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宇尘2020777
983 0

[宏观经济指标] 未来经济学基础 第9章第1分章第3节 第三产业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博士生

3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4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25 点
帖子
144
精华
0
在线时间
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8-11-16
最后登录
2019-7-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1分章 生产与服务

【88:4.12.9.1】


第3节 第三产业

【88:4.12.9.1.3】


3.1 第三产业的必要性和扩大化

3.1.1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为主)主要提供农产品,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行业,主要解决人类的吃饭问题,也为第二产业的工业生产提供原料,比如为纺织、服装行业生产棉花,为造纸行业提供木材。

    第二产业(工业)主要生产物质产品,或以物质产品为原料生产产品(如电力)。第二产业包括众多生产性行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主要提供服务,不生产物质产品。第三产业即使有物质产品,也只是载体,主要的内容不是物质产品。比如出版书籍。


3.1.2 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第三产业显然是必要的,而且是绝对必要的。物质产品生产之外的一些服务对人类已不可或缺。比如医疗、教育、商业、餐饮、运输、信息、影视。第三产业无用论是错误的。

    但是,第三产业应合理、自然。不能过度创造。


3.1.3 第三产业的扩大化

    ①在现行经济中,在有些领域,存在第三产业扩大化的倾向。一些创造而出的第三产业,看似创造了就业,创造了价值,实际上不少时候在剥夺民众的福利和保障。

    ②需要看到,第三产业中的各种服务业,有些必要,有些不必要。

    ③服务业应合理发展,不应过度发展。合理发展的服务业是必要的。过度发展的、冗余的服务业是不必要的。一些过度发展的服务业会对经济产生危害。比如,金融、证券、衍生经济过度发展,虽然有时能带来利益,但是也有潜在危害,有时会导致危机。

    ④有人因服务业不生产物质产品就认为服务业是虚产业,这种认识有偏差。前面已说明,第三产业是必要的,很多服务业对人类是绝对必要的,所以服务业绝不是虚产业。

    但是,如果第三产业扩大化,服务业过度发展,过度发展的那部分服务业就是虚产业。就是说,有些服务业不是虚产业,有些服务业是虚产业。

    现在有人把文化产业列为第五产业。如果文化产业超越其他产业、超越经济水平、超越收入水平,超前发展,过度发展,那么有一部分文化产业就是虚的。超前发展、过度发展的文化产业可能挤占人们的正常消费。


3.2 第三产业的分配本质

    ①人民生活、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物质产品都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创造的。就是说是工农业创造的。各种物质产品、各种生产原料不是第三产业(服务业)直接创造的。

    第三产业中所有人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质产品,服务业所有企业、单位、团体、组织、机构、部门(包括国家和军队的组织、机构、部门)所需的物质产品和基础设施,都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服务业建设基础设施所需的物质产品和各种原料,也都来自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由此看,第三产业、所有服务业是参与分配物质产品、分配物质财富的产业。

    可以说,第三产业是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创造的物质财富进行再分配的产业。

    ②反过来看,生产物质产品的第一、第二产业同时也需要第三产业业提供的服务。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参与服务的分配。


3.3 第三产业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服务业,尤其是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对人类生活极其重要。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满足人民的各种服务需求。


    【但是,服务业发展了,不等于人民的相应需求自动得到满足,还需要有相应的机制确保全体人民都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只有新体系才有这样的强大机制。】


    第三产业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决就业、容纳就业、扩大就业。服务业可以增加大量就业。

    近些年,中国把服务业视为最大的就业容纳器,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希望靠服务业扩大就业,吸纳大量劳动力,缓解中国就业压力。也想通过发展服务业,实现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

    在历史上,中国对第三产业、服务业解决就业的功能认识不足。第三产业、服务业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概念,具体地说,中国历史上对商业的功能认识不充分。

