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779773555
2017 1

[学科前沿] 081 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第十二章 人与自然的信息(一)第二十八节 新劳动力理论(2)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讲师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20 个
通用积分
5.0304
学术水平
28 点
热心指数
18 点
信用等级
17 点
经验
6268 点
帖子
136
精华
0
在线时间
6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3-22
最后登录
2024-3-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二十八节 新劳动力理论(2)

081 劳动者的创新能力

本篇观点:这是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力部分最后一篇,劳动的解放不仅是工具的创造力“机器换人”,而且劳动者也必然沿劳动力创新力知识力的轨迹发展。实现马克思预言的劳动的解放,劳动者的新生是关键。多劳多得,这个“劳”不只是马克思所指的体力劳动,本书在用“劳动”表示行为时,理解为包括脑力劳动在内的实践,并且以创造性的实践为主;在用“劳动”表示职业时,用广义的、常用的“工作”替换狭义的“劳动”,并且以创新性的工作为主。既然奖勤罚懒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并未废除,不平等仍将成为初级阶段的创造、创新劳动的动力。

一.知识区分文明与野蛮

日本全国科技政策研究所预测,从2011-2020年的10年内,人类知识将比现在增加3~4倍。谁去掌握这些呈几何级数增加的知识?按照信息化的要求,我们现任的管理者们可能99%以上都没有“化”,不是会上网、会发微薄、会QQ聊天就信息化了,而是一切工作都需要信息化的观念、互联网+的思维,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进行信息化的交流、互动,包括与人或机器的交流互动。我们已经面对信息爆炸而应接不暇,又将如何面对到2020年新增加的3~4倍信息呢?

初级阶段的文明“很黄很暴力”,(028)罗马灭亡千年后才修炼成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将与世隔绝上万年、因信息阻隔处于蒙昧中的印第安人几乎赶尽杀绝。(027)“文明人”对“野蛮人”的驱杀,欧洲的海外扩张无不是“文明人”屠戮“野蛮人”——包括文明古国的中国人。(014)以及延续了60多年的中东战火,无不是充满了残暴和血腥的文明冲突。(015)500年来现代文明人杀戮古代文明人,从美洲、东亚一路杀到中东。(017)人类社会就是这样被“文明国家”的侵略和“文明人”的杀戮推动着前行至今的,而人类社会相对于500年前,是在进步还是退步?(028)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发达国家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文明人,似乎比落后国家以体力劳动为主的野蛮人更聪明!欧洲人对新大陆土著人的灭绝,绝不是仅仅用“侵略成性”、“生性残忍”等人性定义所能解释的。显然“劳心者”比“劳力者”对大脑的进化作用更显著。(006)尽管几百年,在生物进化的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历史长河中可以忽略不计。

文化才是文明的核心,而知识则是文化的核心,科技知识决定文化的先进与落后,而不是意识形态。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对宗教和传统文化进行清算(043),不仅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等一系列文化运动,明治初年的“神佛分离”和“废释毁佛”是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门槛和基础。(010)日本民族崛起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认识到了千年“师从唐制”在科技上的落后而全盘西化。而近几十年日本开始落伍,皆因民族自满令其国策与明治维新相悖,重蹈唐宋以来妄自尊大的覆辙。

新大陆开发中“文明国家的文盲战胜野蛮国家的国王”的说法,如果说反映了历史规律,传统理论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批判是否应该反思?如果说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那么今日美洲如果像非洲一样不开化,难道才是社会发展的正途?对与不对,传统理论都把自己装扮成不食人间烟火“一身正气”的“神”(027),妄自尊大、形而上学,就是传统理论的要害。尽管西方今天用“全球邪恶国家”(AxisofEvil)来代替“野蛮国家”的称谓,欲灭之而后快,但我们还是沿用马克思“文明人”、“野蛮人”来区分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程度。

二、劳动者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从事体力劳动者的减少与从事脑力劳动者的增加。西方学者估计,美国产业工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左右。在我国,传统的体力劳动者所占的比重也在下降。从发展趋势看,这类现代非体力劳动代表着人类生产劳动的未来。认同人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人应该知道,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而没有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科技人员,至少在文革结束前不属于劳动者。

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承认脑力劳动,而现在国家承认知识分子也是劳动者的一部分,不过都是从意识形态来区分人的政治地位。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对生产力不是发展而是阻碍。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恰恰是那些不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科技工作者,创造发明家,他们发明、创造的工具中包含的科技创造力,才能让生产率成倍增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创造发明家,经济管理者、企业家等脑力劳动者都不是劳动力,他们的终极任务就是,让体力劳动者永远不再是劳动力——从劳动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在论述劳动价值时所说的劳动者,专指从事体力劳动、具体劳动的劳动者,并以此作为衡量劳动价值的基础,所以我们也不把脑力劳动者归到劳动者里面来。以后呢?以后更不会,因为以后不是脑力劳动者向体力劳动者靠拢,而是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方向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技劳动的技能,使其成为用智慧创造财富的新一代脑力劳动者,否则就是社会的退步。所以现在还是让科技工作者呆在工具后面而不是劳动者后面,这样也符合目前科学技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需要转化为生产力的认知。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未来智能机器的效能受科学技术信息和经营管理信息的控制,不仅是工业革命以来代替人的劳动力进行生产,还能代替技术工人进行需要智力的生产。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生产力要素中将基本没有作为活工具的劳动力,而是创新力创造的软硬件进行智能化生产。(见生产力三要素新定义077)

