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作为新增长点、新动能之一的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不断驱动着资产权属、组织形态、就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等的革新,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一)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经济发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新业态,在现阶段,它的主要表现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分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形态。其实,现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理念可以追溯到1978年。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发表的论文《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一个常规方法》,文中首次提出“协同消费”的概念,认为人们需要的是产品使用价值,而非产品本身,租用比购买更加实惠。所谓共享经济,只是这一理念在互联网时代的“变身”。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协同消费”理念开始大规模付诸实践并得以延伸。得益于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需求,共享经济风潮席卷全球。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创新创业活跃、发展迅速,利用“互联网+”,创造众多新业态,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大量就业,显示出巨大发展活力与潜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其一,共享经济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共享经济模式,其本质仍然是供给和需求双方通过市场交易促成双方效益的实现。共享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减少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说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进行的革命。在供给侧,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社会大量闲置的资金、土地、技术和时间有效供给。在需求侧,共享经济则能有效匹配消费者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需求。综合来看,共享经济强调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存量分享,让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更好地对接,释放了市场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有效举措。
其二,共享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最大的就业潜力蕴藏在不断涌现的新业态之中。共享经济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共享经济在拉动就业、促进包容性增长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超过7亿人参与共享经济活动,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2016年增加131万人,约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平台企业新雇用员工。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这意味着,共享经济将成为未来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将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三,共享经济是推动经济实现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共享经济是最活跃的新动能,集中体现了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内在要求,不仅带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而且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速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成为推动经济实现优化升级的重要引擎。目前,共享经济出现在交通工具分享、居住空间分享、资金分享、创意分享等众多领域,未来共享经济将继续从存量共享向增量共享转变、从跟随模仿向引领创新转变、从国内竞争向国际市场拓展、从生活服务向生产服务拓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创新性和颠覆力巨大,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我们应有客观的分析和清晰的认识,要理清思路、把握大局、加强引导,以理念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以治理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让共享经济走得更长、走得更远。
第一,拥抱创新、因业施策。共享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首先要鼓励和拥抱创新,不仅要营造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更需要创新治理方式来适应共享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次,要因业施策、分类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共享经济涉及领域众多,业态千差万别,各领域发展阶段、成长特点、面临问题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加强顶层原则性指导的同时,亟须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业态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提供不同的制度供给,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比如,要合理界定不同行业领域共享经济的业态属性,分类细化管理,加强部门与地方制定出台准入政策、开展行业指导的衔接协调,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要根据共享经济的不同形态和特点,科学合理界定平台企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的权利、责任及义务,明确追责标准和履责范围,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第二,深化改革、完善监管。当前,共享经济的问题表现多种多样,比如共享单车无序投放、网约车审核不严、在线短租虚假房源等,这些问题背后的具体原因复杂多样,需要理性分析、深化改革,加快监管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一方面,可考虑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设大数据监管平台,形成新型监管方式;另一方面,可考虑根据“一个平台、服务全国”的共享经济运营特点,寻求对传统属地管理制度的突破,同时放权给地方,让地方来把握新业态培育和城市综合治理的平衡点。综合来看,在新形势下加快共享经济监管方式的变革创新,关键要建立良性发展的“共生生态”,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能使市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促进共享经济生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曾飞 邓超 经济日报