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ishengzheqiang
2687 9

【独家发布】城市群专题(一):中国进入城市群大时代 2017-09-27 李璐 读地 [推广有奖]

贵宾

经世济国心,斗战胜佛意,哈库那玛塔塔

泰斗

17%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房地产大咖、媒体论道

威望
7
论坛币
1196409 个
通用积分
24037.4747
学术水平
922 点
热心指数
1122 点
信用等级
1012 点
经验
290115 点
帖子
11830
精华
0
在线时间
42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23-4-19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城市群专题(一):中国进入城市群大时代



原创 2017-09-27 李璐 读地

编者按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正在经历着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区别于早期单一地区的“城市化”,随着地区间经济协作关系的日益紧密,中国若干城市在经济发展带动下,“集群”推进城市发展的“群模式”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截至目前,中国三大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雏形。北、上、广、深、武汉成渝正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等国家级城市群崛起。

本专题以中国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六期,将从宏观向微观延伸,介绍中国城市群发展全貌。本文为第一期,介绍了中国城市群概念的提出,以及剖析了五大城市群宏观的经济、人口、城市结构、交通等方面的情况,勾勒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在之后五期中,将依次介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通过数据梳理,一窥这些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城市群未来潜力几何。

正文:

城市群概念并非近几年才出现,从“十一五”起,我国各类规划均有提及发挥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作用。不过,在此期间的城市群多半停留在形态建设,而没有实质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框架下,2013年底召开的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群要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相继提出并强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在沿海地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三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在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印发之后,2016年上半年发改委密集发布了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国城市群规划正在加速推进。

我国近几年城市群发展规划一览

微信图片_20170930110938.jpg

“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国务院提出未来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并将在全国范围内共打造19个城市群,分别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截至目前,中国三大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已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雏形。北、上、广、深、汉、成、渝正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游等国家级城市群崛起。

我国5个国家级城市群范围、指标及发展目标

微信图片_20170930110953.jpg

经济:三大经济群仍是经济领头羊

从经济规模来看,占国土面积11%的五大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国55%,是中国经济最活跃、潜力最突出的地区。2016年,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传统城市群GDP规模分别为14.7、7.5和6.8万亿,人均GDP分别为9.7、6.8和11.6万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效益,三大传统城市群都处于领先水平,也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其中京津冀城市群规划规格高、政策执行力度大,表明京津冀将呈现追赶之势,与长、珠三角城市群的差距将缩小。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GDP规模分别为7.1和4.8万亿,长江中游城市群常住人口达1.2亿,成渝城市群也接近1亿人,虽然人均效益仍与发达城市群相差较远,但其依然是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也是带动整个中西部崛起的核心,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五大城市群经济与人口规模

微信图片_20170930110956.jpg

人口:长三角人口流入最多,珠三角人口吸引力突出

城市群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受产业交通网络带动,人口持续净流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及成渝等5大城市群常住人口从2008年到2014年分别增长12%、12%、14%、25%和2%。因长江中游基数小,增幅最高,成渝人口外流多,基本保持平衡;长三角吸引人口总量最多;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均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主要一二线核心城市保持人口净流入,其中,津、深、穗、杭、汉、渝等城市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京沪因控制人口增量,增长势头有所放缓,但仍是吸引最多人口的城市。

微信图片_20170930111000.jpg

从人口增量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受益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五年常住人口增加近700万,人口凝聚力居首;珠三角城市虽然面临制造业向内陆转移的压力,但2015年人口规模相对2010年仍增长4.6%,人口吸引力突出。

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都是双核驱动的城市群,城市群内两大核心城市人口增量占比均超过整个城市群的六成。京津冀已经逐渐脱离了北京一城独大的局面。从统计数据看,2010-2015年天津人口增量已经超过北京,成为城市群内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一方面源于北京开始进入外溢效应主导的阶段,叠加政府对人口增长严格管控下,北京人口增长放缓,而天津尚处城市扩张期,核心地位不断强化,人口仍在不断流入。深圳和广州仍是珠三角人口流入最多的两个城市。成渝城市群的人口增量也几乎被重庆和成都瓜分,两市人口增量几乎占到整个城市群的八成,表明无论是沿海地区的人口回流,还是对周边人口的吸引,重庆和成都无疑成为西南区域首选,这也是城市群发展不可避免的强核阶段。

