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lou5
18994 13

[宏观经济学教材] 关于鞋底成本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01 个
通用积分
0.0001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66 点
帖子
5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4
最后登录
2022-3-27

10论坛币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里将鞋底成本列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的五大社会成本之一,不解的是,书中说通胀预期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名义利率上升又会减少实际货币余额。这个不难理解,疑惑的是,“如果人们都减少持有的货币余额,他们就会更频繁的到银行去提取现金,比如一周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次就取100美元。”但是我在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里看到的是:“当发生通货膨胀时,必须频繁到银行去存钱,以保证所持资金的市值。这样频繁地光顾银行,必然使鞋底磨损得较快,所以将这种成本称为鞋底成本。”我的问题是,发生通胀时,人们是应去银行存钱还是取钱?如果是取钱的话,为什么是两次各取50美元,而不是一次就取100美元呢?先谢过了哈。

关键词:实际货币余额 宏观经济学 通货膨胀 名义利率 宏观经济 鞋底
沙发
qqkabsqq 发表于 2009-11-11 13:11: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皮鞋成本的本质是你们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所付出的一些额外的成本。
首先,取钱和存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较的资金回报率的问题,应该是假设没有更高的资金回报的情况下,在取钱和存钱之间人们应该更倾向去存钱,因为这个时候存钱相对可以保值。
其次,取钱肯定是分次少取了,道理也是哪个更能保值,你们更愿意选择哪一个。此时因为物价上涨对消费者刺激很大,或者用客户让渡价值最大化中的客户总成本解释,应该是价格因素影响太大了,体力等因素会相对弱化,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分次少取。


我也是初学者,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还请多指教,仓促之间难免有不足,如果有兴趣可以再联系.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lou5 + 1 + 1 好的意见建议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如意通 发表于 2009-11-11 15:29: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两者并不冲突,及时去银行存钱和分多次小额取钱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减少手上持有的货币。

使用道具

板凳
yulou5 发表于 2009-11-14 23:28: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qqkabsqq
我懂了,谢谢哈

使用道具

报纸
yulou5 发表于 2009-11-14 23:3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 如意通
可否理解成在高通胀预期时,应该尽量一次性多存些钱,而取钱要分批少些取?

使用道具

地板
如意通 发表于 2009-11-15 17:09: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如果你有其他手段或方式使你的钱回报率高于储蓄利率,那可以不存在银行,经常可以看到投资房产或黄金等言言抵御通涨;如果没有,那么相比把钱拿在手里放在银行里至少还可以赚到利息。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lou5 + 1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aizhihui2009 发表于 2009-11-15 22:28: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5# yulou5
把钱存入银行仅仅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以抵消通货膨胀对货币购买力的削弱,所以在通货膨胀时人们一般尽可能把钱放入银行(如果没有其他渠道保值增值的话),这里给出的办法就是每次尽量少取钱,虽然这样会增加取钱的次数,但可以使存在银行的钱尽可能的多。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lou5 + 1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qqiansong 发表于 2013-10-8 22:32: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也很困惑这个问题啊

使用道具

9
zhoupujizi 发表于 2013-10-9 11:31: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这中间有两种费用(收益和成本)需要分清楚:1.钱存在银行是有利息收益的,拿在手上除了贬值外只能满足自己的流动性需求;2.去银行取钱,是有磨皮鞋成本的(磨鞋底成本)。至于如何去取钱或存钱,就取决于这个收益和成本的比较,直到边际上相等为止。如果一周去银行两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是可以享受那50元货币的利息收益的,代价是要多花去一次钱的磨鞋底成本,但是只要前者大于后者,经济人就会选择每次取50元,而不是一次去100元。反之,则相反。我记得这个是有公式可以推出来的,取钱次数、名义利息率,以及磨鞋底成本之间有一个关系式可以表达(你可以参考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他们合编的那本中级宏观教材,也可以参考其他文献,好像鲍尔有篇论文)。

使用道具

10
smallgyro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4-3-15 11:16:0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