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行走的青年
3410 4

[读书笔记(对话)] 【独家发布】知乎网友:攀比和炫富–读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 [推广有奖]

院士

59%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制度经济学汇丛

闲游集

我的经济学之路

威望
3
论坛币
3034 个
通用积分
133.5782
学术水平
1199 点
热心指数
1177 点
信用等级
1087 点
经验
18571 点
帖子
3440
精华
11
在线时间
7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1-18
最后登录
2024-3-2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史密斯、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甚至克鲁格曼等古今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如今早已家喻户晓,即使经济学外行提起他们也能侃侃而谈,甚至评头论足。但许多人可能很少或从来没有听说过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在最近一项由当今经济学家评选的问卷调查中,凡勃伦在“最喜欢的20世纪已过世经济学家”一项中名列第七。凡勃伦何德何能,在当今经济学家心里占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托斯丹•凡勃伦(1857—1929)是制度经济学派(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开山鼻祖。凡勃伦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挪威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共有六个孩子,凡勃伦排行老四。凡勃伦在一个比较闭塞的移民社区长大,在那里人们基本过着自给自足的乡下生活,与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相去甚远,凡勃伦的英语还是做为第二语言学的。少年时代的凡勃伦就很个别,他酷爱读书,从来干任何家务活。凡勃伦17岁时,家里把他送进卡尔登学院(Carlton Academy) 读书。这是一所路德教会学院,父母希望他学神学,将来好当个牧师。但凡勃伦的兴趣不在神学,而是在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在卡尔登学院,凡勃伦曾受教于边际效用学派大师 贝兹•克拉克(Bates Clark)。在卡尔登学院拿到哲学博士学位后,凡勃伦在一所学院谋得一份教书的差事儿。不幸的是,他工作还不到一年该学院就彻底关闭了。

无奈,凡勃伦随后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继续念书,后来又转到耶鲁大学攻读经济学,并于1884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是凡勃伦的第二个博士学位,与他同时在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还有著名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然而,凡勃伦不幸得了疟疾,被迫回家休养,这一休养就是七年。在这期间,凡勃伦无所事事,整天除了读书,就是闲逛,闲逛完了,回家接着读书。尽管拥有两个博士学位,凡勃伦总共也没正式工作过几个月,三十多岁了还在家啃老,靠父母养着。后来家里实在受不了,就召开家庭会议,决定敦促凡勃伦出去找工作。凡勃伦终于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在康奈尔大学谋得一份教职,再次开始他的教书生涯。当时接见并决定雇用他的是著名经济学家拉夫林(J. Laurence Laughlin)。第二年,凡勃伦又随拉夫林转到了刚刚成立的芝加哥大学。

在芝加哥大学,凡勃伦是个非常不称职的教授。尽管知识渊博,他上课跟念经一样,枯燥无味。他上课从不点名,希望班上的学生越少越好。凡勃伦给成绩也极不负责任,有时不管学生的成绩好坏一律给“C”。有一次,一个学生来求情,说需要“A”才能保住奖学金,凡勃伦二话没说就改成“A”,把学生打发走了。凡勃伦的兴趣根本不在学生身上,而在别处。他正在潜心研究和写作。几年后即1899年,凡勃伦发表了《有闲阶级论》这一名著,由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经济学领域。

《有闲阶级论》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经济生活赖以实现的各种制度(institutions)。凡勃伦不愧为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对制度形成的原因一针见血。他指出,制度是由人们的习惯性思维(habitual ways of thinking)形成的,而习惯性思维又是从人类本能产生的,所以制度归根结底是受本能支配的。凡勃伦认为,本能树立了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推动了人类为达到这种目的而做的努力。个人和社会的行动都是受本能支配和指导的。这些行动逐渐形成思想和习惯,进而形成制度。制度产生之后,就对人类的活动发生约束力,本能所产生的目的就在已经形成的制度中得到实现。

《有闲阶级论》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的本能、习惯性思维,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制度进行了深度剖析和无情揭露。人类社会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未开化时代(savage);2)野蛮时代(barbarian);3)手工业时代;和 4)机器化时代。凡勃伦详细论述了在这几个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制度是如何产生和变化的。

凡勃伦认为,人类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本能后,进一步追求的是荣誉和社会地位。攀比和出人头地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们互相攀比,不断追逐财富,进而炫耀财富,并由此赢得尊敬、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进化史。

该书一发表,立即在经济学界和大众引起热烈的争论。十九世纪末的美国,工业化发展速度非常快,工业巨头们通过各种手段攫取巨额的财富。可以说,《有闲阶级论》出版的年代是在垄断寡头肆无忌惮地敛财、恣意挥霍和炫富的时代。敛财大亨(robber baron)J.P.摩根曾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欠大众一分钱”。在这种背景下,《有闲阶级论》一出版即被误当成讽刺作品,凡勃伦也随即成为学术界的名星式人物(academic celebrity)。