长三角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跨区域城市群,多核心发展是其重要的特征。长三角是我国发展最成熟的城市群,除上海外,杭州、南京等也发展成为区域核心,各个城市人口增量占比相对均衡。值得一提的是,合肥的人口增量占比位列城市群内第二,对人口的吸引力开始明显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跨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的地位十分突出,人口增长在城市群内排位前三,但显然武汉的人口吸引力要远高于长沙、南昌。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江中游预计还将持续强核模式发展,中心城市的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微信图片_20170930111003.jpg

交通:高速铁路网络成城市群粘合剂

无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呈现何种形态,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路网。各城市群构建的高密度高效率的高铁交通体系,压缩城与城间的时空距离,加速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知识经验等在高铁站点之间快速移动,全面提升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在“倒逼”城市群一体化提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轨道交通网络正在担当起城市群崛起的桥梁, 甚至重塑了区域产业格局,使核心城市的产业发展有梯度地向周边交通便捷的城市分布扩散——工业部门更多地迁往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将成为制造业中心,大型城市成为金融和消费中心,周围的小型卫星城成为居住中心。城市群的发展将持续吸引产业、人口及住房需求增长,而其他三四线城市人口将持续流出。容纳新移民的不再是特大型城市,而是其周边的卫星城镇,轨道交通等成为人口重新分布的重要交通方式。

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密集织就“铁路交通圈”,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肇庆、中山、江门等8个珠三角城市与广州已经完全在“一小时交通圈”中。而环绕珠三角的城市韶关、清远,也因接壤广州,借助武广高铁开通而进入了“一小时交通圈”。近两年,珠三角地区高铁已成网并向外辐射,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辐射周边600公里范围的“高铁和城际铁路3小时生活圈”,辐射范围包括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广西,几乎涵盖了广东周边省份和自治区。

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大、特大城市及具备条件的大城市,市域(郊)铁路骨干线路基本形成,核心区至周边主要区域的1小时通勤圈将逐步完善、高铁带来的粘合剂作用进一步显现。

结语:多中心化愈加明显,中心城市经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1.从城市群的发展演进来看。我国人口流向的部分逆转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群及全国经济空间结构,中国城市群体系的多中心化愈加明显,而且对经济空间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是由成熟型、成长型和潜在型城市群构成的中国城市群体系多中心化特色在逐步显现,位序较低的城市群也在不断发展。二是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城市群之间分化明显,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十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空间的主体支撑。三是绝大多数城市群经济增速(均值)高于全国水平,城市群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新动能。

2.从城市人口分布及变化来看。城镇化推动的速度与影响力正发生较大的变化,我国人口流动出现新动向:中部地区、部分高行政等级城市人口流入增加。第一,城市人口增速在区域空间和城市行政级别层面上出现分化。第二,人口流向发生部分逆转,中部地区常住人口规模开始增加。第三,长三角等东部地区成熟城市群的多中心化显现,中西部城市群单核集聚进一步强化。

3.从城镇化进程方面来看。第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和城市的城镇化推进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化水平超过80%的上海、北京、天津等城镇化率的增速明显较缓。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和城市的城镇化率增速相对较高,许多地区快于全国水平。第二,城市经济增速的整体放缓及分化正在叠加影响城镇化的空间结构调整,一些城市群内重点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速近年来呈现加快之势。第三,城市经济增速放缓没有导致城镇化增速的减缓。先行地区和城市是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的存量支撑主体,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其对中国城镇化的增量带动作用将有所减弱。而后发地区和城市经济增速相对较快,城镇化水平较低且正加速推进,为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和先行地区城镇化速度放慢形成缓冲,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进程仍将保持稳步推进。

