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oxian2011
1388 4

理论物理学札记 [推广有奖]

  • 5关注
  • 28粉丝

院士

1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993 个
通用积分
274.6146
学术水平
255 点
热心指数
226 点
信用等级
209 点
经验
86085 点
帖子
3063
精华
1
在线时间
21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3-1
最后登录
2024-5-26

初级学术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闭合系统矢量和守恒定律

在闭合系统中,其所有构成要素的各种矢量的和均为恒值。非因外力改变或拆解该闭合系统,其诸要素的诸矢量的和、进而系统整体的诸矢量是不增不减不变不失的。

推论一:闭合系统的任一构成要素在某种矢量上发生变化,该系统的其它要素的该种矢量必会同步发生相反的变化。

适量和.bmp

推论二:闭合系统中各要素的同种矢量之间存在先天关联性,因之而发生的构成要素的互动是非历时性的(至少也是可以超越光速的)。

推论三:闭合系统被改变或被打破之前,不会发生系统矢量的整体质变和性状跃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理论物理 物理学 守恒定律 关联性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沙发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7-12-13 04: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量、运动、质量、时空和信息的关系

§1  能量与运动

能量是物质内具的、使运动转换(或阻止运动转换)的能力。能量作为“力包”时时进行着内外运动,并因其自在运动和相互作用而随机变易、延展。

作为“力包”的能量体,如何进行内外运动就如何存在,如何进行内外运动转换就如何对外展现。

能量是运动的泉源、根基,也是运动转换的泉源、根基。

只有当内外条件具备的时候,相应的运动及其转换才能展开和实现;随着内外条件的变化,运动及其转换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2  运动与质量

质量是能量的内禀数。只有外静而内动的时候,质量才能得以充分展现(M=E/C2)。在内外皆动时,内动自禀质量M内=√ ̄(C2-V2) ̄/C。当外动而内静时(完全内静是不可能的),内动自禀质量为0。

承载体能量的变化也会改变其质量。首先改变的是其静止质量(ΔM=ΔE/C2)。其次,如令M内=M0,则有M0=M’*√ ̄(C2-V2) ̄/C,故M’= M0*C/√ ̄(C2-V2) ̄。

【实际上,质量只不过是平直时空系中能量和运动转化的内禀数。由于光速为恒值C,若运动承载体外静而内动,则内动速度为i*C;内外皆动,则速度为V+i*√ ̄(C2-V2) ̄;外动而内静,则外动速度为C。内禀总能量为运动速度由i*C转化为C时的能量,故E=1/2*M*【C2-(i*C)2】=M*C2。故运动承载体的总质量(静止质量)M0=E/C2。其中,内动自禀能量E内=E*√ ̄(C2-V2) ̄/C,外动自禀能量=E*V/C,故内动自禀质量M内=M0*√ ̄(C2-V2) ̄/C,外动自禀质量M外=M0*V/C。如令M内=M0,则有M0=M’*√ ̄(C2-V2) ̄/C,故M’= M0*C/√ ̄(C2-V2) ̄。】

§3  运动与物质形态

物质(能量承载体)如何运动、作用、变化,它就如何存在、变化。物质形态是其内外运动(以及作用、变化)的“总和式外观”、“整体性外显”。

物质存在的空间形式是其运动展现形式的“总和式结果”,有多少种运动展现形式、多少种运动“合成”方式、多少种运动转换形式,就至少有多少种空间形式、多少种空间“合成”方式、多少种空间转换形式。

物质存在和动变的时间是其运动展现速率的“衡量性表现”,具有内决性、自行性、相对性、偶联性。

§4  运动与信息

运动展现的形式以及运动转换的形式是内含着相应信息的。信息是运动形式和运动转换形式的对外表征,以“曾在和此在的可在”形式存在,并以“可在”的形式包含着其“曾在”、“此在”、“联在”。也就是说,信息不是物质、能量,而是物质存在形态、相互关系、动变趋向及动变形式的对外表征,以形态微调和因素附加的形式(即“可在”和“联在”的形式)表现、释放、传播并被接收。

