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527 4

[休闲其它] 一个人开始真正成长的4个迹象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633 个
通用积分
7720.0484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20954 点
帖子
32152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个世界上,突破、精进、成功,这些词汇从来都和舒适、得过且过无关。


【一】

改变认知框架,拒绝“伪成长”

职业生涯规划专家赵昂在《洞见》里分享过一个亲身的案例。

有个女孩子来找他咨询,开口就问:“老师,这两年,我用于学习的花销已经达到了20万,可是怎么还没有成功呢?”

女孩不理解,为什么钱也花了,课程也上了,书也买了,甚至也看了不少,却依然原地打转呢?

随着接触的增多,赵昂逐渐发现了其中的缘由。

这个女孩看似学了一堆很有道理的知识,比如时间管理、战略学等等。

但是这些知识从来没有经过女孩大脑的加工,没有做过理性的分析判断,她的认知框架始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所谓的行动,也不过对过去模式的重蹈覆辙。


比如,她学习了很多管理时间的办法,可是对于时间本身的认识却没有任何改变。她了解了很多金融知识,可是对于金融本身的理解,还是来自传统的教科书。

换言之,这个女孩的底层逻辑仍然是原来的那一套,尽管在上面添加了很多花哨的理论和名词,仍旧无法真正落地。

没有认知,就没有行动,也没有改变。看似多努力,也不过是徒劳一场,或者说不过是“作秀似地学习”。

我特别认同猎豹CEO傅盛说的一句话:“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

如果你想成长,那就要先把过去的认知扔进垃圾桶,把新的认知扎根在大脑里。唯有如此,成长和改变,才不会是一场水中捞月。

这方面,腾讯的发展史就是最好的例子。

傅盛曾经在自己文章里聊到,在有名的3Q大战前,腾讯讲的是花瓣策略。花朵上长出很多花瓣,每个花瓣都很厉害,能干掉对手。这种认知指导下,使得腾讯进入混战中,不停的和各个领域最先进的对手打仗,比如拍拍VS淘宝。结果怎么样?惨败而归。

3Q大战后,腾讯的策略改为生态链。第一个投资是猎豹,接着又投了一批公司。然后,腾讯的市值,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不过,真正让腾讯能够成为巨无霸的,还有杀手级产品“微信”的出现。这也不是和其他平台你死我活拼杀出来的。微信完全是一个新物种。


如果腾讯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模仿”并“超越”其他公司的明星产品上,那用马化腾的话来说,可能早就死掉了。


对个人而言,认知不改变,所谓的成长就是“伪成长”。对公司而言,认知不改变,所谓的发展就是“伪发展”

想成长,先跳出自己过去的认知框架,这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第1个迹象。


【二】

走出稳定区,主动创造人生拐角


电影《肖生克的救赎》,老布在监狱里被关了50年。


当老布得知自己要被刑满释放时,完全没有我们预料中的惊喜。他满心恐惧。他害怕外面的世界,他几乎所有的人生经验,都和监狱相关。出去要怎么活,老布不知道。


所以,为了留在监狱,老布再次举刀。后来,真的出狱了,老布选择了自杀。


新媒体作家刘传说:“依赖单一舒适的生存环境,环境也会反驯你”。

待在稳定的环境里,人会被环境渐渐“驯化”,发展出来的能力,越来越和环境相匹配。更可怕的是,稳定的环境中,对人的能力要求非常单一化,导致人最终只能依赖这个环境生存。


这就是老布自杀的原因。他已经失去了重新适应一个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一个人呆在稳定的银行系统,做了几十年收银员,那最终拥有的职业能力,也就只有收银了。

所以,想要成长,还必须学会主动走出稳定的单一化环境,创造自己的人生拐角。

前段时间有一篇刷屏爆文《34岁,我从体制内裸辞》,讲的是新媒体写手晏凌羊在金融体制内工作了13年,最终选择了裸辞的事。


晏凌羊说,他之所以裸辞,是因为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了重复性的事务工作中。她再也感觉不到自己有任何成长。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每个人非得辞职。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是每个人的权利。

但是,有远见和野心的人会主动给自己的人生制造波动,让人生出现或大或小的拐角。

当你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时,你不妨问自己以下问题:


1. 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

2.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3.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话,那么,你为以上两个问题做过什么探索?

这一系列问题,会帮助我们主动去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真正的成长,而不会随波逐流。

跳出无需思考的环境,拒绝被驯化,这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第2个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杨明凡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1-15 18:37: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

抛弃存量思维,拥抱变量



2018年10月15日,世界零售巨头西尔斯百货,向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文件显示,西尔斯剩余资产价值约有69亿美元,负债则高达113亿美元。



从1886年成立到今年,西尔斯已经有132年的历史。在1989年被沃尔玛超越前,它一直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卖场。但西尔斯上一次盈利却是在2011年,自2011年以来累计亏损逾110亿美元,年销售额下降近60%。



而且,这并不是单一现象,几乎是大部分头部公司都难逃脱的厄运。



施乐公司曾经是复印机界的王者,之后被小公司打的落花流水。诺基亚,辉煌时期全世界5.6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使用,之后被“门外汉”苹果踢出市场,最终以72亿美元的低价卖身。中国最大的线下连锁超市大润发,去年被阿里巴巴收购...



