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1694 3

[东方哲学] 阴符经之~明悟生死之道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6粉丝

泛时空系统价值论创始人

大师

33%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关于“我”的分析

道德经与经济学

时空经济学

威望
1
论坛币
13447 个
通用积分
3882.9053
学术水平
457 点
热心指数
447 点
信用等级
413 点
经验
303273 点
帖子
11541
精华
0
在线时间
86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4-26

楼主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2-2 20:08:3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文摘之本人写的《阴符经今译》
原文: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翻译]:
     飞鸟之所以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驾驭身体的翅膀与身边空气的交互相反的综合作用力(气)。
      同样道理,万物的生生死死、创造生化、毁灭消亡都在于天地之气的控制。万物之间有生就有死,有创造就有毁灭,有生息就有消亡,生与死、创造与毁灭、生息与消亡互相为根源,相互对立。

      一种事物的生、被创造和生息是以另一种事物的死、被毁灭和消亡为代价的,比如,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以消耗环境的价值资源熵增为代价的。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恩惠与伤害也是如此。一个人对于某一个人的过分施加恩惠可能会伤害另一个人,或者这个人自身也要放弃一定的价值、付出一定的成本。


〈笔者感悟〉:
       飞鸟之所以能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驾驭身体的翅膀与身边空气的互作用力。飞鸟展开翅膀飞行时获得向上的升力,其升力是由于飞鸟翅膀上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大于翅膀下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而产生的。可见,飞鸟能在空中自由飞翔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上下两种相反空气流速的较量。要向左时就必须把握右边的反作用力,向上时就必须把握下方的反推力,这正是老子所谓:“反者,道之动”的体现!中国古人不能以现代科学原理数学分式,但有中国式的科学数学分析,这就是《易经》的阴阳算术,以上述的“禽之制在气”这句为例,中国古人认为飞鸟能飞翔的机制在“气”,“气”这个汉字,是中国哲学、道教和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将“气”的概念抽象化来认识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认为成为天地一切事物组成的基本元素,有着像气体般的流动特性。认为人类与一切生物具备的生命能量或动力,也被称为是气,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
       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万物都是有阴阳构成的。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都有阴阳两面,“阴”表示有害、恶的、丑陋、消极、死亡、毁灭、向下……的属性,“阳”表示有利、善的、美好、积极、生息、建设、向上……的属性。“负阴”就是背向、躲避阴的属性,而“抱阳”就是朝向、拥抱、追求阳的属性,所以,万物在进化、发展中总是趋利避害、弃恶扬善、厌丑喜美……。那么“冲”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阴阳之气在相互的冲撞、交流、协调、互动、选择、较量中洐生出了第三种状态,这第三种就是即非“纯阴”亦非“纯阳”的状态,是一种阴阳两者的交集,即有阴也有阳,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阴阳,一阴一阳两爻相互叠加就有四种集合(四象),这四种就是代表两阳爻集合的纯阳状态和代表两阴爻集合的纯阴,除此之外,就是阴爻在上,阳爻在下,和阴爻在下阳爻在上的两个非纯阴或纯阳的阴阳一体之第“三”种状态,而万物就存在于这个“三”的状态中,不管是三爻三才叠加的八卦,还是进一步六爻叠加推演出来的六十四卦……以此类推……以至无穷,除去纯阴纯阳两卦,其余都是第三种状态,故老子才说“三生万物”,在这第“三”种万物多样性的状态中,熟《易经》原理的都知八卦或六十四卦有一个水火相济的“既济卦”,《易经》中的“水火既济,坎上离下”。即坎上离下相济的意思。坎是水,离是火。既济,就是水火相交为用的意思。在研究身心关系的养生学、丹道与中医学中的“水火既济”,旨在用五行学说中水与火相生相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由于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相互协调,维持生理功能的阴阳相对平衡,因而,就被称为“水火既济”。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冲气为和”以及“清静无为”之状态,这也是儒家“喜怒哀乐未发,发而皆中节”而追求之中庸之道。而与此相反的“火水未济,坎下离上”即未济则表示:阴阳不调和,气血不顺。人事情绪不顺应,只有否极泰来之变化,一切才会有雨过天晴的哪一天到来。


