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多读文献(王选) (转)阅读文献使我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大学毕业后我就养成了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当时下了一个决心:不看翻译过来的中文书,只看英文原版书。这样既锻炼了英文阅读能力,又避免了因译文错误而带来的一些误解。20世纪50年代末,我正忙于一台中型计算机的具体设计工作,每天三段时间上班,只能利用晚上10点到12点看文献,然后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睡觉。当时美国的计算机很发达,已形成产业;而英国在50年代也有不少创新成果,例如变址、闭子程序、微程序和虚拟存储器。今天美国年轻的计算机工作者很少有人知道上述技术均是英国人的发明。1956年开始设计的IBM Stretch(号称每秒百万次)计算机和1958年开始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tlas计算机对我的触动最大。设计时他们做了大量的应用调查,而Stretch的多道程序运行和切换是靠软件来实现的,而以前我只知道笨重的硬件切换方法。我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很关注作者的知识背景,以便分析他们做出创新的原因。大量阅读文献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第一线实践经验,我相信通过跨领域的研究,一定能找到创造的源泉,这是我1961年做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也是后来我负责研制激光照排系统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了解国外最新动态可以避免科研工作走弯路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访问学者赴美学习、科技工作者埋头学习英语成风。此时许多人才发现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的科研成果实际上全部在外国专利保护范围内,或者是正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方向上努力“填补国内空白”,这是很可惜的,这一遗憾往往在于没有仔细阅读该领域的国外最新文献。以照排系统为例,先于北大的5家均选择了模拟方式存储汉字字形。其中一家用的是字模管,即把字模板插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极和荧光屏之间。字模管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在美国流行了一段时间,当时也非主流,70年代中期则被数字式存储和显示的阴极射线管照排机所取代,80年代末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在美国停产,而1988年底北京某大报头版却报道了我国研制成功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当然最后只能夭折了。另外,80年代初我国报纸宣传某单位研究成功分辨率很高的缩微胶卷,我还去看过展品,该成果离商品还有一段距离,而当时国外光盘正以十分迅猛的势头发展,必将淘汰各种形式的缩微胶卷。90年代中期,一次在外地作报告,晚上回旅馆后有一位听众给我打电话,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绘图仪上的笔,这种笔的耐用性比现在国外产品要好。我听后马上跟他说,这一方向你最好尽快放弃,因为用笔的机械式绘图仪很快就要被喷墨打印机所取代。当时我看到了超宽幅面喷墨打印机已经问世的消息,在精度、速度、色彩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机械式绘图仪都要好得多。这位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假如完成于80年代初期,则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成果。 我的一生取得了两项科研成果:60年代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和后来的激光照排。这两个项目均是高起点,没有走弯路,有所创新,这与阅读文献有很大的关系。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