4.从城市层面GDP空间分布及变化来看。中国东中一体化与“一网五带”经济空间新格局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心城市的经济集聚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前20%(57个城市)集聚全国近3/5的财富。第二,中部地区凭借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正在不断崛起,东北地区由于中心城市支撑作用下降而出现持续下滑。第三,“一网五带”的“巨手型”城市中国经济空间格局进一步显现。东中部多中心城市群网中10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创造的GDP占全国的比重在近年来保持在63%以上。西线沿长江上游城市发展带GDP比重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了6.28%,有赶超东北沿京哈线城市发展带的可能。西北沿陇海兰新线城市发展带、西南沿沪昆线西段城市发展带、南线沿海城市发展带在全国的GDP比重尽管相对较小,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微信图片_20170930110956.jpg (29.54 KB)

微信图片_20170930110956.jpg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沙发
zishengzheqiang 发表于 2017-9-30 11:23: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部分内容)                                            光明日报: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87号)。最大的看点是,这份规划首次明确将安徽8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使得长三角扩容到26城。很多朋友私信问此次长三角城市群洗牌会造成什么影响,识局君告诉你,中国这九大城市群,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成败命运!

由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九大城市群共计118个城市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

一、九大城市群现状

纵向比较,九大城市群的各指数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优势十分明显,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则持续出现波动和减速。

在横向比较上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并未出现明显好转,各自的劣势和问题在短期内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山东半岛城市群尽管在东部仅居于二线,但总体发展水平仍高于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不仅经济基础薄弱,一体化程度较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均滞后,在发展思路与模式上也比较被动,依附并受制于东部而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觉。长江中游的三城市群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城市群的规划范围和相关政策出台、推进迟缓,也是影响该地区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2、活得最好:长三角城市群

在五个一级指数中,长三角的城市生活指数排在首位。相比于其他八个城市群,长三角在人口、经济、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平衡,生活便利程度还是文教卫生领域的发展水平均具有极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济发达,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其最大的软肋仍是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其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在2012年仍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群。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

排在第二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珠三角的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位列第一,在城市人口指数中的优质和职业人口二级指数也有很好表现。但珠三角在城市文化指数上不仅与长三角、京津冀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成渝经济区,排在第四位。珠三角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文化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科技文化创新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八个城市群。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在区位、政策、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文化中心。但该城市群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城市群的内部差异和两极分化严重,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在人口、经济、文化和整体结构上具有合理层级体系,在空间边界、资源配置、产业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补和良好协调机制的城市共同体——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表明,北京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一体化发展仍长期停滞在研究层面和启动阶段。但自2014年开始,京津冀城市群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具体效果的体现还会有一个“延时”阶段。

排在第四位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优质人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较强,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城市群内的各城市发展较为均衡。凭借这些优势,山东半岛城市群超过了体量比自身大得多的中原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成为我国城市群第二方阵的重要代表。

但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文化指数”仅排在第六位,其在传统文化资源与资本等方面并不弱,关键是城市群的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出来,也可以说是“有大本钱但没有做出大生意”。这种现象在我国二线城市群中相当普遍,是亟待关注和突破的困境。

6、中原经济区:生活便利,经济较差,人才不足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原经济区。从生活成本和便捷度等指标看,中原经济区的宜居水平在九城市群中相对较高。但中原经济区的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前者揭示出“人口大城市群”与“人口强城市群”、“人口数量”与“优质人口”的突出矛盾,后者则显示出中原经济区在经济领域发展程度不高,与东部发达城市群有着明显差距。

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与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表明人才不足与就业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原经济区发展的主要障碍。此外,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还揭示出当前的经济增长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升级。

7、成渝经济区:还比较弱

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首先,成渝经济区虽然在中西部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但与东部发达城市群相比仍相当落后,这是成渝经济区的生活指数垫底、人口指数落后的主要原因。其次,成渝经济区虽有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相比,辐射能力弱、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作为西部城市群,成渝经济区文化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具体表现在文化产业发展不足、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图书馆等文化事业落后等方面,这在整个西部地区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国家在文化政策和资金配置时应重点关注的。