为什么曾经的巨头会轰然倒塌?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指出,因为越是这些领头羊公司,越会掉在“存量思维”里,抱着一手打造的辉煌,看不到任何危机的存在。



存量是人性的追求,谁都想抱着自己打下来的天下好好享受。



老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折腾是冒险,冒险就是打破常规,舒适不再。



可是,正是不断抛弃存量,让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个体能够不断求新求变。



现在风光无限的亚马逊,其实也曾差点倒在存量思维的陷阱里。



亚马逊在2004年之前,是美国的纸质媒介巨头。2004年,公司老板贝佐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向电子媒介巨头推进。



于是,他将纸质图书负责人凯撒尔调来,做电子阅读器项目的负责人。



可是这个决定遭到了公司内部的强烈反对,因为当时的收入,主要来源就是网上纸质图书的销售。如果做电子阅读器,意味着现有利润将受到致命冲击。



可是,贝佐斯“一意孤行”,他对凯撒尔说: “你的任务就是要让所有纸书销售者失业。”



试想如果没有推出Kindle电子阅读器,也许亚马逊就是另一个诺基亚了。



张泉灵在微博中说:



从头来过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难放下的还不是名利,不是习惯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维模式。



自己亲手干掉曾经的存量,曾经的辉煌,非常难,但是这种类似“自杀似”的方式,却能帮助公司或者个人突破窘境,找到新的成长契机。



敢于放弃存量,不断求新求变,这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第3个迹象。



【四】

用傻瓜指数,推动自己跨越非连续性



为什么我们要不停地干掉自己过去的认知、稳定,以及存量?



因为世界的发展是具有“非连续性”的。



什么是非连续性?就是明天随时有可能推翻今天,未来不会和过去一样。



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说:



就算某位40岁的沃尔玛收银员,靠着惊人的努力让自己改头换面,成了无人机驾驶员,也很有可能在10年后,因为无人机也自动化了,而必须再次改头换面一次。



未来,可能每十年一次大换血,这并非危言耸听。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未来很多职业会消失,比如收银员,出纳员,助理,甚至律师、作家之类高端的工作。



去年,腾讯就推出写稿机器人,一天能写2000篇。今年,阿里妈妈推出了智能文案机器人。前几天,海底捞推出了没有服务员的餐厅,阿里推出了没有服务员的酒店。



在变化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的核心能力,不再是一份稳定的存量,一项稳定的技能,而是要拥有应变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未来不会成为“无用阶层”。



那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成长?我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能:用“傻瓜指数”去检验。这是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里讲过的小技能。



罗振宇说:



你坐下来仔细想一想,多长时间之前的自己,我现在觉得,他是个傻瓜。



比如说有人就觉得十年前的自己挺傻的,你的傻瓜指数十年;比如说我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挺傻的,我的傻瓜指数是一年,这个指数越小越好。



指数越小,说明自己的成长速度越快。



比如,如果我回看半年前的文章,觉得“辣眼睛”,说明我的写作水平在持续精进。如果每隔一周,我就能对之前的文章“一脸嫌弃”,那说明我进步非常快。如果看到一年前的文章,我还熏熏然,那说明我毫无寸进。



即使一开始这个数字很大,也不用气馁,至少它让我们从一种自满或者迷茫地状态中走了出来,认知到了潜在的风险。随着我们的精进,我们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趋势,更好地给自己定位。



对标“傻瓜指数”,让成长速度成为可衡量的数据,从而帮助自己跨越非连续性,这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第4个迹象。



【五】



成长,永远都与痛苦相伴随。这个世界上,突破、精进、成功,这些词汇从来都和舒适、得过且过无关。



既然成长这么痛苦,我们为何还要逼迫自己呢?



因为现代社会不是温室,而是物竞天择的丛林。我们不进步,也许某一天就会被一个“黑天鹅事件”所击倒。



与其让生活在给你教训,不如我们主动去寻求改变。



痛苦但进步,是每个平凡人与命运较量的唯一机会。



就像《无限游戏与有限游戏》这本书里说的:

我们的人生分为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比如下一盘棋,打一次仗等。无限游戏,以延续为目的,比如人生、文化等。



在人生这场无限游戏里,战术上的胜利,从来不是最终的目的。



真正的成长,就是别人还在追求单次胜利的快感时,你已学会扩展人生的边界。

使用道具

藤椅
encn 发表于 2018-11-15 19:19: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道理,谢谢提供分享!

使用道具

板凳
cttn 发表于 2018-11-15 19:24:1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了解,谢谢发表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