在内外条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动变承载体内含的信息是相对稳定的、确定的。信息是动变承载体内“矢量和”的组成部分,信息在承载体内的传递和变化遵循“矢量和守恒定律”,其传播速度不受光速制约,其变化不会影响承载体的能量和质量。

信息总是依附于特定载体上的,通过引起该载体的整体或者某一局部的存在形态的微调(改变其“可在”、“联在”)来附加、呈现特定信息因素,随着载体的运动而向外传播。信息向外传播的速度,受制于其载体的运动速度。

§5  信息改变运动的机制

信息形成、释放、传播(传导、散播)及其被接收、转译、择取进而引起接收者的应变、做出反馈,是信息运行的基本机制。

信息的形成、呈现、变化、传递、提取、解读、使用等,一般而言并不直接改变物质自身,而是首先通过改变其“可在”来改变物质动变的趋向及其实现几率,进而依赖其联在机制(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

特定信息只有被既定的相关物质接收时,才会被转译、择取并(通过改变其“可在”、“联在”)引起后者的应变和反馈。信息对接收者的作用,首先是微调其存在形态(“可在”和“联在”),通过量变引起质变的机制(联在机制、矢量和生成机制)而使相关的改变得以固化、强化、放大。也就是说,信息虽不直接以实体化形态(“此在”形式和实在形态)存在、运动,但其存在和运动却能引起相关实体的存在形态和运动形式的改变(首先改变后者的“可在”、“联在”,进而改变其“此在”、“实在”),甚至引起进一步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某种重大的甚至巨大的变化。

信息在载体物质与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被冲击、改变、遮蔽、覆盖,但是仍会有部分内容以残存、变形等形式被保留、转写、复印或拓印于此载体物质和新载体物质上,而继续存在、呈现、释放、散播。

§6  信息与能量、质量

信息本身没有质量。信息的形成、呈现、传播及其被接收、译解,一般而言不需要能量,也不直接改变物质的能量、质量。

信息的传播、接收、转译、择取和应用,会首先改变其“可在”、“联在”,进而改变物质的存在形态、相互关系、运动形式、运动转换形式,并最终引起物质的构成与质量分布的变化、能量的构成与分布的变化。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藤椅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7-12-13 04:34: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非平直时空系:未来物理学的终极密钥?》

1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时空系存在无限多的可能形式,而传统的四维时空系【属于平直时空系】只是其中的一种极端情形。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光(电磁波)沿直线传播(运动)只是一种极端情形,即只有在四维时空系【属于平直时空系】中才存在的特殊运动形式。——在其他时空系中,光(电磁波)以概率云的形式进行折线(或曲线)运动或随机性类螺旋运动。

2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时空系只与运动承载体的运动展现形式、运动展现速率有关【空间是运动展现形式的“总和式结果”,有多少种运动展现形式就至少有多少种空间;时间是运动展现速率的“衡量性表现”,运动展现速率=v/s,若运动展现形式一定,运动速度越大,运动展现速率越高,完成同一位移所用时间越少;即便运动速度一定,待完成的位移范围越小,则运动展现相对速率越高,完成该位移所用时间越少】,而与包括质量在内的其他因素无直接关系。

只要运动形式不同,其相关时空系就会不同;即便是同一种时空系(运动形式相同),也会因运动承载体的运动速度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具体样式。例如在爱因斯坦的“光速列车”思想实验中,不同的运动承载体(“列车”)因其运动速度的不同,其各自相关的时空系,即便同为平直四维时空,也是有所不同的。

