太强了

使用道具

7
程丹 发表于 2009-9-20 22:31: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哈哈,不让我下载,我到其他地方找去

使用道具

8
Nosurrender 发表于 2009-9-21 08:00: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免费下载。 7# 程丹
candles will give off light until it melts away

使用道具

9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9-9-21 20:10: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能否告诉大家,黄有光是谁呀,是不是和国内的刘伟齐名啊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10
csxcsx007 发表于 2009-9-21 20:32: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家觉得水平如何?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0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