排在第七位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在五个一级指数中,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排在第五位,前者与武汉城市圈共同位列第五,超越了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环鄱阳湖城市群,这表明其人口发展的综合水平在九大城市群中位于中等位置,具备一定的潜在优势。环长株潭城市群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所突破,既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又达到了减少污染排放的目标。

9、武汉城市圈:大学生多,发展太不均衡

排在并列第八位的是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在校大学生数比例和从业人口比方面的水平较高,优质人口指数和职业人口指数的优势显著,这与其高等教育院校集中以及相关投入较高有关。

顾名思义,武汉城市圈有其自身的区域发展模式,即以武汉市为中心展开圈层式的发展,因此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其城市群均衡发展水平完全没有优势,在九大城市群中垫底,这与该地区的发展历史、传统的经济布局以及生活形态密切相关。

排在并列第八位的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口的增长率上,其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都排在最后,整体发展水平有限。但作为位于中部地区的城市群,仍然有一些相对优势存在,比如在职业人口二级指数上名列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之后,在可持续经济发展二级指数上位于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环长株潭城市群之后,但值得注意的是,环鄱阳湖城市群较低的污染排放水平也是以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

二、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东部发展较为成熟的四大城市群,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城市群建设进入了需要深化改革的瓶颈期。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育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主要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总体上看,东部四大城市群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一方面,与世界各大城市群相比,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和重点方向;另一方面,在动力机制上主要是行政手段,市场作用亟待释放。

从各项发展指标看,东部四大城市群的水平处于持续提升过程中,但增长的幅度有限,一是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和高速增长,开发程度普遍较高并抵达某种阈限,人口、资源优势的利用回报率有所下降,同时在空间资源和环境条件约束加大的背景下,很难再像过去一样“大踏步前进”,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一样,东部城市群也迎来了以“中高速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2、从中部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看,在环境保护、层级体系及人口资源方面均不乐观,且可能面临着“隐形塌陷”的困扰。

中部城市群主要包括中原经济区、环长株潭、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四个。中原经济区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前者显示人才与就业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后者揭示出当前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

武汉城市圈高等教育院校密集,优质人口指数和职业人口指数的优势显著,但本质上是一个“放大了的武汉”,在层级体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环鄱阳湖城市群在九城市群中垫底,而基于经济不发达基础上的环境生态水平,本身也是极其脆弱和靠不住的。发育比较均衡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其第三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仅次于珠三角,在一些指标上还超越了成渝经济区。

中部城市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隐形塌陷”,其人才和人力资源本身已经不足,而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贯通和一体化,有可能流向下游的长三角和上游的成渝,这是特别需要注意和未雨绸缪的。

3、从西部的城市群发展看,和中部城市群已有一拼之力,但与东部还有较大距离,其难题在于如何突破各种现实的客观条件限制。

成渝经济区是西部城市群发展的缩影,由于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它们一般在区域发展中竞争力有限,在人力、资源的抢夺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而如何突破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则是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

4、我国城市群精神文化生态建设成效不明显,“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城市群经济繁荣、城市建设光鲜亮丽等繁华表象的背后,各种极端心态与行为也与日俱增。这说明我国城市群患上了“文化病”,在硬件、硬实力与软件、软实力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和不平衡。

原因在于,首先,目前我国城市群规划多是以产业、交通为中心的经济规划,评价标准也主要是一系列经济指标,这就在顶层设计上决定了其必然走上“经济型城市群”的发展道路。

其次,尽管在一些规划和实施方案中“文化”一词频频出现,但由于规划编制的基本立场和评价标准并未改变,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个“摆设”,“重经济轻文化”的基本格局未得到改变。这是我国城市群规划“惊人相似”的主要原因。

再次,尽管我国城市群涵盖了巨量的区域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资产,但对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的实际贡献极其有限。对于物质空间上日趋局促的城市群,文化开发和提升是今后应重点研究、规划和布局的战略方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使用道具