    商业和对外贸易可以获得利润,能够致富,而且能维持生活,解决就业,对个人和国家都有重要意义。而且能够弥补本国不足,增加对外交流,获取信息,跟上时代。

    因文化、思想、传统、地理、环境等原因,中国在古代对商业可以大量吸纳劳动力和流民、解决就业这一点认识不足,长期重农抑商或重农轻商,使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地中海沿岸国家。研究西方历史会认识到,西方一些国家天然重视海洋和商贸。(有的中东国家也较为重视商贸和海洋。)这些方面的差异部分地导致中国对外交流不足,后来长期闭关锁国,发展落后。而西方因为长期重视商贸和海洋,不仅发现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瓜分世界,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科技的革命和工业的革命,全面领先世界。

    在第2篇第1章、第3篇第6章、第4篇第1章中,均有相关的分析。


3.4必要第三产业和不必要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可分为必要的第三产业和不必要的第三产业,或者分为必要服务业和冗余服务业。

    在前面论述第三产业的扩大化时,实际已经对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第三产业进行了阐述。这里举例说明。

    有些服务业是必要的。例如教育、医疗、养老、商业、运输、交通、信息、研发等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一般也是必要的。

    有些服务业是不必要的。黄、赌、毒在绝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必要的。

    有一些服务业不合理发展,畸形发展,是不必要的。例如,医疗、教育、商业虽然必要,但是畸形发展,什么人都混入医疗、教育领域,采取各种方式骗钱骗财,就是不必要的;所有人都进入商业领域,鱼龙混杂,假劣泛滥,物价飞涨,就是不必要的。

    有一些服务业过度发展,形成冗余,是不必要的。例如,金融、证券、衍生经济过度扩张,就是不必要的。

    可以认为,在第三产业中,有一部分是冗余的。

    未来建设新体系,划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第三产业会有更严格的标准。那时,金融、证券、衍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冗余的,是不必要的。体系内只有最简化的金融。

    未来在新体系内,新体系只发展最必要的第三产业,不会发展不必要的第三产业。而且,必要的服务业在体系内只会合理发展,不会过度发展,畸形发展,

    体系内只发展必要的服务业。新体系把不必要的服务业、冗余部分的服务业剔除,留给体系外的市场经济去发展。


3.5新体系与第三产业的重新分配

    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创造的物质财富进行再分配。过去和现在,这种再分配是各种服务业通过竞争的方式参与分配,因此各种不必要的服务业、过度发展的服务业、冗余的服务业都参与其中,良莠掺杂。

    未来在新体系内部,把过去无序的竞争性分配过程省略,直接进行有序的竞争性分配。新体系对体系内的服务业进行宏观总控。这样就去除了不必要的第三产业。既可以去除不合理扩展的、冗余部分的服务业,也可以去除一些与基本需求无关的服务业。因而改变了过去服务业各产业、各行业无序发展、偏颇发展、畸形发展的状态。


    【目前,美国、英国金融经济过度发展,尤其美国金融业畸形发展,既可获取利益,也会导致危机。】


3.6 美国的第三产业

    有人说:“美国三产发达,秘密在于美国的印刷厂附加值高,印刷出来的印刷品可以直接从全世界换取第一、第二产业的产品,全球独此一家。” 这样说有些偏颇,其中却又不无道理。

    这种说法只说出了一面:印美元换产品。美国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面:以服务换产品。以不消耗资源、没有“成本”的服务,换取消耗资源、有成本的物质产品。


    【2011、2014、2015、2017年,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分别为1790、2369、2635、2428亿美元。(2017年,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为2654亿美元。)】


    美国还有其他一些方面:以高科技的、高利润的物质产品换取其他微利的、廉价的物质产品;以可再生的物质产品(如农产品)换取生活必需品、生活消耗品和(生产过程污染环境的)高污染产品。

    这样的美国从全世界获取了巨大的、惊人的利益。但是,美国依然不满足,还要求其他国家与美国在商品贸易上取得贸易平衡,甚至不惜进行贸易战。

    任何国家贪心不足,想把最后一滴血都吸走,想把所有利益全部归属自己,最后必然走向相反,失去所有不合理的获益,或早或迟。

    人类社会自有平衡机制。这种平衡可能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失。未来经济模式就是最有效、最有力、最强大的机制。也是人类史上最强大的武器。人类会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第三产业 物质产品 过度发展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8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