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tswangqiang
997 0

[财经时事] 走钢丝的新浪MBO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讲师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76 个
通用积分
1.0000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1365 点
帖子
130
精华
0
在线时间
25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
最后登录
2021-7-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6年5月曹国伟成新浪新一任CEO。那个季度新浪收入互联网排第三,但三年后的今天排第五,利润则只能勉强进前十。所以说新浪落后了。但曹国伟没下台。
没下台的原因,是“罪不在己”。都说新浪落后来自于其股权分散,没人敢为长远战略负责、而只着眼短期利益的结果。于是,当新浪管理层宣布通过MBO (管理层收购),以1.8亿美元持有超过10%股份而成第一大股东时,旁观者言:新浪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有长远规划了。也有人说:曹国伟终于握有实际控制权,可以跟丁磊、张朝阳在同一层次起舞。
这种乐观,就是某大人物说过的:“Too simple,sometimes naïve。”新浪是大媒体,抬轿子的自然不少,更多人则见风就是雨,好像MBO这三个字母就是一贴就灵的狗皮膏药。魔鬼在细节里,不妨刨根问底:曹国伟为首的高管用于MBO的1.8亿美元来自何方?

两种可能。第一是自己的钱,若如此,这个MBO就是硬绑绑的,货真价实。但新浪高管年薪加起来不过百多万美元,要凑够1.8亿的十分之一都不容易。若真出到1800万,那美国股民和律师就有事干了,他们会跳起来:你咋有这么多钱?都是股神?
所以只有另一种可能:用别人的钱。方式也分两种。第一,用股权做抵押借钱,等股价升高再还。若如此,这个MBO也是硬绑绑的,只是时间太长:要从新浪股票上涨套现1.8亿美金并且还维持大股东,股价不涨个三四倍就不可能。而一般金主回收贷款的心理预期不会超过3年。
于是最大的可能是:“找投资方共同MBO”。注意,就算新浪高管全是股神、出1800万占1.8亿的1/10,投资方出的一定是大头。如此,这个MBO就“软”。MBO本意是“管理层投钱、让投资者出去”,实际上,一群新投资者跟着管理层又进来了。当然,新浪高管必须“代表”这10%股份在董事会说话,实际出资人只间接持股。但间接持股,不表示不管事。东家还是东家,掌柜还是掌柜。常规讲,金主都会与管理层须签订一套规矩,以保证自己3-5年退出的预期。或者,金主本就想长期持有,成为新浪第N+1股资本势力。于是有投资界的人猜:说不定是策划新浪分众合并失败的江南春以及郭广昌在“曲线救国”。
所以即使MBO,曹国伟为首的新浪高管也不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等着1.8亿美金生金蛋的“MBO出资人”,会跟新浪董事会里其他董事问同一个问题:下个季度有何收益?假如三年后我撤,投资会增值多少?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看起来稳重,但实际在走钢丝的曹国伟。这个通过种种设计而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代言人的CEO,必须使新浪业绩在短期和长期都有说得过去的表现。短期有表现,是对付投资人和董事会。要知道,就算有10%,管理层也不能控制董事会,就算真能挤一两个管理层进去,短期内也不能彻底改变其保守文化。长期有表现,是对得起自己导演的这出MBO。新浪高管至少在现阶段,本质上还是小小股东。对他们的制肘只是换了个方式。
长期且不说它,短期要见高股价,新浪必做资本层面的动作,不外乎并购或合资。为什么?