藤椅
zishengzheqiang 发表于 2017-9-30 11:2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光明日报: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                                                
  • 规划头条君 发布于 2016-04-29
  • 来源: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迄今已经过去了10年,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突显。2016年4月26日,由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在北京市光明日报社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等出席并致辞。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光明日报社、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出席。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自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迄今已经过去了10年,城市群的“主体形态”地位逐渐明确、作用日益突显。由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持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均衡性五方面,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九大城市群、共计118个城市进行综合考量和客观评价,为中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和有序推进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介绍道,《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6》是光明日报城乡调研中心携手上海交大城研院推出的又一力作,也是本报响应国家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召以及本报“媒体智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希望报告可以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一、综合排名:长三角仍居首位,长江中游三城市群位于后段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指出,从总体上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处在绝对的优势地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虽落后于三大城市群,但远高于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环鄱阳湖城市群,这五个城市群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相对落后,其中中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在九城市群的发展排名上相对落后。九个城市群最新的综合指数结果反映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分层化趋势仍然十分明显。
从纵向发展上看,九个城市群的各指标水平总体上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横向比较上看,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层级分化日趋固化。从综合指数排名看,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并为好转,并且优劣势短期内很难扭转。在基本格局上看,三大城市群稳居前三位,各自优势地位难动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综合发展水平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代表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最高形态和前进方向。但各大城市群都在快速发展,差距正逐步减少。
二、研究对象及指数框架:9城市群共118个城市,5领域共41个指标在2013报告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和2014报告六大城市群、87个城市的基础上,2016年报告将研究对象扩展为九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中原、山东半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涉及城市总数达到118个。

