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本文较长,干货较多,希望你能耐心读完。
1
最新金融数据
今天下午,中国央行公布了6月的金融数据。
具体来看: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8400亿人民币,预期 15350亿人民币,前值 11500亿人民币。
6月社会融资规模 11800亿人民币,预期 14000亿人民币,前值 7608亿人民币。
6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增速创历史新低,预期 8.4%,前值 8.3%。
2
数据释义
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数据。
信贷数据是通过银行贷款的渠道进入经济的资金总量,反映为银行的表内信用扩张。社会融资规模,代表了经济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总量资金,包括了银行表内的信贷,也包括表外的信用,还包括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而M2通常被称作广义货币供给,代表的是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向社会供给的资金,主要是存贷款的形式进行的信用创造。
简单来说,社融和M2一个代表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一个代表银行对货币的供应。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尽管它们在统计上有不少口径的差异,但长期来看,二者的增速会趋于收敛。
社融和M2增速的收敛
数据来源:WIND,小明研究
金融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往往是经济活动的领先指标。
道理很简单,先要钱到位,才能开工办事。如果资金没有预算安排,很多经济活动就无法展开。尤其是作为中国经济稳定器最重要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对金融条件的依赖十分直接和明显。
另外一个值得普及的一个小常识,是如何解读数据。
通常来说,几乎所有的经济金融数据,我们都是看增长情况。
常见的包括反应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数据,如GDP增速(分部门的社零/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增速)、CPI/PPI增速、社融/M2的增速等等;反应微观企业财务状况的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等等。
而看增速又不是看绝对的高低,而是和预期进行比较。预期在金融资产定价里是个基础的前提性的变量。所有金融资产的价格,都是基于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预期进行定价和交易的。
随着预期的数据不断落地兑现,价格就会出现不同方向的波动:
1)如果实际情况低于预期,那么价格就会出现下跌,有些时候甚至是暴跌。
2)如果实际情况高于预期,那么价格就会出现上涨,甚至是暴涨(股价最为明显)。
3)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期基本相符,那么价格就会平稳。有时也会因为前期预期打得太满,而出现“落地利空”价格下跌的情况。
财报是否超预期直接影响股价表现
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很多人会好奇预期的数据是怎么得来的。
非常粗暴简单地理解,金融市场上有非常多的交易者以及支撑他们交易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对一项数据做的分析预测结果加总平均,就是市场的预期值。比如,有50个机构研究中国经济的增长,他们平均预测的二季度的GDP增速是6.8%,那么市场对GDP的预期值就是6.8%。通常各大金融数据库和财经资讯平台都会提供市场对金融数据的预期值。
3
6月金融数据解读
以上是给大家简单普及介绍了几个关键金融数据的含义,以及如何解读经济金融数据的基本常识。接下来简单点评一下6月份的金融数据。
1)从广义货币供应M2的增速来看,8.0%的增速再次创了历史新低,这其实与很多研究机构的预测不符。
很多市场参与者认为,在年内连续几次降准后,货币供应的增速会触底回升。实际上不但没有回升,反而继续创了历史新低,这说明降准的效果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
如果长期读我文章的同学,对这个现象不应该感到意外,因为我反复和大家强调过,目前的情况,不是妈妈给多少钱的问题,是监管(爸爸)不准你自由花钱的问题。妈妈只是提供基础货币,基础货币派生成广义货币,需要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通畅无阻,然而目前银行受制于资本金和MPA考核的约束,以及对经济金融风险(及其传染性)的担忧,信用创造并没有想象那么积极。
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在金融严监管的时代,基础货币的宽松,并不意味着“放水”。从M2的增速来看,反而有一些边际紧缩的意思。此前很多市场上关于是不是放水的争论,现在也应该有一个初步结论了。
2)社融增量低于预期,且低于信贷,说明总需求继续呈现出疲态。
信贷本应该是社融的一部分,但信贷总量超过了社融总量,这说明构成社融的其他部分出现了负增长。这和资管新规落地后,去杠杆背景下,严监管推进金融回归资产负债表,清理非标业务的大背景是一脉相承的。
社融代表社会总需求,既然社融增量低于预期,那么有理由认为,接下来的经济增长也会面临更加突出的下行压力。
3)未来央行仍有降准的空间和可能,但重申目前货币的环境已经不取决于央行,而是取决于监管的观点。
接下来如果央行继续降准,大家也不要感到意外。但这并不意味着又是很多人理解的“放水”甚至房价暴涨,原因不再赘述。观察中国货币环境的转向,核心仍然是观察监管的态度,尤其是对去杠杆相关规定的态度,比如打破刚兑、清理非标等是否会放缓甚至暂停。
4
投资启示
目前的基准假设,依然是货币环境会维持广义货币低增的常态。尽管央行现在在基础货币方面不断地通过降准来实现“边际宽松”,但这一行为不改广义货币供应维持低增的趋势。
8%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速,在扣除6.8%的GDP增长之后,实际只剩下1.2%的物价增幅空间,而最新的CPI是1.9%,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非常粗糙的一个结论是,资产价格泡沫面临通缩的压力。
以前我们总说M2一直在增长,所以房价会永远涨。这是非常朴素的直观印象,是有问题的。M2当然不可能不涨,GDP每年的增长不需要货币支持吗?理论上,如果货币供应能长时间维持在GDP增速+2%左右的合理通胀水平上,那么便不会有资产价格的泡沫。
尽管很多人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已经边际转向宽松,但我认为大的去杠杆的战略并没有转变。即便短暂的节奏放缓,也不改货币长期收缩的大趋势,这不但符合去杠杆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内部环境,也与全球流动性紧缩的外部环境相呼应。
那么,在货币低增的大周期里,我们应该投资什么?
很显然,不再是房子。
在住建部明确表态住房库存较低的城市要停止棚改货币化安置后,三四五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最后一段脉冲即将结束。总体来说,房住不炒正在快速变为现实。忘掉炒房,是思考货币低增周期里资产配置的首要前提。
一如既往地,我也并不推荐这个时候进入股市。而债市和大宗商品对于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又显得过于专业。
因此,在2018-2019这个时间内,现金和类现金(货币基金等)就成了普通投资者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式。
再次慎重提醒:
不要总认为任何时候都要把现金换成别的东西(比如房子)才安心。
在长周期内货币总会贬值,这很可能是一个看似正确但没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因为你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你收入快速增长的时间更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对抗资产价格周期的波动,才是我们面对的最真实的经济环境。
如果用货币长期总是会贬值的逻辑来推导买房子总是合理的,这样的逻辑就像是“长期来看我们总是会死的”一样没有意义。
5
用现金来干什么?
现金其实也有多种分配方式,比如你可以存银行定期,可以买货币基金,也可以增大对自己的投资。
很显然,熊市投资自己,牛市才更有可能完成财富飞跃。而广义上的投资自己,除了投资本人,更在于投资整个家庭甚至家族。
因此,如果你是个有孩子的爸爸或者妈妈,那么不妨考虑利用暑假多为孩子做一些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