可见,认识宇宙万物不仅仅要了解事物俱有阴阳的两面,而且要了解阴阳两面各占多少、大小的状态,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阴阳多少、大小的分析来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使主体变害为利、转弱为强、避死趋生建立一种新的上升平衡的有序。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正是“阳者,阴之根。阴者,阳之根。”的体现。阴阳是相对的,并非绝对不变的,此消彼长,相对不同的参照系阴阳的生死、息灭是互为转化的。在《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战篇”中,这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在本篇,孙武认为:①分析战争中维持军队强大的战力需要军需物资的大量消耗;②时间拖得越长消耗越多,所以,提高战斗效率非常重要;③战争是一种人类之间你死我生的零和搏奕,对敌人的慈仁就是对自己的残暴;④要置对方死地要懂得夺取或消耗对方的物力(军需物资)和人力(俘虏敌军并善待)为我所用,及时从鼓励将士在掠夺对方的物资中“按劳分配”使积极的士兵得到个人战力的奖励补给,同时,也要善待战俘补充兵力,使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修复、甚至进一步扩张强大!⑤对己灌输有利于内部团结、提高凝聚力,提高士气,对敌则反之。使以上五点此长彼消。从而表达了统帅如何掌握敌我之间生死、恩(利)害、强弱转化的机制,使我方形势变害为利、转弱为强、避死趋生!这可以说是兵家的生死观了。

      关于老子的利害观、生死观、价值观,他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又说到:“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意思是说,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不遵循价值规律,不以价值规律办事,违背道德仁义)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河上公注:“谓众人所以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又说“强梁,谓不信玄妙,背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者,为天所绝,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寿命死也。”

    。王弼注: “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教,违之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

     可见,从社会角度分析,作为一个社会管理者、领导人,个人的行为除了重视“本我”与自我意识的个人身心价值规律或身心关系契合,还应更加遵循社会价值规律,不违背道德仁义,以价值规律办事的“超我”契合,实现“大我”的“大利”,实与“仁义”同一!

    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关于这两句话,我从本我和自我与客我的关系作出两种层次不同的解释:① 从的“本我”与自我意识关系。意思是“一个人不把精神(自我意识或灵魂)的寄存之所(肉身本我)弄丢了才能长久,一直到死之前从来都没有把精神的家园弄丢了,那么这个人就能长寿。”这是从身心健康的和谐关系来描述一个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其社会的功能是否正常,就像一个精神不正常的傻子或精神病人,由于其对应有的社会功能或职责有所缺失不能胜任,故活着与死有何不同?②从社会道德行为的“超我”与自我意识和谐关系看,对社会有贡献和创造出社会价值的人,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善将会被人们永远记住,想念他们的好,他们永远活在人心中,难以抺去,这个“不失其所”之“所”在他人、社会的精神、意识、心理之中。故这也属于“死而不亡者寿”了。而哪些违德无仁义之行为的无道者就是“失其所者”,这种人活着不也正是等同于死?

     故孟子也说:“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不必过于关注和计较寿命之长短,只须致力于一己之修身立命。孟子提出“正命”与“非正命”的观点认为:“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非正命也。”主张为自己的道德理念和信念而死,而不应因逆道非道而死。这和孔子所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大体是一个意思。儒家这种观点,正与本人上述的“超我”与自我意识关系意思类似!

         我在十年前所写(《关于“我”的分析》近期准备整理改为《心灵与道》)第 【十一】《 极端偏离“真我”的自我与超我 》一节中写道: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明白这个“道”就是个人与社会环境系统之间价值都是为正时的集合范围或者轨道!所以,只要两者之间没有价值为正时的集合范围或者轨道存在,这种个人和社会环境系统帕累托改进或者多赢、互惠、和谐的社会之道的“真我”就不可能实现,就会退而求个人的本我与自我、形神合一:即①∩②这种比较低层次的“真我”。

       当然,除非这个人真正牺牲或者放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纯粹实现精神上的超我(社会意义上的我),这种人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一般不盲目提倡这种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要么可能对于受益者是会产生极端的好,要么可能对于受害者是会产生极端的坏。比如,戊戌政变当日(1898年9月21日),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最终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这对于其他志同道合的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来说更加坚定了他们进行到底的决心,是一种“好”的推动力;.比如,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这就是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911事件”等),这对于美国人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和平国家来说是一种“坏”的破坏力和恐怖力量。所以,我们一般不盲目提倡这种价值观,而是要提倡和环境系统帕累托改进或者多赢、互惠、和谐的“真我”的实现!