第一,曹国伟喜欢。曹君在美留学时主攻会计。99年加入新浪就是为筹备上市,后来显山露水是因为主导并购广州讯龙,在SP业务上为新浪补齐短板。再后来阻击盛大入股、策划合并分众、直至“MBO”,玩的就是资本、在网络圈里数一数二。而相反,曹在具体产品创新上则相对较弱。
第二,新浪有传统。在教育、游戏、垂直门户、电子商务、在线订票、即时通信、SP等业务上,新浪跟一票国内公司、韩国公司、以及美国公司比如雅虎做了十来次并购、入股、合资、合作等动作。收益虽然不多,教训确有一箩筐。
第三,行业有趋势。“内创业”和“控股平台”在互联网上越来越明显。内创业,就是一个新业务在公司里独立存在和成长,一旦长成就独立上市,比如搜狐的网游实体:畅游。网易对搜索业务也是这么干。控股平台就更多,比如阿里旗下的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等6个子公司,盛大旗下的起点、浩方、华友等几个子公司,这两家今后都可能拥有3家以上的上市公司。
在机会遍地、人才丰富的互联网,有实力的人不会寄人篱下、委曲求全。股权激励、独立架构,已经是一个必然的方式。这也是之前新浪的短板。 第四,新浪有资源。一方面,账上有7亿美元,可以买下任何一家未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控股权;一方面,新浪在内容领域有最强品牌,有辐射的影响力。
而一旦一个下辖N个子公司的新浪控股平台成了,实业都在子公司,品牌和资本运作在母公司,那么短于产品、长于资本的曹国伟也就安全、松爽了。
那么,新浪最可能对那些业务线做并购或合资?
第一,市场大、收入大的垂直内容领域,比如房产、汽车、股票、游戏、数码等。这些产品化、数据库化的专业领域都适合精耕细作,需要专业化人才和大投入,用独立实体的方式更能激励团队。而且每个领域都有门户之外的成规模的玩家,证明了市场潜力和独立发展的必要。比如房产的搜房和焦点,汽车的汽车之家和太平洋汽车,游戏的17173和多玩,等等。此前,新浪就已把房产业务分拆,与一家房产中介合并成为易居中国,在美国上市。
业内风传,新浪一直在和众多垂直领域的网站洽谈类似于易居中国的合资或者入股。
第二,新浪受过挫折、但潜力巨大的新业务,比如社交网络、游戏。新浪通过各种方式对网游的尝试不下三五次,但都败了。自己做的社交网络新浪空间/新浪朋友基本成了植物人,反而倒是从新浪出去的一票人把开心网做得颇风光。大家都看到游戏的高利润和社交网络的潜力,这时,新浪还想自己做,绝对晚了,砸大价钱买下一两个成气候的是明智之举。在看不清胜负的情况下,比如开心网的创业者们想及早套现,并且靠上新浪这颗大树,也算安全。
不妨给未来的新浪画一幅像。
最好的可能是:通过并购一批有收入有利润的垂直门户和专业网站,它们借助新浪的品牌和资本快速成长,成就一批上市公司。新浪成为整合中国媒体业的控股平台,在汽车、房产、游戏等领域都有数一数二的垂直门户,有数一数二的收入。这可能在三五年内成就一个50亿美金市值的“大新浪”。曹国伟,则从打工者做成真老板,当之无愧中国互联网的“经理人教父”。
最差的可能是:真正强的垂直门户和专业网站都选择独立,新浪能搞到手的就是二流角色。就当新浪花大价钱却没能买到大收入的情况下,投资界不看好,股价上不去。于是,“MBO投资人”发飙,在董事会的各方力量代言人也伺机反扑,曹要么翻身落马,要么采取更激进的短期做法,耗尽新浪最后一点元气。“中国互联网第一MBO”未能善终,反而加速了“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的衰落。
走上钢丝,这就是新浪MBO可能面对的两种未来。
不过单从激励创新和创业的角度讲,曹国伟们倒是难得的福星。毕竟,若7亿美元全花出去收购,不知道会激励多少创业者的激情、激活多少市场竞争,大为改善创业环境、也有利于大公司开放的心胸。新浪的生死无所谓,中国不缺门户。而这只老骆驼若能哺育出百十只马驹,就算死也是“重于泰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MBO 走钢丝 Sometimes simple 中国互联网 新浪 MBO 走钢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11-5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