据报告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刘新静介绍,2013年报告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但对数量庞大、发展迅速的中西部城市群没有涉及,不利于揭示和观察中国城市群的整体空间布局、发展现状与趋势。当时的主要考虑是以三大城市群为对象,测试和完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在2013年报告发布并引起广泛关注之后,2014年我们将研究范围拓展到中西部,新增了位于中部的中原经济区和位于西部的成渝经济区,另一方面,也开始关注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群,为此增加了位于东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上的拓展,体现了本报告注重文化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的主旨。2015年报告新增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这三个城市群都处于长江中游地区。三、我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指数解读1 长三角城市群指数解读排在第一位的是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于其他八个城市群,长三角在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文化和城市层级体系的发展相对比较平衡,表明在经过30多年的磨合与一体化进程之后,一种良好的层级体系与合理的协作机制正在生成。长三角的主要优势在于经济发达。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明显落后于珠三角、山东半岛城市群等。但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大和加快。
2 珠三角城市群指数解读排在第二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在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上均位列第一,在城市人口指数中的优质和职业人口二级指数有很好表现,在城市经济指数的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数上保持优势地位。但珠三角的生活指数和首位比指数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基本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在城市文化指数上不仅与长三角、京津冀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成渝经济区,排在第四位。3 京津冀城市群指数解读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八个城市群,第三产业二级指数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但其发展的最大问题依然是城市群的内部差异和两级分化严重,距离一个理想的城市群还有很大的差距。自2014年开始,京津冀一体化和协同发展的步伐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具体效果的体现还会有一个“延时”阶段。
4 山东半岛城市群指数解读排在第四位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数、城市经济指数和城市生活指数均排在第三位,表明其优质人口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较强以及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山东半岛在传统文化资源与资本等方面并不弱,关键是文化魅力和创新能力未能充分释放出来,这种悖论在二线城市群中相当普遍,是今后亟待关注和突破的困境。5 中原经济区指数解读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原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的城市生活指数保持在第二的位置,表明从生活成本和便捷度等指标看,中原经济区的宜居水平相对较高。但正如俗话说“河南是养穷人的地方”,所以对这个排序不宜做过高评价。同时,城市人口指数倒数第一,城市经济指数倒数第二,前者揭示出“人口大城市群”与“人口强城市群”、“人口数量”与“优质人口”的突出矛盾,后者则显示出中原经济区在经济领域发展程度不高,与东部发达城市群有着明显差距。
6 成渝经济区指数解读排在第六位的是成渝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文化指数位列第三位,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但生活指数垫底、人口指数落后,说明经济不发达制约着城市群的总体水平。成渝经济区虽有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但与上海、广州、北京等核心城市相比,辐射能力弱、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成渝经济区在2012年的就业人口比例有较大的增加幅度,表明其在人口指数特别是职业人口指数方面在提升。7 环长株潭经济区指数解读
排在第七位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人口指数和城市经济指数均排在第五位,前者超越了成渝、中原和环鄱阳湖,后者主要在于第三产业二级指数和可持续发展二级指数都排在靠前的位置,说明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所突破。环长株潭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地区位于首位,优势比较显著。8 武汉城市圈指数解读
排在第八位的是武汉城市圈,城市人口指数与环长株潭并列排在第五位.武汉城市圈在校大学生数比例和从业人口比方面的水平较高,优质人口指数和职业人口指数的优势显著。武汉城市圈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武汉“一城独大”,其城市群均衡发展在九城市群中垫底。
9 环鄱阳湖指数解读排在第九位的是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人口指数排在第七位,优势主要集中在人口的增长率上,其在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上都排在最后,整体发展水平有限。相对优势如在职业人口二级指数上名列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之后,在可持续经济发展二级指数上位于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环长株潭城市群之后,较低的污染排放水平也是以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四、对策建议:东中西部城市群主要问题与四大应对策略根据2016报告,我国城市群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东部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来看,尚未形成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发展进入瓶颈期。二是从中部城市群来看,面临“隐形塌陷”困境。三是从西部城市群发展来看,突破现实客观条件限制是难题。四是我国城市群精神文化生态建设成效有限,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差距明显。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提出推进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东部城市群探索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四位一体、均衡发展的城市群机制,解决我国城市群层级体系混乱和一体化缺乏内生动力的问题。对此建议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体制改革,合理划定城市群的层级体系与边界,以理顺城市层级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为中心,构建符合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协调协同发展机制,把“浅表合作”延伸到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
(2)中部城市群建立就业、产业和基础设施三者的联动机制,提升整体实力。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是关键,需根据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的人力禀赋特点,建立就业、产业和基础设施三者的联动机制,朝着人口、经济、环境和文化四者协调统一、相辅相成的方向迈进。通过城市群内部的人力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的双向互动,逐步调整产业和就业的结构,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就业、产业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3)西部城市群突破客观条件限制,找到理念、机制和技术发展的新思路。在城市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有不少面临同样客观条件限制的城市以及城市群,如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该城市群中的城市基本处于美国中部内陆,向外联系的通道是五大湖水域,而成渝经济区同样有长江流域这一通往外界的水域,劣势中往往可以找到机遇,西部地区城市群可以在发展理念和机制方面借鉴国际经验,在资源匮乏和地理位置不佳的情况下,积极运用交通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运用在城市建设以及城市群的发展之中,找到理念、机制和技术发展的新思路。
(4)深研区域文明,重建区域文化的认同,切实推进文化城市群战略。
在报告的研究分析中发现,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等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在现实发展中并不占优势,而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群规划大多以交通和产业来引导发展,后发城市群通过交通和产业发展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更缺乏的是城市群内部的文化一致性和认同感。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无论是国际性的城市群建设还是中国古代城市体系构建都与文化息息相关。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文化城市群代表了城市群发展的更高形态。建议依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将“文化城市群”作为落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框架,转变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关系和协同发展机制,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综合性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并在不断探索中走出城市群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

作者: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本期编辑:王远方、周梦爽、王佳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使用道具

板凳
HappyAndy_Lo 发表于 2017-9-30 14:20: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 3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报纸
ws3161912 发表于 2017-9-30 14:40: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地板
cszcszcsz 发表于 2017-9-30 14:48: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军旗飞扬 发表于 2017-9-30 20:15: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ccmchy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7-9-30 22:48: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等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
钱学森64 发表于 2017-10-1 19:31: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10
albertwishedu 发表于 2017-10-1 21:33: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思路登对!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zishengzheqiang + 20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9-29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