   
       所以,不仅仅是单独指生理学方面或者心理学的个人价值量、社会价值量,而是个人与社会甚至应该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但是,西方传统的经济学的主体眼中只看到“钱”(社会价值的表现)和自身的效用价值,至于别人的、社会的利益与自身毫不相干,甚至完全对立起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提出一种尽管内容上以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和心理科学为依据,而形式上对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或哲学来说是全新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又却是本来就存在过的天人合一的人生价值观。

    另一个就是佛家的生死观,应该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守恒和转化以及熵变的角度来论述,这个我前面几篇文章有说过。是宇宙自然中的客我~~“宇我”与自我的关系。
                          
小时候关于前生今世、生死六道轮回,我是持完全否定与怀疑的态度,一直到十几年我独身一人跑到四川去见一位“大师”,问其为什么现在地球上有人类六七十亿,而远古可能不到千万,而古代人类可能才不到十亿,人口越来越多,那么,这多出来的五六十亿人口的前世从哪来?按佛教或其它相信人可投胎转世、轮回的说法,如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可以投胎转世或轮回,那么,今世人类人口的数量爆发,对前世死后未投胎转世的灵魂的储备量为什么还未用完?当然,当时,我是从局限在人类的角度看,当我们如果地球自然生态学的能量守恒和转化观念来看,突然间,觉到又说得通了,我们看到人类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人类的平均寿命也越来越高,而横向看到与人类同时相处的其它生物呢?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可以说,人类社会每一步的发展和进化,就是以其它地球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减少甚至灭亡为代价,而这些生态系统中减少或灭亡的能量正是转向人类,那么,如果这里我们把“能量”的转化“灵魂”(神)的转化过程,这种与现代科学一致的“生死轮回观”是否正好“完美”的解释了你心中多年的困惑?

     正如像道家《化书》“死生”章所言:“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万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中“虚”就是“灵魂”(神)的更本源的物质(能量)?
    在《化书》 “蛇雀”章又言:“蛇化为龟,雀化为蛤。”“老枫”章又说:“老枫化为羽人,朽麦化为蝴蝶,自无情而之有情也。贤女化为贞石,山蚯化为百合,自有情而之无情也。”大家看看这像不像我所说的自然生态观的能量转化~~即“轮回”?


    蛇可以转化为成龟,雀可以转化变成蛤,老枫树可以转化为仙人,朽烂的麦秸可以转化为蝴蝶,贤女可以转化为坚硬的石头,山中的蚯蚓可以转化为百合花……总之,不仅无情物可化无情物,有情物还可化有情物,无情物还可化有情物,有情物还可化无情物……世间万物从动物到植物,从生物到非生物,都通过“虚”这种无形的虚无物质(能量)作为中转站转化。
     《道德经》言:“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虚极静笃便是虚, 以及佛家的空,所谓虚空,《涅盘经》言:“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 《游云》章云:“太虚之中无所不有,万耀之内无所不见。”《天地》章说:“天地盗太虚生,人虫盗天地生,营虰盗人虫生。”

庄子对生死的态度,为常人不解。他不怕死,坦然面对。在他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他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是上天送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他的弟子担心:说怕老鹰、乌鸦吃了老师。庄子却说,以天地为棺材,会被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这样不是偏心了吗? 一个人能坦然面对生死,确实体现出了境界。但是,对亲人的亡故,尤其是跟自己生活了多年的老伴,也坦然面对其生死的话,可能就太绝情点了吧?庄子真是做绝了,老婆去世了,他不但不哭不伤心,反面鼓盆而歌。他的朋友惠施看不惯,质问他,他却讲了一番生命由生到死运行的道理。 且看庄子认可的道理是什么样的。庄子说,生、死都是大化运行中的一个阶段,所以对于死亡不必恐慌,要顺其自然。人是“气”的一种存在形式,“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知北游》)


而且是突变为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存在——蛇曲速与龟圆拙、天上雀与海中蛤、朽麦之丑与蝴蝶之美、贤女之软与贞石之硬……其中所蕴含,首先是阴阳感通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水浪 发表于 2018-2-3 10:16: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

使用道具

藤椅
ruiew 发表于 2018-2-3 12:05:3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问楼主,齐物论与轮回说与进化论是否有共通之处?

使用道具

板凳
林汉扬 发表于 2018-2-6 14:08:0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uiew 发表于 2018-2-3 12:05
请问楼主,齐物论与轮回说与进化论是否有共通之处?
《阴符经之~沉水入火,自取灭亡!》等几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5 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