我们知道,《有闲阶级论》远非是部讽刺作品。这本书很长,共十四章,信息量太大。本文仅总结和评论前四章,这四章应该是该书的精华,以后有时间再评论其他章节。第一章为序言,前面已经大概讲过了,不再赘述。下面总结和评论第二章《财富竞赛》,第三章《炫耀性有闲》,及第四章《炫富性消费》。

财富竞赛 (Pecuniary Emulation)

在相对安平的未开化社会里,人们互相攀比的具体体现是敬业精神和手艺(workmanship)。大家在劳动中互相比超,看谁是干活好手,而干活最有效率的男人就赢得荣誉和别人的尊敬。到了野蛮时代早期,男人通过狩猎和掠夺来显示才能,并以攫取的战利品如猎物和女人来获得荣誉。为了荣誉,男人根本看不上也不愿去做那些低微、琐碎且默默无闻的差事儿,认为那是该女人干的活。有能耐的男人争相去从事那些能带来荣誉和地位的行当。在野蛮时代初期,这些行当包括做头领、当战士、从事体育活动和主持社典仪式等等。这些职业的共同特征就是不从事实质性的生产劳动,这些人便形成了第一批所谓的有闲阶级(leisure class)。凡勃伦指出,有闲阶级的产生有两个必要前提:第一,掠夺(如战争和狩猎)是部落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人们的温饱和生计已得到了基本保证,相当一部分成员可以不用从事实质性的生产劳动。

凡勃伦特别强调,懒惰和游手好闲本身并不构成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必须靠其他方式来攫取财富。例如,部落头领利用职权挪用或占有部落的财产,供个人消费。最早的私有财产就是从别的部落掠夺来的女人,这些女人便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或妻子。

私有财产制度一旦形成,经济生活过程就显示出人们为私有财产而争斗的特性。毫无疑问,人们都想让日子过得更加舒适和安全。但是,人们追求财富的主要动机不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而是因为财富代表成功、荣誉和社会地位。所以,私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的最基本生存没有什么关系。

前面提过,有闲阶级因为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敛财的方式是通过掠夺和剥削(exploit)。在有闲阶级内部,人们相互攀比(invidious comparison),进行金钱竞赛,看谁拥有更多的财富。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生活在低下阶层的人无不对有闲阶级垂涎欲滴,千方百计往上爬,挤进有闲阶层。

然而,光敛财还不够,有闲阶级必须想方设法显示他们的财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羡慕和嫉妒,从而获得自豪感和荣誉感。在凡勃伦看来,显示财富的两种典型途径是:炫耀性有闲和炫富性消费。这两种途径构成了所谓的炫耀性挥霍浪费(conspicuous waste)。

炫耀性有闲 (Conspicuous Leisure)

如果单纯为了金钱竞赛和财富积累,人们会变得勤劳和节俭(industrial and frugal)。对处于低层的广大劳动者来说,他们的生活的确如此。从事生产劳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干活好手会得到同行的尊敬和模仿。在许多情况下,在劳动中脱颖而出是他们唯一的竞争游戏。但是,富裕阶层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从事实质性生产劳动。人类发展到了野蛮阶段,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便是:只有弱势群体才干体力活,劳动者低人一等,没有任何荣誉和地位。为了引起人们的垂涎,光积累财富是不够的。财富和权力必须显示在众人面前,只有这样才赢得尊重。过有闲的日子是显示财富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有闲阶级似乎向世人显示:看,我不用干活,照样过着悠哉悠哉的好日子。所以,富裕阶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明显地有闲,他们根本不从事生产劳动。
但是,有闲阶级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向人们显示他们有闲,所以他们还必须通过其他间接的、持久性的方式来显示。方式之一就是优雅的举止、风度和品位。培养这些花架子需要大量时间,得不停地去实践完善,而且还要耗费大把银子。需要养家糊口的人是没有心思和能力去培养这些不能当饭吃的玩艺的。所以,单从一个人的修养和举止就能断定这个人来自哪个阶级(Manners maketh man)。

另一个炫耀有闲的间接方式是雇用仆人和侍从。私人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私有财产制度形成早期,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她们不但劳动,还要伺候男人。后来,人类社会又出现了奴隶制。拥有女人和奴隶当然标志财富,但养一帮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仆人则更能凸显财力和地位。这些仆人代表一个特殊的有闲阶层,因为他们也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但是,仆人的有闲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真正有闲,而是用来显示主人的有闲。凡勃伦把这一现象称为代理有闲(vicarious leisure)。

炫富性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炫耀性消费这个词是凡勃伦的独创。人们获得财富的目的是为了消费,当然首先是自己消费。但是,光自己消费不够惹人注目,也引不起别人的嫉妒和垂涎。富人们还得通过其他渠道来显示财富,出钱邀请属于同一阶级的竞争对手一起来消费就是其中之一。故有闲阶级的阔人经常主办豪华晚宴和舞会等来招待客人。客人来了吃喝玩乐不说,临走还赠送贵重礼品。节日聚会和庆典最早可能源于庆贺和宗教。后来有闲阶级的宴请和招待也可能出于同一考虑,但它们同时也起着显摆财富的功能,而且通过这种场合来炫富更显得名正言顺。

