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582 0

[金融学] 梁斯:M2、社融增速持续下降,政策推进亟待落实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634 个
通用积分
7720.1495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21154 点
帖子
32152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10月份主要金融数据情况。结合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M2、社融表现不及市场预期,但后续有望反转。

10月份M2同比增长8%,M1同比增长2.7%。M2增速创历史新低,M1增速创近期新低,均不及市场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2%,增量为728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716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合计减少2675亿元。整体看,10月份金融数据表现疲软,近期出台的各项支持企业融资的措施可能与此有关。此外,许多信托项目临近年底到期,企业还款也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考虑到近期ZF出台了多项措施,M2和社融增速也处于历史低位,未来M2和社融增速或将出现反转。

二、部分领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迫切需要其他手段解决。

企业融资环境还未显著改善,生产经营活力尚未有效释放。原因有三: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得到有效缓解。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持续下降,实体经济风险暴露有所增多,结构性矛盾凸显。目前我国尚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阶段,在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速下降属正常现象。但在金融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外部不确定性依然显著的情况下,各类主体对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忧虑增多。二是去杠杆政策强力推进带来的市场负面预期尚未修复。受上半年去杠杆政策的影响,许多企业融资渠道急剧收缩。由于难以在短期内摆脱长久以来产生的需求粘性,在全面推进去杠杆的情况下,实体融资整体偏紧,风险溢价不断上升,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同步受到影响。三是风险状况进一步凸显。我国短期内难以完全摆脱对信用推动经济增长的依赖。现阶段,金融机构面临的客户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企业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同步上升,资金供给和需求方产生多重摩擦。此外,供给侧改革的各项推进措施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亟待缓解,市场难以实现有效出清,部分领域可能产生市场失灵现象。                  

三、掌握政策主动权,稳健推进各类帮扶措施。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中央ZF、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均不断推出措施,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扶植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的自我完善机制在不断构建。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的去杠杆政策是主动去杠杆,因此可以控制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在确定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要继续坚定政策方向,但要做到有的放矢,做好政策权衡。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中去掉了“坚定做好结构性去杠杆工作”的表述,结合近期ZF的一系列表态,未来金融工作有以下看点:一是政策推进落到实处。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同时,继续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将降税、降成本落到实处。例如为提振企业经营活力,可以通过降收入的方式扩大财政赤字率。二是在市场预期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强调市场机制自主运行可能会出现过度出清,进而出现市场超调。政策介入不在于干预市场机制运转,而是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出现市场自发超调。政策介入要坚持市场为主、政策为辅的方向,避免过度干预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可借融资难时机剔除部分该破不破的僵尸企业,推进市场部分出清。三是平衡经济增长内部机制的调整。中美贸易摩擦的负面效应会逐步显现,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向下压力。这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规模和提振有效投资。通过扩大内需来提振需求,同时通过供给改革改善供给结构,形成良性循环,最大程度降低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融资规模 民营企业发展 央行货币政策 银行承兑汇票 中国人民银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