3

大多数时空系,特别是非平直时空系(概率云时空系),并不是形状规则、均匀铺展的,而是不规则、不均匀的。例如是褶皱式的、波包式的、云变式的、螺旋式的或类螺旋式的。

4

从纯理论的角度看,不同的时空系不能直接相互“通约”【“不同事物各自内禀的钟尺均自在运作且互不校对”,即事物各自内禀钟尺只与其运动展现形式、运动速度、运动展现速率有关】,其相关的数量关系不能以标量的形式直接进行有关运算,而只能以矢量的形式进行有关运算。

当不同时空系及其中的事物相互接触、作用、融合(结合)时,不能将其相关的数量关系直接做加减乘除的运算,而必须先按“几何投影法”求出彼系事物的数量关系在此系的表征值,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相关的数量关系运算。

5

不同时空系及其中的事物相互接触(作用)会使对方和自身的时空系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各自运动着的概率云形式发生变化,其极端情形就是“概率云坍缩”。

当不同的时空系之间差异较小且数量关系运算的精度要求不高时,近现代物理学仍可堪大用;一旦时空系的差异变大或数量关系运算的精度要求极大提高时,近现代物理学就难免陷入迷茫、困惑中。

6

可见光、整数倍或分数倍自旋、质—能转化的标准模型……从而所有的“显物质”,均只有在平直时空系中才会如此这般存在。

在非平直时空系中(绝大多数的概率云时空系都是非平直时空系),光、物、能、动及其相互转化均隐藏于概率云中,而难被人(直接)见识。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板凳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7-12-13 04:35: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基于测量的佯谬的发生原理》

物理事件的过程不会是零维度的和瞬时完成的,而是在空间上有一个事件总长度(记为|AB|=S),以一定速度进行(记为V),从而可以在一定的时间中完成(记为T)。物理事件信号源(记为A或B)与观测者(记为O)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记为|AO|=L或|BO|=L),物理事件的相关信号以光速C向观测者传递,物理事件向观测者传递——被观测者捕捉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记为Tg),物理事件信号被感官捕捉——神经传递——大脑反映——作出判断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记为Tp)。
    当T=S/V<Tg+Tp=L/C+Tp时,物理事件被观测者观于A而测于B之外某处【如该处存在检测设备的话】,从而被认为该物理事件既存在于区域AB之内(以一定的概率存在于其中的某一点),也存在于区域AB之外(以更大概率存在于其中的某一点)。
    当T=S/V=Tg+Tp=L/C+Tp时,物理事件被观测者观于A而测于B【如该处存在检测设备的话】,从而被认为该物理事件存在于区域AB之内(以一定的概率存在于其中的某一点)。
    当T=S/V>Tg+Tp=L/C+Tp时,物理事件被观测者观于A而测于A之外、B之内的某处【如该处存在检测设备的话】,从而被认为该物理事件存在于区域AB之内的某一空间内(以一定的概率存在于该段空间中的某一点)。
    说明:1、T/(T-Tg-Tp)=1时,物理事件的观测准确度最大【此时,观于A则测于A】,从而物理过程的可预判度最高;T/(T-Tg-Tp)>1时【此时,观于A而测于A之外、B之内的某处】,物理事件的观测准确度会随比值的提高而下降,物理过程的可预判度会随着比值的提高而下降;T/(T-Tg-Tp)<0时【此时,观于A而测于B之外某处】,物理事件的观测准确度极差,且物理过程无可预判性。
   2、当L较小时(宏观尺寸),Tg=L/C会无限趋近于0;当以极灵敏的检测设备代替观测者并且把感官捕捉——神经传递——大脑反映——作出判断的过程转化为检测信号的事后分析时,Tp会无限趋近于0。此时,T/(T-Tg-Tp)会无限趋近于1。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报纸
laoxian2011 发表于 2017-12-13 04:42: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札记共4篇,全文见下。
理论物理学札记(2017).doc (603 KB, 需要: 1 个论坛币)
我的座右铭是:只求成功因我,不管收获谁多。如果你觉得阅读内容有价值,请广为宣介,让更多人早日从中获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3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