当然,有闲阶级内部也有很大差别。比如有些人是通过继承财产和地位而变成有闲阶级的。这些人也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来继续维持上流社会的生活水准,但他们却继承了有闲阶级的生活习惯。也就是说,尽管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贵族血统和习惯也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因而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祖上有钱有闲但本人却比较贫困的有闲阶层。还有一些人成为有闲阶级上层人士的食客和随从,甚至侍从,这些人构成了代理主人消费(vicarious consumption)的有闲阶层。贯穿在不同层次的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之中的通用规则是,他们必须时刻提醒人们谁是他们的主人。为地位极高的主人服务也是件很值得炫耀的差事。

炫富性消费不仅限于有闲阶级。不同阶层的成员都把上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做为追求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地努力。有时,非有闲阶层的人甚至模仿富人大把消费,试图给人留下他们也趁钱的印象。凡勃伦还对男人对待妻子的态度做了有趣的分析。他指出,上流社会的妻子(至少是大奶)早已成为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的一员。但是,在许多处于中档阶层的家庭里,男人外出拼命干活养家,妻子却呆在家代理休闲和代理消费。在凡勃伦眼里,这一点完全解释的通,因为这样做可以让男主人在外面显摆,赢得好名声。

凡勃伦还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炫富性消费是动态的,即人类社会不停地寻求致富和炫富的手段。现代社会里的炫富和“烧钱”方式一抓一大把,就不用我列举和赘述了。
。。。。。。
读《有闲阶级论》,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讽刺口吻,每个人似乎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成为凡勃伦的讥讽对象。但是《有闲阶级论》决非象人们一开始认为的那样是部讽刺文学作品。凡勃伦在书中一点都没有煽情和夸张。相反,该书是部构思严密、逻辑清晰、描述细腻的经济学专著。凡勃伦后来又发表了许多其他著作和论文,使他在经济学里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认为是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

在当今的经济学文献和日常用语中,“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已经永久地与凡勃伦连在一起了。此外,后来人们还推出了“凡勃伦商品”(Veblen goods)和“凡勃伦效应”(Veblen effect)等词汇,专门指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里描述的现象。凡勃伦的这些论述还为后来(到1970年代才正式发展起来)的信号理论奠定了基础。

所谓凡勃伦效应,就是指同一种商品,有些人宁愿花高价到专卖店或高档店购买。对这些人来说,出入沃尔玛和刀郎店(dollar stores)是非常不体面的。有些人甚至连那个带有高档商店标志的手提纸袋也不能丢,只要有机会就尽量提着显摆。我们可以看一个现成的例子。在紧靠纽约但属康州的格林威治(Greenwich)镇有个小店铺,专门出售从中国倒腾来的小工艺品。格林威治是全美最富裕的社区之一。刚开始时,工艺品标价十几块,最多也就几十块,但销路并不怎么好。后来店主把价码提高,原来标价十几块的变成几十块,几十块的提高到上百或几百块。店主发现,提价后销路反而上升了。

凡勃伦商品是凡勃伦效应下的产物。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即价钱越低,购买量越高,反之亦然。凡勃伦商品则不然。凡勃伦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奢侈程度远远超过其实用功能。例如,我们熟悉的LV包早已超越了做为手提包的功能,人们购买LV包纯粹是为了显摆有钱。另外,只有当价格昂贵得只有少数人才买得起的时侯,身背LV方能成为富裕的标志和地位的象征。等到普通大众都能买得起时,LV包就不再代表财富和地位了。所以,凡勃伦商品在一定价格区域内,价格越高销路反而越好。也就是说,凡勃伦商品的需求曲线并不是一味向下倾斜的;在一定区间,需求曲线反而往上倾斜。凡是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商品和服务,如名贵服装、名牌汽车甚至学费昂贵的贵族学校等等,都属于此类。此外,如果降价,短期内可能会促销,但危险是,未来该商品会失去奢侈品这一地位。所以一般情况下,凡勃伦商品很少降价促销。

人类是社会动物。人们非常在意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积累财富而进行竞赛,继而通过挥霍和浪费来炫耀财富,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凡勃伦看来,互相攀比和出人头地是人类的本性,这一本性必然会影响人们的习惯性思维,而这种习惯性思维最终导致了有闲阶级制度的形成。注意,无所事事、懒惰和游手好闲本身不可能构成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可能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决不从事生产性或实质性的劳动。有闲阶级必须依靠其他方式来攫取财富。用经济学术语来讲,他们的致富方式就是剥削和寻租。
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源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25267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yyj_1976 + 5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5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沙发
军旗飞扬 发表于 2017-9-25 14:04: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悟空322 发表于 2022-9-1 07:38:21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行走的青年 发表于 2017-9-25 13:36
史密斯、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甚至克鲁格曼等古今著名经济学家的名字如今早已家喻户晓,即使经济学外 ...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板凳
redflame 发表于 2022-9-2 09:00: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分享

使用道具

报纸
saplow 发表于 2022-9-27 10:05: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贴就点赞那,一起拿积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