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曾在“富士康13连跳”后,2012年开始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30万台机器人,用于单调、危险性强的工作,提高公司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今后,仅仅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机器换人”,在几乎没有体力劳动者的企业里,老板还叫资本家吗?还存在剥削吗?

当体力劳动基本消失后,如果还存在榨取体力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话,那也是绝大多数人“榨取”极少数人。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中产阶级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怎么可能发生靠国家救济的少数无产者,暴力革命推翻救济他们的资产阶级政权呢?这就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论断无法解释的悖论。

由于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去研读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因此不知道是其本意还是后来居心叵测的“导师”或理论家篡改的。仅就事实来看,工业革命以来,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200多年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如今中产阶层不断扩大,无产阶级队伍不断缩小,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资本主义不需要掘墓人。那么,日趋萎缩的无产阶级更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但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至今仍让人望尘莫及!人类信息史话的基石,就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信息经济的研究,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三、脑力劳动是创新的源泉

人成为劳动力,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起来以前,是在人类脱离动物界的几十万年历史长河中的自然之举、无奈之举。但是在很多生产过程都不需要人的介入,还鼓吹人是第一生产力,只能说明其观念还禁锢在小农经济年代。这也正是本书开篇就质疑“劳动创造了人”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进步,脑力劳动有了管理能力,如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创造能力,如策划力、创新力等细分。但是,说脑力劳动创造价值,并不等于说脑力劳动也与体力劳动创造一样的价值——在生产领域事实正好相反——减少产品的劳动价值。一个显见的证据是,脑力劳动的“按劳分配”,从来就不遵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080)

“努力把活劳动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工业4.0,智能化生产的目标,是当代所有企业家的第一要义,是交易成本的节约,最大化获取剩余价值(利润)最有效手段。减少活劳动,就是减少产品中包含的劳动价值,是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必由之路,是最终消灭劳动价值的必由之路,更是物质极大的丰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按照制度经济学派“为节约交易成本设计的制度”来理解,在一系列对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的诠释中,认为制度的产生是源于“交易成本的节约”,通过中介和内部化两种方式“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家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正好相反,不是增加产品的劳动价值,而就是通过资本、科技和管理的投入,提高劳动生率,增加产品总量,降低交易成本,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利润)。显然,脑力劳动创造的价值,在管理、生产领域主要是“交易成本的节约”,是劳动价值的此消彼长。

例如一个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管理者,或者软件,多少钱才能成交?比尔盖茨卖给IBM的第一个电脑操作系统86-DOS,就是花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购买来的。西雅图公司知道其转卖给了IBM后起诉微软,又获得100万美元才了结了纠纷。这就是本书提出脑力劳动价值交换愿打愿挨“议价”交易方式的依据之一。

在科教文卫、通讯交通等领域提供的使用价值,则是满足国民身体健康、娱乐休闲,精神追求等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政府购买普惠制的国民福利和个人特殊需求(投资或享受)。其劳动价值交换也多采用议价方式。例如一幅字画,如何衡量其劳动价值?议价、拍卖,就是已成惯例的常用标准。

除了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外,社会科学从原始社会的巫术到今天的哲学,因为主要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例如宗教分歧,民族之争,统治与被统治,对社会的破坏作用大于建设作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哲学本来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理论,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粗暴干涉,(076生产力不能由权力决定)生产力从来就没有因为谁说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就得以发展

马克思认为:“劳动当作使用价值的形式要素是一个和一切社会形态都独立无关、不以它们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一个永久的自然必然性”。①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手段,是人类创造使用价值(社会财富)的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开始了毋须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新阶段(例如无人工厂)。给“自然必然性”的劳动,给人与自然的关系冠以“先进生产力”,可能没有读过恩格斯专门就劳动和劳动力加以区别的论述。

四、体力与脑力劳动此消彼长。

“劳动力向何处去”?当劳动力被机器替代后,劳动者连当牛做马的机会都没有了,难道说真要被 “开除球籍”。美国失业率达到9%以上就开始游行示威了,要占领华尔街。为什么要占领华尔街而不是占领白宫?沙俄时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布尔斯维克就是占领东宫?东宫是政府所在地,占领东宫那是革命,是为了推翻当时的临时政府。美国示威者不占领政府所在的白宫而“占领华尔街”,那是为了要钱,华尔街是全世界最有钱的地方。德国民众举行“占领欧洲央行”抗议活动,英国伦敦民众举行“占领证交所”,“捍卫养老金”抗议示威行动,东京街头大量示威者呼吁缩小贫富差距,……失业失去收入,与养老金都关系到个人钱包问题。

