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指尖的青烟
360 2

[休闲其它] 幸福2.0公式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1粉丝

院士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1006 个
通用积分
394.2775
学术水平
27 点
热心指数
48 点
信用等级
30 点
经验
3336 点
帖子
1685
精华
0
在线时间
74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5-12
最后登录
2019-9-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01

我先抛出一个很俗的问题:你幸福吗?

作为创业者,我们好像都不太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们脑海里有一个从小到大被灌输可能实现幸福的公式:“吃苦+投入”就能获得成功,拥有幸福。

但现实中,我们按这条路去走,先吃很多很多苦,然后不断投入时间、金钱、精力,牺牲家庭、孩子的陪伴,甚至我们最宝贵的自由,然后我们就能成功吗?未必。

今天我们把成功定义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比如学业成功、商业成功、仕途成功。

学业成功的最高追求应该是博士,但每年硕士加博士的录取率也就30%左右;第二商业成功,中国大概有数以百万计的公司,但在A股上市的也就三千多家;第三仕途成功,中国有数百万、数千万的公务员,但可以升为处级、局级、部级干部的同样凤毛麟角。

成功永远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我们一直吃苦投入,但我们依然很难获得成功。就算我们成为了那百万分之一的幸运儿,我们就幸福了吗?

很遗憾,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对痛苦的记忆往往大于对幸福的记忆,因为快乐的多巴胺只停留在你刚刚获得成功的刹那,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停在那一刹那,还要面对下一个目标,继续吃苦投入,不断循环。

既然这条路大概率走不通,为什么我还要苦苦追求呢?为什么一定要先成功后幸福,有没有可能将幸福前置呢?

02

我偶然接触到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积极心理学”,这一理论,其实源自他和他5岁女儿的故事。

塞利格曼和5岁女儿在后花园里种树苗,女儿高兴的将树苗抛向空中,塞利格曼却想要赶紧把活干完,自己手里还有一堆工作呢。于是他马上制止了女儿。

女儿对他说,爸爸,你还记得我5岁生日那天吗?我告诉自己,从3岁到5岁我一直生活在抱怨中,5岁那天我下定决心,从此我要变成一个不再抱怨的人。我想如果我不再抱怨,我的爸爸也许就能对我少些批评。

刹那间,塞利格曼像被电击了一样,以他的职业敏感他知道,女儿能够拯救自己,让他重新变得积极向上。于是他就想,如果我们不是死死盯着孩子的缺点,而是一直鼓励他发挥优势,是不是他就能持续把这种优势放大,从而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看到这儿,我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虽然我的父母不是像塞利格曼这样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但他们确实是很有智慧的父母。

给大家分享两个我小时候的故事。

我有一个特别的经历,从3岁到6岁,我只上过1天幼儿园。那天放学我爸妈来接我,问我今天开心吗?我说不开心,我不喜欢上幼儿园,我爸说那你喜欢什么?我说我不想在教室里上课,我就想在操场、游乐场里玩。

我爸说但你得学习,我说我可以自己学,我爸就妥协了,每两个月从武汉到深圳来看我一次,每次给我布置很多任务。下次来检查我任务完成的情况,如果完成的特别棒,我就可以一直不上幼儿园。

80年代没有现在那么多设备,3岁多的我就靠着一台录音机、书本、画笔完成了3-6岁自由放养的幼儿园时光,每次我爸来都会检查我作业完成的情况。因为这种被信任感和内驱力,我在3-6岁就自学完小学1-3年级的所有内容,小学入学第一天考了全班第一名,成了班长。

这种经历带给我最大的成就感和快乐在于,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这样一种信任,孩子是能够从内心深处源源不断加强自驱力的。作为父母和老师,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切断这个源泉。

第二个小故事和我妈有关。我妈妈是一位非常慈祥的母亲,从我0岁到现在30多岁,她从没有批评过我。现在有时候回家,她还会给我倒好洗脚水,削好苹果,我不吃,她就切成碎片、小块,逼着我吃。

从小到大的生活和学习中,她从没问我过,孩子你今天考了多少分,你要不要考上更好的初中、高中,她总对我说没事儿,你好好休息吧,没事儿,你可以的,宝贝,你今天开不开心。

可能因为有这样一种童年和家庭,让我觉得其实我们本身就很幸福。但很可惜,我们大部分时候碰到的家庭、父母都会先研究我们的愤怒、抑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心理学也是这样。

有一个研究表明,过去30多年时间,有几千个著作在研究人类的消极面,只有几百篇文章研究人类的积极面。消极研究和积极研究的比例是21:1,这个数据我觉得很触目惊心。

其实孩童本身就拥有对这个世界、社会的热爱,我们却一直给他们制造焦虑、愤怒、不开心。当我们变成大人,我们永远都会在记忆里印刻着,我得通过吃苦、投入、牺牲才能获得成功,但那一刻我却并不幸福。

03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定义一下幸福?

我们可不可以变成,因为我本身就很幸福,本身就热爱这个社会,热爱生命,热爱自己,所以我愿意投入更多,从而可以更出色,更容易获得成功。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挺幸运的,因为除了有能够一直给我积极能量的父母,从小到大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一直遇到能保护我幸福力量源泉的人。

2011年,我从新东方的集团高管下来创业,到现在7年多时间,俞敏洪老师从来没有一天说谢琴你的工作没有做好,你没有实现你的目标。创业的过程中其实遇到过很多很多坎儿,我流泪过,哀叹过,心想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高管不做,非要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但俞老师还是会跟我说,谢琴,我从来没有相信过你会不成功。

所以我想就是因为一直有一股被保护、被肯定、被相信的力量,让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幸福2.0的公式:

先拥有积极的情绪,爱这个世界,爱你周围的人,通过正向能量的不断投入,不断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你形成更积极的情绪,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于是,我慢慢有了自己的幸福法则,能够做出和自己内心深处更相近的选择。

所以当年我放弃出国硕博连读来到新东方,只是因为当时面试我的校长跟我说,谢琴,我觉得你与其成为一个平庸的经济学家,不如成为一名能够影响中国少儿教育的工作者。当我嫁给我先生的时候,我爸爸特别反对,但我说我的爱情我做主。

因为我坚信兴趣与工作的一致,我热爱教育,所以愿意用最好的产品和老师,去减少和家长之间信任的消耗;因为我相信爱情与婚姻的一致,两个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契合的时候,尽管婚姻当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不解,但还是可以坚定地走下去。

我相信这个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儿,就像我今天第一个出场,虽然我内心百般不情愿,但我就想没事儿,人美责任大对不对,讲的不好又不会死。我学会了人事分开、时空分开,我跟我先生说,我们吵架的时候绝对不要翻旧账,我学会了宽恕、放下、重新开始的法则。

我快40岁高龄了,看不出来吧,谢谢,昨天是我18岁生日。所以我想做一个CEO、一个创业者,最大的责任就是带领一群优秀的人,让正确的事情相继发生。

俞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这个时代的参与者,而不是见证者。

而我从孩童时代就有这种自我创造幸福的能力,我希望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家庭、父母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这种心力,我们应该保护好孩子的这种心力。

我相信能够像孩子一样看待和爱这个世界的人,都能够被温暖以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encn 发表于 2018-11-22 19:29: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受教了,谢谢提供分享!

使用道具

藤椅
cttn 发表于 2018-11-22 19:32: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谢谢发表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