其实劳动者不是没有地方去,而是大有前途。“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目的却不是毛泽东说的“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是到农村去搞信息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这是用武之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大的国情,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必然加快机器替代劳动力的进度,因为已经出现了“用工荒”。同时,中国正跑步进入老年社会,根据《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14亿,占总人口的12.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的1/3将是老年人。用工荒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机器会把你的工作给替代没了?但是无技术的劳动力被替代却是不可逆转的。

创新力是劳动者的主要能力。人作为劳动者,不再是活工具的劳动力,而是智力成果的创造者。也就是前面说到的,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靠拢,而不是相反,就是说劳动力将被信息化掉,劳动者因此拿起信息这个工具从事智力的创新劳动。这不是没有可能,现在劳动者创新还是副业,在信息经济时代则将成为主业。

未来就是自由职业者的天下。本来按照传统的生产力发展进程,先要达到100多年前马克思时代德国的工业化水平,但是,信息革命使中国在工业化上可以比100多年前进步很多,就是说不是去发展需要大量工人的血汗工厂,而是发展大量自动化生产的流水线来代替工人生产的、信息化工业;同时,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信息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国际化需要大量的自由职业者,以个体的方式分散到广袤的农村,自愿而不是强迫参与个人最擅长,或者最有兴趣的创造性、创新性的劳动。就业问题将不再是各级政府官员最头疼的民生问题,而是完全由市场需求、个人意愿来决定。

人们将主要从事创造性的、智慧性的劳动,也就是信息社会的劳动者主要从事需要智慧的管理信息和技术信息的创新。生产三要素将产生如下的变化:除个别的,并非繁重的劳动需要人的体力,例如必需手工制作的工艺美术品生产,画家、书法家、文艺表演等本来就属于脑力劳动的艺术创作继续保留外,包括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以及绝大多数体力劳动都将被管理软件或智能机器硬件所取代,曾经的“活的工具”将让位于智能工具,并将智能工具统统都归类到工具中去;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具体劳动的劳动力定义将改写为劳动者的创新力。像曾经的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一样,劳动者大部分将从事智力、技术型的创造性劳动而成为劳动者的主体,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时代还站在工具背后的科技工作者,现在已经站到了前台来,逐渐成为劳动者的主力军;劳动力也正在被创新力所取代。

我们的教育很令人担忧,学校教的几乎都是过时的,缺乏前瞻性的知识,从信息的定义来说,过时的信息就不叫信息,而是垃圾。我们就是在垃圾堆里成长起来的,所以要想知天命,要耳顺,非得到五、六十岁退休了才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一生就这样被耽搁了。如何让青年人20岁左右就明白我们现在讲的这些道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才不至于被抛弃。不久前去世的苹果创始人之一乔布斯21岁就逃离垃圾教育,干上了知天命、耳顺的事业,56年的人生就做出了人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伟大贡献。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教授丁元竹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发展和改革教育体制。中国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依靠人才,关键也在人才。从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量看,中国为855.4人(2005年数据),高收入国家为3981.76人,日本为5385.04人、韩国3822.21人、加拿大4236.20人、美国4633.46人。”

美国《未来学家》1994年1-2月号载文指出,到2110年,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将涉及到90%的劳动力,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100年有多久?辛亥革命刚过了100年,经历了辛亥革命的也就是去世不久的我们的爷爷那一代人吧;而我们现在正是100年后的孙子们的爷爷辈,甚至不要等到孙子辈,儿子辈就会看到那一天提前到来。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又是同各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向自主活动的转化,同过去受制约的交往向个人本身的交往的转化,也是相互适应的。随着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的占有私有制也就终结了。在迄今为止的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条件总是表现为偶然的,而现在,各个人本身的独自活动,即某一个人本身的特殊的个人职业,才是偶然的。”②以此作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章节的结语。

………………………………………………………………………………………………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367页.[M].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② 马克思、恩格斯著:《德意志意识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脑力劳动 创新能力 劳动者结构 政治经济学

沙发
1993110 发表于 2017-11-15 15:44: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既然奖勤罚懒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并未废除,不平等仍将成为初级阶段的创造、创新劳动的动力。
按劳分配,是相对按资分配来说的。

按资分配,是资本家和劳动者分享劳动成果,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去占有。

按劳分配,是劳动者独享劳动成果,剩余价值被劳动者去占有。



按劳分配,按资分配,都不是劳动者内部的事情,都是劳资之间的事情。



什么叫按劳分配?

什么是社会主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